發布地址: 上海
本欄目將帶您走進《上海醫生在摩洛哥》,聆聽50年來中國醫療隊在摩洛哥救死扶傷的動人篇章。第八期特邀嘉賓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王國民同志。作為第32批援摩洛哥中國醫療隊塔扎分隊隊長,他的經歷是中外友好的生動見證。下面,讓我們一同聆聽他的講述,感受跨越山海的無私大愛。
醫者大愛,在摩洛哥綻放
33年前,中山醫院響應國家衛生部號召,首次組建14人的中國醫療隊遠赴摩洛哥塔扎依本努·巴加醫院。這支由我擔任隊長的隊伍,在北非山區艱苦環境下堅守兩年,以精湛醫術救治病患,用仁心仁術書寫國際主義情懷。1993年4月歸國前,駐地民眾自發送來成群結隊的感謝隊伍,男女老少依依惜別之情令人動容。
醫療援助的初心
摩洛哥位于非洲的西北部,距離上海一萬多公里。我們這支醫療隊有12名醫生,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內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和針灸科的醫生,還有翻譯和廚師各1名。我是這支醫療隊的隊長。我們來到摩洛哥當一名援外醫生,大家的思想是純粹的:白求恩大夫是我們的學習楷模,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性都是模范,我們要成為中國式白求恩大夫;祖國和人民的委托,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全心全意為摩洛哥人民服務;黨和國家號召,派遣中國醫生援助非洲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援助,中國有義務和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最近***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中國援外醫療衛生事業步入發展合作新階段,不僅提供醫療技術和服務,還積極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F在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大國的責任,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播撒醫者仁心
塔扎依本努·巴加醫院地處摩洛哥西部,四周群山環抱,南面緊挨撒哈拉沙漠。醫院建于1956年,設門診、急診和住院病房等,有196張床位。1981年上海市開始在這個點派遣中國醫療隊,我們是第六批中國醫療隊。醫療隊幾乎承擔了醫院的日常醫療工作,包括內外科、婦產科的門診、急診和住院病人,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針灸科的??漆t療工作。醫療隊醫生常常連著48小時值班,針灸醫生每天接待病人在100-200人,高峰時治療超過300人。兩年內,醫療隊共診治門急診病人173,000余人次,搶救危重病人200例左右,收治住院病人9300多人,施行手術達4700余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工作是在氣候炎熱、缺水少電,以及缺乏藥物和器械、設備落后的情況下完成的。醫院藥房幾乎沒有抗菌藥物,只有儲備少量麻醉藥物、生理鹽水、酒精、紗布等,外科手術需要用的皮膚消毒藥、外科手套、膠布等,以及所有抗菌藥物都是醫生開處方去醫藥商店購買,然后交給醫生使用。醫療隊初來乍到時,摩洛哥醫生護士給病人清創、換藥操作都不戴口罩、外科手套,后來經過我們的培訓和實踐才逐步改正。在醫療條件簡單,設備簡陋的情況下,醫療隊除了完成各種日常的手術,還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做了肝破裂、肝包囊蟲、膀胱癌、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外剖宮、眼眶內巨大惡性腫瘤、電擊傷以及各種復合傷等難度較大的手術,還有20多項首創當地醫院未曾開展的手術和治療方法。
七八月份的天氣十分炎熱。有一天,救護車從山里送來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不幸被驢踢了右上腹,過后就臉色蒼白,不省人事。我和普外科沈醫生面診病孩后,認為可能驢踢傷了小男孩的肝臟,引起肝破裂、大出血,發生休克。于是決定先糾正休克,并將病孩送入手術室,準備剖腹探查,給病孩實施搶救。當我們打開病孩的腹腔,見滿腔血液和凝血塊,探查后很快明確肝臟破裂的位置,裂口長約20厘米,深達約8厘米。我們一邊加快輸血,一邊抓緊縫合止血。可是,這時醫院突然發生停電,手術室里一片漆黑,手術弧影燈熄滅,電風扇停止轉動,醫生護士都十分緊張,臺下護士趕緊拿來手電筒照明,還準備啟動汽油燈。手術醫生真是急死人,汗珠直冒,大約10分鐘才通電,經過共同努力,手術完成了,病孩血壓恢復正常。回病房后康復,痊愈出院。中國醫生來到摩洛哥第一次在這種困難的、危險的情景下手術,并取得了成功。摩洛哥醫生、護士和病孩父母望著男孩逐漸恢復紅潤的臉龐,向中國醫生豎起大拇指,說中國醫生救了這個孩子的生命,中國醫生好!
綻放中摩友誼之花
針灸在當地受到百姓青睞,小小銀針被譽為“神針”。針灸門診天天門庭若市,尤其是在集市的日子,更是人涌如潮。病人有的騎毛驢、有的趕大車,從塔扎山城的四面八方趕來針灸,甚至鄰省、鄰國(阿爾及利亞)的病人也慕名而來。中國醫生忙得不可開交,有時連吃飯時間都被占用。中國醫生應用電針、耳針、水針、火罐、艾灸等方法,治療聾啞、遺尿、落枕、腰扭傷等,都獲得良好的療效。一位17歲患聾啞的女孩,經過3個月的針灸治療,終于能開口說話。針灸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相互配合用針刺麻醉,使得外科醫生順利完成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這些事例在摩洛哥百姓中傳為奇聞。不僅如此,塔扎省省長、當地其他官員曾邀請中國醫生出診,上門為他們或者家屬診治,還介紹摩洛哥王國政府高級官員、王室成員進行中國針灸治療。針灸是古代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方面,在這里針灸又架起一座建立中摩友誼的橋梁。
中國醫療隊還擔當起中國人民與摩洛哥人民之間的友好使者。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秋、國慶節,我們都舉行中國醫療隊招待會,醫療隊員滿懷愛國之心,群策群力,將住地布置一新,節日氣氛濃濃的。邀請40多位衛生廳官員、醫院院長、經濟總監、科主任、護士長,還有其他的摩洛哥朋友等,招待會開得既隆重,又熱烈。招待會展覽了從國內海運來的援助物品,包括藥物、器械和設備;制作了美味的中國菜肴、月餅、湯圓,給摩洛哥客人留下深刻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美好印象,綻放中摩友誼之花。塔扎省省長曾夸獎中國醫生高超的技術、崇高的醫德,遠離親人和孩子,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成功地治療了大量的病人,搶救了許多疑難垂危的病人生命,為摩洛哥人民做了大好事。省長在得知醫療隊將要回國時,他特意邀請全體隊員到他家里做客。那年春節,塔扎省衛生廳廳長特地到中國醫療隊住地祝賀節日快樂,并送上一只特大的蛋糕。
在兩年多的時光里,我們同心協力,攜手走過了充滿挑戰的征程。面對語言障礙、通訊交通不便、繁重的工作任務以及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始終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醫療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多次獲得大隊部的表揚,并榮幸地受到中國政府代表團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央電視臺攝制組還專程前來實地拍攝,制作了專題報道片?;貒?,醫療隊榮獲上海市衛生局和國家衛生部的表彰,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
更多閱讀?
“援摩醫療之根”塞達特新駐地落成記丨走進《上海醫生在摩洛哥》
最好的禮物丨走進《上海醫生在摩洛哥》那些忘不了的眼神丨走進《上海醫生在摩洛哥》50年醫術仁心連山海丨《上海醫生在摩洛哥(1975-2025)》新書首發
歡迎本市衛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關科普文章與視頻等經所在科主任審閱后,投稿至單位宣傳部門,經宣傳部門提交“健康上海12320”。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