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陜西
近期國家收儲動作頻繁,生豬價格不斷下探,而豬糧比也在近期跌破6:1的三級預警線。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25日競價交易1萬噸國產凍豬肉,實際拍賣成交價格19.90~20.00元/公斤,換算成毛豬出欄價格為13.6~13.8元/公斤,該位置成為本輪豬價的階段性底部。豬肉對CPI的敏感性較強,其價格常成為宏觀調控的觀測指標。從目前來看,國家一方面在下跌時通過收儲進行托底,另一方面持續引導行業向優質產能轉化,從而化解中長期豬價進一步下挫的風險。
農業農村部與中國畜牧業協會在7—8月密集召開會議,明確要求通過淘汰低效母豬、控制二次育肥和出欄體重等措施緩解產能過剩。目前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與管理優勢加速產能整合,中小養殖場在政策引導下逐步退出低效產能。但與此同時,大中小企業也在持續優化自身母豬結構,母豬效能持續提升,產能去化力度稍顯不足。
綜合各方產能數據來看,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全國規模豬場母豬淘汰數量環比增加2.1%,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減少1萬頭,至4042萬頭。卓創資訊監測7月全國樣本生豬企業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1.36%,其中大型規模場減少1.38%,中型養殖場減少0.66%。涌益樣本下,樣本1監測7月末能繁母豬存欄量988.9萬頭,環比增0.14%,同比增4.1%;樣本2監測7月末能繁母豬存欄量115萬頭,環比增0.52%。鋼聯監測顯示,123家規模養殖場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為509.86萬頭,環比微漲0.01%;85家中小散樣本場,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為17.40萬頭,環比微降0.17%,同比漲6.67%。行業雖在主動優化產能結構,但力度十分有限。
自2024年3月中旬開始,生豬養殖已維持約一年半的盈利格局。上市公司不斷壓縮成本,飼料價格持續下行,不斷給予行業盈利空間。以牧原、巨星農牧、溫氏等為代表的第一梯隊,企業養殖成本已降低至12元/公斤附近,其他企業成本在13元/公斤附近。養殖企業優化母豬結構,持續提升產能效率,分攤母豬成本的同時,通過低蛋白日糧技術來降低飼料成本,以此在生豬價格低位運行格局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利潤的持續兌現,成了產能去化最大的“絆腳石”。
圖為能繁母豬存欄量(單位:萬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2447萬頭,同比增長2.2%,上半年生豬共出欄36619萬頭,同比增長0.6%。生豬存欄及出欄量同比增加,但低于2023年同期,出欄壓力相對有限。但從絕對價格來看,2025年至今現貨均價下滑至14677元/噸,處在近5年低位。春節以來消費不佳,生豬需求支撐差,屠宰及凍品虧損,拖累年度豬價維持弱勢。然而,上半年行業銷售仔豬積極性較高,疊加二次育肥滾動入場,也對豬價形成了一定拖底效應。2025年生豬價格陷入超低波動率,春節以來,現貨基本圍繞14000~15000元/噸區間波動,波幅降至10%以內。盤面價格波動區間接近成本線,養殖端套保利潤空間較小,產業套保意愿受到影響,市場交投氛圍偏弱。
進入下半年,市場供應壓力持續增大。根據未來出欄節奏,因4月、5月份仔豬出生量較多,9—11月預計商品豬理論供應將維持增量節奏。受前期母豬分娩率下滑影響,12月、明年1月才有機會出現理論出欄下滑。而未來出欄壓力相對確定,且在二育入場支撐有限的背景下,預計后續豬價難以出現較大波動。
未來不確定性主要來自養殖端是否跟隨政策引導持續降重。截至8月底,集團出欄均重已下降至123.52公斤。伴隨天氣轉冷,市場對大體重豬需求持續回升,在利潤尚有空間的前提下,集團繼續調降動能也在下滑。相關機構數據顯示,8月底生豬出欄均重127.83公斤,較去年同期體重增加1.1公斤,同比增幅0.87%。近期豬價觸底緩慢上行,散戶出欄體重也持續上行。局部地區肥標價差仍在走擴,中期生豬體重仍有上行空間,對應的四季度豬肉供應量仍將緩慢增加。
短期來看,在月初縮量、調運影響、開學備貨及天氣轉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豬價有所上抬,低價惜售情緒增強。但未來供應持續恢復,中秋、國慶雙節前不排除仍有一波集中出欄,預計豬價上漲空間有限。中期來看,中秋、國慶雙節過后再度進入需求空窗期。伴隨供應恢復,將壓制生豬期價近月表現。關注生豬出欄體重及調運政策變化,生豬期貨維持區間操作,13000—13500元/噸有較強支撐。
來源: ?期貨日報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