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前瞻未來,45歲的深圳特區依然處于青春期,創新力爆棚,深圳人在不斷沖刺科技高峰,這座城市的命運從來是由自己定義,是由市民合力闖出來的。
作者:今綸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5周年。
對于深圳來說,絕大多數日子都是普通的工作日,一切精密運轉,煙火氣如常。
在一些餐廳,機器人正在幫助店員送菜;在一些工廠,機器人正在努力認真干活;至于送咖啡,表演個后空翻什么的,那更是機器人的日常。
在深圳,機器人正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深圳的“新市民”。
01機器人扎扎實實服務于市民遙想深圳特區創立之初的崢嶸歲月,袁庚甚至還為要不要給多勞多得的卡車司機們多發獎金而與人爭論(司機運土石方,超55車每車獎4分錢),如今真是變化太大。
▲1979年7月8日,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第一炮”在蛇口炸響。
深圳人早已經形成了基本共識,正在用極致努力和高效模式攀越以前不敢想象的科技和產業高峰。
這座45年前的邊陲小鎮,現在是中國最負盛名的機器人大城之一:
不但名企如云,而且戰績輝煌,產業鏈已經形成相當的威力,在全球機器人產業鏈中占據重要位置。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近日,深圳企業越疆的全球協作機器人生產基地迎來第10萬臺機器人下線,一個深圳企業迎來第10萬臺機器人,這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這家廣東深圳的企業已經沖破了某些上限,進入急速發展的新階段,這股虎虎生風的勁頭,很深圳。
還有一家深圳企業同樣值得一講再講,已經被摩根大通看上。
摩根大通集團總部位于美國紐約 ,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這個巨頭最近看上了深圳的機器人企業優必選。
▲優必選Walker S2在自主換電
摩根大通在7月28日發布的研報中,首次覆蓋“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并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135港元。優必選近期斬獲9051.15萬元的機器人設備采購大單,為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中金額最大的中標項目。
優必選憑實力拿下大單,資本大佬們嗅到了勝利果實的味道,果斷押注加碼了。
深圳機器人企業靠什么開拓全球市場?最重要的是創新。
舉兩個例子:
1月20日,一臺跨越北京、深圳兩地,直線距離2200公里的婦科遠程手術成功開展。
手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婦產醫學部孟元光教授在北京遠程手術控制中心遠程操作手術機器人,在深圳分中心的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金平教授團隊配合下,為身處深圳的宮頸癌患者順利實施國內首例機器人遠程腹腔鏡廣泛全子宮切除+雙側輸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結切除+雙側卵巢懸吊術,精鋒醫療手術機器人為此提供了技術支持。
還有,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今年春節在泰山“出圈”。
深圳機器人早就不是僅供娛樂的機器人了,在深圳,機器人正在扎扎實實服務于市民,造福于市民,而且推進的速度超乎尋常。
▲機器人“城城” 和 “管管”亮相龍崗區坂田街頭
02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32.3%微觀層面上,深圳的一些頂尖機器人企業正在全球開疆拓土,展現智慧與能量。
宏觀層面上,深圳的機器人產業正在深度改變一座城市的產業結構,甚至部分改變一座城市的未來命運。
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
深圳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8.0%,生產與銷售兩頭旺,深圳的機器人行業在復雜的經濟局勢下點燃了一把溫暖人心的火炬,高高飄揚,激勵人心。
深圳機器人行業的產值正在不斷突破新高:
2023年,1797億元;2024年,深圳機器人企業數量已達7.4萬家,產業鏈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
深圳機器人正在重演手機、新能源車的故事,產業鏈超快聚集,人才、資金、技術奔涌而至。
據深圳商報報道,眾擎聯合創始人姚淇元表示:“組裝一臺機器人所需的配件,開車一小時基本都能在附近企業找到。”
從上游高端零部件研發制造、中游整機裝配,到下游場景落地應用,深圳上下游企業間的高效協同能力,已經重新定義了“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
今年前7個月,深圳累計進出口2.58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繼續位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其中,出口1.56萬億元;進口1.02萬億元,增長9.4%,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32.3%。
創新在深圳成為一種習慣,所以,產值、現金流的增長就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但這種創新也確實依賴于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以及政策的不斷加持,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深圳連續多年獲評全國工商聯“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稱號,在2024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模擬評估中,深圳營商環境進入全球前20名。
深圳也是國內最早實現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大部制改革”的地方,2009年整合工商、質監、知識產權等部門,2014年整合藥監部門。2019年全國范圍內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大部制改革”,正是在深圳先行先試的基礎上進行的,甚至“市場監督管理”這一部門名稱也是沿襲深圳的部門命名方式。
春風化雨,企業得益。
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全市經營主體達450.8萬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專精特新企業1.1萬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25家。
回到機器人行業,2025年3月,《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 發布,明確提出到2027年實現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深圳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并配套支持國家、省、市級立項項目在深圳落地建設。這標志著深圳在機器人領域政策支持體系的初步形成。
綜合來看,深圳機器人行業由萌芽至長成參天大樹,原因之一是諸多幸運的種子落在了肥沃的土壤里。
03真正的深圳人只唯實前瞻未來,45歲的深圳特區依然處于青春期,創新力爆棚,深圳人在不斷沖刺科技高峰,這座城市的命運從來是由自己定義,是由市民合力闖出來的。
回顧歷史,深圳也曾屢遭質疑,幸運的是,深圳人足夠堅韌,足夠機敏,足夠睿智,他們總是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下,在看似不可能的條件下創造奇跡,挑戰不可能。
他們闖過了金融危機,他們穿越了一次又一次的產業迭代,當世人給深圳貼上“中國外貿第一城”、“中國硅谷”的標簽的時候,深圳人已經在謀劃新的起跳。
何以如此?因為深圳人的血脈里天生就有創業基因和永不止步的勇氣,這些基因是混搭的,是非常規的,是講求實效的。
如今,深圳機器人行業聚沙成塔,甚至出現“機器人谷”,不是僅僅用運氣和政策可以解釋的,我更認為這是一個優良系統不斷迭代的結果。
任何系統都有可能出問題,有可能階段性落后,但是深圳人最厲害的地方在于:
他們承認問題的存在,也愿意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問題,任何有助于解決問題的方案都愿意接受,甚至向全世界尋求方案。
如果暫時解決不了,深圳人就繞個圈子去解決,或者換個思路去解決,總之一定要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深圳人不斷在捅破天,尤其是捅破原以為不可能的研發和制造業的天。
華為內部有一句著名的話:“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其實很多卓越的深圳企業都有這股狠勁。
只有夠狠,才能實現超越。
真正的深圳人只唯實,不唯其他,永遠在追求的都是良好的結果。
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說:“這里是中國的‘硅谷’,優勢得天獨厚,我們會繼續加大在深圳投資。”
庫克與深圳的惺惺相惜,是45年前的深圳人不敢想象的,但卻是當下深圳的一種日常。
歷史巨輪前進的過程中,一代代深圳人用青春、熱血、智慧、資金勇敢探路,太多人只見到了深圳企業和深圳這座城市的成功,卻沒有看到這種成功背后的巨大代價。
45年前在蛇口工業區的各種激烈博弈,袁庚請港商在船上吃快餐時表達的招商誠意,任正非創業過程中的果決堅強,馬化騰面對市場巨變的奮力沖殺,王傳福造電池造車的艱難歲月……這些歷史的碎片都內化為深圳基因:
深圳是中國最講效率的城市之一,也是最具有現代意識的城市之一,這是深圳營商環境的基礎。
摩根大通押寶深圳機器人企業,背后信息意味深長,這不僅僅是金融大佬的投資考慮,更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后的城市投票,這一票影響深遠,具有標志性的意義:
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在深圳,一個新的巨大的風口已經形成,財富滾滾……
*轉載本號原創文章可在底部留言,原創文章推送24小時后開白名單。未經授權進行轉載或洗稿、抄襲等行為一經發現必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