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推動綠色能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園區經濟寫好零碳答卷
發布地址: 云南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
建設零碳園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決策,是在新形勢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之一,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2023年,云南省在國內外尚無統一標準的情況下,率先研究制定《云南省推動零碳園區建設工作方案》及其評價指標體系,在全國率先由省級統籌推進零碳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昆明市,安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云南安寧產業園區)、昆明高新區以及云南宜良產業園區先后被確定為省級零碳園區,在加速綠色產業集聚、零碳能源供給、碳足跡管理等方面率先行動,著力推動綠色能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色發展成為園區經濟亮麗的底色。
逐綠聚鏈 碳路未來
成功獲評云南省綠美園區、中石油云南石化廠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項目計劃年底建成、年新增綠電20142927千瓦時……自入選云南省首批零碳園區建設名單以來,安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安寧高新區”)堅持發展逐“綠”而行,積極踐行“零碳”理念,逐“綠”聚鏈,“碳”路未來,主動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局,扎實有效推進零碳園區建設工作,綠色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2024年以來,安寧高新區緊抓磷化工、石油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新增簽約云南裕能磷酸凈化項目、云南祥豐新能源材料前驅體配套銨鹽項目等綠色新能源項目6個,儲備項目48個。同時,積極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依托園區富產的磷酸、雙氧水、氟化鋰、石油焦等用于新能源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的原料供給,推動跨企業、跨行業副產品和原材料閉路循環、就近供應,大幅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此外,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目前云南裕能已開展兩個產品碳足跡認證工作。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安寧高新區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持續落實《綠美三年行動計劃》《云南安寧產業園區(安寧片區)綠美專項規劃》等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綠化工程11個,完成綠化總面積124.6萬平方米,成功獲評云南省綠美園區。
在推進綠色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安寧高新區穩步推進安寧工業園區大宗工業物資公鐵聯運物流園配套鐵路專用線(一期)項目、安寧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浙商產業園化工10號路延長線道路工程項目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安寧產業園綠色低碳示范園區項目、三星級綠色建筑工程建設,積極申報星級綠色建筑,力爭成為新標準實施后云南省首個三星級綠色建筑,持續擦亮園區品牌。
在零碳園區建設過程中,安寧高新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快建設零碳一體化智能管理平臺,并與云南省電網公司、中國移動等“雙碳”領域技術團隊合作,中國移動“雙萬兆”網絡進駐園區,為安寧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加快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給體系,積極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大力推廣清潔能源車輛應用,提升運輸環節含“綠”量。云南豐同物流有限公司投資2000余萬元,購置了48輛新能源重卡,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生產能耗。
今后,安寧高新區將繼續深化零碳園區建設,為新能源電池上游企業產品貼上“零碳標簽”,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零碳”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力爭成為全國零碳園區的標桿樣板。
向綠而行 碳尋轉型
在綠色發展的時代浪潮中,昆明高新區這片以科技創新為基因的產業高地,正通過能源轉型、碳足跡管理與綠色示范多維發力,在零碳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書寫著“高新答卷”。
作為云南省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歷經30多年發展,已形成以生物醫藥、貴金屬新材料和數字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園區始終將綠色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近5年,高新區在產值年均增幅超21.5%的情況下,能耗強度年均下降14.04%,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15.24%,其中2023年產值能耗強度達0.027噸標準煤/萬元,碳排放強度達0.049噸/萬元,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為零碳園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是高新區實現零碳目標的核心驅動力。園區構建了由“156個技術中心+4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3個眾創空間+7個孵化器+N個創業園區”組成的全鏈條雙創平臺體系,擁有40家國家級、238家省級、142家市級科研平臺,培育了10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些創新主體產出眾多前沿性、顛覆性科研成果,為零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園區內生物醫藥領域的代表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工廠設計到經營流程,貝泰妮完成全面迭代升級,動力設備采用清潔能源,嚴格遵循綠色工廠標準運營。在產品碳足跡管理方面也走在行業前列,貝泰妮對其銷售額排名前兩位的薇諾娜舒敏保濕特護霜和薇諾娜清透防曬乳進行了碳足跡評估,報告顯示,每萬瓶50克舒敏保濕特護霜產品的碳足跡結果為7368.4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每萬瓶50克清透防曬乳產品的碳足跡結果為6264.82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目前,貝泰妮已有4款產品取得碳足跡認證,未來將繼續加強生產階段碳排放的監測和管理,持續優化產品碳足跡。
在能源轉型方面,高新區堅持零煤炭用能,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項目,已建和在建分布式光伏超過50兆瓦,可再生能源比例達48.4%,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將達40%。云南多寶電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園區能源轉型政策,在產品綠色設計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對生產工藝、材料選型、產品結構等方面的6項創新改進,2024年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52噸、碳排放890噸,同時減少森林砍伐木材1089噸。旗下35千伏及以下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成功通過中國船級社(CCS)評估,獲得碳足跡證書。此外,多寶電纜還受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起草了廣東省團體標準《T/GDAQI 167-2025基于解剖測量的電纜產品碳排放評估導則》,為電纜產品碳排放量的評估提供了規范性標準文件。
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在零碳園區建設中同樣貢獻突出。2024年,貴金屬集團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部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旗下2家子公司分別入選國家和省“綠色工廠”,3家子公司申報云南省首批零碳工廠試點創建支持單位。目前,全集團有19 個產品獲得碳足跡認證,其中高新區內子公司有11個產品獲得認證。同時,積極開發混動領域貴研精品,推進綠電制氫、燃料電池等氫電催化產品的市場應用,為園區綠色能源發展開拓新路徑。
近年來,高新區內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在科技創新、能源轉型及產品碳足跡管理等方面成績顯著,園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培育了13家綠色工廠、2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款產品實現碳足跡認證全覆蓋,是全省開展碳足跡認證數量最多的園區。
未來,高新區將繼續探索零碳發展模式,加快推進零碳園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綠色競爭力,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可借鑒的 “高新經驗”。
儲綠釋能 碳索突破
以“為落戶園區企業提供100%全綠電”為目標,云南持續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今年5月底,昆明市首批兩個新型儲能項目建成投產。
在尋甸產業園區,今年5月30日,尋甸凌偉儲能的共享儲能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有效破解了尋甸縣電網供電能力與調峰能力不足的突出問題,助力當地初步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格局。從2024年12月底完成備案到今年5月底實現并網,尋甸共享儲能項目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5.4億元投資,較行業平均周期壓縮30%,創造了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尋甸速度”。這個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能源充電寶”,每天可完成80萬千瓦時的充放電循環,每年能支撐全縣新增清潔能源供電超40億千瓦時。
尋甸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投用,既平穩抑制了尋甸風光發電的波動性,又為電網裝上了‘穩壓器’,讓‘源網荷儲’一體化從藍圖變成了現實。”
在園區綠色發展的進程中,云南中發能源褐煤提質項目為當地褐煤資源找到了“點石成金”的密碼。該項目總投資7.8億元,依托歷時6年研發的原創技術,將高水分、低熱值的褐煤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年處理規模達300萬噸。項目分三期建設,每期原煤處理量達100萬噸/年。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用,銷售收入近1億元,二期、三期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8億元,既能破解資源低效利用的困局,又能為云南燃料煤保供開辟新路徑。
從共享儲能的儲“綠”釋能到褐煤提質的“點綠成金”,尋甸產業園區正用一個個具體實踐,打造零碳發展的鮮活樣本。
在嵩明,今年5月29日,由昆自集團嵩明儲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職教新城共享儲能項目全容量并網投產。
職教新城共享儲能項目位于嵩明縣職教新城科教文化產業園片區,緊鄰220千伏向榮變電站。項目采用“磷酸鐵鋰”技術路線,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以一回220千伏線路接入向榮變電站。項目年平均充放電量可達3.5億千瓦時,可滿足216兆瓦風光新能源的共享需要,將有效提升昆明區域電網的調峰調頻能力,增強供電穩定性與電能品質;通過電力負荷的峰谷調節平抑新能源發電的波動影響,優化區域清潔能源配置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利用,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供給側低碳化改革、踐行綠色能源“雙碳”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于今年1月26日簽約,嵩明縣組建了“項目攻堅聯合專班”,實行“一體化運作、扁平化指揮”,召開項目專班協調會10余次,僅用57天即完成超預期工程節點,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據悉,職教新城共享儲能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3000萬元,創造優質就業崗位30個。項目運營后將改善新能源棄電現象,提升綠電消納和電網調頻調峰能力,緩解區域用電壓力,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綠為媒 碳求合作
2023年11月14日,昆明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昆明碳中和中心”建設和昆明市碳資產資源摸底工作方案的通知》,著力打造政府控碳“一站通”、企業減碳“一本賬”、個人低碳“一鍵惠”的碳資產管理體系,以期推動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形成社會降碳“一盤棋”的昆明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在日前舉行的2025年全國生態日昆明市主場活動上,昆明碳中和中心在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正式揭牌亮相。
作為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的共建者之一,上海臨港集團始終將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貫徹落實國家及上海市綠色轉型總體要求,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十四五”期間,上海臨港集團牽頭發起全國首個“CN100”綠色低碳供應鏈鏈主企業聯盟并擔任鏈主單位,成功獲批上海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單位”,在上海市屬國企中率先出臺《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碳達峰行動方案》,創新開展綠色標準研制、園區碳盤查試點等工作。目前,上海臨港集團已擁有綠色低碳領域國家級榮譽10余項,10余家園區獲上海市級綠色低碳園區認定,在“園區綠色化、產業綠色化”領域取得一系列首創性改革和集成性創新成果。
云南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滬滇兩地各有優勢、各具特色。昆明碳中和中心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平臺,依托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前瞻的戰略布局,已構建涵蓋碳排放監測、技術推廣、數據管理、政策研究、綠色金融等在內的多功能體系。中心匯聚高水平專家團隊,配備先進設施,在碳排放管理、低碳標準建設等方面展現出良好引領效應,將成為西南地區綠色發展體系中的關鍵支撐力量。”
作為昆明碳中和中心的落地載體,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將充分發揮在滬滇“16+16”產業協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立足綠色低碳、智慧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優勢,圍繞昆明碳中和中心建設運營需求,主動靠前服務、精準高效保障,提供全過程、全鏈條支撐。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有關負責人說:“將圍繞綠色技術創新、產業鏈協作、成果轉化落地等重點領域,匯聚滬滇兩地更多優質資源,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助力昆明碳中和中心打通‘滬—昆—磨’綠色走廊,打造以產品碳足跡為基礎的綠色出口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昆明碳中和中心揭牌當天,昆明低碳投資集團分別與昆明經開區、安寧高新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昆明知光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8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成功攜手首批“盟友”。
此次簽約方涵蓋產業園區、權威認證機構、國家級行業聯盟、領先的碳咨詢及金融服務機構,標志著昆明碳中和中心在構建開放合作生態、匯聚各方優勢資源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將為昆明乃至云南省綠色低碳轉型、打造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特色平臺提供重要支撐。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昆明碳中和中心的成立,為西南地區綠色低碳發展搭建了全新的平臺,展現了滇鄂合作的廣闊空間。“云南擁有豐富的林業碳匯、光伏風電等綠色資源,昆明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產業綠色升級等方面的潛力巨大,而湖北在碳市場的運營,碳管理的技術、低碳服務等領域積累了成功經驗,雙方優勢互補,合作前景可期。”該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簽約為起點,與昆明碳中和中心及各方合作伙伴加強合作,共同探索跨省協同發展機制,推動滇鄂兩地碳市場互通交易互聯,讓云南的綠色資產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價值最大化;攜手構建碳客合作網絡,將昆明綠色生活、生態保護實踐納入碳客體系;協同開拓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聯合開展低碳技術創新與產業培訓,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碳普及等領域,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與項目落地,助力昆明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來源:昆明日報,“昆明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我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琼海市|
波密县|
金湖县|
新密市|
若尔盖县|
承德市|
巴林右旗|
定襄县|
宣威市|
鹿泉市|
鹰潭市|
温泉县|
合江县|
黎平县|
秦安县|
嘉义县|
县级市|
岳西县|
东宁县|
天峻县|
双流县|
扎赉特旗|
桐庐县|
扎囊县|
响水县|
望城县|
德庆县|
云阳县|
通海县|
邢台市|
青冈县|
威远县|
兴和县|
通河县|
瓦房店市|
兰州市|
定兴县|
通化县|
鹰潭市|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