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指南與共識】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及其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

所屬地區:浙江 - 寧波 發布日期:2025-08-12

發布地址: 北京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文章來源: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25, 48(7): 819-833.

作者: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 ?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脂質與脂蛋白專業分會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醫學專業分會







摘要

垂直梯度離心自動血脂譜檢測(VAP)技術用于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分析,可深度解析脂蛋白顆粒數量、大小、組成及脂質代謝情況,更全面地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包括剩余風險),有助于評估調脂藥物的臨床療效。該共識從常規血脂檢測的不足與心血管剩余風險相關出發,系統闡述了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及其在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的應用等,并從多學科角度形成了專家共識,旨在規范基于VAP技術的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及其臨床應用,全面提升我國血脂綜合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ASCVD的有效防治。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以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為病理基礎的泛血管性疾病的總稱。大量證據表明血脂與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致病性危險因素?[?1 , 2 , 3 ]?。血脂檢測不僅是一種從兒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開展這項工作的基礎。我國目前臨床血脂檢測的基本項目為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DL-C和非HDL-C,后者可通過計算獲得。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Ⅰ、ApoB、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血脂項目已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實驗室作為常規血脂檢測項目?[?2 , 3 ]?。其他如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sdLDL)、殘粒樣脂蛋白膽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及低密度脂蛋白顆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LDL-P)等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項目的檢測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日益受到關注。


垂直梯度離心自動血脂譜檢測(vertical auto profile,VAP)技術應用于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分析,可較準確測定脂蛋白亞組分的膽固醇、脂蛋白顆粒含量及脂蛋白類型等參數,與常規血脂檢測相比,可更為真實準確和精細地反映個體血脂水平及變化?[?3 , 4 , 5 , 6 , 7 ]?,已被《中國臨床血脂檢測指南》作為有臨床價值的新技術加以推薦?[?3 ]?。為進一步規范基于VAP技術的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及其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脂質與脂蛋白專業分會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醫學專業分會組織基礎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心血管內科、內分泌代謝、腎病領域的專家組成多學科專家組,參照國內外相關指南、共識和建議文件,共同制訂了本專家共識。旨在規范我國臨床上對血脂及脂蛋白亞組分的檢測與管理,為相關領域的臨床醫師及實驗室專業人員提供循證、科學的參考依據,但共識本身不具強制性,不作為醫療事故鑒定和醫學責任認定的依據。



共識制訂方法


本共識制訂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和中華醫學會制訂/修訂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8 ]?。在廣泛征求專家組成員意見基礎上,經歸納整理和討論后,明確共識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圍繞VAP技術在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及臨床應用中的必要性、適用人群、檢測方法與質量管理、臨床應用策略等方面,結合國內外最新循證醫學證據與國內臨床實踐,通過多輪專家會議討論與修訂,最終確定了11條共識意見。在制訂這些共識意見時,專家組采用基于證據的方法,利用可用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制訂推薦共識意見。為獲取可靠和全面的證據支持,本共識的文獻檢索覆蓋多個中英文數據庫,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文檢索詞包括“血脂”“脂蛋白”“脂蛋白亞組分”“垂直梯度離心自動血脂譜檢測”“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英文檢索詞包括“blood lipids”“lipoprotein”“lipoprotein subfractions”“Vertical auto profile”“cardiovascular disease”“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等。文獻檢索時間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4年10月31日,檢索文獻類型包括國內外相關臨床研究、隨機對照研究、人群隊列研究、指南、共識文件及系統綜述。對納入文獻進行嚴格的質量評價,選取高質量的研究證據,剔除未達到循證醫學標準的研究報告。


本共識對推薦類別的表述采用以下方式:Ⅰ類:已證實和/或公認的有益和有效的檢測、操作或治療。Ⅱ類:證據支持的有用和/或有效的檢測、操作或治療,但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觀點;其中,Ⅱa類為有關證據、觀點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應用這些檢測、操作或治療是合理的,Ⅱb類為有關證據、觀點尚不能充分證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慮應用。Ⅲ類:已證實和/或公認無用和/或無效,并對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檢測、操作或治療,不推薦使用。證據水平的定義借鑒國內外同類指南,表述如下。A級:證據源自大規模或中等規模人群隊列或多項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或薈萃分析;B級:證據源自小規模隊列研究、單項RCT或多項非隨機對照研究;C級:證據源自小規模研究、回顧性研究或專家共識意見。



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


血脂是血清中的膽固醇、TG和類脂如磷脂(phospholipid,PL)、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等的總稱。血脂與Apo結合形成球形脂蛋白顆粒才能溶于血液而穩定存在,隨血液循環被運輸至外周組織進行代謝。不同密度脂蛋白攜帶的TG和膽固醇含量不同,所含Apo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9 , 10 , 11 ]?。一般稱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為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12 ]?。另有一種特殊脂蛋白稱為Lp(a),其密度介于LDL與HDL之間?[?11 , 13 , 14 ]?。由于不同的理化性質、代謝和功能的差異,脂蛋白顆粒間存在一定的異質性,根據顆粒大小和密度高低不同,可將其進一步分為不同的亞組分(?表1?)?[ 2 , 3 , 4 , 5 , 15 , 16 , 17 , 18 , 19 ]?



一、脂蛋白及其亞組分

1.CM及其亞組分:CM是血液中顆粒最大的脂蛋白,密度最小,主要成分是TG。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狀態下[如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HTG)]血液中含有大量CM時,血液外觀白色混濁,稱為“乳糜血”。正常人空腹12 h后采血時,血液CM和CM殘粒均被清除掉,故無法被檢測到。將血清試管放在4 ℃靜置過夜,CM會漂浮到血清上層凝聚,狀如奶油,此為檢查有無CM存在的簡便方法?[?2 , 9 , 10 , 11 , 12 ]?


2.VLDL、IDL及其亞組分:含有ApoB100的VLDL主要由肝臟合成裝配分泌入血,隨著VLDL顆粒中TG被降解,VLDL顆粒逐步變小,密度逐步變大,可被代謝成VLDL殘粒和IDL?[?9 , 10 , 11 , 12 ]?。應用VAP技術可將血清VLDL按密度大小分為VLDL?1和VLDL?2(大而輕富含TG的亞組分)、VLDL?3(小而密富含膽固醇的亞組分)?[?15 , 16 , 17 , 18 , 19 ]?


IDL是VLDL轉化為LDL的中間產物,正常情況下,血漿中IDL含量很少。


CM殘粒和VLDL殘粒稱為TRL殘粒,也稱殘粒樣顆粒(remnant-like particles,RLP)或殘粒樣脂蛋白(remnant-like lipoprotein,RLP),是TRL的水解產物?[?11 , 12 ]?。基于VAP技術的RLP定義為VLDL?3與IDL之和?[?4 , 5 , 6 , 7 , 15 , 16 , 17 , 18 , 19 ]?,其依據為VLDL?3是密度最高且顆粒最小的VLDL亞組分,VLDL?3中的TG可繼續分解生成顆粒更小和密度更高的IDL。


3.LDL及其亞組分:LDL是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9 , 10 , 11 , 12 ]?,大多數由肝細胞和肝外的LDL受體進行分解代謝。采用VAP技術可得到4種LDL亞組分(LDL?1~LDL?4),其中sdLDL主要指LDL?3和LDL?4?[?15 , 16 , 17 , 18 , 19 ]?


4.HDL及其亞組分:HDL是顆粒最小、密度最大的脂蛋白,也是一類異質性脂蛋白。應用VAP技術可將HDL顆粒按其密度大小分為HDL?1、HDL?2和HDL?3三類?[?4 , 5 , 6 , 7 , 15 , 16 , 17 , 18 , 19 ]?,人血漿中以HDL?2和HDL?3為主(分別占1/3和2/3)?[?15 , 16 , 17 , 18 , 19 ]?。HDL?2為大的、密度較小、成熟的顆粒;HDL?3為小的、密度較大、未成熟的顆粒;HDL?1僅存在于高膽固醇膳食誘導后?[?9 , 20 , 21 ]?


5.Lp(a):Lp(a)由1分子LDL樣顆粒和1分子Apo(a)組成,兩者以二硫鍵共價結合。Lp(a)具有顯著的多態性,源于Apo(a)肽鏈長度不一,可致Lp(a)的相對分子量大小及血清Lp(a)水平在不同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與LDL不同,Lp(a)不能由VLDL轉化而來,也不能轉化為其他脂蛋白,是一類由肝臟合成的脂蛋白?[?3 , 5 , 13 , 14 ]?


二、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的主要指標檢測

臨床上檢測外周血LDL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測定LDL攜帶的膽固醇濃度即LDL-C?[?3 , 9 , 10 , 11 , 22 , 23 ]?,一種是采用基于VAP、核磁共振波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術等檢測LDL的顆粒濃度(LDL particle,LDL-P)?[?3 , 4 , 5 , 6 , 7 , 24 , 25 , 26 ]?。LDL-P是指單位體積中LDL顆粒的數量,非常規測定的每單位體積LDL-C質量。由于LDL顆粒大小不均,LDL-C和LDL-P并不完全呈一致性,使相當大一部分面臨ASCVD風險的人群未被早期識別而得到干預?[?27 ]?。在相同血清LDL-C濃度下,較小顆粒的LDL往往比較大顆粒的LDL含有更多的ApoB,即在相同血清LDL-C濃度下,sdLDL為主的患者其LDL-P、ApoB水平更高,可能面臨更大的ASCVD風險?[?28 ]?。與常規LDL-C檢測相比,LDL-P比LDL-C能更好評估和預測ASCVD剩余風險?[?21 , 26 , 27 , 28 , 29 ]?。即使是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人群,LDL-C通常不足以完全反映心血管風險的控制情況,LDL-P檢測可更好地評估其心血管剩余風險?[?11 , 30 ]?


VAP技術根據密度大小將LDL分為3種不同模式,即大而輕顆粒為主的A型、小而密顆粒為主的B型和混合介于兩者之間的A/B型?[?15 , 16 , 17 , 18 , 19 ]?。研究顯示,LDL模式B型比A型的LDL具有雙倍的罹患ASCVD風險,或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40%。在已確定的危險因素控制后,LDL模式B型被認定為心血管疾病及其嚴重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可以解釋不同人群ASCVD風險的差異?[?2 , 3 , 4 , 29 , 31 ]?。在少數情況下,臨床上可出現高ApoB血癥而LDL-C水平正常的情況,如高TG血癥時,sdLDL即模式B型LDL增多。與大而輕LDL(模式A型LDL)相比,sdLDL顆粒中ApoB含量較多而膽固醇較少,故可出現LDL-C不高,血清ApoB增高的現象,即所謂“高ApoB血癥”,其反映LDL模式B型增多。所以LDL模型與LDL-C、ApoB同時測定有利于臨床判斷?[?3 , 11 ]?


目前通過測定血漿HDL及HDL亞組分的膽固醇含量及HDL顆粒濃度反映HDL的量,同時結合HDL功能研究,一并用于HDL與ASCVD發生發展的關聯性研究?[?3 , 21 , 22 , 25 , 32 , 33 ]?。國內研究發現,早期冠心病患者大顆粒HDL亞組分水平降低,小顆粒HDL亞組分水平升高與穩定性冠心病相關?[?33 ]?。研究顯示,大而輕的HDL?2與小而密的HDL?3相比,其在膽固醇逆轉運等脂代謝關鍵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對于減少AS及降低ASCVD發病風險及病死率等方面更為重要?[?22 , 25 , 33 , 34 ]?。HDL?3-C可能是HDL-C與冠心病事件相關的主要因素,低HDL?3-C在預測亞臨床ASCVD風險方面比總HDL-C更有價值。


TRL及其殘粒與ASCVD風險相關。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人群中,TRL仍是除LDL-C外的脂質相關心血管剩余風險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糖尿病患者?[?12 , 35 , 36 , 37 ]?。空腹狀態下,RLP-C水平代表VLDL及IDL中的膽固醇;非空腹狀態下,RLP-C還包括餐后CM及其殘粒中的膽固醇。RLP-C可采用公式估算即RLP-C=TC-HDL-C-LDL-C,現多采用VAP技術或勻相法直接測定?[?3 , 6 , 11 , 36 ]?,后者國內外已有可供臨床自動化檢測的商品化試劑盒。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最初批準RLP-C僅用于Ⅲ型高脂血癥的診斷,現已批準用于ASCVD危險性評估。日本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已將RLP-C作為危險因素納入常規血脂篩查寫入ASCVD預防指南?[?38 ]?。另有研究表明,在識別Framingham風險評分中度/高危個體時,使用餐后脂蛋白亞組分水平并不亞于使用其空腹水平。餐后和空腹的RLP-C和VLDL亞組分變化可揭示其與冠心病相關的脂質代謝機制?[?39 ]?


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外周血管病、冠狀動脈鈣化及鈣化性主動脈瓣狹窄等的獨立危險因素?[?3 , 11 , 13 ]?。因Lp(a)具有高度多態性,不同Apo(a)異構體分子量不同,導致不同Lp(a)檢測系統/方法所得結果不一致?[?3 , 11 ]?。測定Lp(a)中的膽固醇即Lp(a)-C,可避免或減少因Apo(a)多態性所造成的Lp(a)定量偏差。但需要注意,高脂血癥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時,VAP技術因Lp(a)與HDL密度有較多重疊,可導致Lp(a)-C檢測結果與Lp(a)水平不一致?[?40 ]?,需改用Lp(a)質量濃度或顆粒測定以評估患者ASCVD風險。


三、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的必要性

近20年來,我國18歲以上成人的血脂水平明顯上升。2020—2022年“中國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項目初步調查結果顯示,≥18歲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38.1%,男性(46.1%)高于女性(29.6%),城市(38.9%)高于農村(37.4%)。面對我國ASCVD疾病負擔不斷上升的趨勢,積極開展血脂管理刻不容緩?[?1 , 2 ]?


無論是預防ASCVD發生的一級預防,還是改善ASCVD預后的二級預防,全面評價ASCVD總體風險是針對患者風險水平制定個體化的綜合管理和治療決策的前提?[?2 ]?。諸多臨床研究顯示,即使進行積極調脂治療、強化LDL-C的管理,許多患者仍存在較高ASCVD剩余風險?[?41 ]?,伴有高TG、低HDL-C、sdLDL增多、VLDL殘粒和CM殘粒增加等致AS血脂異常特征?[?41 , 42 ]?。脂蛋白顆粒本身的特征也決定了其致AS的潛在風險?[?43 ]?。此外,常規血脂指標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實際工作難以通過其甄別ASCVD剩余風險,導致患者ASCVD風險可能被低估?[?30 ]?。因此,結合心血管剩余風險現狀與我國人群特點,在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LDL-C的同時,也應充分重視對其他血脂譜或脂蛋白亞組分異常為特征的致AS性血脂異常的干預。


大量臨床數據證明,常規血脂指標并不能完全解釋心血管事件及其剩余風險,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常規血脂無明顯異常,或部分常規血脂異常患者因LDL-C達標未被判定為高風險,但仍會發生心血管事件?[?14 , 15 ]?。近年研究證明,這部分人群的血漿脂蛋白顆粒及脂蛋白亞組分往往存在異常?[?6 , 44 , 45 ]?。因此,對常規血脂檢測未見異常所致ASCVD風險評估被低估、ASCVD患者找不到涉及血脂異常病因,或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后仍存在ASCVD剩余風險等情況,特別是他汀類調脂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LDL-C已達目標值但仍存在ASCVD剩余風險人群或有頸動脈斑塊的高危人群,建議應用VAP等新技術進一步進行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可更加系統精準了解脂蛋白顆粒數量、大小和組成及脂質代謝情況,以便更加全面地評估患者ASCVD風險和調脂藥物療效?[?2 , 3 ]?


共識1 應重視臨床常規血脂項目檢測難以解釋的心血管事件及其剩余風險人群的血漿脂蛋白顆粒及亞組分可能存在的異常(Ⅱa,A)。


共識2 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可系統精準了解脂蛋白顆粒數量、大小和組成及脂質代謝情況(Ⅰ,A),以便更加全面地評估患者ASCVD風險(含剩余風險),有助于評估調脂藥物的臨床療效(Ⅱa,B)。


共識3 VAP技術可將脂蛋白進一步分為不同類型亞組分(Ⅰ,A)。不同脂蛋白及其亞組分顆粒大小、濃度及組成差異影響其致ASCVD能力(Ⅰ,B)。


共識4 LDL-C和LDL-P檢測結果不一致時,LDL-P可能比LDL-C能更好評估和預測ASCVD剩余風險,特別有助于指導患者進行調脂干預時初始血脂評估(Ⅱa,B)。


共識5 TRL及其殘粒與ASCVD風險相關,RLP-C、sdLDL-C可用于ASCVD風險評估,有望作為危險因素納入常規血脂篩查(Ⅱa,B)。



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新型檢測技術如VAP、NMR、梯度凝膠電泳法(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GGE)和離子淌度光譜分析(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等?[?15 , 16 , 17 , 18 , 19 , 25 , 26 , 27 , 28 , 46 , 47 ]?相繼應用于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分析(?表2?)。除VAP技術外,另3種技術目前多用于科研,尚未在臨床廣泛開展應用。



傳統密度梯度超速離心法是分離HDL和LDL等脂蛋白亞組分的“金標準”。該方法的缺點是所需樣本量較大,分離時間較長,成本較高?[?48 ]?。VAP技術離心時間縮至50 min內,結合自動化檢測儀器,是目前可用于臨床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的重要技術?[?3 , 4 , 5 , 6 , 7 , 25 , 48 , 49 , 50 ]?。VAP技術可獲得更多、更全面、更精準的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的檢測結果,更真實地反映個體血脂水平及其變化,從而更有效地指導臨床制定調脂方案。此外,VAP技術還可分選功能不同、密度相近的脂蛋白,為不同密度脂蛋白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研究提供實驗條件?[?11 , 25 ]?


一、VAP技術的檢測方法

1.檢測原理:VAP技術將改良密度梯度超速離心分別與脂蛋白膽固醇酶法分析、脂蛋白顆粒激光散射法分析相結合,進行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3 , 4 , 5 , 6 , 7 , 48 , 49 , 50 ]?(?圖1?)。即利用自動加樣裝置,將加入專用離心管中的血清樣本稀釋并調整至合適的密度范圍,加入特定密度液,形成2種密度的液體層。處理好的樣本使用垂直轉子進行超速離心,離心后的樣本,其脂蛋白依次按密度大小進行排列。


圖1?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原理和流程示意圖


配套用的血脂亞組分檢測儀,從離心管底部穿刺,使分層的脂蛋白從離心管底部流出(密度大的HDL先流出,密度小的其他脂蛋白相繼流出),并分別用膽固醇酶法檢測試劑(含表面活性劑、膽固醇酯酶、膽固醇氧化酶等)測定,獲得連續的脂蛋白膽固醇檢測圖譜,通過軟件計算出每種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脂蛋白顆粒濃度檢測原理與之類似,加樣及超速離心階段基本一致(僅密度液與離心時間不同),配套用血脂顆粒檢測儀上機檢測時采用激光散射檢測器,獲得連續的脂蛋白散射光圖譜,根據散射光的強度與脂蛋白的顆粒濃度成正比的原理,進而計算出各種脂蛋白顆粒濃度。


兩者不同之處在于,VAP技術檢測血脂與亞組分膽固醇時,離心管所用密度液的密度為1.004 g/ml,離心條件為416 000×?g離心47 min,各項定量血脂與脂蛋白指標結果單位為mmol/L;VAP技術檢測脂蛋白顆粒時,離心管所用密度液的密度為1.050 g/ml,離心條件為416 000×?g離心30 min,LDL-P結果單位為nmol/L(?圖1?)。


2.儀器與試劑: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所用儀器包括樣品處理系統、超速離心機、垂直轉子、血脂亞組分檢測儀、血脂顆粒檢測儀。檢測試劑包括配套血脂亞組分檢測儀、血脂顆粒檢測儀所用的稀釋液、樣本密度液、緩沖液和血脂檢測試劑等。


二、檢驗過程及質量控制

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應按照按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進行,同時對檢驗前、中、后各階段進行質量控制。


1.檢驗前階段:正確填寫申請單,并告知被檢測者2周內保持日常飲食習慣和體重,至少前一晚餐避免在外就餐、勿油膩食物、勿甜食、勿飲酒。空腹12 h后采血,在2 h內分離血清;無法及時檢測時血清樣本需密封,在2~8 ℃保存不超過3 d。如需長途運輸或長期保存需置于-70 ℃以下時,需用黃色頭蓋惰性分離膠的真空管采血,避免反復凍融。此外,樣本溶血、脂血以及血液中的藥物對檢測的干擾,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2.檢驗階段:使用前需要對檢測系統進行性能驗證,包括正確度、精密度和線性范圍等。已有行業標準的項目可以參考行業標準,對于無行業標準的項目可按參考廠家給定的操作說明書或者參照行業標準建立本實驗室的內部標準。室內質控參考《臨床實驗室定量測定室內質量控制指南》,每批次樣本檢測過程均需有2個不同水平的質控物。質控物需采用和樣本同源的基質,最好用人源類型的質控物。通過進一步完善SOP、建立多中心參考區間、制定合理的室間比對或室間質評方案(每年2次,覆蓋sdLDL-C、RLP-C、LDL-P等關鍵指標)等措施積極推動VAP技術的標準化。


3.檢驗后階段:結果簽發前對照室內質控、患者信息、臨床診斷、病史及歷史結果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必要時復檢,檢測后的樣本要保留、儲存和安全處置。需要注意樣本TC水平極低(<0.20 mmol/L)或HDL-C、VLDL-C水平極低(<0.10 mmol/L)等血脂異常情況時,反應曲線明顯異常,會導致分析軟件無法正確識別各脂蛋白膽固醇或顆粒峰圖,此時需人工審核圖形確認或結合臨床情況查找原因。


三、檢測項目申請及結果報告

申請單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條形碼、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年齡、醫院條碼、送檢單位、送檢醫師、是否空腹、臨床診斷、標本性狀、采樣時間、接收時間、報告時間、報告編碼)和相關病史(血脂異常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體重指數、吸煙史和其他診治及檢查等。


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報告內容包括TC、LDL-C、HDL-C、VLDL?3-C、VLDL-C、IDL-C、LDL?4+3+2+1-C、LDL-P、RLP-C、sdLDL-C、LDL密度模式、非HDL-C、Lp(a)-C、HDL?2-C、HDL?3-C等指標名稱、單位、檢測結果、參考區間(如合適水平、邊緣升高、升高等)、備注等異常結果提示等(?表3?)、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圖譜[包括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膽固醇圖譜(?圖2?)及脂蛋白顆粒濃度圖譜(?圖3?)]。如有條件可進一步結合檢測報告,為受試者提供報告解讀(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部分項目的臨床意義見?表4?)、血脂異常的防治及血脂管理建議等。




圖2?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膽固醇圖譜



圖3?VAP技術檢測脂蛋白顆粒濃度圖譜




共識6 VAP技術基于垂直密度梯度離心原理進行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I,A),與NMR、GGE及IMS技術相比,自動化程度高,適合臨床高通量檢測(Ⅱa,B)。


共識7 VAP技術進行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檢測,應嚴格遵守SOP,對檢驗前、中、后各階段進行質量控制(Ⅱa,C)。


共識8 通過進一步完善SOP、建立多中心參考區間、制定合理的室間比對或室間質評方案等措施積極推動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的標準化(Ⅱa,C)。


共識9 注重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結果報告的完整規范,有條件可結合臨床,為受試者提供報告解讀、血脂異常的防治及血脂管理建議(Ⅱa,C)。



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在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的應用法


VAP技術現可提供10余種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項目檢測結果,實現更全面準確的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分析,更真實反映個體血脂水平及全貌,檢測易致ASCVD風險的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改變,從而更準確全面評估個體ASCVD風險及心血管剩余風險,合理選擇調脂藥物,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的血脂管理?[?7 , 49 , 50 , 51 , 52 ]?


一、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的臨床路徑

臨床工作中,依據常規血脂檢測情況,根據結果是否異常并結合患者有無ASCVD危險因素及風險增強因素?[?2 ]?,是否為ASCVD或ASCVD高危人群或心血管剩余風險人群等具體分析,合理選擇與應用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幫助臨床醫生更準確地評估ASCVD風險,指導臨床決策(如調脂治療及治療監測)及綜合管理?[?2 , 3 , 50 , 51 , 52 ]?。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臨床路徑見?圖4?。


圖4?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的臨床路徑

二、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的主要適用人群

研究證實,一些患者盡管LDL-C水平維持在目標范圍內,但因致AS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異常(包括脂蛋白的含量、顆粒數量、組分及大小等)所致心血管剩余風險,仍可發生ASCVD,常見于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遺傳性脂代謝異常[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癥等]、特殊場景[如接受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enzyme subtilisin kexin 9,PCSK9)抑制劑治療、極低LDL-C等]及不明原因早發/復發ASCVD患者等?[?41 , 42 , 43 , 44 , 45 , 53 ]?,這些患者僅測定LDL-C水平等常規血脂項目往往不足以評估脂代謝異常改變過程中的心血管風險,往往需要進一步應用VAP技術檢測LDL-P、sdLDL-C、RLP-C等脂蛋白亞組分指標進行分析判斷?[?2 , 3 , 11 , 25 , 54 , 55 , 56 , 57 ]?


(一)無傳統危險因素及常規血脂水平異常的早發或復發ASCVD患者

主要多見于常規血脂項目檢測結果在合適范圍內,無明顯的高膽固醇血癥的早發或復發ASCVD患者,這類患者常可利用VAP技術檢測脂蛋白顆粒的數量或組成的變化進行區分辨別。


有研究納入1 779例無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中年人群,發現49.7%人群都存在AS斑塊或冠狀動脈鈣化,提示常規血脂如LDL-C水平正常人群也存在早期全身性AS,應采取更有效的降低LDL-C及預防措施?[?44 ]?。在未檢測到傳統風險指標顯著異常的患者中,常可觀察到脂蛋白顆粒的數量或組成的變化。張晶梅等?[?6 ]?研究發現,RLP-C診斷ASCVD高危人群陽性為78.08%,比TG(58.90%)高19.18%;LDL-P診斷ASCVD高危人群陽性率為81.51%,比LDL-C(59.59%)高21.92%;提示RLP-C和LDL-P可發現更多的常規血脂TG和LDL-C檢測“正常”的ASCVD高危人群。初發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RLP-C、LDL-P異常率均高于LDL-C異常率,提示脂蛋白亞組分檢測可彌補常規血脂檢測在AMI患者預警方面的缺陷?[?58 ]?。導致這類ASCVD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直徑<70 nm、含有ApoB的致AS脂蛋白(atherogenic lipoproteins,ALP)顆粒增多所致,應用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可加以解釋與闡明。


(二)存在胰島素抵抗相關致病因素的血脂異常患者

糖尿病、腹部肥胖、代謝綜合征等患者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及血脂異常?[?2 , 45 , 59 ]?,主要多見于:(1)非HDL-C水平或ApoB與LDL-C水平不一致的ASCVD風險為高危或極高危患者,通常表現出TRL增加和致AS血脂異常,提示血脂水平與脂蛋白顆粒的數量和大小不一致?[?60 ]?。(2)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其LDL-C或非HDL-C水平適中,但ApoB增高。這些傳統血脂參數之間的不一致可通過VAP技術檢測及鑒別。


有研究納入1 9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61歲,51%為男性),觀察LDL-P濃度變化情況,盡管LDL-C<1.30 mmol/L或非HDL-C<2.70 mmol/L,已達到極高危人群所需調脂的目標值,但仍有多數患者LDL-P>500 nmol/L,存在潛在的心血管剩余風險?[?61 ]?。Cromwell和Otvos?[?62 ]?對2 355例LDL-C<2.6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LDL-C和LDL-P檢測的對比分析,發現在1 484例LDL-C水平為1.80~2.60 mmol/L的患者中,只有385例(25.9%)的LDL-P水平較低;即使在871例LDL-C非常低的患者中(<1.80 mmol/L),仍有349例(40.1%)的LDL-P水平升高(>1 000 nmol/L)。這些患者通常顯示TRL顆粒增加和ALP異常,提示常規血脂檢測值與脂蛋白顆粒的數量和大小不一致。采用VAP技術識別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患者,表現為更小、更密集的LDL-P,這些脂蛋白亞組分可能與CHD的風險增加有關?[?63 ]?


(三)罕見或復雜的脂代謝紊亂患者

主要見于:(1)HDL-C水平升高的ASCVD二級預防患者;(2)嚴重的原發性和/或混合性高脂血癥(如TC或非HDL-C異常升高等)。這類患者常表現出特殊的血脂、脂蛋白表型或分布模式?[?57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可通過VAP技術進行識別或分類判斷,有利于指導患者診斷與治療監測。


研究顯示,原發性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癥、膽固醇酯轉運蛋白缺乏癥和內皮脂肪酶缺乏癥等遺傳性疾病,常以顯著升高的HDL-C水平為特征,但其ASCVD風險并未降低,表明較高水平的HDL-C并不一定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甚至在極高水平時可能有害?[?64 ]?。英國、丹麥及日本的研究相繼揭示HDL-C水平與男女全因死亡率之間存在“U型”關聯?[?65 ]?,但Yang等?[?66 ]?在韓國大規模人群研究中并未觀察到此現象。有指南強調,當HDL-C>2.30 mmol/L時,ASCVD的患病風險可能會增加?[?35 ]?,其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目前HDL-C與心血管不良事件潛在因果關系的研究已轉向HDL及其亞組分的質和量的改變等方面?[?64 , 65 , 66 ]?,HDL功能檢測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在某些個體中,極高的HDL-C水平可能反映了改變的HDL-P(小而密的HDL或功能失調的HDL),這些顆粒可能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或進展。


Miller等?[?67 ]?采用VAP技術對超大規模脂質研究數據庫-17(VLDL-17)進行FH篩查及脂質表型研究發現,單憑LDL-C進行人群FH篩查存在一定局限性,綜合考慮RLP-C和Lp(a)-C等指標改進表型分類,可能有助于細化FH亞型的風險分層和治療方案。Quispe等?[?51 ]?應用VAP技術檢測的脂蛋白亞組分數據,根據Fredrickson-Levy-Lees(FLL)分型標準進行血脂異常表型分類。結果顯示,共有11.9%的個體符合FLL分型HTG表型標準。與非CM血癥表型個體比較,CM血癥表型個體的TG水平高出2倍。Ⅱb型個體的非HDL-C水平最高。除Ⅲ型外,所有表型VLDL?1+2-C均高于VLDL?3-C。與非CM血癥相比,CM血癥表型個體HDL-C水平顯著降低,但HDL?2-C/HDL?3-C比值較高,Lp(a)-C含量顯著升高。VAP技術應用于這類罕見或復雜的脂代謝異常情況分析,可彌補傳統血脂檢測項目在疾病篩查、分類判斷及綜合血脂管理方面的不足。


(四)常規血脂檢測方法不適用的患者

主要見于:(1)疑似Ⅲ型高脂血癥、植物固醇血癥或溶酶體酸性脂肪酶缺乏癥等患者;(2)接受強調脂治療應用PCSK9抑制劑等的患者中LDL-C濃度低的患者。VAP技術不僅可解決這些患者常規血脂測定LDL-C等不準確以及公式法計算RLP-C可能存在負值等問題,也有助于全面評估其ASCVD風險,并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應用調脂藥物?[?11 , 48 , 51 , 57 , 68 , 69 ]?


Heidemann等?[?68 ]?對28例確診Ⅲ型高脂血癥患者的LDL-C及非HDL-C研究發現,Friedewald與Martin/Hopkins公式法、直接測定法、凝膠法及超速離心法等LDL-C測定方法,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均顯示LDL-C水平被高估或低估,推薦采用非HDL-C替代LDL-C作為調脂治療靶標。Sajja等?[?69 ]?對111 939例TG水平為4.52~9.03 mmol/L的患者研究發現,與VAP技術直接測定LDL-C比較,Martin/Hopkins、Friedewald、Sampson這3種公式法估算LDL-C結果差異明顯,對于根據指南分類LDL-C<1.04 mmol/L人群而言,使用這3種公式法低估LDL-C的人數分別占43%、96%和86%。


國內研究也證實,直接測定法檢測LDL-C與VAP法結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與直接測定法檢測的LDL-C中包含了Lp(a)-C和IDL-C組分有關?[?40 , 70 ]?。因此,對于較低LDL-C水平的情形,雖然Martin/Hopkins公式估算LDL-C的準確性高于其他公式,且不受禁食影響,但仍應考慮采用VAP技術檢測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進行綜合分析。


三、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為個體化治療提供用藥依據

2018年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檢驗醫學聯合會專家共識推薦RLP-C作為ASCVD調脂治療靶標?[?53 ]?,2019年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和美國內分泌學會專家共識推薦LDL-P是2型糖尿病患者預防ASCVD調脂治療的靶標,建議ASCVD高危患者的治療靶標應<1 200 nmol/L,極高風險患者應<1 000 nmol/L?[?71 ]?。文獻報道,外周血RLP-C和LDL-P可作為ASCVD高危人群和確診患者的調脂治療的靶標,控制ASCVD患者外周血RLP-C和LDL-P以及非HDL-C達標效果優于控制LDL-C,控制LDL-P可預防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生?[?52 , 72 ]?

已有應用VAP技術研究不同類型調脂藥物在降低LDL-C的同時,對其他ALP參數影響的差異性報道?[?73 , 74 , 75 ]?。Miller等?[?67 ]?研究結果顯示,與每日40 mg普伐他汀相比,4 mg匹伐他汀除可顯著降低RLP-C外,還可顯著降低IDL-C、VLDL-C及VLDL?3-C,HDL-C、HDL?2-C、HDL?3-C及Lp(a)-C無明顯變化。在他汀治療的基礎上聯用PCSK9抑制劑阿利尤單抗發現,阿利尤單抗除顯著降低LDL-C及LDL?1-C、LDL?2-C及LDL?3+4-C(即sdLDL-C)外,還能顯著降低TG、ApoC2、ApoC3、RLP-C、VLDL-C及IDL-C?[?74 ]?。Engler等?[?75 ]?針對12例FH、8例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癥患兒研究發現,在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Ⅱ推薦飲食方案基礎上聯合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2 g/d)治療,6周后血清LDL-C和HDL-C水平均升高,但VAP檢測脂蛋白亞組分顯示,大而輕LDL(A型,LDL?1與LDL?2)、大而輕HDL(HDL?2)增多,小而密LDL(B型,LDL?3)減少,推測ALP小而密顆粒轉變為大而輕顆粒?[?76 ]?


研究顯示,VAP技術可用于指導臨床制定個體化的調脂治療策略?[?76 , 77 , 78 , 79 ]?。如果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亞組分LDL-P、sdLDL-C升高或LDL呈小而密型,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等)、紅曲、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等)治療,在降低LDL-C的同時,也能降低LDL-P和sdLDL-C,對于他汀類等調脂效果不好或有嚴重不良反應者,可選擇PCSK9抑制劑強化調脂,同時降低脂蛋白亞組分LDL-P等。對TRL亞組分RLP-C、VLDL-C、IDL-C和VLDL?3-C升高者,建議使用醫用處方級魚油類、煙酸類、貝特類等降TG藥物。


共識10 建議依據常規血脂檢測情況,結合患者是否為ASCVD或ASCVD高危人群或心血管剩留風險人群等具體分析,合理選擇與應用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從而更準確地評估患者ASCVD風險,科學指導臨床決策及綜合管理(Ⅱa,C)。


共識11 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主要適用以下患者的ASCVD管理:(1)無傳統危險因素及常規血脂水平異常的早發或復發ASCVD患者(Ⅱa,A);(2)存在胰島素抵抗相關致病因素的血脂異常患者(Ⅱa,A);(3)罕見或復雜的脂代謝紊亂患者(Ⅱa,B);(4)常規血脂檢測方法不適用的患者(如疑似Ⅲ型高脂蛋白血癥、接受強調脂治療LDL-C水平非常低者等)(Ⅱa,B)。



總結與展望


VAP技術通過系統分析血脂與脂蛋白亞組分的數量、大小、組成及代謝特征,能更全面地評估ASCVD風險(含心血管剩余風險),有助于評估調脂藥物的臨床療效。VAP技術彌補了常規血脂檢測(如LDL-C、TG等)的不足。其檢測的關鍵指標包括LDL-P、RLP-C、sdLDL-C等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適用人群主要涵蓋常規血脂正常但存在早發/復發ASCVD、胰島素抵抗(如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復雜脂代謝紊亂(如家族性高脂血癥)的患者及接受強效調脂治療(如PCSK9抑制劑)導致LDL-C極低等常規檢測方法不適用的患者。與NMR、GGE及IMS等其他技術相比,VAP技術的優勢在于已有可供臨床常規使用的商品化儀器及配套試劑、通量高、可提供更全面的脂蛋白亞組分參數等方面。VAP技術面臨的挑戰為檢測標準化不足,結果可比性受限,需進一步規范檢測流程、參考區間及完善實驗室間比對及室間質評等。對ASCVD、ASCVD高危人群或常規血脂結果與臨床評估不符的患者,推薦聯合VAP技術檢測脂蛋白亞組分。根據亞組分異常類型選擇個體化治療(如sdLDL-C升高時聯用他汀/PCSK9抑制劑,RLP-C升高時聯用貝特類或魚油制劑)并應用VAP技術進行有效的治療監測。


VAP技術未來研究方向包括:(1)擴展VAP技術可檢測各種脂蛋白顆粒項目類別,克服目前取得國內注冊證的產品僅提供LDL-P報告的不足;(2)建立完善的VAP技術標準化檢測流程及不同人群(地區、民族)的參考范圍;(3)進一步探索脂蛋白亞組分與ASCVD發病機制的關系,優化剩余風險管理策略;(4)研究VAP技術對非ASCVD(如非酒精性脂肪肝、CKD等)患者心血管剩余風險預測價值等方面中的應用。VAP技術為ASCVD風險評估和血脂管理提供了更精準的工具,尤其適用于傳統血脂指標無法解釋的ASCVD高危及心血管剩余風險患者,可顯著降低ASCVD發生率,合理降低醫療費用。同時,應加強檢驗與臨床各科溝通協作,在解決VAP技術標準化問題的基礎上,開展跨區域、多學科的聯合研究,以進一步深化其臨床應用價值。

執筆人:鄢盛愷(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潘柏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何津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醫學檢驗中心),汪俊軍(東部戰區總醫院檢驗科),胡敏(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科),羅陽(重慶大學醫學院重慶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李建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趙水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內科)

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陳文祥(北京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程歆琦(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崔麗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檢驗科),董軍(北京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董作亮(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學檢驗科),范列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檢驗科),府偉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何津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醫學檢驗中心),胡敏(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科),胡曉波(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康熙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李傳保(北京醫院檢驗科),李國平(北京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黎健(北京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李洪春(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李建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劉向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檢驗科),潘柏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彭永祥(原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生化科),阮雄中(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脂質研究中心),盛慧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涂建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王昌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檢驗中心),王成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醫學檢驗中心),王惠民(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王綠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王傳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王琳(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檢驗科),王勝煌(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王學晶(民航總醫院檢驗科),王玉明(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王占科(寧波美康盛德醫學檢驗所),王治國(北京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汪俊軍(東部戰區總醫院檢驗科),文江平(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北京華信醫院檢驗科),謝小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鄢仁晴(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鄢盛愷(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楊毅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臟及泛血管醫學診療中心),張國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醫學檢驗科),趙家軍(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鄭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周洲(中國醫學科學院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實驗診斷中心)

學術秘書:劉錦嵩(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鄧鳳琳(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林鵬(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王啟航(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 遵義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


參考文獻(略)


掃碼閱讀全文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25年報道計劃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固始县| 廉江市| 竹北市| 平邑县| 泸州市| 双江| 合水县| 道真| 彭阳县| 定日县| 郯城县| 雷波县| 克山县| 黑山县| 浪卡子县| 陇西县| 唐山市| 安岳县| 双柏县| 太原市| 衡东县| 高清| 高淳县| 渝中区| 朝阳区| 云梦县| 普安县| 方山县| 呼玛县| 于都县| 大埔县| 儋州市| 淮阳县| 白山市| 丹东市| 新丰县| 荥阳市| 佳木斯市| 页游|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