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
(略)
(2)建設性質:新建
(3)建設單位:
(略)
(4)建設地點:
(略)
(5)建設內容:本項目
(略)寺橋水
(略)工程二期(主體配水工程)已開展過環境影響評價,本次環評針對項目中余下工程開展評價,
(略)寺橋水
(略)工程一期(灌溉引水工程)
(略)寺橋水
(略)工程一期(電站工程)。
(略)(略)寺橋水
(略)工程一期(灌溉引水工程)由進水口、引水隧洞及壓力管道等組成。工程進水口位于寺橋水庫(在建)東側山體,采用塔式分層取水,出口位于楊家源水庫北側山坳,洞線大致沿水庫至楊家源村山脊線布置,引水隧洞長約3.63千米,出口接壓力管道,長約0.023千米。
(略)(略)寺橋水
(略)工程一期(電站工程)項目與灌溉引水工程壓力管道末端相接,由壓力管道和發電廠房等組成;壓力管道采用一分二、二分四的布置型式,在廠房前采用“卜”型鋼岔管分為岔管1和岔管2,岔管1末端通過“Y”型鋼岔管分為發電管1和發電管2,岔管2末端通過“Y”型鋼岔管分為發電管3和放水管4,發電機組采用3臺臥軸混流式機組,加權平均水頭為112米;及其他相應配套的零星工程。
(6)建設規模:該項目工程規模為中型,工程等別為Ⅲ等。灌溉引水工程引水流量約4.1立方米/秒,
(略)總長度約3.653千米,進水口、引水隧洞及壓力管道等建筑物級別為4級。電站工程總裝機2400千瓦,多年均發電量332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為1384h。
(7)工程總投資:灌溉引水工程總投資概算為7767.73萬元,電站工程總投資概算為3423.40萬元。
二、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1.水環境保護目標
本項目不涉及涉水的自然
(略)、風景
(略)、重要濕地、重點保護與珍稀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等漁業水體,水產種質資源
(略)等。項目水環境保護對象為石梁溪(Ⅲ類水體)、楊家源(參照Ⅲ類水體)、楊家源水庫、石梁溪常規監測斷面。
2.聲環境、環境空氣保護目標
本項目運行期僅有電站泵站運行噪聲和電站管理人員生活油煙廢氣,對大葉壟村民基本無影響。施工期評價范圍內
(略)、臨時堆場周邊200米,
(略)沿線200米范圍內的居民點等。
3.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①重要物種
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發現金蕎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林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棕背伯勞(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斑嘴鴨(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王錦蛇(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②生態
(略)
結合查閱相關資料,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浙江等省(市)啟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作為報批建設項目用地用海依據的函》(自然資辦函〔2022〕2080號)和《
(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略)年)》生態保護紅線圖,本項目涉及桔海森林公園生態保護紅線,以隧洞形式地下穿越,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無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
③公益林和基本農田
本項目不涉及占用公益林和永久基本農田。
4.保護目標匯總
表1環境空氣、聲環境、水環境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情況
環境要素
保護目標
X(m)
Y(m)
保護對象
保護目標情況
保護要求
方位及距離(m)
工程內容
環境空氣及聲環境
楊田源村
毛家塢
674380.29
(略).58
村民
~5戶
大氣二級;聲環境1類區
SW,139.5
引水隧洞工程
塘塢
674572.25
(略).64
村民
~13戶
SW,162.3
引水隧洞工程
大葉壟
674717.24
(略).58
村民
~3戶
W,114.8
N,197
引水隧洞工程
電站
(略)
楊田源
674866.43
(略).61
村民
~72戶
NE,97.2
引水隧洞工程
水環境
石梁溪
水體
一級支流
Ⅲ類
上下游
引水口開挖
楊家源
小河
Ⅲ類
上下游
工程引水
楊家源水庫
水庫
Ⅲ類
庫區
工程引水
石梁溪常規監測斷面
區控斷面
Ⅲ類
上下游,12500
工程引水
三、主要環境影響預測情況
(1)聲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爆破、隧洞開挖、打樁、運輸及現場處理等作業噪聲,具有無規則、不連續、高強度等特點。針對上述可能發生的影響,應設置臨時隔聲圍護,采取限制工作時間、加強管理等措施加以控制。采取上述措施后,對周圍敏感點的影響較小。工程建成后,運行期噪聲對周圍居民生活基本無影響。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空氣污染源主要是砼拌、開挖、填筑等產生的粉塵和交通揚塵,施工揚塵對施工場地、堆場等近距離的敏感點將產生一定影響。本環評針對材料運輸、裝卸、建材堆存、場地施工等過程均提出防治措施,在建設單位:
(略)
(3)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
(略)廢水及施工機械、汽車沖洗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生產廢水經收集后集中處理回用,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現有農村污水處理終端,對周邊水體環境和水生生物影響較小。運行期建立水質跟蹤監測管理制度,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水質監測檢測,并逐一建立水質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對周邊水體環境和水生生物影響較小。
(4)固廢影響分析:施工期間固體廢棄物主要為工程棄渣、廢機油和生活垃圾等,若不妥善處置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施工期間工程土石方和棄渣等均能合理妥善處置,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委托環衛部門處理,廢機油委托有資質的單位:
(略)
(5)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間由于開挖、填筑和臨時占地等工程建設,將造成原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同時施工過程中由于設備噪聲、燈光、人為干擾等均會對陸域、水域生態環境及生物活動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項目施工期間加強管理,合理安排工期,盡可能少占用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6)土壤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各類污廢水處理后回用,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無害化處置,危險廢物收集至危廢貯存間后交由有資質單位:
(略)
(7)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施工期間,工程施工期對各類污廢水進行處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污廢水不會進入地下水
(略),工程施工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較小。隧洞施工過程中遇地下水量變大時,進行超前探水,放水引排,當涌水量較大時,先灌漿封堵止水,后進行支護,采取措施后對地下水水位的影響較小。工程運行期間電
(略)(略),不外排;電站檢修油污水經收集通過油水分離器處理后回用。工程運行期
(略)地下水水質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8)環境風險影響分析:項目
(略)周圍分布農村住宅等。工程施工期泥漿泄露或溢油事故等可能會產生風險,可能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四、擬采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預期效果
類別
階段
主要環保措施
預期效果
聲環境
施工
期
1)選用優質低噪聲設備,并加強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管理。2)施工單位:
(略)
避免噪聲擾民
運行
期
泵房建設后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中1類聲環境
(略)的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
基本無影響
大氣環境
施工
期
1)對施工
(略)開挖、填筑產生的粉塵,大氣粉塵含量較高,應加強施工人員勞動保護。2)
(略)面加強維護并保持清潔。3)
(略)配備灑水車輛,實施灑水抑塵。4)土、石、水泥等可能產生揚塵的材料,在運輸過程中做好運輸車輛的密封和車輛保潔措施。5)在施工場地及堆土場布設時,應該將施工臨時設施和臨時堆料場盡量遠離村莊
(略)布置。6)易散失的物資不能在露天堆放,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
減少廢氣影響
運行
期
管理人員的生活油煙廢氣對大氣環境基本無影響。
基本無影響
水環境
施工
期
1)
(略)廢水及施工機械、汽車沖洗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應收集后集中處理。2)汽車沖洗廢水和機械修配廢水分別經隔油池除油處理后進入集水池,隔油池和集水池分別布置在各施工場地的汽車、機械設備沖洗、維修用房附近。
對周邊水體影響很小
運行
期
1)加強
(略)自然植被保護和生態建設,禁止濫砍濫伐,保護自然植被、水源林和護岸林,減少水土流失。2)建立水質跟蹤監測管理制度,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水質監測檢測,并逐一建立水質檔案,實行動態管理。3)加
(略)自然植被保護和生態建設,保護自然植被和水源林,減少水土流失。
基本無影響
固廢
施工
期
1)施工棄渣通過集中收集、防護、植草綠化及復耕等措施來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2)在施工
(略)設置垃圾桶,及時由當地村鎮環衛部門統一清運。3)
(略)收購處理后利用。
資源化、無害化
運行
期
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生態
環境
施工
期
1)要求施工期加強管理,減少對植被的破壞,禁止殺害野生動物,已征用或占用的林地應盡可能予以保留,盡量減少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2)施工期對施工機械噪聲進行控制,夜間禁止高噪聲設備施工,減少對野生動物干擾。3)加強
(略)域的施工組織與管理,在
(略)域時發現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應及時通知林業與環保部門,并將其妥善移植。
生態景觀保護、生態保護、水土保持
運行
期
1)采取增值放流措施,補償因水文情勢變化對魚類(寺橋水庫壩址至坎底堰壩段)造成的不利影響。2)保障寺橋水庫生態流量正常下泄,保障下游水生生物正常生命活動。
風險事故防范
提前預防工程運行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
減少環境風險事故
五、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本工程建設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工程建設對
(略)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其綜合效益突出,因工程施工、運行對水、氣、聲環境及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只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保法規及環境標準,采取提出的環保措施,可以使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從而達到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本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見的內容
1.征求意見的對象
項目評價范圍內的公民、單位:
(略)
2.征求意見的范圍
公眾關心的主要環境問題、項目建設對周邊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本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的其他意見或建議等。
3.征求意見的期限
公眾提出意見的時間自發布日期后十個工作日。
4.公眾意見反饋途徑
公眾可通過電話、信函等形式將意見反饋,也可直接拜訪建設單位:
(略)
(1)建設單位:
(略)
聯系人:
(略)
聯系地址:
(略)
(2)環評單位:
(略)
聯系人:
(略)
聯系地址:
(略)
(3)審批單位:
(略)
聯系電話:
(略)
(4)屬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略)生態環境局柯城分局
聯系電話:
(略)
公示發布單位:
(略)
公示發布時間:2025年7月4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王智芬 |
 |
【聯系電話】 |
19235653958 |
【客服微信】 |
19235653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