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一)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項目總投資 56,000.00 萬元,用于新建廠房、倉庫、研發中心大樓及輔助用房以提升公司數控刀具產能并提高公司研發能力。項目建成達產后,浙江欣興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將新增精螺紋刀具、可換刀頭式刀具、整體硬質合金鉆頭、精密夾具系列產品產能 660 萬件/年。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豐富產品結構,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要
公司孔加工刀具廣泛應用于鋼結構工程、軌道交通、造船業、能源裝備、機械制造、石油工程等工程制造及數控加工領域。近年來,隨著下游終端用戶生產觀念逐漸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向“改進加工手段提高效率”進行轉變,以及數控機床市場的轉型升級,對高效刀具的需求量與性能要求也快速提升。報告期內,公司適時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趨勢,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升產能規模,但產能利用率已基本處于飽和狀態,擴大產能成為公司進一步發展的迫切任務。
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公司將擴建新生產基地,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設備,從而有效解決公司數控刀具產能瓶頸,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要。此外,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公司將新增螺紋刀具、可換刀頭式刀具、整體硬質合金鉆頭及精密夾具等數控刀具及配套產品產能,為未來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刀具加工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打下堅實基礎。
2、生產智能化轉型
隨著全球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切削刀具制造行業將迎來全面的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換代。近幾年,公司產品規格不斷豐富,產品所包含的設計數據、工藝參數快速累積,這都對公司生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升級制造系統使生產設施智能化成為公司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加大生產裝備的智能化和生產線的數字化升級,通過現代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統,進一步提升公司數控刀具產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保持技術領先,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需要
公司秉承“瞄準世界級孔加工技術,研一款,精一款”的研發戰略,聚焦于切削力與切屑控制技術、精密磨削技術、精細熱加工技術及精益生產與檢測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自主研發并掌握大量硬質合金數控刀片生產加工的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但與歐美和日韓高端刀具企業相比,包括公司在內的國產刀具企業在技術研發能力、產品制造工藝和產品性能方面仍存在差距。
面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對高效先進刀具的迫切需求,公司需要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加大對刀具切削耐用度、切削效率、應用穩定性、切削精度等方面的性能的基礎研究攻關,不斷進行產品應用開發,彌補在高端數控刀具市場的不足,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擴大國內高端數控刀具的市場占有率。
4、項目對公司業務創新、創造、創意性的支持作用
精密數控刀具夾具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與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需要相一致,是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深化提升,是強化公司核心技術體系的重要手段,對公司業務創新、創造、創意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次項目是研發生產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將立足于公司主營產品,加大對高效先進刀具的研發和生產裝備升級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公司對高效先進刀具產品的研發能力,有利于促進公司產品的持續優化、升級,提升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本次項目的可行性
1、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及行業協會陸續推出了《“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等政策文件,積極推動我國先進制造技術及工具設備的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硬質合金及高速鋼刀具行業正迎來戰略發展機遇。作為高端制造和現代制造的基礎,高端刀具產業規模將迅速擴大,未來國內產業競爭力也有望在國際市場中顯著提升。
同時,包括鋼結構工程、軌道交通、造船業、能源裝備、機械制造、石油工程等下游行業,亦受到《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行業政策支持,公司作為其上游具有先發優勢的孔加工刀具生產企業,有望迎來業務的持續增長。國家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將促進公司本次項目新增產能的消化。
2、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2018 年切削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21 億元,相對于 2016 年增長 30.95%。2019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汽車等下游行業下行的影響,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下降至 393 億元,2021 年市場規模達到 477 億元,同比上升 13.3%。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優化以及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刀具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隨著國產刀具企業在材料、涂層、工藝裝備等方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刀具向高端市場延伸,進口刀具市場份額下降明顯。
近年來,國內刀具企業在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研究成果和開發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國產刀具向高端市場延伸,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已逐步實現對高端進口刀具產品的進口替代,加速了刀具的國產化。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2 年我國進口刀具規模為 126 億元,較 2021 年的 138 億元下降 8.70%。
2016 年至 2022 年進口刀具占刀具總消費的比重從 37.26%下降至 28.57%,我國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進口替代速度加快。同時,隨著我國刀具產品技術水平及產品多樣性的不斷提高,我國刀具產品的出口量亦在持續增長,2021 年至 2024 年,我國刀具產品出口規模分別為 225.16 億元、231.87 億元、233.65 億元及 256.53 億元。下游市場需求增加及進口替代將促進公司本次項目新增產能的消化。
2、與公司主要業務、核心技術之間的關系
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緊緊圍繞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特點,以現有技術為依托實施的投資計劃,是對現有主營業務的進一步拓展。產能擴建項目投產后,有利于公司緩解現有產品產能不足的瓶頸,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公司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實力;
本次項目中的研發中心雖不直接產生效益,但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研發體系,有效增強公司的技術和研發優勢,其效益將最終體現在公司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工藝流程改進、新產品快速投放所帶來的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盈利水平的提升,鞏固和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
綜上,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符合公司業務的未來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項目的實施不會改變公司現有的生產經營和商業模式,將會顯著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項目的市場情況分析
1、行業市場分析現狀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硬質合金工業體系成熟,對材料基礎原理和涂層原理的研究成果較多,通過持續不斷的優化硬質合金材質、涂層和刀具結構,提高硬質合金刀具的高效加工性能,使硬質合金刀具能夠最大范圍的應用到各種領域。根據前瞻資訊的報告顯示,在世界范圍內,硬質合金刀具占主導地位,比重超過 60%。
根據 QYResearch 出具的《Global Cutting Tools Market Professional SurveyReport 2023-2029》,預計 2029 年全球金屬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將達到 2,944 億元,2023 年至 2029 年期間的復合增長率 CAGR 為 4.2%。
我國切削刀具市場消費情況與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結構調整息息相關。受國內投資增速放緩和需求結構調整影響,2011 年至 2016 年刀具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 312 億元至 345 億元的區間。“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根據浙商證券研究所研究報告,2018 年切削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21 億元,相對于 2016 年增長 30.95%。
2019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汽車等下游行業下行的影響,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下降至 393 億元,但隨著全球貿易形勢的逐步穩定,刀具產品基于工業易耗品剛性需求的特點,其市場規模逐步回升,2020 年至 2024 年,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分別為 421.19 億元、477.21 億元、464.61 億元、493.31 億元及 527.45 億元,呈穩步上升趨勢,年復合增長率達 5.79%。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刀具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隨著國內刀具企業在材料、工藝、生產裝備等方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刀具逐步向高端市場延伸,進口刀具的市場份額逐步下降。近年來,國內刀具企業通過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生產工藝研發和產品開發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國產刀具向高端市場延伸,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已逐步實現對高端進口刀具產品的進口替代,加速刀具的國產化。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1 年至 2024 年,我國進口刀具規模(不含海外品牌在華生產并銷售部分)分別為 106.32 億元、97.32 億元、87.58 億元及 85.25 億元,呈逐年下降趨勢,我國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進口替代速度加快。同時,隨著我國刀具產品技術水平及產品多樣性的不斷提高,我國刀具產品的出口量亦在持續增長,2021年至 2024 年,我國刀具產品出口規模分別為 225.16 億元、231.87 億元、233.65億元及 256.53 億元。
在刀具行業中,按照發展階段、技術水平、市場策略等差異,全球刀具行業競爭格局大致分為三個陣營:歐美企業、日韓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
第一陣營為山特維克、肯納金屬、伊斯卡等為代表的歐美刀具制造商,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系列,以切削加工整體解決方案業務模式為主。歐美企業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是這類企業存在價格昂貴、交貨周期長的問題,國內用戶以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為主。
第二陣營為日本三菱、日本京瓷、韓國特固克等為代表的日韓刀具企業,日韓刀具企業定位于為客戶提供通用性高、穩定性好和性價比高的產品,在高端制造業的非定制化刀具領域贏得了較多廠商的青睞,其產品價格高于國產刀具。
第三陣營為我國的刀具企業,我國國內刀具企業數量眾多,競爭實力差距較大,行業內中低端標準工量具產品的供給充足,但現代高效刀具供應服務能力不足,國內大部分刀具企業仍以中低端刀具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為主。
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頭部的刀具企業通過在細分領域多年的技術投入及產品開發,開始參與國際競爭并逐步實現進口替代。以公司為例,在核心產品所處的細分領域中,在國內刀具生產企業中,公司鋼板鉆產品銷售數量排名第一。并在海外市場與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的刀具生產企業開展競爭。
2、新增產能消化情況
(1)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及行業協會陸續推出了《“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等政策文件,積極推動我國先進制造技術及工具設備的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本次項目所面處市場正迎來戰略發展機遇。
作為高端制造和現代制造的基礎,高端刀具產業規模將迅速擴大,未來國內產業競爭力也有望在國際市場中顯著提升。同時,包括鋼結構工程、軌道交通、造船業、能源裝備、機械制造、石油工程等下游行業,亦受到《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行業政策支持,本次項目所面向市場將得到持續發展,公司作為其上游具有先發優勢的孔加工刀具生產企業,有望迎來業務的持續增長。國家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將促進公司本次項目新增產能的消化。
(2)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根據浙商證券研究所研究報告,2018 年切削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21 億元,相對于 2016年增長 30.95%。2019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汽車等下游行業下行的影響,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下降至 393 億元,但隨著全球貿易形勢的逐步穩定,刀具產品基于工業易耗品剛性需求的特點,其市場規模逐步回升,2020 年至 2024 年,我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分別為 421.19 億元、477.21 億元、464.61 億元、493.31 億元及 527.45 億元,呈穩步上升趨勢,年復合增長率達 5.79%。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刀具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隨著國產刀具企業在材料、涂層、工藝裝備等方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刀具向高端市場延伸,進口刀具市場份額下降明顯。近年來,國內刀具企業在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研究成果和開發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國產刀具向高端市場延伸,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已逐步實現對高端進口
刀具產品的進口替代,加速了刀具的國產化。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2 年我國進口刀具規模為 126 億元,較 2021 年的 138 億元下降 8.70%。2016 年至 2022 年進口刀具占刀具總消費的比重從 37.26%下降至 28.57%,我國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進口替代速度加快。同時,隨著我國刀具產品技術水平及產品多樣性的不斷提高,我國刀具產品的出口量亦在持續增長,2021 年至 2024 年,我國刀具產品出口規模分別為 225.16 億元、231.87 億元、233.65 億元及 256.53 億元。
下游市場需求增加及進口替代將促進公司本次項目新增產能的消化。
(五)項目實施主體、項目選址及用地情況
項目由公司自主組織和實施,項目擬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進行建設,項目建設已取得相關《不動產權證》(浙(2023)海鹽縣不動產權第 0006076 號,地點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六里村(海鹽縣 22-083 號地塊)。
(六)項目投資概算
項目預計建設期 3 年,總投資 56,000.00 萬元。
1、建筑工程及其他工程費用
建筑工程及其他工程費用主要包括土地購置費用、廠房、倉庫、研發中心大樓、輔助用房、污水處理站等建筑物的土建和裝修費用,新建建(構)筑面積112,500 平方米,建筑工程及其他工程費用合計 22,897.65 萬元。
2、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費用
項目設備購置費包括項目中的生產設備、研發與檢測設備、公用工程設備等
(七)項目的環保情況
本項目已取得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關于浙江欣興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精密數控刀具夾具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年產 660 萬件精密數控刀具數字化工廠及配套研發中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嘉環鹽建[2023]48 號)。
(八)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
本項目總投資額 56,000.00 萬元,項目達產后年銷售收入 51,000.00 萬元,利潤總額 12,888.20 萬元,稅后內部收益率 16.96%,投資回報期 7.96 年(含建設期)。
此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據發改投資規【2023】304號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要求,可定制化編制政府立項審批備案、國資委備案、銀行貸款、產業基金融資、內部董事會投資決策等用途可研報告。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1 項目概況
1.1.1 項目名稱
1.1.2 項目建設性質
1.1.3 項目擬建地址
1.1.4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1.5 項目建設工期
1.1.6 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1.7 項目生產規模
1.2 企業概況
1.3 編制依據及研究范圍
1.3.1 編制依據
1.3.2 研究范圍
1.3.3 編制原則
1.4 主要結論和建議
1.4.1 主要結論
1.4.2 建議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需求分析及產出方案
2.1 項目背景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產業發展完善
2.2.2 項目建設是公司規模擴展,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2.3 增加產能,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2.2.4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業競爭力及盈利能力
2.2.5 提升生產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為業務發展和高效管理賦能
2.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2.3.1 國家政策推動行業的發展
2.3.2 公司擁有優質的客戶資源及良好品牌認可度
2.3.3 行業經驗豐富,技術協同優勢顯著
2.3.4 優秀的人才隊伍和管理體制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基礎保證
2.4 市場需求分析
2.4.1 市場需求分析:通過量化目標市場的消費需求,預測產品的潛在銷售量及增長趨勢
2.4.2 市場供給分析:評估現有及潛在競爭者提供的同類產品數量,識別供給缺口或過剩
2.4.3 市場競爭分析:研究行業競爭格局,包括市場份額分布、主要競爭對手策略及進入壁壘
2.4.4 項目產品分析:結合產品特性(如價格、質量、功能)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判斷其競爭力
2.4.5 市場綜合分析:整合供需、競爭及產品數據,形成對項目整體可行性的判斷
2.5 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和產出方案
2.5.1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2.5.2 項目產出方案
2.6 項目商業模式
2.7 項目對我國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分析
第三章 項目選址與要素保障
3.1 項目選址方案
3.1.1 項目選址的原則
3.1.2 項目選址需求
3.1.2 選址方案的初步擬定
3.2 項目建設條件分析
3.2.1 概況
3.2.2 政治
3.2.3 經濟
3.2.4 項目投資地營商的主要優勢
3.2.5 投資激勵
3.2.6 經貿情況
3.2.6 法律法規
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
4.1 技術方案
4.1.1 原料路線確定原則
4.1.2 生產工藝技術路線確定原則
4.1.3 技術先進性
4.1.4 生產工藝流程
4.1.5 主要原輔材料耗量
4.2 設備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給排水工程
4.3.2 變配電工程
4.3.3 消防工程
4.3.4 火災報警及消防控制系統
4.3.5 通信工程
4.3.6 室外管網等配套工程
4.4 數字化方案
4.4.1 工業化生產可靠性分析
4.4.2 技術管理及特點
4.4.3 建筑智能化
4.5 建設管理方案
4.5.1 項目建設期管理
4.5.2 公司注冊及審批流程
4.5.3 項目審批流程
4.5.4 項目申報
4.5.5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第五章 項目運營方案
5.1 生產經營方案
5.1.1 采購模式
5.1.2 生產模式
5.1.3 銷售模式
5.1.4 研發模式
5.1.5 影響公司經營模式的關鍵因素
5.1.5 燃料動力供應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設施
5.3 運營管理方案
5.3.1 人力資源配置
5.3.2 人員培訓
5.3.3 員工退場
第六章 項目投融資與財務方案
6.1 投資估算
6.1.1 投資估算范圍
6.1.2 項目投資估算
6.1.3 資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6.2.2 編制依據
6.2.3 收入測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利潤核算
6.2.6 財務評價分析
6.3 財務可持續性分析
6.3.1 不確定性分析
6.3.2 償債能力分析
6.3.3 評價結論
第七章 項目影響效果分析
7.1 經濟影響分析
7.2 社會影響分析
7.3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7.3.1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7.3.2 營運期環境影響及環保措施
7.3.3 環境保護的建議
7.3.4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7.4 資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項目能耗情況
7.4.2 節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3 管理節能措施
7.4.4 資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結論
第八章 項目風險管控方案
8.1 工期風險
8.2 質量風險
8.3 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8.4 市場波動風險
8.5 政策風險
8.6 政治風險
第九章 思瀚產業研究院結論與建議
9.1 主要研究結論
9.2 建議
附件:財務分析過程
·官方網站:?Chinasihan.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