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鎮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以大埔電廠、博富能、蔚鴻信、五虎山制藥等“四上”企業為主的制造業得到快速發展。
(略)即將投入使用。
(略)打造的圩鎮客廳。
三河鎮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綠美生態建設。
走進
(略),
(略)面平坦整潔,兩旁綠樹成蔭,商鋪門面整齊劃一,古色古香的建筑煥發勃勃生機。自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以來,三河鎮以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重點工程為抓手,下足“繡花功夫”,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等方面多點發力,實現鎮域經濟與鄉村風貌全面蝶變。
產業筑基激發鎮域經濟新動能
位于三河鎮的博睿能磷酸鐵鋰儲能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我們選擇落戶三河鎮,不僅是看中了這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更被當地政府的熱情和高效服務所打動。”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數億元,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像博睿能磷酸鐵鋰儲能項目這樣的“打糧食”項目,三河鎮近年來先后招引了多個,新培育5家“四上”企業。
三河鎮近年來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建立“一對一”服務企業制度,切實以“店小二”的姿態服務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博睿能磷酸鐵鋰儲能、大埔峽能、嘉遠新材料等一批“打糧食”項目紛紛落戶三河鎮,大埔電廠、博富能、蔚鴻信、五虎山制藥等“四上”企業也乘著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東風得到快速發展。2024年,全鎮“四上”企業及擬培育“四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8.5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7.2億元,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鄉村產業發展上,
(略)徑。通過“產業村長”聯農帶農模式,穩固1.2萬畝蜜柚產業優勢,并積極培育松茸菇種植等新產業,帶動192名群眾月均增收超
(略)。同時,
(略),構建“
(略)+
(略)+群眾參與”合作模式,打造千畝指天椒種植基地,畝產值可達
(略)。五豐村、舊寨村辦靈芝種植廠,匯城松茸菇采摘基地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助推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30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希望鄉村項目的落地,為三河鎮紅色文旅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當地充分整合五豐梅潭河碧道、紅船浮橋、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等農文旅資源,
(略)線。2024年,以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明代古城墻等為主的三河鎮文旅產業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成功獲評國家AAAA級旅
(略)。
環境煥新書寫宜居鄉村新篇章
“
(略),
(略)都提心吊膽的。”說起“三線”整治前后的變化,在三
(略)住了20多年的張女士感觸頗深,“
(略)整齊了,連墻面都畫上了漂亮的墻繪,住著舒心多了”。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三河鎮創新采用“四網融合”模式推進“三線”整治,成為
(略)中唯一在省通信管理局實地核查中獲評“優秀”的鄉鎮。
沿著韓江源漫步,1.2公里長的河道兩岸綠樹成蔭,
(略)相映成景,文體廣場、口袋公園等公共空間為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提供了休閑好去處;
(略)打造的三河鎮圩鎮客廳,集景點VR展示、特產推介等功能于一體,成為展示地方風情的重要窗口。
“我們堅持‘帶圖審批、按圖驗收’,完成682棟房屋外立面改造,既保留客家建筑特色,又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三河鎮黨委副書記趙運標介紹說,圍繞“
(略)、多種樹、強清拆、管風貌”
(略),三河鎮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綠美生態建設,目前共完成5.5
(略)“白改黑”,
(略)示范主街。2024年以來,全鎮共籌集資金120多萬元,種植喬木2.5萬多株,建成13個主題林、6個口袋公園和42戶“美麗庭院”。聚焦“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該鎮順利完成兩所學校運動場標準化建設,“長者飯堂”與綜合商超持續穩定運營,
(略)即將投入使用。隨著一系列民生項目落地見效,三河鎮圩鎮綜合承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三河鎮依托紅色資源,創新“一心、三紅、三創”基層治理模式,組建紅色講解員、調解員隊伍,深入一線服務群眾、化解矛盾。“榕樹下議事”
(略),社情民意“二維碼”直通車暢通群眾意見表達渠道,全鎮無信訪村、無訴訟村創建率超80%。
從產業興旺到生態宜居,從文旅繁榮到治理有效,當前,三河鎮正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奮力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精彩答卷。如今的三河鎮,既有產業發展的“速度”,也有民生幸福的“溫度”,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鋪展。(記者洪國棟特約記者羅文燕劉文烽攝影記者連志城)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孟娟 |
 |
【聯系電話】 |
19720413970 |
【客服微信】 |
1972041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