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上海
項目概況
深圳市光明區委黨校1號樓
深圳市光明區委黨校1號樓(以下簡稱“1號樓”)前身是公明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實訓樓,位于公明中心區,背靠紅花山公園。該建筑采用框架結構,高23.95m,建筑面積4295.4㎡。
1號樓在開展近零碳建筑試點過程中,圍繞圍護結構、機電設備、智能化、光儲直柔、低碳教育材料編制及碳排放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創新與提升,為深圳機關單位的綠色低碳改造起到了強有力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以黨校為載體深化低碳宣傳教育,推動黨員干部深刻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積極打造機關單位綠色轉型的典范。
1號樓近零碳項目全景效果圖
近零碳目標
指標 | 項目情況 |
既有建筑碳排放總量下降率 | 較2022年下降87% |
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 | 3kgCO2/(㎡·a) |
建筑綜合節能率 | 97% |
建筑本體節能率 | 26% |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79% |
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 | √ |
碳排放監測系統 | √ |
1號樓項目近零碳創建核心指標
近零碳重點實施路徑
圍護結構更新:屋面、外墻、外窗構造改造,提高熱工性能。
機電改造:1號樓整體空調更新為一級能效空調,6層檔案室改造為直流燈具。
光伏發電:屋頂設置單晶硅和薄膜兩種光伏組件,提供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為123kWp,年均發電約13萬kWh。
模塊化柔性儲能:采用獨有的綜合智慧能源箱,集成50kWh儲能系統、12kW直流配電單元、150kW光伏直流接入能力、150kW AC/DC變換裝置,并配備靜態轉換開關(STS)與可視化運維箱體,實現靈活部署與高效運行。
智能能碳管理平臺:包含“低碳”一張圖、能耗采集及數據分析、設備集成、智能通風、環境監控、后臺數據管理六大功能模塊。
已開展工作與成效
(一)老舊設備改造“節能”
項目對機電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重點包括全樓空調更換為一級能效產品以及對部分區域燈具進行直流化改造。預計每年節約用電約4.9萬kWh,減少碳排量約22噸。
1號樓建筑內一級能效空調
(二)分布式光伏項目“產能”
項目在建筑屋頂安裝了單晶硅和薄膜兩種光伏組件。其中單晶硅組件173塊(540Wp/塊),薄膜組件150塊(195Wp/塊),總裝機容量約122kWp,預計年發電量約13萬kWh,年均減排量約58噸CO2。光儲直柔系統于2024年6月投入使用,2024年7月底完成能碳監測平臺接入。根據能碳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8月1號樓總耗電量僅為6317kWh,較系統改造前明顯下降。
1號樓屋面光伏組件
(三)建設光儲直柔“儲能”
模塊化光儲直柔綜合智慧能源箱是一個全新的綜合能源管理產品,融合光伏、儲能、負荷、電網等功能于一體。該系統通過在用能端實現源網荷儲集成化,并采用交直流混網的核心關鍵裝備的創新設計,有效實現了用能端的經濟用電、就地消納分布式清潔能源發電、平抑電網接口峰谷差、提高電網側能效以及需求側友好互動響應等多重目標。
模塊化光儲直柔綜合智慧能源箱
(四)建設數字能控平臺智慧“管能”
低碳監控管理平臺已完成系統部署,該平臺采用B/S架構并部署于云端,支持用戶通過瀏覽器遠程訪問,實現了對1號樓能耗設備的統一管理和數據監控。低碳監控管理平臺
(五)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及低碳教育材料編制
項目建立了碳排放管理監測體系,通過物業核實碳排放源、收集能耗數據并生成分析報告,再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核查,據此判斷是否需采取碳減排措施。同時,黨校學院低碳教育材料完成了編制,構建起“三個一”雙碳教育體系。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