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浙江
◆ 本 期 摘 編 導 讀 ◆
【政策經濟】
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會 明確 2025 年初步建成目標
南方區域電力市場 5 項交易細則發布 現貨市場用戶側暫實行 “報量不報價”
嘉興發布 2025 能源低碳發展計劃 新增光伏 80 萬千瓦、儲能 16.6 萬千瓦
【行業資訊】
國網巴西投運輸電智能運檢平臺 融入中國技術保障復雜環境電網安全
河南32項迎峰度夏主網工程全部投運 保障夏季用電高峰與新能源消納
內蒙古500千伏巴彥杭蓋—勝利輸變電工程投運 保障100萬千瓦風電送出
龍源電力啟動寧夏騰格里250萬千瓦風電項目 首批“沙戈荒”基地進入大規模建設
國內最大氫熱電聯供燃料電池微網開工 熱電效率超90%達國際領先
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集流體技術破局:路徑分化與產業化挑戰
【國際動態】
日本稀土對華依賴度跌破 60% 西方供應鏈轉型加速推進
美國 2024 年能源出口創 30.9 萬億 Btu 紀錄 凈出口量達 1949 年來最高
【政策經濟】
? 1 ??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會 明確 2025 年初步建成目標
6 月 23 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會,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部署,加快推動相關工作。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肖渭明出席并講話。
市場建設成效
會議指出,新一輪電改以來,我國已構建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在保供應、促轉型、穩價格等方面發揮作用。2025 年上半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速,具體表現為: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突破;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加速;區域電力市場建設推進;市場基礎規則取得成果。
下一步重點任務(“六抓六推進”)
抓重點省份:推進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基本全覆蓋;
抓市場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交易取得突破;
抓規范統一:加快電力市場基礎制度規則落地;
抓監督整治:破除地方保護與省間壁壘;
抓協同共治:完善電力市場監管體系;
抓風險防控:營造良好市場氛圍。
會議強調,要從落實國家戰略、構建統一大市場、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建設重要性,確保 2025 年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目標如期完成。
? 2 ??南方區域電力市場 5 項交易細則發布 現貨市場用戶側暫實行 “報量不報價”
近日,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印發《南方區域電力市場中長期電能量交易實施細則》等 5 項細則。其中《現貨電能量交易實施細則(2025 年 V1.0 版)》明確:
現貨市場申報模式
現階段:采用 “發電側報量報價、用戶側報量不報價”,即發電企業申報運行日報價信息,售電公司及批發用戶僅申報用電需求分時曲線(不報價),相關數據作為日前市場出清邊界條件。
未來過渡:待條件成熟后,用戶側將同步實行 “報量報價” 模式。
電源參與方式
可選擇報量報價的電源:燃煤、燃氣機組,調節性能好的水電,集中式新能源(優先采用報量報價);參與現貨試點的風電、光伏需報量報價,推動更多市場化水電廠采用該模式。
不參與現貨優化的電源:核電、未參與試點的風 / 光,作為現貨出清邊界條件。
新型主體參與規則:獨立儲能、新能源配建儲能、虛擬電廠等,可按各省規則選擇報量報價或報量不報價方式參與現貨優化。
? 3 ??嘉興發布 2025 能源低碳發展計劃 新增光伏 80 萬千瓦、儲能 16.6 萬千瓦
6 月 23 日,嘉興市發改委發布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 2025 年實施計劃。
重點建設指標:9 個縣(市、區)新增光伏裝機 80 萬千瓦,新增儲能 16.6 萬千瓦。
電價調控措施:推動工商業電價下降:引導非統調煤電、新能源發電參與市場競爭,降低線損與系統運行費;加強用戶交易培訓,督促售電公司落實合同封頂條款,擴大電力交易規模(全年市場交易電量約 500 億千瓦時);探索新型儲能、虛擬電廠、V2G 等參與現貨市場,力爭工商業平均電價下降 3.0 分 / 千瓦時以上。
供熱優化方案:推進天然氣、火電余熱、工業余熱供熱,探索核能綜合利用與氫能供熱,發展生物質能供熱及谷電儲能設施;落實煤 - 熱價格聯動機制,開展熱價月度監測,推動供熱穩價降價。
【行業資訊】
? 1 ??國網巴西投運輸電智能運檢平臺 融入中國技術保障復雜環境電網安全
近日,國網巴西控股公司開發的輸電智能運檢管控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融入中國輸電線路智能運檢技術與經驗,為巴西復雜地理環境下的電網安全運行提供保障,使其成為巴西首家部署此類平臺的輸電企業。 ?
平臺由國網巴控、中國電科院及國網安徽送變電專家組成的跨國團隊開發,深度集成本地系統,新增輸電運維數字化管理平臺,優化“設備臺賬-巡檢計劃-缺陷閉環”全鏈條管理,統一巡檢標準與缺陷分類庫。針對巴西偏遠地區網絡覆蓋不足問題,開發移動端離線作業功能,支持無網絡環境下巡檢數據采集與工單處理。此外,平臺優化“無人機+人工”立體巡檢模式,引入中國圖像識別算法,通過“高空全景+地面精準”人機協同提升巡檢效率,助力海量圖片篩查與缺陷識別。
? 2 ??河南32項迎峰度夏主網工程全部投運 保障夏季用電高峰與新能源消納
6月20日,河南南陽220千伏鎮平東(尋根)輸變電工程送電成功,標志著國網河南電力今年32項迎峰度夏主網工程全部投產,為應對夏季用電高峰、消納新能源及保障全省用電奠定基礎。 ?
入夏后河南用電需求激增,5月中下旬首輪高溫致最高用電負荷同比增長24%。此次投運的32項工程含500千伏1項、220千伏7項、110千伏24項,線路總長253.9千米、變電容量312.25萬千伏安。例如500千伏新鄉南工程投運后,新鄉供電能力提升90萬千瓦,優化豫北電網結構。 ?
建設中,國網河南電力落實基建“六精四化”,構建“建設單位+三個項目部”安全管控體系,運用“智慧工地”平臺等數字化手段,統籌人員物資調配,嵌入實測實量等質量管理流程,應用高空智能壓接裝備、重載無人機等,保障工程安全優質投產。 ?
年初至今,河南累計投產主網工程95項,線路723千米、變電容量631萬千伏安,顯著增強電網資源配置能力。
? 3 ??內蒙古500千伏巴彥杭蓋—勝利輸變電工程投運 保障100萬千瓦風電送出
6月19日,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重點工程——內蒙古500千伏巴彥杭蓋—勝利輸變電工程投運,滿足錫林郭勒盟100萬千瓦風電送出需求,助力地區資源互補、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該工程是±800千伏錫盟—泰州、1000千伏錫盟—山東特高壓通道配套項目,服務內蒙古“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電力外送。線路起于巴彥杭蓋500千伏變電站,止于勝利1000千伏變電站,新建500千伏線路183.32千米、鐵塔437基,2024年6月28日開工。 ?
建設中,國網蒙東電力針對丘陵草原地形,采用100%機械化施工,通過“作業記錄儀+布控球機”雙監控管理,成立風險監控柔性團隊全流程把控關鍵環節,提升施工現代化水平,確保工程安全優質投運。
? 4 ??龍源電力啟動寧夏騰格里250萬千瓦風電項目 首批“沙戈荒”基地進入大規模建設
近日,龍源電力啟動寧夏騰格里250萬千瓦風電項目攻堅行動,標志著我國首批首個“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進入大規模風電建設階段。 ?
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規劃總裝機1300萬千瓦,作為我國首批首個并網投產的“沙戈荒”能源大基地,肩負探索清潔能源開發新模式的使命。龍源電力秉持“兩不超三個零”精品工程理念,創新采用“新能源開發+生態治理”模式,已建成光伏復合項目300萬千瓦,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贏。此次攻堅項目包含寧夏海原100萬千瓦、沙坡頭100萬千瓦及中衛50萬千瓦風電項目。
? 5 ??國內最大氫熱電聯供燃料電池微網開工 熱電效率超90%達國際領先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用戶側燃料電池微網集成與主動支撐電網關鍵技術”示范工程在廣州國際氫能產業園啟動建設。項目由廣東電網廣州供電局牽頭,預計2026年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氫熱電高效聯供燃料電池微網,熱電聯供綜合效率超90%,達國際領先水平。 ?
該微網系統涵蓋燃料電池熱電聯供、PEM電解水制氫、儲氫儲熱及加氫站等設施,可實現電、氫、熱能的靈活轉換。“電轉氫”模式利用新能源或電網低谷電制氫儲氫,首期保障電網氫能應急電源車、無人機用氫,遠期計劃對外供氫服務氫燃料電池交通;“氫轉電”模式則通過兆瓦級燃料電池系統支撐電網調峰、電壓穩定及應急供電,余熱同步回收供應園區熱水,滿足多元用能需求。 ?
項目技術可復制至缺電、高寒、高海拔地區及海島、邊疆等場景,規模化應用將帶動氫能裝備制造、工程服務等產業發展。未來項目將與黃埔氫能研發創新大樓協同,構建“研發-中試-測試-實證”一體化創新平臺,吸引大灣區氫能產業鏈企業參與,為超大城市電網靈活調節及“電—氫”互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解決方案。
? 6 ??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集流體技術破局:路徑分化與產業化挑戰
產業界對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熱情與技術現實間存在顯著 “溫差”,這種矛盾在集流體領域尤為突出 —— 傳統 “輕薄高強” 的設計邏輯已轉向 “3D / 多孔、耐高溫、耐腐蝕、去金屬化” 的多元創新,技術路徑呈現明顯分化。
一、傳統金屬箔的升級困境
硫化物電解質對銅的腐蝕及硅基 / 鋰金屬負極的體積膨脹,迫使傳統金屬集流體走向表面改性。諾德股份推出的雙面鍍鎳銅箔通過 0.5-0.9μm 致密鎳層抵御腐蝕,實現 150℃高溫下超 30 小時抗氧化,但電鍍工藝增加的成本與制造風險,暴露了傳統材料的局限性。直接使用不銹鋼或鎳箔成本過高,使得鍍鎳成為折衷方案,卻非終極解。
二、復合集流體與 3D 結構的突圍嘗試
復合集流體的跨界融合:潔美電子子公司與固態電池企業合作開發 “高安全輕量化復合集流體”,英聯股份則探索 “鋰金屬 / 復合集流體負極一體化材料”,試圖通過材料復合提升能量密度與集成度。
3D 結構的雙向探索:
金屬多孔骨架:德福科技的多孔銅箔、三孚新科投資的泡沫銅(3D 銅箔)通過三維結構為高膨脹負極提供緩沖,但均質多孔結構易導致鋰枝晶 “頂部生長”,催生出 “親鋰梯度” 結構的研發需求。
碳基去金屬化:美國 ORNL 的碳纖維 - 碳納米管集流體質量密度僅 1.5 mg/cm2,清華大學構想的碳納米管 - 硅基復合電極直指 “去金屬化”,但極耳焊接工藝成為規模化應用瓶頸。
三、干法工藝引發的協同挑戰
干法電極工藝要求集流體與活性物質 “干法膜片” 通過熱壓復合,但現有集流體表面與干膜的結合強度不足,導致界面電阻高、循環脫落風險。設備企業信宇人推出 “干粉直涂熱復合技術”,通過預涂導電膠水改善結合,但核心仍依賴集流體表面處理的創新,暴露了材料端與工藝端的協同滯后。
四、產業化的多維瓶頸
從鍍層改性到 3D 結構,從金屬基到碳基材料,集流體技術路徑繁多但尚未形成絕對優勢方案。干法工藝的普及更凸顯材料與設備的創新不同步,下游驗證周期長、產業鏈協同不足等問題,使得全固態電池 “最后一公里” 的突破,仍需在材料性能、成本控制與工藝適配間找到平衡支點。
【國際動態】
? 1 ??日本稀土對華依賴度跌破 60% 西方供應鏈轉型加速推進
自 2010 年起,日本通過戰略儲備、回收利用、技術替代及海外投資等多重策略,持續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數據顯示,其對華稀土依賴度已從 2010 年的超 90% 降至當前不足 60%,并計劃 2025 年進一步降低至 50% 以下。其中,投資澳大利亞稀土生產商萊納斯(Lynas)成為關鍵舉措,該公司為全球最大的非中國稀土供應商。
中國在稀土產業鏈的主導地位
中國占據全球約 70% 的稀土礦山產量,更包攬近 90% 的稀土加工能力(包括進口他國原料進行提煉)。隨著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加速,關鍵礦產需求預計將呈指數級增長,中國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仍難以撼動。
日本與西方的轉型挑戰
萊納斯的突破與局限:該公司近期首次在日本以外實現兩種重稀土元素的量產,但此前其重稀土產量極低且多需送往中國精煉,反映出非中國稀土產業鏈的結構性不足。
歐洲與美國的布局:歐洲稀土產量有限,比利時索爾維集團在法國運營著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加工廠,計劃 2030 年滿足歐洲 30% 的永磁體用稀土需求;美國與歐盟正推動合作構建非中國稀土市場,但面臨價格低迷、企業盈利困難等挑戰。專家指出,稅收抵免與補貼是產業鏈擴張的關鍵支撐。
轉型啟示
日本的稀土供應鏈調整被視為西方模板,但其經驗也表明: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需長期投入,尤其在重稀土等稀缺領域,全球產業鏈重構仍需突破技術與加工能力瓶頸。
? 2 ??美國 2024 年能源出口創 30.9 萬億 Btu 紀錄 凈出口量達 1949 年來最高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2024 年美國能源生產連續第三年超過消費,能源出口量達 30.9 百萬億英熱單位(Btu),同比增 4%,創歷史新高;能源進口量 21.7 萬億 Btu,凈出口 9.3 萬億 Btu,為 1949 年有記錄以來最高值。
能源消費結構:
總量:94.2 萬億 Btu,仍低于 2007 年 99.0 萬億 Btu 的峰值。
石油:消費 35.3 萬億 Btu,連續三年持平,為最大能源消費來源。
天然氣:消費 34.2 萬億 Btu,創歷史新高,主因發電用氣量增加。
可再生能源:消費 8.6 萬億 Btu(+5%),生物燃料、風能、太陽能驅動增長。
煤炭:消費 7.9 萬億 Btu,降至 1949 年來最低。
能源生產與出口:
總產量:103.3 萬億 Btu,創紀錄,天然氣、原油、風能等均達生產峰值。
出口構成:
石油產品:11.5 萬億 Btu(占 37%),原油:8.6 萬億 Btu(占 28%);
天然氣:7.8 萬億 Btu(+ 液化天然氣出口),煤炭:2.6 萬億 Btu(連續四年增長)。
進口特點:
原油占進口總量 67%,為 1973 年以來最大進口來源,通常經精煉后以石油產品形式再出口。
單位換算:100百萬億btu=25.2億噸標準油
編輯整理:TOP臨時工
以上節選信息摘編自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發現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系郵箱:info@sgcc.fund,歡迎轉發。
信息來源:新華網-能源 華夏能源網 i能源 中新網-能源 中國能源網 中國能源報 人民網-能源 中經網-能源 中國儲能網 光明網-能源 365光伏電站網 中國分布式能源網 中國電力新聞網 能源100 歐樂光伏網 索比光伏網 湖南紅網-能源 中國甘肅網-能源 大眾網-能源 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國煤炭網 今日光伏 中青網-能源 百家號 中國光伏農業網 頭條號 電纜網 光伏交易網 太陽能發電網?國際能源小數據?儲能產業技術聯盟 中國網-能源 世紀新能源網 先進能源科技戰略情報研究中心 可再生能源網 淘光伏 高工鋰電網 全民光伏PV Plus 新能源商務網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新聞網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大云電力交易網 智匯工業 中國地源熱泵網 能源界 能源新聞網 光伏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