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專業向導
廉小親
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腦機接口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信息工程)負責人,北京市屬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學聯“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及北京市教育系統育人榜樣。作為負責人獲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示范課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中國機器人大賽賽事基地等。
專業向導
陳天華
教授,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測控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兼任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系統仿真學會高級會員。主持完成兩項國家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主持和參與國家、國防和省部級等項目26項,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高等教育優質教材2本,教育部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規劃教材2本,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和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各1項。
培養目標:專業遵循“立德樹人、聚焦工程、融合創新”人才培養理念,面向新質生產力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大需求,突出智能信息處理、通信技術與數字經濟,移動互聯與輕工食品的交叉融合,聚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重點培養德才兼備、具備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開闊國際化視野、數字化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夠在通信及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從事理論研究、技術應用、產品開發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一流人才。
專業特色:專業建立于1999年,現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6年獲批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20年獲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021年獲教育部在線研究中心“拓金計劃”首批示范課程,近年來獲批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成果、北京市優質本科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教育部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規劃教材等多項成果。擁有電子信息類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系統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23年獲批建設系統科學博士后流動站,形成“本-碩-博-博后”人才培養體系。
參加各類競賽
電路、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人工智能導論進階、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可編程邏輯器件與應用、機器學習、信息論與編碼、金融數據分析、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
參加各類競賽
深造學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美國西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
用人單位:北京電信,谷歌公司,國家電網,華為,京東科技集團,京東方科技集團,北京市門頭溝統計局,中信銀行,北京科技大學等。
參加各類競賽
實踐課程:堅持“體驗式,互動式、項目式,案例式”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部專業核心課程都安排實踐環節,實踐學分占畢業總學分的30%。
學科競賽:組織或指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物聯網通信競賽、機器人大賽及計算機應用大賽等20余項學科競賽,近五年專業學生參賽比例高達80%以上,獲國家級一等獎9項,北京市一等獎34項,其它國家級/省部級獎240余項。
科研項目:組織學生申報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創業項目,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教師的各項科研課題。
企業實習:建有多所人才培養實踐基地,涵蓋百度、中興等大型企業和北郵等優質高校,有序組織學生沉浸式領略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與創新活力,激發其學術探索熱情與職業理想追求,強化學生工程實踐技能與創新思維能力。
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
楊博顥——曼徹斯特大學在讀博士
鄧志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李博雅——電子科技大學(保送)
楊嵐淇——中國科學院大學(保送)
韓瀟——中國聯通有限公司
李雨桐——中信銀行
何梓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劉美麟——北京市門頭溝區統計局
陳晰——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美國研究院
李道瑋——美國谷歌公司
王鵬——聯想研究院
張磊——華為數據中心
信息工程是電子信息類核心專業之一,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利用及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專業遵守新工科建設需求,注重電子信息類工程領域所需基礎知識,兼顧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戰略需求,畢業生可在信息傳輸與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應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廉小親 教授?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信息工程負責人
21世紀以來,信息工程專業一直是本世紀的熱點專業之一,該專業畢業生可進行信息的采集與處理,通信網、衛星網、網絡安全和智能科學方面的規劃、設計和調試等工作。從技術發展的趨勢來說,該專業以信息處理、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程序設計為核心,是各類科研單位、各級政府部門、央企、國企以及高新技術企業人才需求的重點專業之一。
——陳天華 教授
來源 |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