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博水環品質提升工程
(二期)方案的批復
(略):
(略)《關于上報世博水環品質提升工程(二期)方案的請示》(浦生態基建〔2025〕50號)已收悉。經核,現批復如下:
一、工程范圍及規模
世博水環全線自西向東順時針經過白蓮涇、大寨河、北界河、人民江、三林塘港、小黃浦6條河道,共計22.3公里。世博水環品質提升工程(二期)設計總面積634124m2(以實測為準),工程實施長度約12.0公里,其中白蓮涇段(
(略)-
(略)、
(略)-東方豐甸苑、
(略)-
(略))長度約3.1公里、大寨河段(
(略)-
(略))長度約3.6公里、三林塘港段(
(略)-
(略))長度約4.1公里、小黃浦段(
(略)-前灘大道)長度約1.2公里,涉及周家渡、
(略)、花木、
(略)、北蔡、三林、康橋7個街鎮。規劃用地以G1公園綠地、G2防護綠地為主(以實測為準)。
二、工程建設內容
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景觀工程(園路及鋪裝場地改造、口袋公園改造、綠化調整與提升、地形土方、城市家具與配套工程等)、建(構)筑工程、橋梁工程(新建人行橋)、水利工程(護岸提升改造、
(略)、新建水中橋、
(略))、水生態工程、電氣及照明工程、給排水工程、智慧化工程等。
三、總體設計
(一)本項目致力于打造“人民水岸,活力水環”2.0版本,
(略)“森呼吸”為設計愿景,打造
(略)、自
(略)融合體,基于“生態優先、韌性賦能、步行可及、健康激活、開放包容、全齡友好、功能復合、提質增效”原則,凸顯綠智互連、森享韌性、記憶傳承、無界融合四大特色,打造精品化、高品質的水岸景觀。
(二)本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如下:總用地為634124m2(含水生態及橋下空間)。改造前綠化種植面積336389m2,占綠地總面積82.95%;改造后綠化種植面積295608m2,占綠地總面積72.93%。
(略)及鋪裝場地面積68728m2,占綠地總面積16.95%;
(略)及鋪裝場地面積105709m2,占綠地總面積26.07%。總建筑(含驛站)占地面積約4022m2,約占綠地總面積0.99%(約占公園綠地面積1.7%)。總體經濟指標符合《
(略)口袋公園建設技術導則》、《城市綠地設計規范》、《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規范》等要求。
四、工程設計
原則同意本項目方案設計內容。
(一)景觀工程
共計打造2
(略)公園,24處口袋公園,41處橋下貫通(重點打造4處)以及濱水景觀帶。
1.綠道貫通及鋪裝
本項目打通63處堵點,18處斷帶,實現濱水兩岸共計約24公里綠道連通。新建步道、騎行道、濱河棧道等,步道寬2.5-3米、騎行道寬2.5-3米,均采用瀝青鋪裝;休憩廣場采用礫石混凝土鋪裝、兒童
(略)域采用塑膠鋪裝等。
2.綠化種植
綠化種植設計應以原有綠化框架為基調,梳理現場為主,合理調整空間布局,對局部郁閉度
(略)域的喬木進行移植,打造疏密有度的多層空間。根據景觀要求采用不同主題分為以下四
(略):區段一:白蓮涇段(
(略)-
(略)、
(略)-東方豐甸苑、
(略)-
(略))利用開花、秋葉品種和觀賞草,自然繽紛的多層次種植體現優美生態,打造水運芳草植物主題;區段二:大寨河段(
(略)-
(略)),利用杉樹、常綠樹木基底,補植中層開花喬木植物美人茶、垂絲海棠呼應花云錦簇的植物主題:區段三:三林塘港段(
(略)-
(略))利用中國傳統庭院植物通過不同的種植手法塑造古典空間與現代宜居環境,呼應梅岸柏影的植物主題;區段四:小黃浦(前灘大道-
(略)),利用秋色葉植物品種打造臨江開闊通透的空間,呼應楓林暖江的植物主題。
整體構建“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自然呼吸、花葉交替的“森”呼吸水環。本項目新增彩化植物占總植物量比大于70%。主要特色樹種為櫻花、雜交馬褂木、雞爪械、娜塔櫟、美人梅、玉蘭等。
3.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應滿足植物生態習性要求,局部堆坡,整體采用微地形,濱水采用緩坡,滿足綠化種植要求,有利于排水。現狀場地應與
(略)標高順接,結合場地的地形特點、平面功能布局,宜就地平衡土方。
4.配套工程
主要包括橋下濱水客廳空間、口袋公園等景觀節點場地工程:新建圍墻、擋墻、欄桿、排水溝、
(略)、城市家具、文化設施等小品工程;墻繪和服務設施美化工程;部分地坪、圍墻、欄桿等。整體風格應保持一致。
(二)建(構)筑物工程
為滿足綠地日常管理及服務功能,同意本項目新建43處驛站(成品服務設施),其中一級驛站4處占地約800m2,新建二級驛站(管理服務設施)39處占地約3000m2,共計約3800m2;改建存量建筑1處占地約158m2;現狀保留存量建筑(公共廁所)1處占地約64m2;合計占地約4022m2。
同意在綠地中設置30處景觀廊架,主要采用鏤空鋼結構為周邊居民觀景活動提供休憩場所。
(三)橋梁工程
為實現人行步道的連續性,本項目新建11座人行橋梁。其中白蓮涇段4座,大寨河-北界河段5座,三林塘港段2座。該11座均為跨河道人行橋梁,主要涉及河道為嚴茂塘、王家浜、呂家浜、白蓮涇、錢家浜、西立新河、大寨河、新橋港、西新港、北界河等。橋梁結構以鋼板梁及預制空心板梁為主。橋梁結構需與周圍環境協調,必須以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耐久適用、經濟合理為要求,遵照美觀和有利于環保的原則進行設計。
(四)水利工程
1.護岸提升改造共約2.6公里,其中提升加固護岸約2.3公里,新建橋梁配套建設護岸約0.3公里。護岸結構應做到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經濟美觀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2.
(略)11座,其中白蓮涇7座,分別位于錦繡文化公園、
(略)南側、
(略)(4座)及川楊河北側;大寨河1座,
(略)北側;三林塘港2座,分別位于新橋港西側、
(略)東側;小黃浦1座,
(略)西側。
3.
(略)2處,
(略)-
(略)南岸、
(略)-東方豐甸苑北岸,長度約0.6km。
4.新建水中橋28處,其中白蓮涇5處,
(略)橋兩岸、
(略)橋西岸、
(略)橋兩岸;大寨河10處,
(略)兩岸、
(略)兩岸、
(略)兩岸、
(略)兩岸、
(略)兩岸;北界河2處,
(略)兩側;三林塘港8處,
(略)北側、
(略)西側、
(略)南側、
(略)南側、
(略)兩岸、
(略)兩岸;小黃浦3處,
(略)東側、
(略)東側、
(略)北側。
5.新建濱水棧道14處,其中白蓮涇6處,分別位于浦東干部學院(2處)、呂家浜-
(略)、
(略)-
(略)、海東公寓東側及通宇加東花園西側;大寨河4處,分別位于上農批西側、
(略)東側及數智天地·智慧谷東側(2處);三林塘港2處,
(略)橋西側、
(略)東側;小黃浦2處,
(略)北側、
(略)東側。
(五)水生態工程
以“流域、系統性治理”為基本原則,以“維護良好水質、改善污染水體、保
(略)水環境安全”為目標,通過水生態修復完成河道水質凈化與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設。
工程范圍內主要涉及5處水體清澈度
(略)域,分別在嚴茂塘(白蓮涇口-
(略))、白蓮涇(
(略)-川楊河)、大寨河(
(略)-
(略))及北界河(
(略)以東)、三林塘港(
(略)-
(略))、小黃浦(前灘大道-
(略))。采用來水預處理段的形式對外來水體、混流排口進行攔截、過濾、初步處理,從而對全河段進行水生態修復。
(六)給排水工程
(略)(略),道路的雨水排入就近水
(略)(略)。配套驛站生活給水水
(略)政自來水,
(略)政直供方式:
(略)
(七)電氣及照明工程
設計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著重突出重要節點的點光源如廊架景墻等,照明燈應采用節能燈具。
工程范圍內主要包括燈光照明燈具布置、
(略)、
(略)、配電箱上端進線設計、
(略)設計等。
(八)智慧化工程
本工程通過智慧基礎設施、智慧安全保障、智慧公眾服務三方面對項目的信息與通信技術進行設計。
五、其他
(一)綠地內應按規范設置座椅、植物銘牌、
(略)等。
(二)大型橋梁應同步征詢相關部門審核意見。
(三)本項目內綠地及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應按照2012年第622號國務院令《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執行,無障礙設計應符合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及
(略)《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宜在出入口進行無障礙設計,并
(略)道路無障礙設施連接。
(四)其他請按照專家審查意見進一步優化設計,未盡事宜按有關規定執行。
(五)綠地建成后應經綠化部門進行公共綠地(防護綠化)驗收后方可對外開放。
特此批復。
浦
(略)生態環境局
2025年6月20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浦
(略)2025年6月20日印發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孫榮華 |
 |
【聯系電話】 |
18601025068 |
【客服微信】 |
186010250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