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府辦函﹝2018﹞143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
(略)管委會,各省級經濟
(略)管委會,州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黔東南州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實施方案》已經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8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黔東南州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
政府信息公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國辦發〔2018〕10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意見》(黔府辦函〔2018〕86號)精神,推動我州社會公益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準確把握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特點和規律,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明確公開重點,細化公開內容,增強公開實效,不斷提升社會公益事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二)基本原則
——依法依規。除法律法規有禁止性規定的外,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都應當主動全面公開。
——突出重點。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明確相關信息公開的主體、內容、標準、方式:
(略)
——高效便民。面向基層,貼近群眾,運用多種方式:
(略)
——問題導向。以公開促規范、促服務、促治理,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公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工作目標
經過三年左右努力,公開內容覆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各領域、各環節,公開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公益事業透明度明顯提升,社會公益資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社會公益事業公益屬性得到更好體現,全社會關心公益、支持公益、參與公益的氛圍更加濃厚。
二、工作任務
(一)明確公開內容
1.公開決策信息。加大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大決策公開力度,對群眾利益影響直接、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建設項目等,要廣泛征求意見,并將各方面合理意見體現到決策中,采納情況應結合實際,盡可能予以公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大決策公開前應認真評估公開效果,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攀比、炒作,公開后要認真對待并依法處理公眾提出的相關意見建議。
2.公開管理和服務信息。重點公開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公共企事業單位:
(略)
3.公開執行和結果信息。加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有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公開力度,主動公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要政策落實情況,尤其是國家、省、州面向困難群眾的扶持、救助等政策落實情況和主要成效。加大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公開力度,準確記錄資金具體流向并向社會公布。加大彩票公益金使用規模、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實際效果等信息的公開力度。鼓勵開展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評估,科學評價政策落實效果,及時公開評估結果。
(二)突出公開重點
各縣(市)政府、州直有關部門要以社會關注度高、公益色彩濃厚的社會公益事業為重點,著力推進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教育、住房保障、基本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災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體育等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同時要
(略)域和行業特點,進一步梳理細化本地本部門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應當公開的事項、內容、程序、平臺和主體,全面、主動、及時公開相關政府信息,不斷擴大公開范圍。
1.脫貧攻堅領域。及時向社會公開扶貧政策、扶貧規劃及扶貧項目名稱:
(略)
2.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領域。重點圍繞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受災人員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等事項,在確保公開實效、維護底線公平、保護好相關人員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全面公開救助政策、救助標準,在縣域范圍內公開救助對象(未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等個人信息需保密的對象除外)相關信息,公開福利補貼申領及申請審批程序等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公開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福利補貼發放等情況。(責任單位:
(略)
3.教育領域。重點做好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公開。緊扣利益關系直接、現實矛盾突出的事項,重點公開教育相關政策、發展規劃、經費投入和使用、科研項目、教育督導、考試招生等信息。做好學生資助、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政策及相應情況公開,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工作進展情況的公開,做好全州教師資格認定、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等方面的信息公開。指導各高校編制發布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等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推動民辦學校辦學資質、辦學質量、招生范圍和收費等信息公開。(責任單位:
(略)
4.基本醫療衛生領域。及時公布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全州免疫規劃接種有關政策、全州法定傳染病疫情及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等信息。針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和農村、工礦企業等
(略)域,開展好“健康中國行”等活動。及時公開疾病應急救助、健康扶貧政策落實情況。
(略)結算窗口公示“一站式”即時結報、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提高信息化技術在衛生監督中的應用,為及時預警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依據。加大聯合獎懲力度,建立完善企業“紅黑名單”制度。(責任單位:
(略)
5.環境保護領域。及時向社會發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按月公開全州16個縣(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開
(略)(市)水環境質量排名工作,按季度公
(略)(市)地表水水質情況,
(略)城
(略)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及時公開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等信息。全州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信息實行受理公示、擬審批前公示和審批后公告“三公開”制度。
(略),對全州污染源監測信息進行統一發布。及時公開環境保護執法監管過程中下達的責令改正行政命令、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環境強制決定、環境信訪投訴辦理結果等信息。統籌做好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信息發布、輿情引導等工作。公開生態保護政策措施及實施效果。健全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責任單位:
(略)
6.災害事故救援領域。及時準確發布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與救援、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次生災害預警防范等工作情況及動態信息。及時發布災害救助需求信息。建立救災款物信息公開制度,主動公開救助、捐贈款物來源、數量、種類及使用情況,救助對象及其接受救助款物數額。及時發布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展等相關信息。(責任單位:
(略)
7.公共文化體育領域。及時公開公共文化體育的服務保障政策、服務體系建設、財政資金投入和使用、設施建設和使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的目錄、績效評價結果等信息。公開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名錄、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公益性體育賽事和活動、受捐款物管理使用、全州體育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等情況。(責任單位:
(略)
(三)完善公開方式:
(略)
(四)加強解讀回應。各縣(市)各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要認真進行解讀,注重更多運用客觀事實,及時準確傳遞政策意圖,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信任。對于敏感事項和存
(略)、領域差異的相關政策,公開時要及時把政策解釋清楚,避免誤讀誤解。要加強對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熱點輿情的預判、跟蹤和處置,進一步提高對社會關切事項引導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要指導和監督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公共企事業單位:
(略)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社會公益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傳承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各縣(市)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公開意識和服務意識,結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做好統籌謀劃,形成常態化機制,務求取得實效。對本部門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需要公開的政府信息要進行梳理,提出具體措施,細化工作方案,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州政府扶貧、民政、教育、住房城鄉建設、衛生計生、環境保護、應急管理、文化、體育等主管部門要在2018年底前,建立完善本部門監管的公共企事業單位:
(略)
(二)強化考核評估。縣(市)政府要比照州級政府做法,把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納入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范圍,加大督促落實力度。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對所監管的公共企事業單位:
(略)
(三)強化監督問責。各縣(市)政府和州政府各部門要加強對
(略)本行業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建立監督檢查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對信息公開工作落實好的,予以通報表揚;對落實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違反有關規定、不履行公開義務并造成嚴重影響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
(略)
州政府各主要涉及部門、各縣(市)政府辦公室要結合實際,在本方案印發后15個工作日內,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方案,在本單位:
(略)
附件:州級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涉及部門
附件
州級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涉及部門
州發改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財政局、州人社局、州國土局、州環保局、州交通局、州農委、州水務局、州商務局、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州衛生計生委、州旅發委、州林業局、州工商局、州質監局、州體育局、州安監局、州食品藥品監管局、州扶貧辦、州移民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沈燕 |
 |
【聯系電話】 |
13335654237 |
【客服微信】 |
198106409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