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西
發文來源:廣西南寧市農業農村局
本次我們公司的年度峰會旨在為廣大科技從業者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和分享的平臺,促進行業內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我們邀請了眾多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參加,共同探討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應對策略。
本次峰會將分為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和經驗分享三個環節。其中,主題演講將邀請多位行業領袖分享他們的創新理念和成功經驗;圓桌論壇將聚焦當前熱點話題,探討相關問題;經驗分享則是一些成功企業家或專家學者分享他們在某個領域的實踐經驗。
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市旱作場、賓陽縣農業農村局:
現將《2025年南寧市水稻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南寧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
2025年6月19日
2025年南寧市水稻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
為做好2025年水稻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各項工作,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25年自治區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桂財農〔2024〕110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5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發〔2025〕19號)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
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保障糧食安全,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扎實做好不同生態區域糧食作物生長發育進程動態監控,為指導生產、科學決策、宏觀調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一)鞏固提升2個監測點。在全市鞏固提升2個監測點。其中水稻監測點1個,玉米監測點1個。(監測點分布詳見附件1)
(二)實行動態監控,形成監測報告。對水稻、玉米開展從種到收的全程動態觀測、監控,結合面上生產調查和氣象資料分析以及主要病蟲害、自然災害發生為害情況,形成生態監測報告并及時發布和上報,為準確研判糧食生產形勢、掌握糧食作物生長發育進程、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科學決策指導和宏觀調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推動全市糧食產能穩步提升。
(三)科學研判單產,形成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及時梳理匯總分析監測點從播種到收獲整個生育期的觀測數據,開展橫向縱向比較分析,做好產量預評估,重點對春玉米、早稻、晚稻、秋玉米的單產情況作出預判(與常年、上一年度單產對比增減情況),并結合面上生產的實際情況,形成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二、主要工作
(一)觀測數據記載
每個監測點種植當地主推的3-5個品種(種植品種及種植時間盡量與上一年度保持一致,便于數據分析對比),從播種到收獲,對其主要生育時期及個體和群體性狀進行定點定期定時觀察記載。
1.水稻。2025年實施地點安排在賓陽縣。該監測點實施面積10畝以上,監測水稻品種為廣糧香2號、糧發香絲、馥香兩優19香、墾香優玉珍4個品種。
早、晚稻主要開展播種育秧、秧苗素質、主莖葉齡及分蘗消長、生育期和有效積溫、幼穗發育進度、葉綠素含量、冠層植被指數、葉層氮含量、葉面積指數、經濟性狀(如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生長發育觀測、考察,進行數據分析整理和照片存檔,結合面上調查和測產情況,形成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
2.玉米。2025年實施地點安排在武鳴區鑼圩鎮板新村。該監測點核心面積10畝以上,監測玉米品種為正大808、迪卡011、佳實333等。
春、秋玉米主要開展苗(株)高、莖粗、葉片數、葉片顏色、生育期、病蟲害和穗粒結構、經濟性狀等觀測、考察,進行苗情數據分析和照片存檔,結合面上生產調查和測產情況,形成本區域農作物監測報告。
(二)新技術、新品種試驗觀測
1.水稻。開展2項雜交水稻不同拋栽規格(密度)簡比試驗(上、下半年各1項),觀測考察不同拋栽規格(密度)對雜交稻生長發育、病蟲害發生發展和對產量效益的影響等。試驗設計三種處理:畝拋1.6萬蔸、畝拋1.8萬蔸、畝拋2.0萬蔸;不設重復,隨機排列。
2.玉米。開展2項玉米(迪卡011)不同種植密度試驗(春、秋玉米各開展1項試驗),觀測不同處理情況下玉米的生長發育動態,分析研究不同時期生長發育特征、特點,探索總結出符合當地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和技術推廣,并形成對比試驗技術報告。
(三)開展災害性天氣調查、氣象資料收集,做好數據分析上報
根據自治區2025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要求和監測表格,做好數據分析上報。根據不同生長時期的調查數據,結合氣象、農情、病情、蟲情、災情和面上調查數據,與上年、常年同期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本地觀測作物生長發育特點和面上生產發展動態,找出存在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和生產建議,并在本區域和市農業農村局官網發布苗情簡報。
三、進度安排
(一)制定實施方案
按照自治區時間節點要求完成水稻玉米監測實施方案的制定,監測方案經市農業農村局蓋章后報送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備案(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二)數據報送
1.監測數據。作物生長期間,在調查當日或次日,將填寫原始調查數據的調查表、分析對比情況及有關影像資料一并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2.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在早、晚稻分蘗期、幼穗分化前和收獲前15-20天分別編發1期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漿結實期分別編發1期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每造作物第三期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需對當季平均畝產量作出科學、合理的預測預報。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完成當天在當地農業信息網上發布并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特殊情況時,需臨時提供監測情況。
3.水稻玉米單產研判結果。提前做好預測產工作,結合面上生產情況,對本區域水稻玉米單產作出預判(本年度單產結果與上年度單產、常年單產對比增減情況),形成單產預測結果報告。早、晚稻單產預測報告及附件,分別于7月10日前、10月15日前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三)項目階段性總結材料報送
2025年7月30日前報送上半年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2025年11月30日前,報送全年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四)項目總結材料報送
項目實施結束后,認真總結項目實施情況、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形成項目工作總結報告,并在2025年11月30日前報送項目工作總結材料。
(五)項目年度績效考評臺賬資料報送
做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按照“誰使用資金、誰負責績效”的原則,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2025年11月30日前報送水稻、玉米監測項目績效考評臺賬材料紙質版(以郵戳為準)和電子版到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項目臺賬包括績效目標表、日常考核自評表、實施方案、原始觀測數據、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糧食生產形勢分析報告、試驗小結、項目工作總結、資金使用情況報告、影像資料和其他相關材料。項目年度績效考評臺賬資料齊全視同項目結題驗收。
四、規范經費使用
(一)項目經費來源。按照桂財農〔2024〕110號文件執行。每個監測點補助6.8萬元。
(二)項目經費使用方向。項目資金主要用于監測基地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補助和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費用;購置監測設備和試驗用品以及農用機械、農業儀器設備裝備;苗情監測勞務費、監測差旅費、耕種管收費用、土地租金等;修繕農田排灌溝渠、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費用;設置標牌、技術培訓和宣傳指導等費用。資金使用側重于加強對監測點的建設和儀器設備的購置,重點采購葉綠素測定儀、植物冠層分析儀、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自動氣象站)、土壤養分速測儀、植物營養測定儀、面積測量儀、水分速測儀、自動數粒儀、游標卡尺等儀器設備以及數據信息處理設備。
項目經費安排具體使用明細
(三)加強資金使用監管。項目資金參照《自治區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桂農廳規〔2024〕5號)管理使用。嚴格按照自治區財政廳關于資金管理的要求,加強資金使用監督。確保資金按工作方案及時使用;安排專人對項目資金進行管理;建立資金使用臺賬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嚴禁挪用和超范圍支出,做到專款專用,防范廉政風險。項目結束時要出具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報告。經費采用市站報賬形式,根據項目實施方案進度,憑正式發票在南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處審核報銷。
五、工作安排
(一)水稻監測點建設
1.實施單位
(1)項目承擔單位:南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項目實施單位:賓陽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2.組織領導
成立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領導小組和水稻生態區域動態監測技術指導組,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領導小組組長:秦培釗
成員:李新、鐘月英
技術指導組組長:鄧榮烈
成員:梁啟新、吳定剛、羅春錦、思華玲、馬干蔓、何眉、韋小玲、蒙華麗、蘇三婷
(二)玉米監測點建設
1.實施單位
(1)項目承擔單位:南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項目實施單位:南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3)配合實施單位:南寧市旱作場
2.組織領導
成立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領導小組和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技術指導組,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領導小組組長:秦培釗
成員:黃錦光、鐘月英
技術指導組組長:梁啟新
成員:黎顏、高凱陽、李高達、歐陽可馨、李增旺、梁葵、謝奇靈、趙琳、羅升遠、盧見恒、覃桂兵
六、考核指標
2025年水稻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行績效考評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指標如下:
(一)2025年鞏固提升水稻、玉米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點各1個。
(二)每個監測點在農作物(水稻或玉米)生產周期各形成3期以上本區域苗情簡報或生產動態監測報告,苗情簡報或監測報告提交當地行政主管部門并在本市農業信息網上發布,同時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三)項目管理規范,措施落實到位,資金使用合理合法合規,有專人負責,每個監測點監測報告發布率達90%以上,并形成全年農作物生長動態監測數據臺賬。
七、實施管理要求
(一)加強組織保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保障監測點有10畝以上長期穩定的監測用地,保障已購置的試驗設備用于監測點日常觀測,確保2名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專職負責。安排專門技術人員負責。
(二)科學嚴謹做好觀測。各監測點安排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科學、規范、嚴謹做好苗情動態監測工作,提高監測評價質量,按時上報監測數據,并整理、歸檔形成全年監測數據臺賬。同時及時整理分析當地農作物動態監測數據,結合面上生產調查,形成動態監測分析報告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三)及時上報監測材料。水稻、玉米生長動態監測工作從春季播種開始,至秋季收獲結束,為兩個生產周期。按時按質按量上報監測材料。出現嚴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特殊情況時須實時上報。
(四)強化督促檢查。項目實行績效考評和量化考核,認真接受上級部門定期和不定期對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督查。項目實施結束后,由市農業農村局將相關臺賬材料報送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未盡事宜,請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系。聯系人:秦培釗,聯系電話:0771-3339911、13607810047,電子郵箱:nnnjz2009@163.com。
附件:
1.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任務清單
2.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績效目標表
3.項目管理考核自評表
4.數據材料報送時間節點表
5.水稻秧苗素質調查表
6.水稻葉齡、苗高進程及分蘗動態調查表
7.水稻幼穗發育進度調查表
8.水稻生育期調查表
9.關鍵生育期水稻冠層動態調查表
10.水稻冠層結構性狀調查表
11.水稻經濟性狀調查表
12.早(中、晚)玉米葉齡進展動態調查表
13.玉米主要生長時期觀測登記表
14.玉米植株、果穗性狀及測產情況登記表
15.農作物動態監測調查項目和填表說明
您看到的政策,均會收錄在科航集團的智庫平臺數據庫中
智庫平臺鏈接:https://www.gxkhjt.com/
智庫平臺政策數據庫:https://www.gxkhjt.com/h-nd-6935.html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