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預展:6月24-25日
拍賣:6月26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層B廳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來源:小孤山館藏。
出版:《小孤山館藏器》,故宮出版社,編號18,十七世紀紫檀風卷葵式香盒。
記錄:中貿圣佳2022春季拍賣會,編號1714,明·紫檀整挖月華紋香盒。
說明:
香盒作葵式,口沿六出,邊緣起勢流暢。盒頂采用疊壓雕秋葵花瓣,起棱分瓣,回環旋轉,連綿不絕,動意盎然。取整塊紫檀木掏挖制成,質地細密,牛毛紋理清晰,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載:“香盒宜用紫檀,取其色古而氣清”,可見紫檀香盒歷朝歷代皆為當時文人所好;且紫檀木纖維結構緊密,富含的高密度天然油脂可形成微孔屏障,能適度透氣防止香料霉變,極具實用性。盒內掏膛工整勻凈,子母口相扣合,嚴絲合縫,以防香氣外泄。整器工藝繁復,一絲不茍,力求精益求精,是為不可多得的存世精品,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香盒扁圓形,唇邊子母口相扣合。取上等紫檀為材,質地堅致溫潤,色澤沉穩端莊,包漿醇厚,手感細膩如脂,觸感極佳。雙面滿工,兩面皆雕三組如意云頭紋為飾,云氣線條優美婉轉,制作所用技法圓潤細致,頗見功力,將剔犀器的經典紋樣與木雕技藝巧妙結合,既保留了剔犀器的視覺美感,紫檀穩定的性質又使香盒不易變形開裂,增強了其實用性。全器打磨光潤圓滑,內膛挖鑿細致,器型利落大方,是為文房之美器。
RMB: 150,000-200,000
款識:
御制蔣廷錫花卉扇雙柄
御制蔣廷錫花卉扇一柄
扇盒以優質紫檀木制成,色澤沉穆,木紋疏朗。長條形,四方圓角,線條挺拔雄勁,上下子母口相合,下呈四足,內斂含蓄。此類扇盒為清宮常見成扇包裝用器,精工細作。整體造型簡單大方,線條流暢,做工精細,器身光素無飾,以紫檀木自然牛毛紋理取勝,極具宮廷氣息。盒蓋頂面題刻“御制蔣廷錫花卉扇雙柄”館閣體楷書,盒內雙扇形凹槽中楷書“御制蔣廷錫花卉扇一柄”。蔣廷錫是清朝康熙、雍正時期官員、畫家、文獻學家、藏書家,為人博學精敏,曾做過乾隆皇帝的老師,擅畫花鳥畫,是清朝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此扇盒應作存放兩柄他所繪制的御制花卉成扇之用。
北京保利 2008 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成交價 672,000
此器屬案上幾,可用于放置書簡、文玩或香爐。長方面板,兩頭呈書卷形上翹,用素牙頭,沿牙條牙頭起皮條線,足部用寬大的方料作立材,兩材之間又用橫棖聯結,形成四框,框內裝鏤雕如意云紋板心,榫卯嚴謹考究,造型素雅簡練。案足安在托子上,但管腳棖并未省去,目的是使足部更加穩重。內外全為黃花梨料,木材紋理十分細膩,流暢生動,色調既不喧也不靜,頗具自然意趣。明朝時期,文人階層受到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人的審美引領著當時社會風尚。當時江南地區經濟繁榮,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黃花梨家具的簡潔線條、含蓄美感與文人崇尚的“簡約”、“天然”理念高度契合,明朝時期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首選黃花梨制造,其表現出來的儒雅風韻和文人氣質令當代的國際設計師們談起中國的明式家具,仍然認為那是設計界無可超越的巔峰之一。
條案以上好紫檀木料制成,色澤黝黑沉穩,牛毛紋清晰可見,冰盤沿,寬牙條,牙頭鎪挖成卷云狀,沿邊起皮條線,浮雕云蝠紋,紋飾立體,呼之欲出,腿子起香線,安在托子上,托子雕作壺門式,支撐案面牢穩有力,擋板鎪雕云蝠紋,運刀圓渾,層次分明,呈現出玲瓏疏透但不失渾厚凝重的藝術效果,毫無庸俗瑣碎之感,云紋代表高升如意,蝠紋代表福意綿綿,合起來有“萬福流云”之美意。此案造型穩重端方,凝重雄偉,比例恰當,在結構上予人舒適之感,紋飾上下呼應,雖周身裝飾,并不覺煩瑣,拿捏到位,顯得格外和諧美觀,不失為一件賞用居家的文房家具。紫檀木大料難得,偶爾得之,視同珠璧。為了在工藝上達到極致的繁復精美,此條案用料奢侈,不惜工本,多層浮雕,千工萬琢制成一桌。為現代仿制古代器形加以創新而成。
17.8×17.8×24.5 cm?
瓷:18×11.8 cm×4
款識:仙源李明亮寫
RMB: 50,000-80,000
筆筒取上等紫檀料,木質致密沉實,色澤黑褐沉穩,光澤溫潤,如緞似玉,呈倭角方形,下承連體四足,器型端莊大方。中間嵌瓷板,淺絳彩繪草蟲圖,所繪蟬和螞蚱翅面網格勾勒分明,以瓷代紙,更映襯出蟲翅透明如紗質感,纖纖細足屈伸自如、毫發畢現,筆法至細至挺,清晰可辨,細致入微。每片瓷板皆有落款“仙源李明亮寫”,李明亮是民國時期瓷板畫家,珠山小八友之一,字仙源,善繪草蟲小品,有“第一草蟲大師”之稱,以工筆為主,工寫結合,色彩明凈,意味雋永,境界脫俗。
D:9.5 cm H:12.3 cm
款識:周制
RMB: 40,000-70,000筆筒紫檀為材,器呈圓柱形,直口,直腹,外壁以百寶鑲嵌杏花枝,枝干蜿蜒,向下延綿遠探,枝干之肌理、色澤,均表現到位,杏花花瓣柔軟且飽滿,以綠色葉襯托之,團團簇簇,清雅可愛,鑲嵌如浮雕,栩栩如生。枝頭嵌一雀鳥,色彩飽滿,羽翼蓬松柔軟,造型準確,機敏生動而傳神。全器構圖巧妙,風格獨特,立體感強,所嵌百寶顏色搭配儒雅明快,精美絕倫,展現了清代百寶嵌經典工藝,堪為難得一見之精品佳作。
參閱:中貿圣佳2021上海秋季拍賣會,編號2415,成交價862,500。
中貿圣佳 2021上海秋季拍賣會拍品
盒取紫檀木為材,質地堅潤,色澤紫黑,渾厚如漆,作長方形,四角渾圓,折轉平緩,盒身直壁深腹,形制典雅。蓋面以百寶嵌技法鑲嵌白玉、螺鈿、銀等材質組成清供圖,案上陳七弦琴、香爐,花插,極具文人格調。從宋代開始清玩被認為是文士風雅的標志之一。南宋末年,趙希鶴在《洞天清祿集》中,將文房清供列為十項,即硯屏、琴、硯臺、玩石、古畫、筆墨真跡、古今石刻、鐘鼎彝器,以及文房之中的水滴、筆格。至明時,清玩之風表現出有增無減之勢,已經成為文人之間的普遍現象,清供圖的形制逐漸成型。盒壁前后銀絲嵌龍鳳紋,線條靈動流暢,神態活靈活現,間嵌金錠紋,側壁嵌法輪、法螺、寶蓮、寶瓶組成的八寶紋。整器紋飾繁縟,雕刻精細有佳,頗具質感,選料考究,布局精妙,構圖疏密相間,色彩鮮明,顏色搭配得當,宛如圖畫,極具裝飾意味。
參閱:倫敦蘇富比2016年5月11日,LOT 302,清康熙·紫檀嵌胡人獻寶圖長方蓋盒,成交價161,000英鎊。
倫敦蘇富比 2016 年拍品
RMB: 200,000-400,000
款識:
1、乾隆年制、韻雪齋主人作?
2、乾隆丙子賜詩堂制
此兩枚核桃,尺寸相若,皮殼相同,作油潤亮澤的琥珀之色,賞之幾如蜜蠟。其上施精雕巧琢,內里掏空,可玩可賞,頗為精妙。二者題材相同,為嬰戲圖案,唯細節圖樣略有不同,兼其落款相異。一枚落兩款,分別為“乾隆年制”、“韻雪齋主人作”;另一枚落“乾隆丙子,賜詩堂制”。
兩枚核桃雕琢細致入微,于小巧的核桃上用浮雕、鏤刻技法,作繁密的嬰戲圖案,精巧已極,非尋常工匠所能為此。根據現有資料,明清時期的核工極多,且在清宮《活計檔》工匠錢糧銀記錄中可發現,果核雕工匠俸金確實比一般工匠高。但史料所載的果核雕名家不多,究其原因,核雕門類頗窄,一般匠役雖然學得這項技藝,卻難達精通。兩枚核雕精致,且落款甚雅,制作者絕非一般匠役。
此類文玩,一直是文人案頭清玩之物,其詩意充盈,多以文學或歷史作品為題材。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及“在養心殿后面的庫房里,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每個格子里是一樣玩物”其中便有“一個雕著古代故事的核桃”,可見此類精雕巧作的核桃,亦是乾隆帝本人喜愛的掌玩之物。此對核雕所刻圖樣為百子嬉戲,然細賞之下,畫面又以松枝、山石區分為兩幕,頗具故事性。其一為孩童逐戲,畫中有八童嬉戲,其姿態各異,衣紋毫發以及手持玩物都一一刻畫清晰,功力精湛;而當順松石而去,另一場景則為小兒擊甕,可見一孩童墜入缸中,司馬光持石擊破水缸,周旁孩童形貌各異,失措者,雀躍者,栩栩如生。兩幕畫面前后銜接,雖僅方寸間,將故事情節描繪地頗為生動,人物神情更生動已極,實甚難得。兩枚核桃上方落款“賜詩堂”及“韻雪齋主人”,惜今已不查,但如此精巧入微、玲瓏剔透的一對核雕,且落有乾隆年款,必應為出自宮廷之物。據“賜詩堂”及“韻雪齋主人”,此或為存放于圓明園中齋室之巧玩。
18.5×9×10 cm 總 H:12 cm
款識:完白鄧石如;云棲
RMB: 60,000-90,000此石作橫峰供石,外形渾圓敦厚,石色黑里透青,清潤而堅,光湛瑩朗,包漿古拙,間有白脈籠絡隱約可見,表面溝壑縱橫,皴皺宛轉,變化無窮,皆自然天成,觀之如見奇岫險峰,方寸之間亦能窺見須彌之意境,暗和文人追慕山林野趣之心。底部平穩,可以頓置幾案,亦可以掇小景。背部篆書題名“云棲”,明代謝與思有詩云“古道云棲石,歸風柳映舟”,詩中境界與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石者,天地之骨也”的自然觀相得益彰,以“云棲”為名可謂恰到好處,行書“完白鄧石如”款。鄧石如,號完白山人,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好刻石,仿漢人印篆甚工。書工各體,以篆、隸為最精,頗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曾國藩與康有為贊其為“千載難逢之集大成者”,“千年才出一人”。
珍珠石屬靈璧石中的名貴品種,因石體上伴生天然不規則石瘤,瑩瑩如東珠,故得此名,見于白馬山、磬云山南麓的陶寨村以及睢寧、邳州交界的張圩、石匣一帶,分別又有“白馬珍珠”和“陶寨珍珠”的叫法。珍珠靈璧少見巨碩者,多為小巧清雅的案頭雅設,更是文人賞石中難求者。此件供石呈獨體立峰,形體修長,足具山川形勝,質堅滑潤,溫若羊脂,石瘤光潔,附在石面上呈無序排列狀,屬卷云珍珠石,石表珍珠攢簇,排疊緊密,突隆累累,造型靈動輕盈,極具韻律感,如云卷云舒,面面可賞,處處有品,意趣無限。呈黃色,肌理斑駁,流暢貫通,變化無窮,盡顯自然造化之鬼斧神工,目前市場中流通的珍珠供石本就極少,彩色者更為稀少,極為難得。附原配紫檀木座,束腰膨腿,形制考究,底承臺座,穩重妥當,完整流傳至今,殊為難得。
H:14 cm 總 H:14.8 cm
款識:器座上“游戲神通”篆書款、“老芝”楷書款
RMB: 80,000-150,000此件英石山子石勢奇崛顯怪,盡天然造化之一體,石身溝壑縱橫,肌理變化豐富,峭峻層疊,玲瓏宛轉,氣勢澎湃,奇貌天成,隨觀者之欣賞視角不同而詭譎變化,有萬象之姿,不知其峰幾何,目不能窮,洵奇物也。附原配木座,一木整做,宛轉隨形,承托穩妥又不喧賓奪主。木座上方篆書“游戲神通”四字篆書款,款字古拙,“游戲神通”出自《維摩經》,“佛菩薩游于神通,化人以自娛樂,曰游戲;又戲者自在之義,無礙之義”,這種隨和豁達的思想與賞石文化追求自然樸拙,天人合一的自在境界相互契合。背部落款“老芝”,是鄭文焯的別號,后人將其與王鵬運、朱祖謀、況周頤合稱晚清四大詞人,亦稱清季四大家,在當時文人群體里頗有地位,史料有記載此人“嗜金石書畫成癖,善書法刻印”,因此可推斷此英石山子乃是鄭文焯眾多珍藏中的一件,可謂來源清晰。
英石,又稱英德石,與靈璧石同屬沉積巖中的石灰巖,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皺瘦之奇勝過靈璧石,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宋朝時期被列為皇家貢品,極受推崇,市價很高,時人喻良曾發出“久聞英石空流涎,意欲得之無力致”的感嘆。
1011款
總 H:43 cm
款識:“冠云,沈銓”
RMB: 20,000-40,000太湖石系我國傳統四大觀賞石之一,石體造型奇逸,肌理褶皺多變,觀之如身臨山野千仞,即可陶冶性情,故深得文人雅士所贊譽。此石石質細膩溫潤,造型奇特,溝壑縱橫,孔洞玲瓏,氣勢雄渾,連綿起伏,大起大落,挺拔偉俊,卓然獨立,“瘦、漏、皺、透”之美無一不具,頗有宋代賞石“秀美”的韻致,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與藝術美感。陰刻有“冠云 沈銓”銘款。沈銓是清代畫家,創“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
參閱:北京翰海2009年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清·黑太湖石,成交價RMB 201,600。
北京翰海 2009 年拍品
此山子英石質,體量碩大,色澤瑩潤,石體為被極富潤澤的包漿所覆蓋,此石質堅而脆,扣之則有共鳴聲,向為文房清供、盆景與園林疊山最為喜好用石之一。山子體表嶙峋突兀,褶皺如麻,石中隱有白脈籠絡,縱橫交錯,若山間溪流,間有溝壑凹坑,恰合曲徑通幽之意趣,目游其中,有置身奇山妙水間之感。其勢左高右低,奇崛顯怪,主峰并不突出,緩緩而起,較為凝重,遠望如一柄如意,又似一頭瑞獸橫臥,遠近高低觀賞風景各不相同,令人嘖嘖稱奇,可見自然造化之妙,與道家強調“大巧若拙”“大樸不雕”,提倡自然天成不事人工雕琢的樸素審美意趣十分相投。附木座,隨石大形而雕,造型簡約端莊,更襯山石之嶙峋。“天地無棄物,何況山骨良”,此英石氣韻非凡,“皺、瘦、漏、透”諸品皆俱,令人神骨俱清,備具雅趣,實為案上靜友。
參閱:博美拍賣2020年秋季拍賣會,清·英石橫峰供石,成交價RMB 1,092,500。
博美拍賣 2020 年秋季拍賣會拍品
玩石為中國古代文人之雅好,自宋以后屢興不廢。文人書房不同于皇家御苑,后者給人以一種威嚴與至上的皇權之感,文人書房所體現的是一種安詳平和,與世無爭,文人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自得其樂,悠閑自在。文石山子,石大者可裝點書房,小者可擺放室中賞玩,雅趣頗多。如蘇軾曾說:“石文而丑。”丑在奇掘,文在細膩溫軟。一皺字,可得文而丑之妙。
此天然賞石,產于齊魯大地,體態雄奇,氣息豪邁,為極盡天然造化之一體的奇石,至少三五百年前,為好石者取去,以為供。賞觀此石,足具山川形勝,整器隨形而作,溝壑深峻,紋脈互貫,峰巒、峭壁、巖堡,若虎踞龍盤,豪不矯飾累贅造作,然處處有品,令觀者游目騁懷,滄樸古茂之風不絕于此。
山子作橫峰,山勢層巒疊嶂,富有險勢,兩側各成一峰,向同一個方向傾仄,間有溝壑凹坑,蒼勁挺拔,氣勢雄渾。體表嶙峋突兀,褶皺如麻,曲折幽微,引人入勝,天然成趣,通體呈青灰色,間有白色石脈,恍如山頂積雪,雄渾中又有奇秀靈氣,意境悠遠,黑白二色,相輔相成,交融自然,如見天然潑墨山水畫,彰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木座隨形而做,取材豪邁,攢裝精整牢靠,木色沉穩,包漿瑩潤,蹄足穩妥的同時給整器增添一分靈動,天然與人工互為映襯增色,共彰其美,實為天作之合。
參閱:香港蘇富比2014年春季拍賣會,清或更早·平底刻銘英石,成交價RMB 493,750。
香港蘇富比 2014 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山子呈獨體立峰,形體修長,山根豐厚穩固,而一角空懸,虛實相生,頓有輕靈之韻,峰尖豎起,有直入穹霄之勢,氣象恢弘。色極清潤,石質細膩,滑如凝脂,包漿老厚,呈相蒼茂拙樸。所配底座依山形變化起伏,將山石各面完美呈現,甚是考究,更增觀賞之趣。
靈璧石為列四大名石之首,按宋人杜綰《云林石譜》,靈璧石產于安徽靈璧縣磬石山,并記之“清潤,扣之鏗然有聲”。靈璧石因質地堅固而潤澤,自宋代以來一直備受文人追崇,用作園林或案頭賞石。雖然宋代文獻已有記載靈璧石有體積巨大者,如《揮麈錄》記:“政和間,靈璧縣貢一巨石,高二十余尺”,但存世的靈璧石一般為體小的案頭賞石,碩大如本拍品之例子非常稀少。
參閱:香港佳士得2021年12月3日,3079號,清或以前·「卷云」款靈璧石山子,成交價RMB1,128,875。
香港佳士得 2021 年拍品
記錄:
蘇富比倫敦,Important Chinese Art中國藝術精品專場,2018年11月7日,Lot137
說明:
觀音跣足站立狀,身體微向右傾,姿態優雅端莊。頭頂高發髻,發絲細密,處理一絲不茍,足見匠心,發髻罩披巾,自然垂墜至雙肩,質感輕薄柔軟,面如滿月,眉眼低垂,面容清秀,神情專注慈祥。身穿天衣僧裙,衣裙披巾上皆陰線鏨刻纏枝蓮紋,海水紋地,海浪翻騰奔涌,蓮花于海水中翻涌,紋飾繁密而富有層次感,有“清凈高潔”之意,背部鏨刻祥云紋,紋飾布局疏密得當,裝飾繁縟華貴的同時不顯庸俗,更襯主尊寶相莊嚴,衣褶隨體形勾勒,重褶層疊,線條隨意灑脫,起伏自然,頗具動勢。腕佩圓鐲,左手輕握衣袖,右手搭在左臂上,手握經卷,表明觀音乃聽聞如來之說法而得道者,以“應身”之法相手持經卷為眾生說法。本尊造型優雅,比例合度,壽山石石質脂潤,凈潔如玉,工料俱佳,實為乾隆朝佛教藝術精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新 00055473
羅漢自在坐,額頭皺紋堆壘,顴骨高聳,面容清癯消瘦,雙目微闔,神情虔誠專注。身形纖瘦,肋骨嶙峋,著力彰顯苦修之無我。身穿袈裟,衣緣鏨刻寶相花紋,陰刻線條細密清晰,裝飾意味極強,衣紋干凈利落,衣物質感真實,右手捧一壽桃。整像工藝水平極高,精妙老到,面龐、袈裟、動作,比例,無不寫實如真人。石材選用雕刻四大名石中的壽山芙蓉石,石質凈潔光潤,色澤淳厚,黃紅交錯,視覺沖擊力極強,美不勝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新 00124139
來源:乾坤堂舊藏
記錄:北京東正,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2017年6月18日,Lot1565,成交價RMB184,000
說明:
此羅漢以壽山石為材,材質致密溫潤,立體圓雕。典型的胡貌梵相,面頰豐滿,光頂壽額,眉眼細長,身披袈裟,神態安逸肅穆,法相莊嚴;結跏席地趺坐,半跏跌坐姿,身著僧衣,內衣袒露,造型寫實傳神、氣韻生動,同時細部處理亦為精美絕倫,如衣褶、衣擺及領口,皆以剔地陽刻浮雕纏枝蓮紋飾,雖薄如片紙卻極具立體感,可謂極工盡致不遺余力。其運刀流暢犀利,所雕衣帶飄逸極富動感,袈裟寬領處細琢花紋,并間或鑲嵌寶石裝飾。此器以嫻熟流暢的刀法,將一代高僧修行入定之無我境界刻畫得淋漓盡致,羅漢左手扶膝,右手托起肩上玩耍的小獅子,似在側首傾聽獅子的耳語,十分有趣。此尊羅漢以圓雕的形式表現,不僅表現了羅漢與小獅子嘻戲的生動場景,就連繁縟細致的錦繡圖案也表現的非常細膩,盡精極巧。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造型能力和精湛的表現技藝。為一件不可多得之壽山石雕精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198499
此件器物壽山石制,作真武大帝像,石質細膩大帝呈坐姿態,長發后披,發絲刻畫細膩,雙耳下垂,面相長圓豐潤,彎眉細目,雙目微啟,俯視蕓蕓眾生,表情祥和,神態生動。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于腹前左手抓右袖,左足微抬內斂,下踩神龜,右足自然側伸,赤足,瀟灑自如坐于石頭臺座之上。大帝身著長衣,衣上滿刻海獸紋,海水翻涌,海獸動態翻飛,刻畫細致入微;腰間系腰帶,腰帶上帶板清晰可見。下身著長褲,于膝間露出胄甲。刻畫形象生動,靈動自然。
真武大帝,又稱玄武神、玄天上帝,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鎮于北方,故稱玄武神,常伴以龜蛇形象出現,傳其身長百尺,披散長發,金鎖甲胄,眼如電光。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宮內多建真武廟為祈免水火之災。后又有真武大帝能延生長壽之說,民間多供奉以為祈福祈壽。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198516,清順治·壽山石雕羅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198516
如意取和田白玉整料為材,體量碩大,一體成形,作云葉式首,畫面底部海浪翻騰雀踴,濤濤不絕,層次變化靈活,海面祥云迤邐,一只蝙蝠穿行期間,身姿靈動,有“鴻福齊天”之吉意。畫面中心一株花卉倚石生長,姿態舒展大方,圖案精美,韻致非凡。如意柄身中部隆起,浮雕螭龍紋,螭龍之姿剛勁有力,靈動飄逸,不見具現鱗甲,仿若云氣,更添祥瑞。趾部微翹,浮雕展翅蝙蝠紋收尾,雅致討喜,與如意首部相互呼應,趾端并鉆有象鼻穿孔且垂系流蘇。整器玉質瑩潤,猶如凝脂,觸手可感潤澤細膩,形制雍容典雅,造型端莊,雕工精細,鏤雕淺刻運用嫻熟,物料上乘,線條婉轉流暢,構圖嚴謹有度,寓意吉祥深遠,形制典雅,氣度雍容,當為世人所珍。
如意,即為稱心如意,具有平安祥和的美好象征,發展至清代已成為宮廷的重要陳設,如英國使節馬戈爾尼當年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中記載:“所經各宮或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一如意”,據聞一柄白玉如意在清代的價值可高達四千兩白銀,是上層階級把玩陳設之物。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101850,清·白玉樹枝式如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101850
L:41 cm
RMB: 400,000-700,000此件如意以大塊白玉為材,玉質溫潤,潔白細膩,造型厚實規整,柔婉舒展,其形之弧度優美靈動,凹凸有致。整雕如意對玉料要求高、耗材多,故清宮玉如意多系鑲嵌式,這樣材質優良之珍品白玉如意十分罕見。首部做如意祥云狀開光,淺浮雕壽桃紋,雙桃并蒂,桃葉寬厚,枝干虬曲,桃實飽滿,累累欲墜,可愛喜人,雕工寫實鮮活,柄身中部微隆,自上而下漸寬,曲線優美,趾部淺浮雕佛手紋,佛手六指攏成,蒂梗盤繞舒展,枝葉貼附一旁,翻卷有致,意寓“福壽”,是清代常見的吉祥玉作題材。整器造型婉轉優美,落落大方,雕工精湛,紋飾工整秀美而富于吉祥意義,為典型清代乾隆時期玉雕風格。有清一代,如意備受皇家推崇,因具有稱心如意與平安祥和的美好象征而被視為吉祥瑞器,是地方官員朝貢的重要品種,凡皇帝登基、大婚、元旦、萬壽等節慶之日,天下最精粹華美的如意紛紛被貢入皇宮,于是宮禁之內,寶座、臥榻、案頭等角角落落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乾隆帝尤喜如意,其有詩云:“處處座之旁,率常陳如意”。清代玉雕如意的主題繁多,以雕龍者為等級最高,其次為桃,兩者在數量上皆十分稀少,一般可見多為吉祥人物或紋飾雕刻。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089175,清·青玉浮雕福壽三多如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089175
L:30 cm
款識:涵雅齋
RMB: 100,000-150,000此件如意為南紅瑪瑙質,質色紅潤細膩,光華內蘊至深,包漿密實醇和。如意頭圓雕為靈芝造型,柄部施以鏤雕工藝,琢飾為靈芝枝干攀纏成結之態,靈動傳神。如意柄上刻“涵雅齋”款,并填金為飾。乾隆的御制詩中也曾多次提及此齋,可想見此如意或為宮苑書齋陳設,吉祥之余更添華貴。清帝中,雍正、乾隆二帝尤喜如意,受皇帝本人喜好影響,此式以玉石、珊瑚、竹木雕刻的靈芝形如意,在清代宮廷中尤為流行。今故宮博物院中,仍可見不少清宮舊藏靈芝形如意,但因南紅瑪瑙難見順直無裂的大料,且產量極低,早在清代乾隆時就曾一度絕礦,故瑪瑙如意甚少,難得可貴。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088937,清·青玉雙蝠靈芝式如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088937
出版:
Joan M. Hartman著《三代藏玉》,1971年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出版,15頁16號。
展覽:
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博物館1971年“三代藏玉”展。
?
.
出版物
說明:
牛取整塊青玉籽料圓雕而成,用料碩大,內蘊深沉。俯臥狀,牛回首目視前方,雙目遠眺,神情悠閑自得,舒適安逸,雙角后倚,角尖圓潤,長尾自然垂落身側,姿態溫順憨厚,身體肌理起伏自然寫實,寬厚沈穩,骨隆奇峻,顯其年歲閱歷,器表皮殼密布,恰好表現出牛角的粗糙質感和牛毛的縱橫走勢,黃青二色對比鮮明,色彩搭配極具層次感,對玉料的運用可謂匠心獨到。附原配木座,隨臥牛勢雕作山巖形,置物沉穩,并雕壽桃靈芝紋為飾,美觀吉祥,體現出乾隆朝材良工精的藝術特點。木座底部陰刻一楷書“丙”字款,為翰林寫字、武英殿刻字處高手所刻。造辦處所制器座大多底面刻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文字,以指明器物等級,故本件臥牛擺件在當時屬于三等器,此類器具多為日常用器,廣泛用于宮廷生活。乾隆皇帝“嗜玉成癖”,光詠玉詩就足足寫了800余首。由于乾隆帝對于玉器的情有獨鍾,因此制造了大量的宮廷玉器,其中種類繁雜,范圍廣泛,有冊與寶、祭祀類、陳設類、文房、日用、供器、恭進與賞賜等等諸多類別,而此件青玉牛應屬陳設類。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100177,明 帶皮青玉臥牛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 00100177
記錄:佳士得倫敦,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2019年11月5日,Lot72
說明:
帶扣翡翠質地,翠色鮮活,濃淡有致,材質溫潤,質地明凈細膩,晶瑩剔透,種水上乘,富有極強的玻璃光澤。帶扣分為子、母兩只,均呈方形厚板狀,一只為帶鉤,鉤首作龍首回視,雙眼外突,雙角后掠,方口微張,鉤身板狀,另一只為環扣,雕成橢圓形圓環狀,雙扣相合,用以扣系腰帶。兩扣皆下突圓鈕,用以系帶使用,上部鏤空浮雕螭龍,口銜靈芝,寓意著吉祥如意、長壽安康,龍身線條流暢,虬曲盤纏,活靈活現,大小龍相望,是為“蒼龍教子”。清朝帶扣花樣繁多,其用料、做工普遍好于前代,尤其是中后期出現的翡翠帶扣,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制作,精品迭出,此件便為其中精品。帶扣是我們國家非常特殊的一種服飾器,起源于漢朝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古人用帶扣來固定腰帶,“束修自好”就是根據帶扣衍生出的成語。指的是不僅要把衣服整理好,還要規范自己的道德和品行。
翡翠為玉石之一種,俗稱硬玉,主要產于緬甸。中國人自古就有好玉的風尚,用玉比喻人的德性,所謂“君子比德于玉”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翡翠作為一種珍貴的玉石進入人們視野應始于清朝乾隆時期,當時和田玉開采瀕臨枯竭,云南翡翠以其充滿生機的青翠與碧綠開始受到皇家重視,迅速走進了王公貴族的審美視野,一度成為“皇家玉”的代稱,因此在各大博物館中能看到不少清朝時候打造的翡翠帶鉤,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一件“清中期 翡翠螭龍紋帶扣”,制式與本器相若,可作參考。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清中期·翡翠螭龍紋帶扣
RMB: 100,000-150,000
款識:“石髓”
鈐印:“停云”“衡山”“文征明印”
硯取整塊端石隨形而作,硯堂平闊,自然似湖面,硯體古雅端莊,作工規整,無人工雕琢痕跡,色澤紫中泛紅,石質溫潤而澤,細膩而滑。硯石兩面及四周邊緣多處剝蝕,其裂隙、蝕洞處均為自然形成,因蝕洞狀如蟲蛀,天然成趣,故謂之“蟲蛀硯”。
硯正面陰刻“石髓”,當為此硯之名,“停云”藏印,背面鈐“衡山”“文征明印”,可知此硯曾為文征明所用。文征明原名壁,出生在江蘇長洲,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背部題識“......永和人,香生環佩光風遠,秀茁庭階玉樹新,何必流觴須上巳,一簾芳意四時春,文徽明”,此詩同樣見于文征明行書跋《蘭亭修褉圖卷》,省略了前半闕“猗蘭亭子襲清芬,珍重山陰跡未陳。高音漫傳幽谷操,清真重見永和人”,因此可見此硯應曾為兩件一組,但因年代久遠,另一方下落不明,當為一憾。
??
1027銘文(左)、1027題簽(右)
RMB: 200,000-300,000
款識:“宜子孫”
銘文:方盈寸有半,圍以渠而周,銅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閱千秋,邊幅雖小,其用無穹,如寸田贊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題。
說明:
此硯擇端石做就,周身仿古做青銅銹蝕,硯堂方正平闊,琢水線一周,外挖石渠墨池,四周起寬棱,琢回紋飾之。硯側云雷紋紋為地,上浮雕對峙鳳鳥紋,回首狀,圓眼外凸,中以扉棱相隔,造型極具高古氣息,四足作獸首樣式,高額闊鼻,瞠目直視,神威凜凜。整器鐫刻博古典雅,肅穆威武,繁復華美,層次分明,當為清代仿古硯之精品。
清代好古之風盛行,內廷多有以瓷玉等器仿三代鼎彝者,其佳者幾可亂真。此硯以端石仿青銅器,全器除硯堂留端石本色,其余周身涂漆飾之,色呈古銅,漆層厚重,古色古香,細潤而堅,古樸而端莊,繁縟而威嚴,體現了端莊大氣的皇家氣度和精巧雅致的文人氣息,是極為難得的清宮佳硯。器底開方框,金文書“宜子孫”三字銘文款,底邊環刻乾隆帝隸書御銘:“方盈寸有半,圍以渠而周,銅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閱千秋,邊幅雖小,其用無穹,如寸田贊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題。”同樣的款識和銘文可見于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乾隆 御銘澄泥仿古銅石渠硯”,文物號故00134588,應為同批制作之器。
1028底部圖
紫檀乃皇家之木,有寸木寸金之說。據史料記載,清乾隆之后,紫檀庫存告馨,紫檀緊缺,民間凡見紫檀一律進貢入宮,該掛屏用皇家壟斷的珍稀紫檀作邊框,可見其尊貴氣派不同凡響。屏芯髹藍黃綠三色漆,色彩過度自然,可見西洋油畫之風。邊框裝飾繁縟,浮雕拐子龍紋和云蝠紋,紋飾鮮活華美,頗具動感,裝飾效果極佳,背部祥云紋為地,繪八寶紋和壽桃紋,布局嚴謹,繁中有序,與簡約的屏芯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視覺沖擊力。整器雕工精致,一絲不茍,懸掛于廳堂,精致秀雅,引人注目。
記錄:法國佳士得2024年6月,亞洲藝術專場,編號87
說明:
箱楠木制,作方形,結體簡練,平整方正,側面安提環,正面方形面葉,可加鎖,難得的是此箱原配銅鎖和鑰匙也得以完整保留了下來。側壁浮雕海水江崖紋,山石立于洶涌的波濤之中,寓意一統江山、萬世升平。浪花巧雕作如意狀,更添一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吉祥寓意。銅鎖上同樣陰線刻海水江崖紋,與器身相呼應。箱蓋浮雕雙龍趕珠紋,龍曲身張五爪,四周云濤洶涌,氣勢磅礴。龍角銳挺,須發飛揚,雙目迥然,神態鮮活,呼之欲出,二龍首尾相接,環繞一寶珠。整器器型規整,雕工上佳,雖然繁雜,但井然有序,層層分明,毫無錯亂之感,實為文房佳器。
RMB:60,000-90,000
款識:“竹陰深處”“道光十九年己亥冬,七十二歲老者張廷濟”
長方匾額,上以陰刻填墨書銘文“竹陰深處”,落款“張廷濟”,筆意蒼勁,書體揮灑自如,頗見書法功力。
張延濟原名汝林,一字說舟,又字作田,又號海岳庵門下弟子,晚號眉壽老人,浙江嘉興人,清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張延濟工詩詞,精金石考據之學,嘉慶三年解元,嘉慶二十五年嘗仿金農羅漢圖,道光十年嘗作四體書屏,一生著有《金石文字》《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清儀閣金石題識》《清儀閣古印偶存》《桂馨堂集》,傳世書跡頗富。
參閱:博美拍賣2016年秋季拍賣會,LOT 0698號,清·如山1874年做存養文房匾,成交價RMB322,000。
26.5×13×26.5 cm?
玉:23×13 cm
RMB: 200,000-300,000插屏白玉屏芯,材質細膩,致密溫潤,取材厚實,略有褐色沁,熟舊自然。作長方形,卷草紋地,鏤雕雙龍戲珠,祥龍身曲折蜿蜒呈行走貌,首尾相接環繞中間的摩尼寶珠,獨角細身,雙目圓睜,炯炯有神,長鬃飄逸,細膩傳神,栩栩如生。整體構圖疏密有致,畫面豐滿,龍極雄偉,雕工精巧細致,令人嘆為觀止。
紫檀木插屏架,立柱內側打槽,使屏扇立插進去。底座用兩塊橋型墩子和兩塊披水牙子構成,絳環板鎪挖海棠形透孔,制式簡約,更襯屏芯繁復華美。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100518,明·白玉透雕龍穿花圖插屏。
D:14 cm H:15.3 cm
款識:高翔
RMB: 60,000-90,000此筆筒段取紫檀木大料為材,保留其原貌整挖而成,器形規整大氣,包漿沉郁深厚。外壁以刀代筆,陰刻山水庭院圖,遠山迤邐,古木參天,留白表現湖泊,庭院芭蕉茂盛,怪石嶙峋,幽靜素雅,一派文士氣息。觀整幅畫面,運刀技法嫻熟老辣,胸有成竹,以畫法施之刀刻不需稿本,鐵刀鐫刻亦能表現深淺凹凸之立體感,未受堅硬材質所限,生動渾成。
1033另面圖
高翔(1688-1753),字鳳崗,號西唐,又號犀堂、西堂、樨堂等,別號山林外臣,“揚州八怪”之一,擅畫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篆刻與汪士慎、丁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并稱“四鳳”,著有《西唐詩鈔》。
參閱:中貿圣佳25周年春季藝術拍賣會,LOT號 1507,清·達受制松竹梅紫檀筆筒,成交價RMB207,000。
擺件以竹根為材,隨形巧雕而成,其竹材久經藏養,色棕紅且質感油潤,頗具古雅之質。自竹根底端雕枝葉,以上鏤雕果實,葉覆其上,葉片零星,刀法自然而成,十分逼真;旁雕一石榴,造型十分飽滿,果皮開口,露出內部籽粒,石榴表面浮雕枝葉攀附其上,枝條虬曲而葉片交相迭錯,表達十分到位,形象甚為生動寫實。整器刀法內斂,柔婉有彈性,隱起圓熟。果皮紋理,大小相間,益以密點,大有真實感。整體布局得當,層次極為豐富,奇巧玲瓏,如不事刀工渾然天成,妙趣橫生,實為乾隆朝竹根雕精品。
1034局部圖
石榴和佛手、桃子并稱為中國三大吉祥果,謂之“華封三祝”,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間視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與諧音“福壽”的佛手單獨組合有“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書案上陳設一品,頓增祥瑞喜氣。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故00120223,清·乾隆 竹根雕佛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故 00120223
此筆筒擇上等紫檀鐫制,直口、直壁,口底相若,底承矮足。筒身淺浮雕松下撫琴圖,景物層次分明,古松雄渾蒼勁,亭亭如蓋,一高士坐在松下怪石上撫琴,神情專注,身側博山爐香霧裊裊,飄搖婉轉,扶搖直上,氣質遺世獨立,頗具雅趣,一琴童相伴其后,整幅畫面意境深遠開闊,頗具文人畫逸趣。筆筒選料珍貴,形制簡潔古樸,包漿亮麗潤澤,構圖典雅飽滿,故事性極強,造型規整筆直,莊重沉穩,紫檀筒壁雖色極深沉,但紋飾生動細膩毫無壓抑之感,實屬一件難得的文房佳作。
參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編號 新00093184,清早期·紫檀雕人物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新 00093184
擺件以“老子出關”為題材,老子盤膝坐在牛背上,額頭高隆,以顯其長壽,目光低垂,口微張,面容沉思狀,安詳專注,鮮活傳神,長髯垂胸,一派仙風道骨,手持經卷,身穿廣袖道袍,衣紋流暢,行云流水,遒勁灑脫。牛引頸向前,頭微昂,神情溫順,怡然自得,身形健碩,肌肉線條刻畫準確,造型栩栩如生。整器銅質精良,包漿潤澤,做工精細,線條毫無生硬之處,展現出清朝時期高超的工藝水準。
本器取材于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典故,《列仙傳》中記載:“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故此題材有“紫氣東來”的吉祥寓意。
參閱:古天一2023年春季拍賣會,LOT 5095號,明代·銅老子出關,成交價RMB517,500。
古天一 2023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韋陀作明代武將裝束,頭戴鳳盔,面頰圓腴,天庭飽滿,眼窩深邃,鼻梁高挺,相容堅毅而謙恭,體現了其慈悲與智慧的完美結合。身披鎧甲,肩繞披帛,以示他佛國天將的身份。雙手扶于寶劍之上,威風凜凜。腳蹬戰靴,站在祥云紋基座上,半球形,一蒼龍自云中翻涌而出,張口咆哮狀,獠牙鋒利,須發張揚,極具威懾力,更襯主尊威武不凡。整像造型寫實,形體敦厚,器宇軒昂,鎧甲塑造華美,雕刻細膩精致。
尚古存珍— 古董珍玩專場
Lot 1000-1231
6月26日 9:30?
經緯英華 — 古代織繡專場
Lot 2001-2121
6月26日 14:00 ?
乾坤髹飾— 古代漆器專場
Lot 601-651
6月26日 16:00 ?
秘境 — 佛教藝術品
Lot 701-759
6月26日 17: 00?
蒼林·天工之痕
Lot 501-504
6月26日 19:00?
百代凝光—重要中國器物
Lot 801-837
6月26日 19:30?
INVITATION TO CONSIGN
- 征集范圍 -
歷代瓷器、古代銅器、歷代造像宗教藝術品
玉器精品、古代漆器、古代織繡、
各類文房雜項、等多種門類。
-
??北京地區
電話:010-67323373
北京市朝陽區廣渠東路2號6-12棟·博美拍賣
? 上海地區
電話:186-5002-5557(許先生)
上海市閔行區金匯路528號虹橋古玩城6層L008
? 廈門地區
電話:138-5006-6028(王先生)
廈門市湖里區翔云一路
海絲藝術品中心羲緣樓A214
合作敬請接洽電話:133-3846-0501?(微信同號)
或發郵件至郵箱:BMGJPM@163.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