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丨山水林間,在地生長

所屬地區:香港 - 香港 發布日期:2025-06-16

發布地址: 北京


城市建設者

?2025?在深圳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自建校以來,始終秉持學術與人文并重的辦學理念,聚焦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領域,持續推動學科教育和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致力于打造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為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促進珠三角地區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本期城市建設者將帶領大家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為“港中大(深圳)”)二期項目的建設過程,從校園文脈傳承與設計理念出發,探討其如何透過一個個蘊藏人文關懷的細節,成就一座人性化且有溫度的、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大學校園。




“走進來”的國際化?

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其校名承載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文化意涵。創校之初,史學家錢穆提議以英文名直譯為“中文大學”,不僅意指中國語言文字,更暗含對中國文化的傳承。1963年,由崇基、新亞、聯合三所書院合并而成的港中大,成為香港第二所大學。如今,這所秉持“博文約禮”校訓的學府已然躋身全球頂尖高校之列,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融中,持續開拓學術疆域。


港中大全景


2014年,港中大(深圳)成立。這次跨越地理與制度的合作,既是對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回應,亦是對高等教育模式的創新探索。從沙田到龍崗,港中大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書寫著中國大學邁向國際化的新篇。


港中大(深圳)校園手繪導覽圖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沿襲了港中大的書院制,逸夫、學勤、思廷、祥波、道揚、厚含、第七這七所書院打破學科壁壘,踐行“全人教育”理念,構建跨文化的學習生活共同體——通過豐富的學術活動與人文實踐,在提升專業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與社會責任感。


港中大(深圳)七所書院




一步一個腳印,?

緩慢生長?


港中大(深圳)位于龍崗區大運公園附近,依山而建。整個校園所在的地塊呈狹長的“L”型,兩端相距甚遠。校園周邊還有主干道、高架橋和高速公路穿過。因此,如何解決出行問題,并有效控制噪聲,是設計的關鍵考量因素。


港中大(深圳)項目場地分布圖


為盡快投入使用,整個校園采取了分期建設的方式。一期設計貫徹了“山·林·院”的空間組織理念,將整個校園劃分為上園、中園、下園三個部分。上園依山就勢,布局自然;中園為公共綠地,毗鄰神仙湖水庫和大運自然公園,設有機動車道、校巴專用道及綠道,連通上下園;下園則以軸線布局,對外展示標志性的城市界面。


二期校園作為一期校園的延續,加入了景觀理念,并在功能上進行了補充,增設教學綜合大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科研綜合大樓及書院等。


港中大(深圳)二期總平面圖


港中大(深圳)二期總平面鳥瞰效果圖


港中大(深圳)校園鳥瞰


設計的核心,在于敏銳、持續地把控使用者的需求。“要預先進行充分溝通,具備一定預見性……既要解決眼前的問題,也要為未來留下一些發展余地。”


校園的活力和文化感,往往就是在這樣不斷補全留白的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創造的。“不要把設計做得100%完美,做好90%,其余空間盡可能留白。”這是校方始終堅持的理念,分期建設的方式恰好保持了這種靈活性。


港中大(深圳)校園鳥瞰


從綜合運動館看科研綜合大樓


2023年7月,二期校園建設正式完成。整個校園呈現出一種漸次生長的自然景象。


港中大(深圳)二期建設A、B、C、D地塊原貌


港中大(深圳)二期建成后A、B、C、D地塊現狀




“留白”哲學?

讓校園保持彈性?


港中大(深圳)彈性的校園規劃,為新需求預留了足夠的空間,這也充分體現了分期建設的優勢。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勢頭迅猛,盡管校園一期已經規劃了實驗室,但科研用地仍可預見地陷入短缺。因此,二期校園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新增了一棟較大體量的科研綜合大樓。這些靈活的調整,使得港中大(深圳)能夠及時回應因時而變的需求,保持了校園建設的適應性和前瞻性。


港中大(深圳)二期科研綜合大樓


在設計上,港中大(深圳)二期強調整體環境的和諧,重視群組的協調和單體的創意。其整體規劃充分延續了一期“山·林·院”的設計概念,并進一步將其延展為“山·水·林+院·廊·樓”,旨在“通過轉化校園綠色可持續、彈性多元復合的空間形式,應對未來大學教育發展”。


港中大(深圳)二期整體規劃


港中大(深圳)二期整體理念


整體建筑以“廊”聯動校園,把“樓”與“院”結合,進而與“山水”對話,繪就一幅建筑與自然景觀相互交融的校園卷軸,實現一種生態、科技與人文融合的人本校園理想。



道揚書院


設計方案以清晰的軸線串聯校園空間,形成“入口、核心、樞紐、書院生活”四大序列空間群組。教學、會議、科研及住宿四大建筑群通過高低錯落的體量組合,既圍合出開放共享的庭院,又以塔樓群樓的對比塑造豐富的空間形態。同時,通過優化景觀與路徑,設計方案化解了復雜、狹長地形所帶來的“鐘擺式”動線問題,使校園流線更加高效連貫。


港中大(深圳)二期設計策略


港中大(深圳)東門


校園東門廣場建筑群沿主入口門廊向南北兩側展開。東南側教學綜合大樓由高低錯落的方院圍合,西北側禮堂和學術會議交流中心以塔樓群樓與連廊的組合關系呼應湖景。兩組建筑以差異化的空間策略——一方內向圍合,一方外向延展,共同完成了從城市到校園、從人工到自然的詩意過渡。


港中大(深圳)教學綜合大樓


教學綜合大樓被安排為兩高兩低的組合,其從兩座塔樓中間向外伸展,面向街角形成最長16米的懸挑,形成校園的標志性入口空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以不對稱的形態與之呼應,以此化解巨大的體量差異,融入校園肌理。


港中大(深圳)東南側鳥瞰


港中大(深圳)教學綜合大樓




延續景觀?

以校園對話山水?


在二期校園中,景觀設計是優美的一筆。鐘樓位于軸線西端,和科研綜合大樓共同構成聯系上下園的樞紐空間。鐘樓的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密檐塔的特點,14層屋檐以簡潔的弧線層層向上收攏,呈現了一種當代性的東方意境,亦體現了校園融匯傳統與現代的創新精神。從鐘樓腳下延伸出的廣場空間,自然連接著科研綜合大樓、運動場和周邊山林,使整個校園環境和諧統一。


港中大(深圳)鐘樓與景觀


從體育場上方鳥瞰港中大(深圳)校園


校園中軸景觀經過精心梳理,通過延伸連廊、增植林蔭大樹和草地,將各建筑庭園自然串聯,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校園空間序列,同時也優化了交通流線,確保校巴廣場的安全舒適。


校園鳥瞰


面對二期校園更高的容積率,設計團隊并未一味追求建筑的高度,而是盡可能保持低調的姿態,使建筑與環境之間形成一種有機的“律動”。正如設計師所言:“山如果不太高,建筑就要更加謙卑。”這樣的設計理念,一方面使校園整體與周圍的山水地形保持了和諧統一,另一方面也有效規避了大量土方填挖工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山體的自然風貌。


依山而建的港中大(深圳)二期下園


上園書院生活區通過道揚書院的開放中庭進入,經由中軸的林蔭步道與連廊,聯系兩側的書院、廣場與生活設施,到達崗頂的厚含書院與第七書院。厚含書院與第七書院則隨地勢形成獨具特色的“書院階梯”,每座書院內部又圍合出次一級的院落,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營造出獨屬于書院的社區氛圍與人文空間。山景作為校園空間的生態底版,實現了建筑與自然的對話。


依山而建的厚含書院與第七書院圍合成一個內部庭院




銜山接水的?

建造挑戰?


港中大(深圳)依山傍水,擁有與沙田主校區相似的自然地形特征,并延續了其生動、自然且富有活力的校園布局策略與氛圍。



校園全景鳥瞰


校園入口處鳥瞰


校園中,連廊和綠道緊密相連,便捷師生出行。建筑將嶺南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過架空的設計,預留足夠的開放公共空間,營造出開放與共享的校園環境。


校園首層架空空間


校園建筑架空空間


然而,這樣的設計也給項目施工帶來了不少挑戰。首先,由于校園地處山地,施工現場整體呈北高南低的坡地形態,某些單體建筑的建設場地內高差甚至可達20米,這使得施工車輛、設備及材料的進出遠比常規場地項目困難。因此,項目在前期便充分考慮場地的地形特點,根據建設需要進行道路修建、山體開挖,并精細規劃施工現場的平面布局,確保建設施工有序推進。


施工中的校園二期


其次,設計本身也需結合地形與場地現狀進行靈活調整,以確保建筑的安全性。例如,部分樓棟所在的基地下存在溶洞,地質條件復雜。據統計,樁基施工過程中約有40%的見洞率,這意味著項目必須根據現場地質情況,靈活調整建設方案,以確保施工安全和設計可行。又如,部分連廊設計要求橫跨山體,但經過現場考察發現原本在擋土墻上修建連廊的方案存在安全隱患——山坡上下高差達12米,土方開挖會對現有地形和植被造成破壞。經過各方討論與論證,最終放棄直接跨山的做法,選擇避開山體,采用輕鋼獨立柱結構設計,有效保留了原始地形地貌。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連廊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再者,為最大限度釋放地面空間,營造開放的公共區域,校園內的許多建筑都采用了大懸挑結構。以教學綜合大樓為例,其整體造型向四周懸挑,最大懸挑距離達16米,為入口區域創造了一個具備視覺沖擊力的標志性架空空間,也為師生提供了遮風擋雨的休憩場所。為實現這一設計構想,結構設計結合建筑功能需求,對比各種受力體系,最終選擇了鋼筋混凝土框架與大懸挑鋼結構桁架相結合的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確保了建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大幅提高整體結構的承載能力,同時實現建筑的美學呈現。


教學綜合大樓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教學綜合大樓


此外,為使建筑空間更好地呈現向自然的過渡,整個校園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展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如建筑外墻利用天然石材、青磚、木紋板、陶板、(穿孔)鋁板、鋅板、涂料、玻璃等多種材料組合呈現。單獨建造一棟樓所使用的建筑外立面材料就達40余種,給予建筑豐富而獨特的視覺觸感。各種材料之間的搭配與銜接,也成為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打磨的細節。


港中大(深圳)建筑立面材料選取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立面細節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國際交流中心連廊細節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教學綜合大樓立面細節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以BIM技術應對?

建造挑戰?


面對以上諸多建造挑戰,項目以BIM技術應用從容應對。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項目應用BIM技術對建筑層高和室內凈高進行評估,計算各區域土建凈高,通過剖面圖及局部三維剖切圖分析節點管線下凈高,輸出各子項各樓層機電凈高分布圖,實現凈高控制。


凈高分析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項目還應用BIM技術制作漫游式VR場景。如在E書院中,其通過車庫樣板段視頻,直觀帶來對“實際”空間效果的感受,復核管線排布美觀度、合理性、主要行車路線視線效果,對影響效果的點位、區域繼續優化。


E書院B1、B2層漫游


E書院室外景觀漫游


在主體施工階段,項目應用BIM技術進行施工場地布置。針對施工場地面積狹小、裝配式構件體積大的問題,利用BIM三維可視化優勢,提前對場地總平面布置進行三維動態模擬,輔助現場材料堆場、臨邊防護、人車分流、展示區策劃,預判危險并提前制定相關措施,實現對施工現場的立體安全管理,提高現場工作效率。


裝配式模擬


在主體施工階段,項目還應用BIM技術進行了機電深化設計。通過管線綜合深化,消除碰撞問題、優化凈高、提前預留各專業洞口,使管線排布達到合理美觀便于施工。


機電深化設計


項目以BIM技術結合裝配式施工體系,對預制構件進行深化設計,滿足設計、施工要求,提前消除了各類問題對施工進度、質量的不利影響;對預制構件與現澆節點區鋼筋排布進行優化,直觀便捷地解決節點區鋼筋不匹配的問題;對各預制凸窗安裝典型節點進行現澆和預制交接部位深化,為項目預制件順利吊裝和施工提供技術支持,并通過對施工工序進行三維模擬,保障施工順利進行。


BIM技術優化預制構件


裝配式疊合樓板施工


BIM技術模擬施工工序




尋找“最大公約數”?


漫步在校園中,人們能夠直觀感受到建筑空間中的豐富性與層次感——不同時期的建筑之間相互呼應,呈現出完整統一的風貌——這是港中大(深圳)二期項目彈性規劃、分期建設的結果。


港中大(深圳)二期項目共分為六個地塊,散布在校園的不同位置,穿插“生長”于一期項目之間。鑒于二期項目的容積率比一期高出一倍,因此二者如何順暢銜接,并且在更加緊湊的空間內營造出同樣舒適的使用體驗,成為各參建方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校園鳥瞰


回顧整個建設過程,方知這樣的和諧呈現實屬不易。項目體量較大,最高峰時期曾有30多家參建單位、超過3000人同時作業,涉及建筑、結構、景觀、精裝修、幕墻等各個方面。加之不同階段、不同團隊之間的銜接與協調,各方磨合期間的摩擦與爭論在所難免。


各個時期的建筑間彼此協調


“實際上,這是一個尋找最大公約數的過程。”歸根結底,各參建方的訴求與“執念”回歸于一個共同的目標——為師生營造一個優美、舒適、安全的環境,力求打造一個符合百年建筑標準的校園。比如,在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師參考了傳統嶺南合院的形式,設計了方形的內庭院。而校方出于盡可能增加活動空間的考慮,提出希望將庭院的形狀“壓扁”一些,方便師生日常活動。又如,場地內的鋪地材料原本打算按照原設計使用磚片,但鑒于校園內人流量較大,從長遠維護的角度出發,各方協商更換為效果相似但更耐用的青磚。


教學綜合大樓庭院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實驗大樓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實驗大樓細部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還有,作為校園內地標之一的鐘樓,融合了中國密檐塔的傳統樣式與現代設計語言。為了更好地將圖紙精準落地為實體建筑,施工圖繪制團隊與方案設計師進行了反復溝通與調整。從挑檐的厚度到柱子的尺度,再到消防動線、樓梯與玻璃幕墻的細節,每一處都經過了細致推敲與完善,最終確保了這一重要建筑單體的完美呈現。在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鐘樓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如今的港中大(深圳),建筑錯落有致,綠蔭環抱,環境宜人,是公眾樂于參觀打卡的美麗校園之一。項目所獲的諸多獎項,也充分彰顯了其卓越的建設質量和設計理念。



綠蔭環抱下的港中大(深圳)




以人為本,學生為先?


港中大(深圳)作為一所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將人本關懷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校園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反映了校方對學生生活質量的細致關懷。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也深刻影響了各參建方。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工作人員高度重視學生的建議,積極研究并給予反饋,盡力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從而切實地提升并優化了校園的教學和生活環境。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展示大廳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廳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食堂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教學綜合大樓教室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過程中,在校師生的生活起居同樣是關注焦點。由于二期項目與一期密切交織,特別是部分施工區域與學生和教職工宿舍僅一街之隔,如何控制施工噪聲和揚塵,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為保障師生作息不受干擾,施工方采取了嚴格的作業管理措施,甚至實行了早晚蹲點“卡門”制度,確保施工時間嚴格遵守規定:早晨不準提前開始施工,晚上則確保按時停止作業,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施工對校園環境和師生日常生活的影響。



校園鳥瞰




隔海相望,文化共融?


二期校園建成初期,建筑師曾暢想其日后的美好景象,“南方具備得天獨厚的植物生長條件,三五年后,校園內的植物都長起來了,建筑將被綠色覆蓋,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上園整體鳥瞰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教學綜合大樓鳥瞰 ? 深圳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如今,港中大(深圳)校園內一派欣欣向榮之景。“梧桐樹下聽鳳鳴,神仙湖畔論古今”,東方元素與西方韻味相得益彰,園林景觀與嶺南風貌相映成趣。


校園內的生動景象


“從一片荒地與廢舊廠房中破土而出,到建設一所國際化研究型大學,過去奮斗的十年,每一天都顯得如此漫長,卻又一晃而過。”回望這場跨越數年的共建歷程,它為所有參建者留下了許多深刻的記憶,也成為他們心中引以為傲的作品。



校園夜景


這種自然生長的過程,讓校園設計超越了單純的建筑空間,實現了校園精神的在地鑄造。借助這種靈活而開放的設計理念,校園空間不僅為學術活動提供支持,也為學生的創造力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土壤,充分回應了港中大的人文精神與活力傳承。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與入口處的華表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然而,更為動人的,莫過于在這漫長的時光中,由港中大(深圳)所建立起的深厚聯系。盡管二期工程已圓滿結束,在項目剛結束不久的過渡階段,仍有部分參建人員留駐現場,依然與曾經接觸過的師生保持著日常交流。


這種從建造者到使用者的交接,仿佛在這一刻超越了形式,成為一種人文主義的延續和傳承。校園不再是冰冷的建筑空間,而是承載著每一個參與者的情感與記憶,成為他們共同成長與奮斗的見證。


校園鳥瞰




?城市建設者?


出品方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


欄目制作

建筑檔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


建設檔案

項目名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

項目類型:教育建筑

項目地點:深圳市龍崗區龍翔大道2001號

建設周期:2020.12-2023.8

建筑面積:26.72萬平方米

用地面積:101.4萬平方米

使用單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建設單位: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教育工程管理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位于龍翔大道西北側,水官高速、鹽龍大道(北通道)、機荷高速在基地南側交會,地塊東、南兩側與城市主干道龍翔大道、龍飛大道相鄰。校園總用地面積約101.4萬平方米,分為上園、中園、下園三個部分。大運自然公園的公園環道將上園、中園、下園貫穿成一個空間整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項目分一期及二期建設,二期辦學規模達4000人,項目建成后,一、二期校園共將滿足1.1萬人的辦學規模需求,將助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進一步完善校園版圖、提升辦學規模和辦學能力,成為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為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促進珠三角地區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建設大事記

2020年06月17日 1標段概算批復

2020年12月04日 1標段開工

2020年12月07日 總概算批復

2021年04月24日 2標段、3標段開工

2021年10月06日 1標段主體結構封頂

2022年06月24日 1標段竣工驗收

2022年09月20日 3標段主體結構封頂

2022年09月30日 2標段主體結構封頂

2023年06月20日 3標段竣工驗收

2023年06月30日 2標段竣工驗收

2023年09月12日 交付使用


參建單位

王維仁建筑設計研究室有限公司

香港元遠建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奧雅納工程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奧意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深圳市九州建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深圳市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關于城市建設者


本欄目是由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出品的深圳重點項目深度記錄欄目,以影像以及文字記錄建筑匠心如何構筑城市未來。《城市建設者》聚焦大眾對深圳生活以及深圳建設生產的關注,聯動建設產業鏈條中的平臺和各個端口,實地探訪、調研、對話多個不同類型項目,以跟蹤、記錄的方式對話深圳重點項目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旨在探索和呈現深圳宏大的城市建設的背后,多方共建、群智群策的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設機制。我們期望這些公共建筑為城市起到傳達文化使命感、共享社會機能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公共價值和城市文化空間的生成方式及社交屬性,或將推動中國城市人居空間的改善、文化自信的培育以及社會公平發展。



- END -


本文由建筑記錄人原創撰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欲給檔案君提供寶貴建議,請在建筑檔案公眾號中留言。

內容投稿郵箱:jzda01@126.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任丘市| 玉屏| 兴仁县| 寿阳县| 旅游| 杭锦旗| 阳新县| 滦南县| 惠东县| 磐石市| 育儿| 昌乐县| 红桥区| 台江县| 会宁县| 大新县| 大厂| 登封市| 呼图壁县| 葵青区| 衡水市| 广昌县| 临沂市| 德格县| 山西省| 灌云县| 武陟县| 平阳县| 卢氏县| 侯马市| 运城市| 江川县| 东海县| 沙雅县| 竹溪县| 马公市| 含山县| 清河县| 化州市|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