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河南
一、滅火器日常管理
(一)巡查
(二)檢查
二、滅火器維修與報廢
(一)滅火器送修條件
日常管理中,發現滅火器使用達到維修年限,或者滅火器存在機械損傷、明顯銹蝕、滅火劑泄漏、被開啟使用過、壓力指示器指向紅區等問題,或者符合其他報修條件的,建筑(場所)使用管理單位應按照規定程序予以送修。
送修滅火器時,一次送修數量不得超過配置計算單元所配置的滅火器總數量的1/4。超出時,需要選擇相同類型、相同操作方法的滅火器替代,且其滅火級別不得小于原配置滅火器的滅火級別。
(二)滅火器維修
1.維修機構
(1)機構管理。維修機構具備相應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條件后,方可開展滅火器維修業務;從事二氧化碳滅火器氣瓶、滅火器驅動氣體儲瓶再充裝的維修機構,還須獲得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許可。
(2)維修條件。維修機構在維修場所、維修設備、維修人員、維修質量管理等方面需要具備《滅火器維修》(XF 95-2015)規定的維修條件。
(3)維修出廠檢驗逐具進行,檢驗項目主要包括滅火器的外觀、外部結構及總質量檢查,氣密性試驗,滅火劑充裝量檢查,水壓試驗,噴射軟管組件水壓試驗等。
2.維修程序及其技術要求
滅火器維修按照拆卸滅火器、滅火劑回收處理、水壓試驗、更換零部件、再充裝、維修記錄等步驟逐次進行。
(1)拆卸滅火器:
在確認滅火器內部無壓力后,方可拆卸滅火器器頭或者閥門。
(2)滅火劑回收處理:
(3)水壓試驗:
1)試驗壓力。按照滅火器銘牌標志上規定的水壓試驗壓力進行水壓試驗。
2)試驗要求。水壓試驗時,不得有泄漏、部件脫落、破裂、可見的宏觀變形;二氧化碳滅火器氣瓶的殘余變形率不得大于3%。
(4)更換零部件:
1)對具有缺陷需要更換的零部件進行更換,但不得更換滅火器筒體或者氣瓶。
2)滅火器的密封片、密封圈、密封墊等密封零件,水基型滅火劑,二氧化碳滅火器的超壓安全膜片等零部件,每次維修均須更換。
(5)再充裝:
滅火器再充裝時,任何一種滅火器均不得變更充裝其他類型的滅火劑。
(6)維修記錄:
滅火器維修記錄、報廢記錄與維修前的滅火器信息記錄應合并建檔,保存期限不得低于5年。
3.維修標識
1)維修合格證的形狀和內容的編排格式由原滅火器生產企業或者維修機構設計。維修合格證要字體清晰,其尺寸不得小于30cm2。維修合格證主要包括下列內容:①維修編號;②總質量;③項目負責人簽署;④維修日期;⑤維修機構名稱、地址和聯系電話等。
2)維修合格證采用不加熱的方法固定在滅火器的筒體或者氣瓶上,不得覆蓋原滅火器生產企業的銘牌標志。當將其從滅火器的筒體清除時,標識能夠自行破損。
(三)滅火器報廢與回收處置
案例一:某大型商業綜合體,地上7層,地下3層,每層層高4m,每層建筑面積均為3500㎡。該建筑首層地面設計標高為±0.00m,室外地面設計標高為-0.60m,屋頂布置(建筑面積285㎡)消防水箱間、電梯機房和樓梯出口小間。該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按照國家消防工程建設標準設置了消防設施。
該建筑地下三層至地上七層設有2部上下貫通、各層平面位置相同,且設有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封閉樓梯間。首層、二層、三層均為購物中心,采用不燃和難燃裝修。地上四層為兒童游樂廳、電影院和餐廳,兒童游樂廳、電影院、餐廳均分別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 的C類防火玻璃墻和乙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進行防火分隔。地上五層為餐廳和電子游戲廳,地上六、七層是KTV,包間面積為25~150㎡不等,均設置一個向內開啟的疏散門,設置在袋形走道兩側及盡端的包間疏散門距離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為15m。
該建筑地下三層為汽車庫。地下二層使用功能為設備用房和管理用房,設有常壓鍋爐房(采用與空氣相對密度比值為0.8的氣體燃料)、消防水泵房、油浸變壓器室等,均采用耐火極限為2.00h的防火隔墻及1.50h的樓板進行分隔,疏散門均采用了乙級防火門。地下一層使用功能為超市。
該建筑采用外保溫系統,其保溫材料采用無空腔的B1級材料。
該建筑按現行國家標準設置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設施。
1. 簡答題 請判斷該建筑的建筑高度及建筑分類。
【答案】
屋頂輔助用房的面積占屋面面積的為285/3500<1/4,故輔助用房不計入建筑高度。該建筑建筑高度為4×7+0.60=28.60m,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
【解析】《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條文A.0.1 建筑高度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建筑屋面為坡屋面時,建筑高度應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其檐口與屋脊的平均高度。
2 建筑屋面為平屋面(包括有女兒墻的平屋面)時,建筑高度應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其屋面面層的高度。
3 同一座建筑有多種形式的屋面時,建筑高度應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4 對于臺階式地坪,當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間有防火墻分隔,各自有符合規范規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貫通式或盡頭式消防車道時,可分別計算各自的建筑高度。否則,應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確定該建筑的建筑高度。
5 局部突出屋頂的瞭望塔、冷卻塔、水箱間、微波天線間或設施、電梯機房、排風和排煙機房以及樓梯出口小間等輔助用房占屋面面積不大于1/4者,可不計入建筑高度。
6 對于住宅建筑,設置在底部且室內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車庫、儲藏室、敞開空間,室內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頂板面高出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計入建筑高度。
條文5.1.1 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和層數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民用建筑的分類應符合表5.1.1的規定。
2. 簡答題 判斷該建筑平面布置和防火分隔方面是否存在消防安全問題?并簡述理由。
【答案】
(1)地下二層常壓鍋爐房,不符合要求。理由:①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不得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②常(負)壓燃油或燃氣鍋爐房不應位于地下二層及以下。位于人員密集的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時,應采取防止設備用房的爆炸作用危及上一層、下一層或相鄰場所的措施。(2)地下二層油浸變壓器室,不符合要求。理由:①變壓器室不應設置在地下二層及以下樓層②位于人員密集的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時,應采取防止設備用房的爆炸作用危及上一層、下一層或相鄰場所的措施。(3)地下二層常壓鍋爐房、消防水泵房、油浸變壓器室等,疏散門均采用了乙級防火門,不符合要求。理由:疏散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4)地上四層設置兒童游樂廳,不符合要求。理由: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5)兒童游樂廳、電影院、餐廳均分別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 的C類防火玻璃墻和乙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進行防火分隔,不符合要求。理由:劇場、電影院、禮堂應采用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應采用2.00h的不燃燒體墻和1.00h的樓板,乙級防火門,該建筑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樓板的耐火極限應不低于1.50h。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
條文4.1.3 下列場所應采用防火門、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其他區域分隔:
1 住宅建筑中的汽車庫和鍋爐房;
2 除居住建筑中的套內自用廚房可不分隔外,建筑內的廚房;
3 醫療建筑中的手術室或手術部、產房、重癥監護室、貴重精密醫療裝備用房、儲藏間、實驗室、膠片室等;
4 建筑中的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
5 除消防水泵房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7條的規定,消防控制室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8條的規定外,其他消防設備或器材用房。
條文4.1.4 燃油或燃氣鍋爐、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柴油發電機房等獨立建造的設備用房與民用建筑貼鄰時,應采用防火墻分隔,且不應貼鄰建筑中人員密集的場所。上述設備用房附設在建筑內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位于人員密集的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時,應采取防止設備用房的爆炸作用危及上一層、下一層或相鄰場所的措施;
2 設備用房的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 設備用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防火隔墻上的門、窗應為甲級防火門、窗。
條文4.1.5 附設在建筑內的燃油或燃氣鍋爐房、柴油發電機房,除應符合本規范第4.1.4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常(負)壓燃油或燃氣鍋爐房不應位于地下二層及以下,位于屋頂的常(負)壓燃氣鍋爐房與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的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6m;其他燃油或燃氣鍋爐房應位于建筑首層的靠外墻部位或地下一層的靠外側部位,不應貼鄰消防救援專用出入口、疏散樓梯(間)或人員的主要疏散通道。
2 建筑內單間儲油間的燃油儲存量不應大于1m3。油箱的通氣管設置應滿足防火要求,油箱的下部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發電機間、鍋爐間分隔。
3 柴油機的排煙管、柴油機房的通風管、與儲油間無關的電氣線路等,不應穿過儲油間。
4 燃油或燃氣管道在設備間內及進入建筑物前,應分別設置具有自動和手動關閉功能的切斷閥。
條文4.1.6 附設在建筑內的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的設備用房,除應符合本規范第4.1.4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油浸變壓器室、多油開關室、高壓電容器室均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
2 變壓器室應位于建筑的靠外側部位,不應設置在地下二層及以下樓層;
3 變壓器室之間、變壓器室與配電室之間應采用防火門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分隔。
條文4.3.4 兒童活動場所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應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 對于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應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
3 對于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
4 對于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應布置在首層。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條文5.4.7 劇場、電影院、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域分隔。
3. 簡答題 請計算該建筑地上第六層安全出口的疏散總凈寬度(疏散走道及衛生間等輔助用房的面積忽略不計),列出計算過程。
【答案】
該建筑為高層建筑,每層建筑面積均為3500㎡,每100人最小疏散凈寬度為1.0m;KTV的人員密度取0.5人/㎡,疏散總凈寬度=3500×0.5×1/100=17.5m。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
條文7.4.7-3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中錄像廳的疏散人數,應根據錄像廳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1.0人/㎡計算;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中其他用途房間的疏散人數,應根據房間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0.5人/㎡計算。
4. 簡答題 請判斷該建筑樓梯間的設置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應如何改正?
【答案】
不合理。理由:(1)當地下層數為3層或以上,或室內地面與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應設置防煙樓梯間。(2)公共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地上四層至七層安全出口不足。(3)地下樓層的疏散樓梯間與地上樓層的疏散樓梯間,不應上下貫通。改正:(1)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2)四層至七層應按照每個防火分區建筑面積不大于3000㎡劃分,最少應劃分2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至少設置2部疏散樓梯,另外電影院應設置1部獨立的疏散樓梯。(3)地下樓層的疏散樓梯間與地上樓層的疏散樓梯間,應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樓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開口的防火隔墻分隔。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
條文7.1.10 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平時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其他地下工程的疏散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埋深不大于10m或層數不大于2層時,應為封閉樓梯間;
2 當埋深大于10m或層數不小于3層時,應為防煙樓梯間;
3 地下樓層的疏散樓梯間與地上樓層的疏散樓梯間,應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樓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開口的防火隔墻分隔;
4 在樓梯的各樓層入口處均應設置明顯的標識。
條文4.3.15 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商店營業廳,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并采用不燃或難燃裝修材料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不應大于4000㎡;
2 設置在單層建筑內或僅設置在多層建筑的首層時,不應大于10000㎡;
3 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不應大于2000㎡。
條文4.3.16 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木結構建筑和附建于民用建筑中的汽車庫外,其他公共建筑中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于高層建筑,不應大于1500㎡。
2 對于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多層建筑,不應大于2500㎡;對于三級耐火等級的單、多層建筑,不應大于1200㎡;對于四級耐火等級的單、多層建筑,不應大于600㎡。
3 對于地下設備房,不應大于1000㎡;對于地下其他區域,不應大于500㎡。
4 當防火分區全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上述面積可以增加1.0倍;當局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可按該局部區域建筑面積的1/2計入所在防火分區的總建筑面積。
條文7.1.10 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平時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其他地下工程的疏散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埋深不大于10m或層數不大于2層時,應為封閉樓梯間;
2 當埋深大于10m或層數不小于3層時,應為防煙樓梯間;
3 地下樓層的疏散樓梯間與地上樓層的疏散樓梯間,應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樓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開口的防火隔墻分隔;
4 在樓梯的各樓層入口處均應設置明顯的標識。
條文7.4.2 公共建筑內每個房間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的老年人活動場所、醫療建筑中的治療室和病房、教學建筑中的教學用房,當位于走道盡端時,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公共建筑內僅設置1個疏散門的房間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對于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的老年人活動場所,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50㎡;
2 對于醫療建筑中的治療室和病房、教學建筑中的教學用房,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75㎡;
3 對于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房間的建筑面積不大于50㎡且經常停留人數不大于15人;
4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120㎡;
5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走道盡端且建筑面積不大于50㎡;
6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走道盡端且建筑面積不大于200㎡、房間內任一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大于15m、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0m。
5. 簡答題 除樓梯間外,該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請簡述理由。
【答案】
(1)KTV包間面積為50~150㎡,均設置一個疏散門,不符合要求。理由:歌舞娛樂游藝放映場所房間建筑面積≤50㎡且停留人數≤15人,可設置1個疏散門。KTV包間面積>50㎡,疏散門數量應不少于2個(2)KTV包間的疏散門均向內開啟,不符合要求。理由: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除甲、乙類生產車間外,人數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時,其門的開啟方向不限。最大的包間可容納人數150×0.5=75人>60人,超過規定人數,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3)地上六、七層設置在袋形走道兩側及盡端的包間疏散門距離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為15m,不符合要求。理由:歌舞娛樂游藝放映場所袋形走道兩側及盡端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為9m,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可增加25%。則疏散距離最大為9×1.25=11.25m。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
條文7.1.6 除設置在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墻外側的推拉門或卷簾門可用于疏散門外,疏散出口門應為平開門或在火災時具有平開功能的門,且下列場所或部位的疏散出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1 甲、乙類生產場所;
2 甲、乙類物質的儲存場所;
3 平時使用的人民防空工程中的公共場所;
4 其他建筑中使用人數大于60人的房間或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大于30人的房間;
5 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
6 室內通向室外疏散樓梯的門。
條文7.4.2 公共建筑內每個房間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的老年人活動場所、醫療建筑中的治療室和病房、教學建筑中的教學用房,當位于走道盡端時,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公共建筑內僅設置1個疏散門的房間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對于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的老年人活動場所,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50㎡;
2 對于醫療建筑中的治療室和病房、教學建筑中的教學用房,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75㎡;
3 對于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房間的建筑面積不大于50㎡且經常停留人數不大于15人;
4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袋形走道兩側且建筑面積不大于120㎡;
5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走道盡端且建筑面積不大于50㎡;
6 對于其他用途的場所,房間位于走道盡端且建筑面積不大于200㎡、房間內任一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大于15m、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0m。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條文5.5.17 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5.5.17的規定。
3 房間內任一點至房間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5.5.17規定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
6. 簡答題 請判斷該建筑在保溫設計方面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請簡述理由。
【答案】
不符合。理由:該建筑為人員密集場所,其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
條文6.6.5 除本規范第6.6.2條規定的情況外,下列建筑或場所的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1 人員密集場所;
2 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
案例二:某禽業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雞的屠宰、分割、速凍、加工及銷售,工藝流程主要有宰殺(一車間:又稱臟區)、分割(二車間:又稱凈區)、速凍(速凍車間)、儲存(冷庫)。車間同時工作人數535人(其中一車間213人,二車間292人,其他區域30人)。主廠房內有南、北兩條貫穿東西的主通道,將主廠房劃分為三個區域,由北向南依次為速凍車間、主車間(東側為一車間、西側為二車間)和附屬區(更衣室、衛生間、辦公室、配電室等)。該企業使用氨制冷系統,在主廠房外西側為氨壓縮機房、專用變、配電站(10kV以下)和冷庫(雞肉間),耐火等級均為二級。建筑相關信息及總平面布局如圖。
主廠房結構為鋼框架,設計耐火等級為二級,總建筑面積5000m2,劃分為一個防火分區。屋頂結構為工字鋼梁(經測試,能達到0.50h的耐火極限),上鋪壓型鋼板。屋頂下設吊頂,材質為金屬面聚苯乙烯夾芯板(經測試,能達到15min的耐火極限)。鋼柱耐火極限1.50h,經檢查不滿足要求后擬采用鋼絲網抹砂漿保護,預計可將耐火極限提高到2.00h。主廠房主通道東西兩側各設一個安全出口,配電室東側外墻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直通室外。
主廠房內和屋頂保溫材料使用聚氨酯泡沫。速凍車間的電氣線路由主廠房北部主通道東側上方引入,一車間的電氣線路由主廠房南部主通道東側上方引入,二車間的電氣線路由主廠房南部主通道東側上方引入。電纜設置在電纜槽內,在穿越通風管道處穿金屬導管保護。在屋頂工字鋼梁上吊裝明敷(未采取穿管保護),東西走向,穿過吊頂進入車間配電柜。?
1. 簡答題 指出主廠房在耐火等級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說明理由。鋼柱采取防火保護措施后,廠房的防火分區劃分是否符合要求,說明原因?
【答案】
(1)問題1:屋頂工字鋼梁耐火極限0.5h。
理由:主廠房設計耐火等級為二級,二級耐火等級單層廠房的梁,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
問題2:吊頂材質為金屬面聚苯乙烯夾芯板(經測試,能達到15min的耐火極限)
理由:主廠房設計耐火等級為二級,二級耐火等級單層廠房的吊頂,不應采用聚苯乙烯夾芯板,聚苯乙烯為B2級。耐火極限不夠,耐火極限應達到0.25h。
(2)不符合。
原因:鋼柱采取防火保護措施后,耐火極限為2.00h,由于屋頂承重鋼梁耐火極限0.50h,耐火等級確定為三級,防火分區最大建筑面積為3000m2。總建筑面積5000m2,至少應劃分2個防火分區。
【解析】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3·2·1 廠房和倉庫的耐火等級可分為一、二、三、四級,相應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不應低于表3·2·1的規定。
注: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頂,其耐火極限不限。
3·2·10 一、二級耐火等級單層廠房(倉庫)的柱,其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2.50h和2.00h。
3·3·1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廠房的層數和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表3·3·1的規定。
2. 簡答題 圖中辦公室、配電室和專用變、配電站應采取怎樣的防火分隔措施?
【答案】
(1)辦公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1.00h的樓板和乙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
(2)配電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3)變、配電站與氨壓縮機房應采用無開口的防火墻或抗爆墻一面貼鄰,與乙類廠房貼鄰的防火墻上的開口應為甲級防火窗。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 GB55037-2022》
4.1.3 下列場所應采用防火門、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其他區域分隔:
5 除消防水泵房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7條的規定,消防控制室的防火分隔應符合本規范第4.1.8條的規定外,其他消防設備或器材用房。
4.2.2 廠房內不應設置宿舍。直接服務于生產的辦公室、休息室等輔助用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
2 與甲、乙類廠房貼鄰的輔助用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抗爆墻與廠房中有爆炸危險的區域分隔,安全出口應獨立設置;
3 設置在丙類廠房內的輔助用房應采用防火門、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廠房內的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設置至少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
4.2.4 與甲、乙類廠房貼鄰并供該甲、乙類廠房專用的10kV及以下的變(配)電站,應采用無開口的防火墻或抗爆墻一面貼鄰,與乙類廠房貼鄰的防火墻上的開口應為甲級防火窗。其他變(配)電站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以及爆炸危險性區域外,不應與甲、乙類廠房貼鄰。
3. 簡答題 按設計要求,圖中防火間距是否滿足要求?如不滿足,針對其中一個提出兩種改進措施。
【答案】
(1)主廠房與冷庫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
(2)主廠房與變、配電站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
(3)冷庫與氨壓縮機房的防火間距滿足要求。
(4)主廠房與冷庫的防火間距不滿足要求的改進措施:
①將主廠房西側外墻設置為防火墻。
②將冷庫東側外墻設置為防火墻且屋頂不開設天窗,屋頂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
【解析】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3·4·1 除本規范另有規定外,廠房之間及與乙、丙、丁、戊類倉庫、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4·1的規定,與甲類倉庫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范第3·5·1條的規定。
注:2 兩座廠房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相鄰兩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中相鄰任一側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時,其防火間距不限,但甲類廠房之間不應小于4m。兩座丙、丁、戊類廠房相鄰兩面外墻均為不燃性墻體,當無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墻上的門、窗、洞口面積之和各不大于外墻面積的5%,且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定減少25%。甲、乙類廠房(倉庫)不應與本規范第3·3·5條規定外的其他建筑貼鄰。
3 兩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廠房,當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較低一座廠房的屋頂無天窗,屋頂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或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的門、窗等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規范第6·5·3條的規定設置防火卷簾時,甲、乙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丙、丁、戊類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4m。
4. 簡答題 指出主廠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計算首層疏散門所需總凈寬并確定每個疏散門最小凈寬。
【答案】
(1)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 一車間和二車間疏散門開啟方向不符合要求,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② 廠房內辦公室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
(2)首層外門的總凈寬度535/100×0.6=3.21m,每個外門計算寬度3.21/4=0.8m。
一車間門的總凈寬度213/100×0.6=1.278m,每個疏散門計算寬度1.278/2=0.64m。
二車間門的總凈寬度292/100×0.6=1.752m,每個疏散門計算寬度1.752/2=0.88m。
根據規定,疏散門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0.80m,首層外門最小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
所以,首層疏散外門最小凈寬1.10m,一車間疏散門最小凈寬0.8m,二車間疏散門最小凈寬0.88m。
【解析】根據《建筑防火通用規范 GB55037-2022》
4.2.2 廠房內不應設置宿舍。直接服務于生產的辦公室、休息室等輔助用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
2 與甲、乙類廠房貼鄰的輔助用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抗爆墻與廠房中有爆炸危險的區域分隔,安全出口應獨立設置;
3 設置在丙類廠房內的輔助用房應采用防火門、防火窗、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廠房內的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設置至少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
7.1.4 疏散出口門、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等的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疏散出口門、室外疏散樓梯的凈寬度均不應小于0.80m;
3 疏散走道、首層疏散外門、公共建筑中的室內疏散樓梯的凈寬度均不應小于1.1m;
7.1.6 除設置在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墻外側的推拉門或卷簾門可用于疏散門外,疏散出口門應為平開門或在火災時具有平開功能的門,且下列場所或部位的疏散出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4 其他建筑中使用人數大于60人的房間或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大于30人的房間;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3·7·5 廠房內疏散樓梯、走道、門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3·7·5的規定計算確定。當每層疏散人數不相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應分層計算,下層樓梯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疏散人數計算。
END
01
九源教育開課現場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考試輕松過關!
九源沐峰學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