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江蘇
一、學院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源于1953年創建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炮兵工程系彈道教授會,1981年10月8日經原五機部批準成立彈道研究所,1993年3月19日組建成立動力工程學院,2010年7月13日為響應國家發展新能源戰略需求拓展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曾被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授予“全國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二、學科專業優勢
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A+建設學科(全國排名第一),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學科為首批國防特色學科,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兵器科學與技術、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類專業學位)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兵器科學與技術、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機械(兵器工程)、能源動力(動力工程、電氣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
武器發射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特色專業,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工信部首屆校企協同育人示范基地、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江蘇省熱能工程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工科專業。學院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5門,南京理工大學一流本科課程6門。
三、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總數為190人,其中具備正高職稱50人,副高職稱70人,博士生導師39人,碩士生導師71人;學院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領軍人才6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4人,其余省部級以上人才90余人次,20多人擔任中央軍委科技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科工局等重要領域和專業組組長和成員。同時,學院擁有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1個。
四、學院風采
學院擁有4個國家級平臺、3個省部級平臺,發起成立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會(江蘇省首個、工信部首批國際科技組織),牽頭建設全校首個(唯一)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復雜裝備系統動力學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復雜多體系統動力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復雜裝備系統動力學工信部重點實驗室、電子設備熱管理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海上智能網信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為技術首席單位主持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高層次項目,作為型號總師主持完成多項重大型號項目。近年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千萬級以上項目14項;總科研經費達9.28億元,師均已連續7年突破百萬;發表高質量論文420余篇,授權專利280余項。學院先后榮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3項,占全校獲獎總量1/5,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2項,實現國家獎“三大獎種”的全覆蓋。
學院黨委入選第二批江蘇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810黨支部入選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學院博士第一黨支部入選江蘇省首批樣板黨支部,本科第一黨支部獲評江蘇省最佳黨日活動,2020級能動1班榮獲全國活力團支部(全國top5),江蘇省五四紅旗團支部。學院強化思政引領,實施“金扣子”領航計劃,活動受到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連續報道,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二等獎、江蘇省特等獎。學院文體活動豐富、成績突出,學院學生曾獲中國大學生游泳錦標賽(北方賽區)男甲4*50m混合泳接力第二名、4*100m混合泳接力第二名、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龍舟項目“三等獎”、江蘇省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甲B組團體第一、江蘇省大學生龍獅精英賽第二名、校新生運動會團體第一、校心理情景劇第一、校舞龍舞獅大賽金獎,蟬聯校籃球賽冠軍。
▲品牌活動有聲有色:邀請全國勞動模范等榜樣人物與學生心連心
▲文體活動屢創佳績:校籃球賽冠軍、校新生運動會團體第一、校心理情景劇第一
學院注重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培養,多名學生獲江蘇省職業規劃大賽特、一等獎。學院學生多次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江蘇省三好學生、江蘇省優秀學生干部、江蘇省優秀畢業生、校長獎章、五四獎章等榮譽。涌現出以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作為學生代表出席參加共青團第十九次代表大會的阿爾曼江·鐵木爾,獲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幾十家主流媒體點贊報道的“高數達人”李天意為代表的一系列學生典型。
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以科創賽事為牽引,營造濃厚的大學生科創氛圍,近年來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節能減排大賽等賽事中獲國省級獎項300余項。其中,“冷極星”團隊榮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產業賽道金獎,“520”團隊榮獲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特等獎,“面向戶外5G基站的被動式輻射冷卻裝置”榮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特等獎(全國僅10項)。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打造集“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會、機械系統動力學國際會議、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報”為一體的“三位一體”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 創辦學校首個主辦主編國際期刊——《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報》,已被ESCI收錄,入選力學、工程、機械Q1區,進入該領域國際第一方陣;
★ 連續舉辦2屆機械系統動力學國際會議: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德國錫根大學等10個國家的20所大學共同組織發起,全球23個國家204個單位的37位院士、15位期刊主編/副主編、7位學會主席/副主席等1000人參會,第三屆國際會議將于2025年9月在羅馬尼亞舉辦;
★ 發起成立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會(ISMSD):芮筱亭院士聯合世界六大洲30多個國家的47位院士、逾200名科學家加盟,發起成立國際機械系統動力學學會(江蘇省首個、工信部系統首批);
★ 舉辦復雜裝備系統動力學科技活動周:匯聚32位院士、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裝備發展部、各大軍工集團、20多所高校的200多位主要領導和各重大武器總師等專家;
★ 舉辦機械系統動力學國際活動周:匯聚了29位院士、13位國際學會主席、15位國際期刊主編等來自20多個國家約2000名專家學者以及多個國際組織、教育部、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江蘇省、各大軍工集團的專家;
★ 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羅馬尼亞巴比什-波雅依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
六、畢業去向
學院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280余名,本科生近280名。本科教學教育工作和學生工作成績優異,本科畢業生深造率、就業率均全校領先,學院連續多年獲評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分布在科研機構、大型企業、高等院校、行政事業單位等。學院成立四十余年來,培養了一大批以院士、將軍、知名學者和企業家為代表的杰出人才。
歡迎報考南京理工大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往期?回顧
遇見專業丨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
遇見專業丨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
遇見專業丨自動化類(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遇見專業丨工業設計、工業設計(中英合作辦學項目)、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
來源丨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編輯丨周小華
初審丨韶阿俊
審核丨胡 ? 偉
關注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眾號
獲取更多資訊信息
南理工招生辦
微信公眾號
南理工招生辦
QQ小程序
南理工招生辦
微信視頻號
南理工招生辦
官方B站號
南理工招生辦
官方抖音號
南理工招生辦
官方快手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