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上海
2025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建校二十周年。二十年,正青春,再出發。學校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引領,奮力推進改革,拓展、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向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應用型藝術院校”邁出關鍵一步。
Part 01
招生亮點
招生計劃:擴招450人
重點傾向上海市藝術類生源,涵蓋美術與設計學、表演、音樂、舞蹈、播音與主持藝術等藝術類別。
新增專業: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直面人工智能時代AIGC給創意寫作、藝術創作領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聚焦新媒體影視產業及其它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前瞻性發展,培養有文化基礎、有創意頭腦,熟練掌握在數字化條件下進行創意策劃、劇本創作的基礎理論及技能,并兼及產業發展需求的創作人才,能在影視新媒體、出版機構、演出團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策劃編劇、文案寫作、節目制作等工作,更能覆蓋其它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及中小學藝術教育等相關領域,從事運籌、管理、藝術傳播和教育普及等工作。
特色專業:藝術與科技
藝術與科技專業緊隨人工智能時代發展趨勢, 精準錨定“敘事藝術+虛擬藝術+虛實混合藝術”三大領域,開設了數字舞臺工程、游戲藝術設計、混合現實設計、數字交互藝術、AI數字人、智能影像藝術、虛擬空間藝術設計等多個應用方向。
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文化藝術領域、農工商、醫療教育等領域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跨界創新、藝科融合的創意設計復合型應用人才。
藝術與科技專業以校企合作工作坊的形式,與企業共同打造的沉浸式數字媒體交互mapping作品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工藝美術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藝術與科技、動畫、服裝與服飾設計、繪畫、數字媒體藝術、文物保護與修復、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
上海市重點課程:73門
Part 02
教學特色
學校現有本科生4700余名,校園空間占地近50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擁有9個二級學院、20個本科專業,涵蓋設計、美術、戲劇與影視、音樂舞蹈等5個專業大類,配備了188個專業工作室和實驗室,77個教學實習基地。學校以工作坊小班教學模式為主,鼓勵學生和國內外頂尖大師面對面直接交流對話,共開設了56門傳統工藝選修課,不斷夯實學生的藝術功底。
學校始終堅守“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精”的十六字方針,并貫穿于學校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
率先創建全國高校首家“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
與上海博物館等單位深度合作,2019年列入國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訓基地,在教學中持續完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獲得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
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教授、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古陶瓷修復傳承人楊蘊授課中
首創流行音樂學院
于2019年4月更名為“流行音樂舞蹈學院”,聘請國內外行業大師,為中國現代流行音樂、流行舞蹈行業輸送后備人才。2025年5月,學校整合資源,成立戲劇與音樂舞蹈學院,加速培養復合型藝術人才。
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力度
2024年3月投資成立了“數字化和人工智能中心”,下設數字人工作室、數字環境設計與建造工作室、人工智能應用工作室、特種攝影工作室和數字智造工作室等五個實驗室,2025年新建情感計算實驗室,進一步拓寬 “AI+”藝術教育數字化前景。
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
學校以實訓管理中心為主的“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平臺”在2013年成為“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015年,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20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正式授予“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該中心設置有雕塑、木材、版畫、攝影、服裝、演藝空間、文物修復等32個公共基礎實驗室(工作室),承擔和服務于各專業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藝術創作、科學研究等的指導與實施,是全校本科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
學校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博物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圖東館、湖州南潯古鎮、浙江安吉等知名企事業單位及地方政府建立穩定的合作,形成獨具特色的業界與學界結合的教學模式。
Part 03
師資優勢
經過二十年創新發展,學校吸引了一批高端藝術人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教職,其中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漢光陶藝創導者李遊宇,全國美展金獎獲得者楊冬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陶瓷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蘊,亞洲藝術科學學會理事、上海市首項重點培育學科“公共藝術”包裝學科帶頭人顧傳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京劇)關棟天,首屆全國廣播電視十佳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方舟(李蓓蓓),上海市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寧春艷、范希嘉,鋼琴演奏家李堅、宋思衡,音樂劇一級演員朱梓溶,世界街舞錦標賽世界精英級裁判葉正、數字媒體先驅藝術家胡介鳴等。
學校聘請了諸多著名藝術家、文化學者和明星名流,助力教學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畫家趙無極、陳家泠、谷文達,導演李安,學者易中天,鋼琴演奏家孔祥東,歌唱家毛阿敏、那英、韓紅、杭天琪、周冰倩,主持人曹可凡,舞蹈家黃豆豆,音樂制作人李泉,以及全球知名的“青蛙設計”創始人艾斯林格、建筑師渡堂海、設計師黑川雅之等等。
學校充分挖掘國際師資資源,每年組織多場國際工作坊,邀請來自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英國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等國際知名藝術院校的教授、大師為學生授課,并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實踐演練等環節,聚焦特定教學技能,展開互動培訓。
辦學20年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扎根上海藝術與科技的沃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匠心獨運,桃李芬芳。新起點新征程,學校將繼續守正創新,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素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奮力推進新藝科建設,深度融合科技、藝術和人文教育,加強跨學科、跨專業、跨行業、跨地域資源整合,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育人生態,拓展與全球知名院校的國際合作交流,為培育偉大時代的建設者和追夢人,書寫藝術傳奇。
更多驚喜,九月綻放
? 我們在SIVA等你!
點擊閱讀原文
訪問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官方網站獲取更多內容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