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廣東
分區名稱 | 功能目標 | 設計意圖 |
入口段 | 抑制“黑洞效應” | 高亮度引導視覺,緩解由明入暗 |
過渡段 | 平滑亮度過渡 | 逐級減弱照明強度,避免跳變式適應 |
基本段 | 提供穩定視覺環境 | 滿足隧道中部安全通行的最低視覺需求 |
出口段 | 緩解“白洞效應” | 駕駛員由暗出明,提前適應外部光線 |
洞外引道 | 夜間進出過渡 | 提供夜間銜接照明,提升行車舒適性 |
分區 | 亮度(cd/m2) | 長度(m) |
入口段1 | 110~180 | 80~120 |
入口段2 | 上段一半 | 同上 |
過渡段1 | ~16.7 | 100~140 |
過渡段2 | ~5.55 | 同上 |
基本段 | 2.5~4.5 | 視隧道長度而定 |
出口段1 | 7.5~13.5 | 30 |
出口段2 | 12.5~22.5 | 30 |
洞口引道 | ≥2.0 | 185~255 |
車型 | 折算系數 |
小客車 | 1.0 |
中客/中貨 | 1.5 |
大貨車 | 2.5 |
汽車列車 | 4.0 |
交通規模 | k值推薦 | 應用范圍 |
<6000 | 0.02–0.035 | 次干道、低流量隧道 |
6000–15000 | 0.035–0.05 | 一般高速公路 |
>15000 | 0.05–0.07 | 干線高速、重車比高 |
設計速度 | 建議間距(單側) |
80 km/h | ≤12m |
100 km/h | ≤14m |
120 km/h | ≤15m |
控制部件 | 功能描述 |
洞外亮度檢測儀 | 安裝于隧道入口外側,實測L20值,輸出4~20mA標準電流信號 |
智能無級調光控制器 | 將模擬信號轉換為0~5V輸出,調節LED恒流驅動器 |
LED恒流驅動電源 | 響應控制信號線性調整輸出電流,實現無級亮度調節 |
中控軟件系統(上位機) | 參數配置、遠程控制、運行記錄、日志報警、掉電管理等 |
通訊網絡 | 常用光纖/485/以太網,支持多隧道集中監控 |
EPS應急電源監測模塊 | 斷電切換、自檢維保、調光應急狀態保持等功能 |
模式 | 控制邏輯 | 實現機制 |
自動亮度聯動 | 洞外L20→入口段Lth計算→按比例輸出功率 | 實時監測,1秒響應 |
時間控制(基本段) | 白天高亮/夜晚低亮 | 上位機按時段下達調光指令 |
分區控制 | 加強段、過渡段、基本段各自控制 | 獨立控制器/可編程邏輯 |
維護手動模式 | 檢修/突發情況下切換人工調光 | 面板/遠程界面操作 |
故障保護 | 通信中斷/掉電自動進入預設狀態 | 默認輸出DC 4V維持基本照明功率 |
項目 | 要求 |
切換時間 | ≤0.5秒,確保視覺連續性 |
應急運行時間 | 不小于60分鐘 |
應急照度 | 不低于基本段照度的80% |
故障預警 | EPS應具備過載、欠壓、溫升、自檢與遠程報警功能 |
接線設計 | 應急燈具應與普通燈具獨立接線,避免單點故障擴散 |
電池選型 | 推薦使用鋰電池/閥控鉛酸蓄電池,帶智能BMS管理 |
指標 | 建議值 |
系統節電率(相較傳統系統) | ≥30% |
年均節電量(通過控制系統) | ≥15% |
整燈光效 | ≥100 lm/W |
燈具壽命 | ≥50000 小時 |
功率因數 | ≥0.95 |
諧波含量(THD) | ≤8% |
技術路徑 | 應用策略 |
LED高效光源+恒流驅動 | 采用恒流控制方式減少過熱與電壓漂移,提高光電轉換效率 |
無級調光控制系統 | 精細化按需調光避免“過照明”,響應洞外亮度動態變化 |
時間段+交通流自適應調光 | 在夜間、交通低峰自動調低輸出功率,降低負荷 |
熱管理優化設計 | 燈具采用高導熱材料+散熱片/風道設計,延長壽命 |
照明回路分區設計 | 基本段、加強段、過渡段獨立控制,便于分時運行管理 |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