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略)
▲發布會現場
6月12日下午,“‘余’你一起·姚發布——聚焦美好活力最名邑”2025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余姚實踐專場舉行。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
(略)
發布會現場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余姚“千萬工程”工作的總體部署: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余姚“千萬工程”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地動員部署會;隨后,正式印發《關于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地的行動方案》(
(略)文件),為這項工作繪就了“作戰圖”、吹響了“
(略)”。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這項工作的總體部署。
一、
(略)
2023年9月,***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明確要求浙江“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強調“把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作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余姚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略),概括來講,就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和做法,促進城鄉融合,縮小“三大差距”,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地。具體來說,“千萬工程”是牽引,
(略)徑,縮小“三大差距”是主攻方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地是核心任務。
二、戰略目標
概括起來就是,要做好“3篇文章”、把握“5大原則”、實現“3個階段目標”。
“3篇文章”就是圍繞“富民”統籌推進“強城”“興村”“融合”。“強城”即推
(略)化,“興村”即全域建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融合”即推進
(略)域高質量融合發展。
“5大原則”就是堅持創新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堅
(略)域為重要單元,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精準施策、久久為功,堅持創業創新、勤勞致富。最重要就是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確保做一件成一件,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
“3個階段目標”就是分2025、2027、2035年設3個階段性目標。2025年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在產業集聚、人口集中、服務集成、要素合理分配和自由流動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模式新機制。2027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實現“五個新”(即縣城承載能力實現新提升、鄉村發展迸發新活力、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新增長、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共同富裕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2035年末取得決定性勝利,全域率先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三、重點舉措
主要是圍繞“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提出13項工作。
圍繞“強城”,重點推進4個方面:
一是
(略)域聯動發展。深度融入“
(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布局,開展“余山姚水·紅旅智造”發展軸建設,
(略),形成“以城帶鄉、以強扶弱、全域協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二是推動產業能級提升。深入實施“2070”工業
(略)規劃建設行動,推進智能物聯、高端新材料兩大“415X”優勢產業
(略)集群建設。實施服務業提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拓展差異化消費空間,全方位打造“夜間經濟”消費業態。
三是
(略)輻射帶動能力。持續推
(略)化建設,大力實
(略)更新計劃,精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完善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
(略)鎮連城帶鄉、服務鄉村的綜合節點功能,促進鄉鎮錯位協同發展。
四是打造革
(略)發展樣板。高質量統籌四
(略)域發展,發展特色高山農業,推動農產品精加工。有序發展民宿、康養等業態,打造形成“梁弄紅色古韻休閑線”
(略)。
圍繞“興村”,重點推進5個方面:
一是加強鄉村“土特產”培育。深化水稻、小麥等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進稻漁綜合種養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大棚、設施漁業、設施畜牧業等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推進鄉村“土特產”精品培育試點創建,持續擦亮農
(略)域公用品牌。
二是推動和美鄉村聯創聯建。開展鄉
(略)組團發展試點,總結推廣梁弄橫坎
(略)聯動、黃家埠五車堰鄉村治理等模式,加強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辦好“我們的節日”“陽光文化直通車”等群眾文體活動,實現鄉村文明善治。
三是持續推進強村富民行動。健全完善集體經濟和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實施“同心共富”工程,強化農村低收入群體幫促增收。開展農業農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引進培育鄉村運營師(團隊),不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聯農帶農富農機制。
四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健全高標準農田規劃、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完善撂荒地動態清零機制。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實施全域閑置房、地、林等資源盤活行動,深化“產
(略)”“村采云”
(略)規范化建設。
五是鼓勵引導青年入鄉發展。強化青年入鄉“引育留用”全鏈條政策供給,建設以梁弄為核心的“四鏈”融合發展
(略),推進13個青年入鄉實踐站點建設,擴充鄉村“頭雁”、鄉土專家、農創客人才庫,實現現代“新農人”“姚振興”。
圍繞“融合”,重點推進4個方面:
一是加快農業轉移
(略)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
(略)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二是提升城鄉就業服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空間,支持發展產業鏈條長、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產業和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布局覆蓋城鄉“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加大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
三是推進城鄉規劃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健
(略)國土空間體系,完善并推廣駐鎮村規劃師制度,持續實施國道省道“穿村而過”點段綜合治理,有機更新農村
(略)級統管,
(略)增容布點,
(略)向農村延伸,持續鞏固“快遞進村”“交郵合作”和“郵快合作”成果。
四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堅持實施城鄉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深化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略)和國家學前教育普及
(略)創建,推進高
(略)級醫院建設,健全“1+N”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優化老年助餐供給服務及助殘惠殘服務。
為順利推進以上13項工作,余姚建立了一抓到底的組織體系、資源要素、財政金融保障及試點先行等配套工作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地的戰略目標,賽馬爭先、攻堅克難,全力以赴落實落細各項任務,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為全省推動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略)域樣板。
記者問答
(略)記者:請問在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過程中,
(略)鎮承載能力?
蔣桂銀:
縣城是
(略)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中心鎮是
(略)域協調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建強發展軸,
(略)鎮需要協同發展、共同推進。
第一個方面是補短板強弱項,
(略)城承載能力。堅持重大項目帶動,今
(略)將
(略)城承載力提升10個重大項目,年度投資26.2億元以上,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牽引性帶動性作用。
(略)城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略)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利用、老舊管道及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系統化推
(略)道路、河道行洪排澇、地下管廊設施、老
(略)、城中村改造,開展未
(略)建設,因地制宜改造老
(略),有效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
第二個方面是堅持能級提升,
(略)鎮培育。
(略)鎮,著力構建以泗門鎮、
(略)鎮的多層次發展格局。針對泗門鎮和陸埠鎮制造業扎實、
(略)鎮,錨定工業重鎮目標定位,加快培育新技術產業集群,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略)域經濟增長極;
(略)鎮,深挖紅色文化特色,構建多元旅游業態,全面推進打造全國革
(略)、長三角文旅明珠和四
(略)域橋頭堡。推動鎮間抱團協同發展,
(略)鎮與周邊鄉鎮抱團協同發展,切實發揮帶動周
(略)的作用。
《寧波日報》記者:請問余姚在圍繞落實就業促進行動,搭建“家門口”就業服務體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王明江:
就業公共服務是開展就業工作的重要支撐,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對夯實就業工作基礎,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
(略),加快構建以
(略)為樞紐、鄉鎮(街道)為前端、村(社區)為末梢的“1+21+X”綜合服務矩陣,持續提升“家門口”就業創業服務保障水平,幫助更多勞動者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就業增收。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基層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25家
(略)場(驛站)、15分鐘樂業鄰里圈等站點
(略)的布局建設,實現21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家門口”就業服務維度不斷拓寬,就業公共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向家門口覆蓋、向重點群體擴展。
二是持續推進就業服務提質增效。各就業公共服務站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便民服務、社區共建、商圈流量等
(略)位優勢,引入專業群體運營,豐富“零憂調解”、技能培訓等延伸服務,因地制宜開展就業幫促,確保“家門口”就業服務更標準、更高效、更便捷。
三是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零工服務。依托“靈活就業在線”“浙里找零工”
(略),不間斷為服務群體提供精準高效的求職招聘和供需匹配。今年以來,市人力
(略)場已發布崗位15395個,吸引求職者進場交流13168人次,幫助2506人達成求職意向;全市
(略)場(驛站)已發布崗位4588個,登記求職3449人,幫助1270人達成求職意向。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請問編制“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規劃,在推動
(略)城市發展中將要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國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縣域發展軸空間專項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深化落實,立足城鄉融合,聚焦近期建設重點,是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的粘合劑。我想規劃要發揮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優化城鄉空間格局。通過規劃編制,我們希望明確層級功能定位,推動
(略)形成“中心集聚—軸線輻射—節點聯動”的城鄉融合空間結構。
(略),整合產業、交通和公共服務資源,強化輻射帶動能力;
(略)絡和產業基礎,成為城鄉要素流動的樞紐;重點村則通過基礎設施完善和特色產業培育,形成鄉村振興的堅實節點。這一布局將促進人
(略)城、中心鎮有序集聚,引導產業向重點
(略)集群發展,同時以交通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構建層級分明、功能互補的城鄉空間體系。
第二個方面是提升配套服務能力。規劃編制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衡覆蓋。通過土地指標傾斜等政策,重點加強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略)、
(略)絡,解決農
(略)設施薄弱問題。同時,依托“醫共體”“教共體”
(略)域服務模式,
(略)域醫療、教育資源覆蓋效率,并針
(略)等
(略)域精準配置養老、文化等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數字化賦能進一步強化服務效能,通過“數字駕駛艙”動態監測公共服務進展,實現資源精準投放與高效管理,縮小城鄉服務差距。
第三個方面是保障鄉村振興空間要素。規劃通過土地集約利用、產業聯動發展和人才資本下沉,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一方面,統籌各類用地指標,優先保障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等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推行“一鎮一策”培育特色產業,推動三產融合。同步實施“青年入鄉”“農創客基地”等政策,吸引人才與資本向發展軸集聚,構建“新農人+本土資源”的協作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要素支撐,實現土地增效、產業增值、人才增活的良性循環。
大家還在看
1.
(略)2025年高中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和錄取辦法
2.白蟻逐漸活躍!家中如果發現,應對方法→
來源:
(略)
制圖:魏力謹攝影:黃靜波
編輯、一審:陳波
二審:楊月云、蘇英英
三審:高嘉鳴、韓杭城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王智芬 |
 |
【聯系電話】 |
19235653958 |
【客服微信】 |
19235653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