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湖北
鮮花綻放,綠意盎然
造型別致的綠道
在樹叢中伸向遠方
你敢相信
這座花園下面竟藏著一座
污水處理廠嗎?
今天,一起來探訪我市首座
大型全地埋式污水處理項目
高顏值景觀背后的綠色密碼
走進位于鄖陽區城北
棒槌河西岸的
鄖陽區城關鎮污水處理廠
非但聽不到污水處理的噪音
聞不到刺鼻的氣味
反而像進入了花園
移步易景,皆可入畫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
該污水處理廠運營負責人王正歡介紹
這里的水處理系統采取
全封閉運行方式
盡管污水就在地下流動
廠區內卻聞不到任何異味
作為城市運轉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傳統污水處理廠運行時常面臨噪音和臭味問題。與此不同,下沉式再生水廠通過統籌設計,將處理空間轉向地下,使地上空間煥然新生——化身為環境友好的景觀公園,形成集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生態景觀于一體的城市水生態綜合體,具有土地集約、環境友好、資源利用率高等特點。
“下沉式再生水廠就如同把污水處理設施建在一個封閉的箱子里,再把整個箱子埋在地下。整個生產區域分上下兩層,實現了空間折疊。”該項目建設負責人任智淵介紹,該污水處理廠占地85畝,規劃處理污水6萬噸/天,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處理污水能力為4萬噸/天。
雖然下沉式再生水廠初期造價比傳統模式高約30%至50%,施工難度也更大,但緊湊的結構設計極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較傳統污水廠節省近一半土地。“這種處理模式,提升了區域污水處理能力,也優化了人居環境。”任智淵說。
建設下沉式再生水廠的意義不止于節約土地。“它能夠布局在城市中心區域,大幅節省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和運維成本,降低管網泄漏風險。凈化后的再生水(中水)還能就近回用于城市綠化、景觀等,進一步減少專用中水管網投入。”任智淵表示。
據了解,該項目全面投產后,可覆蓋鄖陽區城關鎮、楊溪鋪鎮、譚家灣鎮,滿足約26萬人口的生活污水處理需求。
污水處理廠內部。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
鄖陽區高標準治理好生活污水
對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意義重大
鄖陽區城關鎮污水處理廠
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研發的
分布式城市柔性水環境
綠碳系統創新技術體系
不僅實現污水的高效處理
而且對污泥、臭氣、噪音等
進行全方位治理
處理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污水治理?
采用三級處理工藝,生化處理采用“多級AO生化池+矩形周進周出二沉池”工藝;
采用“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臭氧接觸氧化池”工藝;
采用“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工藝。其中,消毒環節摒棄了傳統的液氯工藝,在國內率先采用安全可靠、無二次污染的紫外線消毒工藝。
通過設置多點進水和多點回流(包括內回流和污泥回流),優化負荷分布、碳源分配和硝酸鹽分布,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此外,該系統允許獨立調節各級溶解氧、內回流比例等關鍵參數,降低設備能耗的同時展現了更佳的靈活性和可調控性 。
?臭氣治理?
廠區里聞不到刺鼻氣味
除地下密封因素外
更得益于先進的除臭系統?
▼
臭氣被收集后,先后穿過一級生物洗滌塔、二級生物除臭塔,通過微生物高效吸附、降解致臭成分,最終轉化為無害無機物,再經過除臭風機加壓輸送至排放塔達標排放。
?噪音治理?
設備選用低噪音設備,且所有噪音設備安裝在水下和室內,鼓風機房等高強度噪音房間隔墻加裝隔音吸音板,房間外圍栽種樹木降噪,徹底消除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 。?
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紫外線消毒殺菌。
在污水處理廠的中控室內
一塊醒目的“按效付費監管大屏”
實時跳動著各種數據和曲線?
屏幕上顯示的是
關鍵污染物的削減率
和對應的服務費變化?
污染物削減得越徹底
運營方獲取的費用報酬相應越高
污水治理表象在廠區,根源在管網。王正歡指出傳統“按量付費”模式的痛點:污水處理廠按接收的水量收取費用,對于剔除外來水(如滲入管網的溪水、雨水、地下水等)缺乏動力,因為這部分外水也被計入了“處理總量”進行結算。
為解決廠網分離造成的“各自為戰”的問題,鄖陽區采用“廠網一體”的系統治理思路,以污水處理廠為核心,溯源至污染源頭,將服務區域內的污水管網精細劃分為“排水單元”,實施網格化管理,為精準治污打下基礎。
“按效付費”不是簡單按污水處理量計算,而是將污水處理廠的運維費直接從污水處理服務費中剝離出來,根據污染物濃度削減情況對污水處理服務費進行計算付費。極大提升了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能,節省了財政資金,為城市污水處理探索出一條新路。
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可達地表三類水標準,水體顏色與自來水一致。
“通過‘效果—資金’的強綁定,打破了傳統的‘按水量付費’模式,將污水處理費與 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削減量掛鉤,用市場之手守護綠水青山,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任智淵表示 。
主管:十堰市生態環境局
來源:十堰日報感謝您閱讀到這里
點擊右下角“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吧~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