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5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網站發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5—2030年)》。《規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推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文化潤疆扎實推進,旅游興疆深入實施,體育強區加快建設,文化和旅游戰略支柱產業地位不斷強化。為進一步加強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系統謀劃、整體規劃,推動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建設,編制《規劃》。
《規劃》要求,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發展作為促進“五大戰略定位”建設、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持續推進旅游興疆、全面推進體育強區建設,立足文旅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按照“空間集聚、要素集中、區域協同、特色發展”總體思路,突出最具優勢、最富活力的文化旅游體育業態,著力打造“優勢文化、優勢旅游、優勢體育”三大產業鏈,以“文化產業營收倍增、特色旅游品牌唱響、體育產業活力激發”為抓手,做精做強特色產業,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集群,形成文旅體深度融合、多業互促聯動、區域協調共進的“大文旅”發展格局,把文化和旅游產業培育成為彰顯中華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
《規劃》明確,依托“三山夾兩盆”地理特征,以烏魯木齊市為核心樞紐,串聯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大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伊犁州、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市四大區域中心,聯動昌吉州、巴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等特色節點,構建形成“一核三帶四心多節點”的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以烏魯木齊市作為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核心。作為全疆文化和旅游產業的核心引擎,烏魯木齊市依托天山國際機場和鐵路樞紐優勢,承擔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集散、文化交流綜合樞紐功能,重點發展文化演藝、文化創意、數字文化、觀光度假、冰雪運動、裝備制造等產業,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和旅游國際交流中心。
“三帶”:以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產業帶作為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的三大產業帶。阿爾泰山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以冰雪運動、觀光度假為重點,形成“生態+冰雪+體育”復合型產業鏈。天山文化和旅游產業帶,整合絲綢之路遺址、民俗文化及山地景觀,塑造天山綠洲生態文明。昆侖山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依托昆侖山生態資源及玉石文化,發展文化溯源與生態探險旅游。
“四心”:以伊犁州、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市作為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的四大區域中心。伊犁州,立足“塞外江南”生態資源,推動觀光度假旅游、自駕旅游、低空旅游、跨境旅游、冰雪運動、文化演藝、文化貿易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天山北坡生態旅游廊道重要支點。喀什地區,發揮絲綢之路南線門戶優勢,強化文化演藝、觀光旅游、民俗旅游、跨境旅游、戶外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和旅游交流開放門戶。阿勒泰地區,聚焦冰雪運動與觀光度假產業,打造全季旅游樣板、“阿爾泰山冰雪旅游帶”國際品牌。吐魯番市,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厚重、旅游資源富集、體育賽事品牌交相輝映優勢,打造文化旅游體育產業深度融合重要實踐地。
“多節點”:以昌吉州、巴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等為重要節點,提高與“一核三帶四中心”之間的聯動水平。
《規劃》提出,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活力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全疆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綜合營收達到萬億級,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升。文化和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10%,旅游總人數超過4億人次,人均花費超過1300元,文化和旅游產業帶動就業超過150萬人,多樣化、個性化與高品質化的文化和旅游產品不斷涌現,文化旅游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保障改善民生重要引擎的作用更加凸顯。
產業空間集聚能力顯著提升。烏魯木齊市文化和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500億元,伊犁州超過1000億元,昌吉州、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巴州超過800億元,吐魯番市、阿克蘇地區、博州超過500億元。烏魯木齊市、伊寧市、喀什市、阿勒泰市、庫爾勒市、吐魯番市進入國際知名文化和旅游城市行列,“新疆是個好地方”金字招牌更加響亮。
產業主體引領能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游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達到2000家(戶)以上;打造4個年接待游客量超1000萬、8個超500萬、60個超100萬人次的“流量擔當”旅游目的地產品。遴選一批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鏈主”企業,在穩定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培育等方面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產業發展環境顯著提升。推動文化和旅游與其他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形成“百業+文旅”“文旅+百業”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打造全國特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樣板。管理規范、服務面廣、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文化旅游服務平臺更加完備,文化和旅游市場環境更加優化,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規劃》明確,打造優勢文化產業鏈。持續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作,實施“文化+”戰略,鞏固提升文化演藝產業,發展壯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文化貿易產業,培育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文化產業收入倍增行動,建設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交流合作核心區。
一是鞏固提升文化演藝產業。深入挖掘新疆多元一體文化,創作推出一批正確反映新疆歷史、具有中華文化底蘊、融合現代文明、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延伸產業鏈條、擴大文化演藝產品供給、創新演藝業態、促進對外交流,叫響“歌舞之鄉”金字招牌。擴大優質文化演藝產品供給;充分釋放文化演藝消費潛力;拓展文化演藝產業鏈。
二是發展壯大文化創意產業。依托新疆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現代文化,采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文創產品、旅游商品創意研發,做強文創產品設計、制造、營銷、代理服務、品牌建設全產業鏈。推動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拓展文化創意產品營銷渠道;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
三是創新發展文化貿易產業。利用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平臺開展文化貿易投資合作,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大對重點文化企業和貿易基地的扶持力度,推動體現新疆文化特色的工藝美術、舞臺藝術等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提升新疆文化對外影響力。提升文化貿易企業競爭力;做強文化貿易服務平臺;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規模。
四是培育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落實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培育發展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豐富數字文化產品供給。發展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沉浸式體驗產業。
打造優勢旅游產業鏈。持續深入推進旅游興疆,實施“旅游+”戰略,做強觀光度假旅游產業,加快發展自駕旅游、鐵路旅游、低空旅游、跨境旅游產業。推動打造現代旅游消費都市樣板、旅游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樣板、全季旅游樣板、全域旅游樣板、民俗風情旅游消費城市樣板;鼓勵各地加大投入,培育精品旅游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引導相關地州市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發展特種旅游,增強吸引力。實施特色旅游品牌唱響行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一是做強觀光度假旅游產業。充分發揮世界自然遺產地和國家5A級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重點推進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旅游休閑業態建設,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的度假勝地。到2030年,培育2個高等級旅游度假區、打響康養度假旅游品牌,做強千億級觀光度假旅游產業。打造一批精品生態觀光景區和康養度假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強化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激活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消費潛力。
二是完善發展自駕旅游產業。緊抓自駕旅游人群快速增長機遇,加大重點自駕線路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積極構建“疆內環線、精品線和若干進疆跨省連接線”自駕旅游線路,促進自駕旅游大發展。到2030年,自駕游集散中心、自駕旅游疆內環線、若干進疆跨省連接線自駕旅游線路基本形成,全疆4A級及以上重點景區實現自駕直通,打造千億級自駕旅游產業。規劃自駕旅游精品線路和自駕旅游集結中心;完善自駕旅游基礎配套設施;豐富自駕旅游融合發展業態;提升自駕旅游便利化水平。
三是聯動拓展鐵路旅游產業。促進“鐵路+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坐著火車游新疆”品牌影響力。打造“一站式”鐵路旅游模式,發揮“一線多游”優勢,將景點串連成線,實現對新疆主要旅游線路和景點的全覆蓋。深化鐵路部門與旅游企業、景區合作,優化調整列車停靠站點,布局景區觀光鐵路,推出“火車票+景區門票”聯票優惠政策。豐富鐵路旅游精品線路;擴大鐵路旅游產品供給;提升鐵路旅游服務質量。
四是培育布局低空旅游產業。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開展低空旅游景區試點工作,支持相關地州市利用本地景區資源,推動發展低空旅游,打造集低空觀光、空中攝影、直升機飛行、無人機表演、航模競賽等低空旅游產品體系。到2030年,全疆主要景區低空旅游飛行實現常態化,低空旅游人次達到一定規模,培育形成百億級低空旅游產業。完善低空旅游基礎設施和政策供給;豐富低空旅游消費場景;強化低空旅游安全服務保障。
五是合作發展跨境旅游產業。強化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旅游合作,引導相關地區發展沿邊跨境旅游,以邊境特色旅游和跨境通道吸引內地游客和中亞國家游客。到2030年,跨境旅游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打響“重走絲路游新疆”“沿著邊境游新疆”品牌。打造沿邊跨境旅游精品線路;大力發展沿邊跨境旅游;完善跨境旅游服務保障。
打造優勢體育產業鏈。充分發揮新疆冰雪資源、地質資源、文化資源等優勢,推動冰雪產業加快發展,積極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培育發展體育用品裝備制造業,把冰雪產業打造成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一是做大做強冰雪產業。優化“一心兩帶多組團”冰雪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全產業鏈發展,建設冰雪旅游集散中心、冰雪經濟集聚區。實施體育產業活力激發行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冰雪文化旅游運動休閑目的地和世界知名冰雪經濟高地。廣泛開展大眾冰雪活動;普及推廣青少年冰雪運動;提升冰雪運動訓練和賽事水平;延伸冰雪運動產業鏈。
二是做精做優戶外運動產業。充分發揮新疆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馬拉松、徒步、登山、攀巖等戶外運動項目,利用風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騎行道等線狀道路,串聯山地戶外營地、航空飛行營地、汽車自駕運動營地、滑雪場等設施,形成全域覆蓋、配套完善的戶外運動產品供給格局。合理規劃戶外運動區域布局;培育國際知名的戶外運動賽事IP;完善戶外運動綜合配套服務體系;延伸拓展戶外運動產業鏈。
三是培育發展裝備制造業。充分發揮新疆紡織服裝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培育發展體育用品裝備制造業,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體育用品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推動打造“體育用品裝備制造集聚區”。著力培育一批體育用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拓展延伸體育用品裝備制造產業鏈;培育體育用品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規劃》提出,實施六大建設工程。進一步完善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鏈,聚焦產業鏈短板和弱項,實施重大任務建設工程,加快培育壯大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
一是重大基礎設施支撐工程。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重點項目帶動產業發展。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建立全疆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動態管理平臺,建立重點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確保重點項目推進好、竣工早、見效快。
以戰略通道為骨架,規劃建設一批對沿線旅游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和資源開發性支線鐵路,加快形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新疆綜合立體交通網。以交通干線等為脈絡,加強交通干線與重要旅游景區銜接,實施“景區景點通”工程,重點支持景區景點串連成線項目。實現“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南北疆暢起來、進出境聯起來”,有力支撐游客“快進慢游”。
支持各地建設一批具有支撐、牽引作用的文旅體產業項目,適時推出一批文旅、體旅等新業態項目,完善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慢行系統、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交通驛站等基礎設施。實施住宿餐飲設施“升級”行動,新增一批高星級旅游度假酒店,培育一批品質飯店、等級民宿、民宿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餐廳和主題酒店。
二是經營主體引育壯大工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集群投資、人才、管理、品牌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招引一批領軍企業、總部企業、新型文化和旅游企業。
發揮新疆本土文化旅游龍頭企業作用,引領帶動各地(州、市)文化旅游(投資)公司發展壯大。支持具有代表性文化旅游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本土旅行社轉型發展,加強與平臺企業合作,加快跨界融合和線上線下融合。加快制定文旅體企業培育清單,重點推動景區、旅行社、餐飲、住宿等產業鏈經營主體“上規入統”。
制定發布全疆文化和旅游產業重點招商項目目錄,精準招引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補鏈固鏈重大項目。瞄準文化和旅游行業領軍企業、知名品牌企業,重點對文化創意和數字文化,節慶會展、旅行社、體育培訓、賽事運營、體育裝備制造、品牌酒店、品牌餐飲和文旅體新業態等領域的國內外強優企業進行靶向招商,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來新疆投資興業。
三是數智賦能文旅增效工程。深入實施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戰略,加快推進科技賦能文化和旅游產業創新標志性工程,不斷提升科技賦能文旅能級。
開展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技術、場景開發和推廣應用。推進數字文博大平臺項目建設,推進新疆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數字非遺館以及公共文化大數據平臺建設。支持文旅企業“數智化”提升改造,鼓勵企業持續開展旅游裝備、設備、新型材料推廣運用和更新,發展先進音視頻制作生產線,推動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加快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等數字技術,培育數字文化旅游新業態。
加快推動文化和旅游智慧化建設。推動停車場、游客中心、景區標識系統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無人化、非接觸式設施的普及應用。加快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評價各環節的應用,深化掃碼入園、刷臉通行、游客大數據分析、網絡分時預約售票等新技術應用,借助“互聯網+”提升旅游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改進通訊服務,提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等各類旅游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水平,實現全疆高等級景區和度假區5G全覆蓋。
四是宣傳推廣引客入疆工程。創新文化和旅游宣傳機制。整合全疆宣傳推廣營銷資源,立足國內中遠程旅游客源市場,拓展國際旅游客源市場,制定文化和旅游宣傳推廣行動方案。針對客群特點推出多層次、差異化的文化旅游線路產品,不斷提升新疆文旅產品核心吸引力。
加大文化和旅游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引流作用,積極利用各種媒體傳播平臺,推動在更多國內外城市開展新疆文旅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對口援疆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游客互送、產品互推、資源共享的合作路徑。加大與各航空公司合作,開辟更多直飛新疆熱門旅游目的地的航線,加密航班頻次,降低游客出行時間成本。
深化拓展國際旅游客源市場。深化文化和旅游國際交流,加快推進與沿線國家客源城市開展結對互游、游客互送活動,積極拓寬國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徑,一國一策推廣優質核心產品,吸引境外游客來疆旅游。推出相應優惠政策,吸引境外游客到新疆旅游,全面展示真實、立體、和諧的新疆。
五是服務創優安全保障工程。堅持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推進文化和旅游服務便利化,強化標準引領提升,提高行業服務質量,營造放心的文化和旅游消費環境,全面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提升服務便利度和服務質量。優化文化旅游體育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布局,增強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咨詢中心的公共服務功能。延長熱門景區景點開放時間,增加彈性供給,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參觀游覽需求。持續推進文旅行業服務標準化、專業化建設;推動旅行社和在線旅游企業產品創新,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加強導游隊伍建設,規范導游執業行為,完善投訴反饋機制。建立便捷高效的旅游投訴受理和反饋機制,暢通線上線下旅游投訴渠道,做到“接訴即辦”。健全文旅體市場綜合治理體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以“零容忍”態度切實維護好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和廣大游客合法權益,守護好新疆旅游金字招牌。
健全安全保障體系。把落實安全責任貫穿文化旅游體育各領域全過程,完善預防、預警、救援、善后應對機制。強化旅游包車管理,做好出境游安全監管。抓好重點場所、特種設備、高風險項目等安全監管,督促經營主體落實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等責任。加強景點景區最大承載量警示、重點時段游客量調控和應急管理,對節假日等重點時段、重點環節、重大旅游節慶活動及高風險項目等開展安全監管,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文旅體部門與公安、交通、衛生、氣象等部門的信息溝通與協作,及時發布氣象、景區地質災害、景區流量控制等有關預警信息,確保行業持續安全穩定。
六是區域合作兵地融合工程。實施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建設區域協作戰略。立足資源、市場、交通等因素,打破行政區域壁壘,通過統籌規劃編制、整合資源開發、共建品牌、共享市場、共創環境、共用人才,有效推進地(州、市)文化旅游合作。依托重點景區,培育跨區域特色功能區、精品文化帶和旅游帶,發揮聚合輻射效應,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拓展兵地融合發展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完善兵地融合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自治區與兵團構建更為緊密的文化旅游發展機制,共同擦亮“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推動兵地文化和旅游政策、發展規劃、標準規范等協同制定實施,統籌兵地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和活動組織,聯合開發建設文化旅游體育項目,合作建設一批“兵地融合創新型旅游項目”,形成兵地發展合力。
遠景投資集團專注投資近20年,是專業的產業投資平臺,擁有強大的投融資能力、雄厚的境內外財團背景、廣泛的商業資源、良好的社會關系和信譽。秉承“前瞻性眼光,專業化知識,敏銳洞察力、強勁實戰力”的經營理念,以投資和孵化為手段,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憑借嚴謹的投研體系、專注的投資布局和資深的投資團隊,以產業鏈投資為切入點,聚焦于新興產業,保持穩健投資策略,支持創新創業,致力于發現最優秀的創業者,培育高增值項目。
遠景投資圍繞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的全鏈接多元化戰略方向,重點布局于不良資產并購及重組、文旅文化、數字科技、消費品、生物醫療、新能源、新基建和汽車制造八大方向。其中,在文旅文化方面,重點關注智慧文旅、文化創意、新媒體等新興產業,培育互聯網+文旅文化領域優質項目和企業。在數字科技方面,長期關注無線通信技術、智能終端設備、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智能科技前沿及其終端應用的投資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在生物醫療方面,關注大分子、細胞、基因治療、數字化醫療等重點領域,幫助初創型生物企業成立并發展。在新能源方面,聚焦光伏、風能、儲能、氫能等主要新能源賽道,投資零碳產業園。在新基建方面,重在通過激發新基建下游應用場景、激發數據和信息應用等途徑獲取投資回報。在汽車制造方面,重點關注行業上游產業鏈,投資整車制造、動力電池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等領域。
遠景投資“產融投”協同發展,擁有專業的產業研究、產業投資、風控管理團隊。投資區域不僅涵蓋了內地多個省份與城市,在美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都開展過成功的投資與合作。多年的產業投資經歷,不僅積累了雄厚的投融資實力,也獲得了良好的資源網絡。
遠景投資充分發揮全球渠道、供應鏈等資源優勢,為成員企業間架起業務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的橋梁,有力地推動前沿科技在產業中的落地,形成優勢互補、緊密聯動的生態共贏系統。圍繞主要投資板塊,不斷拓展產業鏈,向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業務迅猛推進,以資本+資源的“雙資”賦能實現實體產業升級,幫助更多企業取得成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