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上海
【東吳機械】周爾雙13915521100/李文意18867136239/韋譯捷18859277905/錢堯天18151137679/黃瑞13972063086/談沂鑫17851090557
投資評級:增持(維持)
推薦組合
? ? ?北方華創、三一重工、中微公司、恒立液壓、中集集團、拓荊科技、海天國際、柏楚電子、晶盛機電、杰瑞股份、浙江鼎力、杭叉集團、邁為股份、先導智能、長川科技、華測檢測、安徽合力、精測電子、紐威股份、芯源微、綠的諧波、海天精工、杭可科技、伊之密、新萊應材、高測股份、紐威數控、華中數控。
投資要點
?1?【油服設備】中國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油服設備出口中東正當時
2020-2024年中國對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安哥拉(非洲)6國能源行業投資&建設項目累計達502.8億美元,其中主要的油氣項目為291.5億美元,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帶動油服設備出口快速增長。油服設備行業具備標準要求高、申請周期長、需要行業&客戶雙重認證等特點,構筑深厚技術壁壘的同時也帶來較好的競爭格局。近年來國內油服設備龍頭杰瑞股份/紐威股份中東地區訂單均實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杰瑞中東地區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00%;紐威股份25Q1海外訂單同比增長60%,其中中東&非洲訂單占比高達44%,較24全年提升17pct。展望未來,中東油服市場規模為千億美元級,其中油服設備市場至少為百億美元級。中國油服設備公司目前在中東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份額占比較低,具備高度成長性受行業β(油價等)影響較小。
?2?【鋰電設備】減值風險充分釋放,國內外擴產&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利好設備商
2023-2024年鋰電設備行業合計計提減值準備57億元,包括信用減值3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約24億元,后續隨著下游恢復擴產,應收賬款有望加速收回。國內重點關注寧德時代擴產,港股IPO募集353億港元,約90%募集資金(276億港元)將用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建設,該超級工廠規劃總產能72GWh,分兩期建,一期項目已投入7億歐元,規劃產能為34GWH,預計將于2025年投入生產;二期項目規劃產能38GWH,預計將于2025年開工建設,2027年投入生產,達產后將配套寶馬、奔馳等歐洲車企,服務歐洲市場;海外關注大眾、塔塔等整車廠擴產。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主流方向,國內外新老玩家加速布局,比亞迪將在2027年左右啟動全固態電池批量示范裝車應用,2030年后實現大規模上車,設備商有望優先受益。投資建議:重點推薦鋰電設備龍頭【先導智能】,綁定海外一線電池廠的后段設備龍頭【杭可科技】;建議關注激光焊接龍頭【聯贏激光】,模組/PACK龍頭【先惠技術】。
?3?【人形機器人】福萊新材發布第二代電子皮膚,特斯拉Optimus量產加速
1)6月5日福萊新材發布第二代電子皮膚新品,有3大關鍵特性:①可實現全維度曲面集成,便于貼合人形機器人表面;②可感知三維力矢量,可感知垂直力和剪切力;③具備多物理模態集成,包括力覺、滑覺、溫度等。與一代產品相比,核心在于柔性程度提升、力感知維度提升。2)特斯拉加速國內審廠,Optimus量產持續加速,我們判斷后續行業核心催化仍來自于T鏈。
核心推薦:核心大票仍看好T鏈,推薦【恒立液壓】【綠的諧波】【三花智控】【拓普集團】【北特科技】等;邊際變化方向看好三大板塊——①電子皮膚:建議關注【福萊新材】【漢威科技】【日盈電子】【星源卓鎂】【旭升集團】;②輕量化:建議關注鎂合金【旭升集團】【星源卓鎂】【唯科科技】;③絲杠設備:建議關注【津上機床中國】【浙海德曼】【新坐標】【思進智能】【華辰裝備】。
?4?【工程機械】5月挖機內銷景氣度有所下降但非挖&出景氣度持續恢復,看好板塊低估值投資機會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5年5月工程機械國內主要產品月平均工作時長為84.5小時,同比下降3.86%,環比下降6.25%,挖機景氣度有所下降。但非挖景氣度已經開始向上,2025年4月,壓路機/攤鋪機/平地機銷量分別為1713/200/ ? 756臺,分別同比+36%/+52%/+22%,1-4月累計同比+30%/+38%/+20%。2025年1-4月,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隨車起重機累計銷量分別為7355/1021/ 9014臺,分別同比-9%/+0%/-0%,相較于2024年持續改善。出口來看,2025年1-4月出口挖機銷量同比增長9.0%,出口是國內主機廠主要利潤來源,出口景氣度修復對板塊業績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由于近期國內挖機景氣度波動,板塊股價有所回調,當前板塊已經到達估值低位建議重點關注。相關個股:三一重工、某全品類龍頭、中聯重科、柳工、山推股份、恒立液壓。
?5?【叉車】AI驅動物流倉儲業智能化、無人化加速轉型,建議關注產業鏈領先標的
大型語言模型時代下,人工智能模型快速發展,為“AI+物流”的發展模式提供現實背景和技術支持,叉車為倉儲物流業核心搬運設備,無人化和智能化持續推進。無人叉車產業鏈核心環節主要包括控制器供應商、車體供應商以及集成商:(1)控制器:無人叉車的“大腦”,集成了感知定位、智能決策和運動控制模塊,具備SLAM、自然環境導航、環境感知及避障功能,能夠實現視覺語義識別及操作、機器人及模型參數配置等功能。根據仙工智能招股書,2024年公司控制器毛利率高達81%。(2)車體供應商:由傳統叉車廠與專注AGV/AMR的供應商組成,競爭較為激烈,毛利率大多處于15%-20%水平。(3)集成商: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全套解決方案。當前時點,科技、物流龍頭企業與叉車制造商合作日益密切,建議關注(1)叉車龍頭:【安徽合力】 與華為、順豐、京東集團均有戰略合作協議,以智慧物流為核心開展全方位合作,【杭叉集團】組建了杭叉智能、杭奧智能、漢和智能三大業務群,形成涵蓋了AGV、立式存儲和軟件集成系統在內的智能物流整體解決方案,【中力股份】先后投資成都睿芯行(智能視覺安全和定位)、浙江科鈦(叉車無人駕駛及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深圳有光圖像(VSLAM定位導航技術)等,技術儲備領先。(2)領先集成商【昆船智能】【音飛儲存】【蘭劍智能】,(3)核心控制器供應商【仙工智能(擬上市)】。
風險提示
下游固定資產投資不及市場預期;行業周期性波動風險;地緣政治及匯率風險。
內容目錄
圖表目錄
正文
1. 建議關注組合
2、近期報告
【先導智能】深度報告:看好國內龍頭擴產重啟&海外整車廠入局,龍頭設備商充分受益
【鋰電設備】點評報告:鋰電設備公司充分計提減值,國內外擴產&固態電池產業化有望充分釋放業績
【無人叉車】點評報告:AI驅動無人叉車技術持續發展,智慧物流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越疆】點評報告:與藥師幫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越疆機器人率先落地醫藥應用場景
【邁為股份】點評報告:擬發行可轉債募資近20億元,設備龍頭加碼鈣鈦礦疊層
3、核心觀點匯總
【工程機械】海外產能布局專題:海外產能完善降低關稅風險,“一帶一路”打造核心朋友圈
對美敞口小,關稅影響整體可控。
2024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555.3億美元,同比+8.5%。其中,出口528.8億美元,同比+8.8%,進口26.5億美元,同比+2.5%。分地區來看,2024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地區工程機械出口額達333.0億美元,同比+14%,貢獻絕大部分增量。美國作為全球工程機械最大市場,出口金額持續下滑,2024年中國對美工程機械出口40.6億美元,同比-5%,占中國工程機械總出口金額比重由2020年的11.6%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7.7%,對美敞口持續降低。利潤率低于平均,主機廠對美利潤敞口更低。由于中國主機廠在美國主要面向中小型土方機械、高機等利潤率較低的市場,疊加此前25%關稅,毛利率、凈利率與其他海外地區相比都處于較低水平。根據我們測算,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柳工在美國地區凈利潤占總凈利潤分別為虧損/0.67%/0.62%/0.87%,利潤敞口較小。
貢獻利潤較大,“一帶一路打造核心朋友圈”。
自2020年中國主機廠紛紛加速全球化布局開始,我國中大挖出口占比持續提升。從市場需求來看,礦產資源豐富、基建需求旺盛的東南亞、非洲、拉美、中東對中大挖需求較高,是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的主要利潤來源。根據我們測算,三大礦區為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柳工貢獻收入比重為22%/29%13%/16%,而利潤貢獻高達38%/33%/23%/31%。
海外產能布局完善,全球化進程持續推進。
【三一重工】海外產能布局完善,美國/印尼/印度/南非/巴西/歐洲均有布局;【某全品類龍頭】全球化布局穩健推進,主要面向南美/中亞地區;【中聯重科】聚焦傳統優勢行業,全球化布局逐步推進;【柳工】率先開啟全球化進程,海外布局穩步推進;【恒立液壓】墨西哥產能即將落地,加速導入外資客戶。
投資建議:工程機械主機廠對美收入敞口較小,關稅對業績影響整體可控中長期看,全球化是中國主機廠邁向全球龍頭的必經之路,關稅較大程度限制國內主機廠全球市占率的提升。我們認為國內主機廠有望通過①打造“一帶一路”核心朋友圈,著力突破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區;②持續推進全球化產能布局,降低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相關個股:三一重工、某全品類龍頭、中聯重科、柳工、山推股份、恒立液壓。
風險提示:行業周期波動,基建及地產項目落地不及預期,政策不及預期,地緣政治加劇風險。
【迪威爾】深度報告:油氣設備專用件領先供應商,有望受益深海+非常規油氣開采
深耕油氣行業二十余年,已進入全球油服龍頭供應鏈:
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998年正式進入機械加工制造業,深耕行業多年,已成長為全球知名的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油氣鉆采設備承壓零部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油氣生產系統專用件、井控設備專用件及非常規油氣開采專用件三大系列,廣泛應用于全球各大主要油氣開采區的陸上井口、深海鉆采、頁巖氣壓裂、高壓流體輸送等油氣設備領域。公司目前處于成長階段,業績有所波動,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1.2億元,同比下降7%;實現歸母凈利潤0.9億元,同比-40%,主要由于2020-2021年公司出口業務受外部因素影響,訂單有所回落,業績出現短期擾動,2022年快速恢復增長。展望未來,隨著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持續加強&規模效應釋放,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油服行業:看好深海油氣、非常規油氣領域:
油服行業為油氣開采提供設備和服務,因標準要求高、申請周期長具有高壁壘。迪威爾作為油服設備專用件供應商,已形成以深海油氣水下開采設備、頁巖氣壓裂設備、陸地油氣開采設備等專用承壓件為主的系列產品,是油服設備產業鏈關鍵一環。2025年3月12日《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深海科技”,深海油氣是深海科技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以來全球重大油氣發現和油氣產量主要增量大多來源海洋,海油資源開采景氣度上行確定性強;非常規油氣領域,常規油氣將難以滿足能源需求,頁巖油氣成為未來增儲上產主力。
市占率較低,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根據Research & Markets數據,2023年全球深海油氣裝備市場規模184億美元,2029年達到265億美元,CAGR達6.1%。公司下游客戶TechnipFMC、杰瑞股份等在手訂單飽滿,公司業績規模具備較大成長空間。同時,隨著國內非常規油氣開發的持續提升以及國內壓裂設備龍頭出海進程的持續推進,公司壓裂設備業務也將保持增長。根據我們測算,迪威爾未來深海設備鍛件市占率有望提升至3%,對應深海裝備鍛件業務收入29億元;國內壓裂設備鍛件市占率有望提升至40%,對應壓裂設備鍛件業務收入6.8億元。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為1.4/2.1/2.6億元,當前市值(截至2025年5月23日)對應PE分別為27/18/14倍。公司深耕行業多年,后續隨規模效應釋放、高端產品國產替代推進,業績有望持續增長,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風險,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宏觀環境風險
【船舶行業】2024年報&2025年一季報總結:在手訂單飽滿,業績加速釋放
我們選取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中船防務、中國動力、亞星錨鏈、中國海防為分析對象。
船廠交付結構持續優化,利潤改善明顯
2024年船舶板塊實現營收2103億元,同比增長12%,受益于行業高景氣與在手訂單兌現,增速穩健。歸母凈利潤72億元,同比增長103%,船廠交付結構中高價格、低成本的訂單占比持續提升,前期包袱逐步出清,利潤迎來向上拐點。展望未來,船舶板塊在手訂單飽滿,且高價船占比持續提升,收入仍有望持續增長,利潤率將持續修復:(1)高價訂單持續交付。本輪周期船價自2021年開始回升,2021末-2024年末船價分別同比上漲22%/5%/10%/6%。中國船舶訂單交付結構中高船價比率逐年增長:2024-2026年交付訂單中,2021年簽單占比分別為65%/7%/0%,利潤率有望持續提升。(2)原材料價格與船價已形成剪刀差,助力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船價、在手訂單維持高位,船舶行業供需缺口仍然明顯
2025年Q1新造船價格指數維持較高水平,2025年Q1末新造船價格指數為187,較2025年初下降1%,各船型新造船價格指數均高位震蕩;2025年Q1船廠在手訂單持續增長,截至2025年Q1末,全球船廠在手訂單合計3.81億載重噸/1.62億修正總噸,較2024年末增長2%/1%,2025年全球船廠交付量預計為9728萬載重噸/4463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9%/9%。船舶行業供需缺口仍然明顯,2024年全球船廠手持訂單覆蓋率達3.8年,位于歷史高點,同期手持訂單運力占比為12%,位于歷史較低水平。
供給剛性、散貨船發力后續將支持行業景氣,制裁難以動搖中國造船全球領導地位
2025Q1全球新造船市場訂單同比下滑,根據克拉克森,2025年Q1全球船廠新簽訂單1980萬載重噸/895萬修正總噸,同比分別-56%/-46%,新簽訂單金額299億美元,同比-35%。主要系①2024年紅海危機為集運公司帶來大量利潤,促進其進行投資決策,導致大量需求前置;②造船廠在手訂單飽滿、交付周期長,船價維持高位,疊加301調查&美國關稅背景下世界貿易不確定性加強,導致客戶觀望情緒濃厚。展望后續,2025年由于市場情緒不佳+前期需求透支,訂單大幅下滑,但由于接單到交船需要18-24個月,2026年起船廠有望完成部分交付產能逐漸釋放,帶動新船需求修復。
301調查制裁利好日韓、東南亞造船業,但日韓人力供給、東南亞產業鏈成熟度具備較大缺陷,短期內中國在全球造船業領導地位難以撼動,中期份額仍有望穩定于50%。展望未來:(1)截至2025年Q1末,全球船隊平均船齡達13.1年,同比增長3%,我們預計未來10年船舶老齡化將持續帶來存量更新需求。參考克拉克森、貿發會對未來海運貿易量、船隊規模增速的預測,以及現有船隊船齡結構,我們保守測算2025-2030年全球船舶年均交付需求約1.1億載重噸,壽命更新需求占比超50%;(2)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LNG運輸船作為全球主流船型,散貨船在本輪周期中并未實現大幅增長,有望成為船舶行業核心發力點。
投資建議:推薦中船集團旗下船舶總裝上市平臺【中國船舶】,建議關注船舶動力系統核心標的【中國動力】、優質造船資產待注入的【松發股份】
風險提示: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等
通用自動化2024年報&2025年一季報總結:通用設備需求筑底靜待復蘇,挖掘機器人&FA自動化等α機會
工業自動化:2025Q1需求/業績有所改善,推薦業績拐點已至的工業FA板塊。
我們選取10家工業自動化標的,包括【埃斯頓】【匯川技術】(東吳電新組覆蓋)【埃夫特】【新時達】【拓斯達】【機器人】【怡合達】【綠的諧波】【國茂股份】【中大力德】進行分析。2024年合計實現營收592.48億元,同比+6%,中位數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3%/-10%。2024年工業自動化行業合計歸母凈利潤為34.18億元,同比-40%,中位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3%和-26%。整體來看,工業自動化行業利潤增速正逐步下滑,一方面受收入端增速放緩影響,另一方面價格競爭情況仍未有明顯改善。重點推薦工業自動化細分板塊:工業FA。怡合達作為工業FA龍頭,2024年逐步減輕光伏/鋰電低毛利業務拖累,2025Q1歸母凈利潤同比+26.5%,業績重回增長區間,拐點已至。
注塑機:國內集中度提升,千億海外市場未來可期。
我們選取3家注塑機行業標的,包括【海天國際】【伊之密】【泰瑞機器】,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161.3/50.6/11.5億元,分別同比+23%/+24%/+15%。利潤端:2024年海天國際、伊之密和泰瑞機器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8/6.08/0.82億元,分別同比+24%/+27%/-4%。海天國際、伊之密利潤/收入增速高于泰瑞機器,注塑機行業呈現出頭部集中強者恒強的態勢。展望未來,注塑機國內市場已比較成熟,未來行業看點主要在于行業龍頭提高市場份額和國產注塑機出海。海外市場國產注塑機性價比優勢突出,未來可拓展市場空間廣闊。
機床&刀具:看好國產化&出海進程加速的機床刀具行業。
我們選取8家機床行業標的,包括【國盛智科】【科德數控】【創世紀】【海天精工】【浙海德曼】【秦川機床】【沈陽機床】【紐威數控】【華辰裝備】進行分析。2024年合計實現營收171億元,同比+10%。2024年機床行業合計歸母凈利潤為14.85億元,同比-5.2%。利潤端與收入端增速背離,主要系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端承壓。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國內看點主要來自于高端領域國產替代和存量更新,海外市場將成為重點,國產機床具有性價比&服務優勢,隨著機床企業海外布局逐步完善,份額有望快速提升。
我們選取5家刀具行業標的,包括【華銳精密】【歐科億】【沃爾德】【恒鋒工具】【鼎泰高科】進行分析,2024年合計實現營收47.53億元,同比+10%。利潤端:2024年刀具行業合計歸母凈利潤為6.20億元,同比-20%。整體來看,2024年刀具行業受下游需求偏弱影響產能利用率降低,毛利率有所下滑。展望未來刀具行業短期有望受益于制造業景氣復蘇,開工率提升;中長期有望受益于整硬刀具等新品放量和海外市場開拓。
人形機器人:量產落地漸行漸近,靈巧手與輕量化環節值得重視。
人形機器人行業正迎來行業發展黃金期,建議關注靈巧手與輕量化兩大環節。①靈巧手: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與現實交互的媒介,系最優環節。特斯拉二代靈巧手采用微型絲杠+腱繩的方案,賦予靈巧手更高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建議關注微型絲杠環節投資機會。另外傳感器為靈巧手實現靈巧操作的關鍵,看好視觸覺、電容式、電磁式、電阻式傳感器在機器人領域應用。②輕量化:人形機器人輕量化可以提高機器人的運動靈活性和續航,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后輕量化逐步被市場重視,建議關注PEEK材料與鎂合金在機器人領域應用。
投資建議:1)人形機器人:靈巧手整手重點推薦【兆威機電】【雷賽智能(東吳電新組覆蓋)】;靈巧手微型絲杠重點推薦【恒立液壓】,建議關注【浙江榮泰】【雷迪克】;靈巧手觸覺傳感器&電子皮膚建議關注【漢威科技】【日盈電子】【福萊新材】。機器人輕量化建議關注【星源卓鎂】【旭升集團】【中欣氟材】【肇民科技】等。2)通用自動化:重點推薦FA自動化【怡合達】;注塑機行業【海天國際】【伊之密】。機床刀具行業推薦【紐威數控】【科德數控】【海天精工】【華中數控】【華銳精密】,建議關注【鼎泰高科】【沃爾德】。
風險提示:行業景氣度不及市場預期;零部件斷供風險;大宗商品漲價風險。
檢測服務行業2024年&2025年一季報總結:板塊增速企穩,關注內需復蘇與高壁壘高增長的新興賽道
2024年醫藥醫學、特殊行業等景氣磨底,龍頭企業阿爾法明顯
2024年檢測服務板塊實現營收468億元,同比下降4%。板塊增速下行,主要系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醫藥醫學、特殊行業政策影響持續。剔除醫學檢測占比較高的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后,2024年板塊實現營收258億元,同比增長4%,呈現一定韌性。2024年Q1板塊實現營收90億元,同比下降9%。剔除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后,板塊營業收入增速同比提升2%。2024年檢測服務板塊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元,同比下降56%,主要系收入規模下降而實驗室成本剛性、醫學類業務計提較多減值損失和政府補助減少。剔除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后,2023年板塊歸母凈利潤增速同比下降20%,降幅明顯收窄。2025年Q1板塊實現歸母凈利潤2億元,同比下降16%。剔除金域醫學、迪安診斷后,板塊營業收入增速同比提升3%。其中,龍頭企業阿爾法明顯:1)華測檢測:向外并購、對內精益、增速穩健,2024年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1%/10%(非經以政府補助為主),顯著領先于行業。2)廣電計量:管理層換屆+股權激勵+戰略轉型,利潤率迎向上拐點,2024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速11%/77%,超市場預期。3)蘇試試驗:2024年受特殊行業政策、實驗室擴產影響,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速-4%/-27%,2025年特殊行業接單量利回升,集成電路板塊增長確定性強,業績有望明顯修復。
檢測服務行業與宏觀經濟增速相關性強,有望受益政府化債+內需刺激政策
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廣泛服務于消費品、工業品、醫藥醫學等行業,覆蓋研發、生產、流通全環節,具備市場空間大、增速穩,增長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特點。根據BV,2024年全球檢測服務市場規模約2.3萬億人民幣,2021-2024年CAGR約6%。復盤歷史,全球四大綜合性檢測龍頭SGS、BV、Eurofins、Intertek的合計收入增速可與全球GDP實際增速相擬合。我國檢測服務行業領先于GDP增長,歷史增速約為GDP兩倍。2023年全國檢驗檢測市場規模約4670億人民幣,2014-2023年CAGR約13%。2023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等影響,檢驗檢測行業增速放緩。2024年9月下旬以來,中國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和增量政策,2025年宏觀經濟增速有望修復,看好檢測服務行業需求回升。此外,地方政府為檢測機構重要客戶,行業有望受益本輪政府化債。
檢測行業集約化發展為趨勢,看好具備品牌、資本和管理優勢的龍頭企業
由于下游分散、業務開展具備本地化特征,檢測行業格局高度分散,2023年龍頭華測檢測份額僅約1%。我們認為第三方檢測行業集約化發展為大趨勢,看好公信力、資本和管理優勢凸顯的龍頭:
(1)行業具備重資產特征:第三方檢測企業業務拓展需持續的新建實驗室或是并購整合優質標的,行業具備一定“重資產”邏輯。龍頭企業,尤其上市公司具備資本優勢,且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可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持續增強自身實力,提升份額。(2)2021年以來公共衛生事件等因素加快了小、弱檢測機構的出清。
(3)國內檢測行業法規監管趨嚴,整治虛假檢測報告。
(4)新興領域如半導體、低空經濟正高速發展,對檢測機構的資本和技術實力提出新要求:食品、環境等化學類檢測發展成熟,市場參與者眾多,已是紅海,增速較快、格局較好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賽道以物理類檢測為主,包括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集成電路、電子電器、醫療器械等。這些新興的藍海市場具備①實驗室投資門檻較高,實驗室投資額可達化學類實驗室的一倍;②技術壁壘高、且需服務于研發端,對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更強的特點,頭部企業已有布局,有望充分受益。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品牌認可度高、管理體系成熟、產業布局領先的檢測龍頭【華測檢測】、【蘇試試驗】、【廣電計量】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及政策變動、行業競爭加劇、實驗室投產不及預期、并購整合不及預期、品牌和公信力受到不利影響等
【碳化硅SiC行業】深度報告:打開AR眼鏡新應用場景,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片放量在即
AR眼鏡是AI應用的完美載體,可以結合虛擬和現實:AR眼鏡(增強現實眼鏡)是一種將虛擬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設備,核心在于虛擬信息與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2024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達到55.3萬副,同比+7.8%,其中中國2024年出貨28.6萬副。光學顯示系統為AR眼鏡的核心。光學顯示系統由光學組合器和微顯示屏組成。光學顯示系統是整個AR眼鏡的核心部件,也是價值量最大的部件,約占整個AR眼鏡成本的40%+。
表面浮雕光柵波導方案是AR眼鏡光學顯示系統的未來主流趨勢:表面浮雕光柵波導相對制造成本可控、工藝成熟,光學性能優秀。盡管存在色散和彩虹紋問題,但可以將襯底更換為SiC來解決。結合技術水平和量產難度,表面浮雕光柵波導是最現實也最有前景的量產方案。目前即將推出的主流AR眼鏡均采用該方案。
碳化硅材料具備高折射率、高熱導性,成為AR眼鏡鏡片的理想基底材料:基底材料的折射率越高,AR鏡片的FOV就更大,單層SiC鏡片即可實現80度以上FOV,可以提供更輕薄的尺寸和更大更清晰的視覺效果。高折射率同樣可以有效解決光波導結構中的彩虹紋和色散問題。高導熱性則有效提升了AR眼鏡的散熱能力和性能表現。同時,SiC材料的高硬度和熱穩定性亦支持刻蝕工藝的引入,有效提升產能和良率。
SiC+SRG光波導+刻蝕工藝是AR眼鏡取得重大進展的技術基礎:高折射率、高熱導性的碳化硅材料和表面浮雕光柵波導有效的提升了AR眼鏡的FOV,解決了原先存在的彩虹紋和色散、光損現象,同時實現了輕薄化設計和較好的被動散熱能力。碳化硅襯底、表面浮雕光柵波導的發展、刻蝕工藝的突破,正是未來AR眼鏡加速在消費市場產品完善和批量出貨的技術基礎。
AR眼鏡鏡片需要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片,大尺寸襯底片成為降本關鍵:大尺寸襯底片可以大幅降低切削損耗進而降低鏡片材料成本。突破12寸襯底片量產工藝,才能實現碳化硅基底成本下降,帶動AR眼鏡進入大眾消費級市場。我們預計若未來AR眼鏡出貨量1億臺時,所需12寸碳化硅襯底約1000萬片+。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晶盛機電、天岳先進。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技術研發不及預期
【靈巧手】深度報告:靈巧手賽道百花齊放,關注工藝收斂進程中的產業鏈機遇
靈巧手vs夾爪:場景落地不同,穩定性與泛化性的博弈:場景應用決定硬件需求,不同的場景匹配不同的硬件,無論是靈巧手還是夾爪,都有其適合的應用場景。夾爪:泛化能力有限但穩定性高,更適合工業應用場景。夾爪的泛化性弱于靈巧手,但低成本與高穩定性的特性使其更適配工業場景。一方面工業場景不會為多余的功能買單,夾爪可以以最高的性價比滿足工業端需求;另一方面夾爪泛化性差但操作簡單,現有的控制算法已可以賦予其較高的穩定性,這對于工業場景對高良率和高穩定性的要求比較友好。靈巧手:終局泛化能力強,適配更復雜的應用場景。靈巧手相比夾爪能實現更多復雜的操作,例如需要抓握、手指聯動的場景中,靈巧手是必然選擇。長期來看,人形機器人的最終目標就是融入人類的環境,因此靈巧手會是終局解決方案,能夠適用于更多的應用場景。
驅動模塊/減速模塊/傳動模塊是靈巧手的三大組成部分:①驅動模塊:電機驅動是目前靈巧手主流的驅動方案,空心杯電機、無刷直流電機、無框力矩電機均有應用,目前空心杯電機為主流方案。②減速模塊:降低電機的轉速從而輸出更大的扭矩,主要包括行星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目前行星減速器為目前主流方案。③傳動模塊:若電機直驅動則僅需齒輪傳動,非直驅方案傳動方案包括微型絲杠或蝸輪蝸桿(將旋轉運動轉為直線)搭配腱繩或連桿(將直線運動傳遞至關節),目前微型滾珠絲杠+腱繩為主流方案。
各企業靈巧手布局百花齊放:目前靈巧手賽道玩家眾多,行業內既有僅研發靈巧手的企業,也有眾多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在靈巧手賽道布局相關產品。目前行業內技術路徑百花齊放,驅動、傳動技術路線尚未完全收斂。我們統計了眾多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與靈巧手企業的產品布局,發現電機驅動搭配腱繩傳動的方案應用較多。其中特斯拉的靈巧手受市場關注度最高,一代靈巧手采用空心杯電機+行星減速箱+蝸輪蝸桿+腱繩驅動方案,二代靈巧手采用直流無刷電機+微型滾珠絲杠+腱繩驅動方案。
投資建議:推薦【兆威機電】【雷賽智能】【偉創電氣】【鳴志電器】,建議關注【捷昌驅動】【南山智尚】【大業股份】【云中馬】。
風險提示:人形機器人量產不及預期,靈巧手技術進展不及預期,宏觀經濟風險。
柴油發電機組行業深度報告:受益于國內AIDC加大資本開支,國產品牌迎量價齊升機遇
Deepseek性能比肩國際頭部AI模型,加速國內AI應用場景落地&數據中心規模擴張: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在推理任務、數學、代碼等方面已經展現出與OpenAI相當的實力,但DS價格僅為后者的三十分之一,與OpenAI相比價格優勢明顯。性能優異且成本較低的Deepseek不斷拓寬AI應用場景,加速國內AI應用落地。在國內算力加速追趕的背景下,騰訊、阿里、百度、字節跳動等頭部大廠紛紛加大資產開支用于算力建設,騰訊2024Q3資本開支同比+113%、阿里巴巴2024Q3資本開支同比+286%,創下單季度新高。在算力需求爆發基礎上,我國智算有望保持高速增長,2024-2027年智算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40%,帶動數據中心規模持續擴張。
柴油發電機組是數據中心基建的核心CAPEX,充分受益于算力資本開支大幅增長:數據中心由IT硬件、配套基建、土建組成,成本占比分別為60%/30%/10%,其中配套基建由發電、配電、溫控等部分組成,核心在于發電,柴油發電機組是數據中心必須配備的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組在數據中心配套基建中占比23%,在整個數據中心建設成本中占比6%-7%。根據我們測算,2023年數據中心用柴油發電機市場空間約45.7億元,隨著智算需求爆發,2028年預計我國數據中心用柴油發電機組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31.6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24%。數據中心用柴油發電機組功率需求較大(一般在1000KW以上),卡特彼勒、康明斯、科泰電源、泰豪科技、MTU等外資+國內OEM廠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因此數據中心需求爆發更加利好頭部玩家。
國產供應鏈受益于海外擴產難度大&景氣度高增,國產品牌迎量價齊升機遇:柴油發電機組的核心零部件為柴油發動機,2024年中國數據中心用柴油發動機中,康明斯、MTU、卡特彼勒、三菱市占率合計高達90%,外資品牌壟斷地位明顯。但受限于產業鏈供應鏈長,外資擴產意愿低&難度大,供需失衡帶給國產品牌順利切入機會。以中國移動最新招標為例,高壓柴發機組招標中,濰柴重機份額提升至40%(此前基本0份額),且招標價格同比提升翻倍以上,國產主機&OEM廠商迎來量價齊升機遇。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國產OEM廠商【科泰電源】【泰豪科技】【蘇美達】、主機廠商【濰柴重機】、零部件廠商【聯德股份】。
風險提示:算力增長不及預期、資本開支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越疆科技:協作機器人龍頭企業,切入具身智能賽道煥新機
深耕協作機器人十載,近年來營收穩健增長: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深耕協作機器人賽道,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公司聚焦六軸協作機器人、四軸協作機器人、復合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四大業務板塊,產品深入多行業,成長性較強,營業收入持續增長。2021-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由1.74億元提升至3.74億元,CAGR達29.1%,保持穩定增長;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0.95億元,虧幅有所收窄,主要系公司六軸與四軸協作機器人產品出貨量快速提升,固定成本攤薄帶來更高的毛利率水平。2021-2024年,公司毛利率(考慮存貨減值)分別為50.5%/40.8%/43.5%/46.6%,維持在較高水平。2021-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穩步提升,從2021年的0.8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01億元,CAGR=34%,增速高于營收整體增速。伴隨公司海外渠道的不斷建設,公司海外收入有望持續提升,帶動綜合毛利率同步提升。
協作機器人市場成長性可觀,憑借五大核心技術高筑護城河:機器人可分為四類:協作機器人、傳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其他專業機器人。從全球機器人市場整體格局看,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市場空間較大,已相對成熟,增速逐漸趨緩;協作機器人雖然現階段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2023-2028E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高達36.6%,彰顯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協作機器人在各下游行業發展態勢各異,工業場景一直是最大的需求來源,未來商用場景需求增速可觀。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出頭部企業引領的態勢,越疆龍二地位穩固。2023年越疆機器人出貨量為1.4萬臺,市場份額達13.0%,遠超行業第三名(第三名2023年出貨量0.8萬臺,市場份額7.4%)。越疆機器人產品覆蓋中國以及80多個海外國家及地區,在地域覆蓋上更具優勢。公司憑借關鍵部件設計與開發、通用控制平臺、安全技術、機器人技術、AI技術五大顯著技術優勢,構筑起強大技術壁壘。
發布人形機器人DobotAtom,切入具身智能賽道:2025年3月18日,越疆機器人正式預售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Atom,售價19.9萬元起。DobotAtom定義為工業級操作類人形機器人,搭載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和1500TOPS超大AI端側算力,具備精細化的上肢作業能力和高可靠性的下肢適應能力,能夠自主完成做早餐、客戶接待、取快遞等任務,有力推進人形機器人行業商業化加速。
盈利預測與風險評級:公司協作機器人領域龍頭地位穩固,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為4.96/6.73/8.97億元,當前股價(截至2025/4/3)對應PS分別為46/34/25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半導體鍵合設備深度:先進封裝高密度互聯推動鍵合技術發展,國產設備持續突破
半導體封裝技術不斷發展,鍵合種類多元:鍵合(Bonding)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兩片表面光滑且潔凈的晶圓貼合在一起,以輔助半導體制造工藝或者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異質復合晶圓。鍵合技術有很多種,通常根據晶圓的目標種類可劃分為晶圓-晶圓鍵合(Wafer-to-Wafer,W2W)和芯片-晶圓鍵合(Die-to-Wafer,D2W);根據鍵合完成后是否需要解鍵合,又可分為臨時鍵合(TemporaryBonding)和永久鍵合(PermanantBonding)。
傳統封裝方式主要為引線鍵合,實現電氣互聯:傳統封裝需要依靠引線將晶圓與外界產生電氣連接。將晶圓切割為晶粒后,使晶粒貼合到相應的基板架上,再利用引線將晶片的接合焊盤與基板引腳相連,實現電氣連接,最后用外殼加以保護。2024年我國引線鍵合機進口市場空間約6.18億美元,海外K&S(庫力索法)、ASM為半導體鍵合機龍頭,國內奧特維等積極突破中。
先進封裝追求高密度互聯,熱壓鍵合、混合鍵合為未來趨勢:后摩爾時代下封裝追求更高的傳輸速度、更小的芯片尺寸,鍵合技術經歷了從最初通過引線框架到倒裝(FC)、熱壓粘合(TCP)、扇出封裝(Fan-out)、混合封裝(HybridBonding)的演變,追求更快的互聯速度。混合鍵合僅需要銅觸點,能夠實現更高密度互聯,工藝難點主要在于光滑度、清潔度和對準精度,先進HBM/NAND將陸續全面導入混合鍵合。根據BESI,2030年混合鍵合設備需求有望達28億歐元,約200億人民幣。
先進封裝下晶圓變薄,臨時鍵合&解鍵合應運而生:晶圓減薄工藝成為先進封裝的核心工藝,超薄晶圓的諸多優點直接推動3D堆疊層數提高。在一些先進的封裝應用中,需要將晶圓減薄至10μm以下,晶圓減薄工藝需要引入臨時鍵合、解鍵合以提供機械支撐。
投資建議:國內重點推薦拓荊科技(混合鍵合),邁為股份(混合鍵合、臨時鍵合、解鍵合),芯源微(臨時鍵合、解鍵合),奧特維(引線鍵合),建議關注百傲化學(芯慧聯);海外關注BESI、EVG、SUSS、ASMPT等。
風險提示:下游擴產不及預期,技術研發不及預期。
4、行業重點新聞
工程機械:2025年5月工程機械市場指數發布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5年5月,工程機械主要產品月平均工作時長為84.5小時,同比下降3.86%,環比下降6.25%。其中:挖掘機72.6小時;裝載機93.9小時;汽車起重機119小時;履帶起重機93小時;塔式起重機55.7小時;壓路機40.8小時;攤鋪機42.9小時;旋挖鉆機75.6小時;非公路礦用自卸車166小時;混凝土泵車51.2小時;攪拌車74.6小時;叉車97.6小時。
2025年5月,工程機械主要產品月開工率為59.5%,同比下降5.0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45個百分點。其中:挖掘機61%;裝載機60.7%;汽車起重機75.8%;履帶起重機60.3%;塔式起重機43.9%;壓路機49.6%;攤鋪機53.2%;旋挖鉆機48.4%;非公路礦用自卸車50.1%;混凝土泵車42.2%;攪拌車37.7%;叉車56.5%。
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公眾號
燃氣輪機:盡力確保AI電力供應 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紛紛撲向燃氣輪機
根據周三的最新報道,面對人工智能進步引發的數據中心建設狂潮,美國人工智能巨頭們除了簽署巨額核電采購協議外,也在匆忙拾起一項基本被主流電力產業淘汰的技術:小型單循環天然氣渦輪機。背后的邏輯也很簡單。微軟、Meta簽下的核電大單旨在確保多年以后的電力供應,但數據中心的建設周期遠遠快于電網擴容。以備受關注的“星際之門”首個數據中心為例,若該項目按時在明年上線,屆時將需要足以支撐30萬戶家庭全天候用電的電力供應。這個級別的電力需求并非簡單接入德克薩斯州的電網就能獲取。所以這家由OpenAI、軟銀和甲骨文合資成立的公司,正在通過串聯十余臺小型發電機提供電力。其他的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方,如馬斯克的xAI、凱雷集團與施耐德電氣的合資企業Alphastruxure也在采取類似的策略。
由于“星際之門”在內的許多項目難以獲得核電,同時這些開發商又對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感到擔憂,所以可全天候運作的燃氣發電獲得青睞。數據中心開發商正爭相搶購任何可獲得的渦輪機,通常只能選擇功率在100至200兆瓦之間的單循環機組。搶購功率更高的聯合循環渦輪機更是困難,目前的制造訂單已經積壓了3-5年,生產出來后還需要1年時間才能投入運營。
因此,三菱電力美洲公司與西門子正在目睹買家搶購功率通常小于70兆瓦的小型發電機組,最早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能交付。GE Vernova也報告稱,可升級為聯合循環機組的簡單循環機組也出現了需求增長。
西門子能源美國公司的總裁里奇·沃伯格對媒體表示,現在是二十多年前安然公司倒閉以來美國燃氣輪機領域最狂熱的狀態。現在就連小型渦輪機的訂單也開始積壓,迫使數據中心開發商搶購更小型的設備,例如容量低至5兆瓦的噴氣發動機渦輪機。
來源:燃氣輪機聚焦公眾號
5、公司新聞公告
埃斯頓(002747.SZ):關于籌劃發行H股股票并上市相關事項的提示性公告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25年6月3日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第五屆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議案》《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為深化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經充分研究論證,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以下簡稱“本次發行并上市”)。公司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即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24個月或同意延長的其他期限)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本次發行并上市。截至目前,公司正積極與相關中介機構就本次發行并上市的相關工作進行商討,除本次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的相關議案外,其他關于本次發行并上市的具體細節尚未確定。
山推股份(000680.SZ):關于以集中競價方式首次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
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25年4月22日,召開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山推股份回購公司部分股份的議案》。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含股票回購專項貸款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 股)股份。本次回購的股份,在未來適宜時機將全部用于股權激勵計劃或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本次回購股份金額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含本數),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含本數),本次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3.88元/股。按照回購股份價格上限人民幣13.88元/股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為1,080.69萬股至2,161.38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比例為0.72%-1.44%,具體以公司公告回購方案實施完畢之日的實際回購股份數量為準。本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具體情況詳見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于巨潮資訊網的《關于山推股份回購公司部分股份的報告書》(2025-033號公告)。
2025年6月4日,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公司股份,回購數量為1,200,400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為0.08%;回購的最高成交價為人民幣8.92元/股,最低成交價為人民幣8.90元/股,成交總金額為人民幣10,702,965.00元(不含交易費用)。本次回購股份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公司回購股份方案。
來源:Wind
6、重點高頻數據跟蹤
7、風險提示
(1)下游固定資產投資不及市場預期:制造業景氣度復蘇存在不及預期可能,將可能導致下游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從而影響制造業企業利潤。
(2)行業周期性波動風險:制造業存在行業周期性波動,將對制造業企業經營及股價表現造成影響。
(3)地緣政治及匯率風險:出口系制造業重要需求來源,但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國際關系將對企業出口造成重大影響,此外匯率波動也將對制造業企業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東吳機械團隊
東吳機械研究團隊榮譽
2024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四名
2024年 Wind金牌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一名
2023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四名
2023年 Wind金牌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一名
2022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三名
2022年 Wind金牌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二名
2021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三名
2021年 Wind金牌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一名
2020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三名
2020年 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 機械行業 第五名
2019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三名
2017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二名
2017年 金牛獎最佳分析師 高端裝備行業 第二名
2017年 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 機械行業 第五名
2017年 每市組合 機械行業 年度超額收益率 第一名
2016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四名
2016年 金牛獎最佳分析師 高端裝備行業 第四名
2016年 每市組合 機械行業 年度超額收益率 第一名
周爾雙 ?所長助理;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全行業覆蓋)
擅長產業鏈視角尋找景氣度賽道+尋找優秀的alpha公司。十余年機械研究經驗,2013年加入東吳證券。
李文意 分析師(光伏設備、半導體設備、鋰電設備)
浙江大學財務管理學士、會計碩士,2022年加入東吳證券。浙江大學財務管理學士、會計學碩士,2022年入職東吳機械組,主要研究方向為光伏設備、半導體設備&零部件、鋰電設備等專用設備。善于從底層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新技術、新方向,深入跟蹤產業鏈邊際變化。
韋譯捷 分析師(工程機械、檢測設備、船舶設備、油服設備)
廈門大學經濟學學士、西安交通大學經濟學碩士,2022年加入東吳證券。
錢堯天 研究員(通用自動化、機器人、機床、刀具)
南京大學金融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碩士,2022年加入東吳證券。
黃瑞 研究員(工程機械、油服設備、通用自動化)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2023年加入東吳證券。
談沂鑫 研究員(光伏設備、半導體設備、鋰電設備)
倫敦大學學院經濟學學士,倫敦商學院管理學碩士,2024年加入東吳證券。
免責聲明
? ??本公眾訂閱號(微信號:先進制造新視角)由東吳證券研究所機械團隊設立,系本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發布的唯一訂閱號。? ? 本公眾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
? ? 本訂閱號不是東吳證券研究所機械團隊研究報告的發布平臺,所載內容均來自于東吳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或對已發布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如需了解詳細的報告內容或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東吳證券研究所已發布的完整報告。
? ?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于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東吳證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團隊不對任何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 本訂閱號對所載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訂閱人對本訂閱號發布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復制、轉載;經授權進行復制、轉載的,需注明出處為“東吳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訂閱號所截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或修改。
? ? 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新媒體形式制作的本訂閱號推送信息僅面向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在未經授權前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本訂閱號,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