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浙江
正文
火災報警系統按功能不同可以分為火災探測報警系統、消防聯動控制系統、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及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在實際項目設計過程中,主要對火災探測器數量 ,平面布置、聲光警報系統及電氣監控系統等進行優化,下面結合部分項目案例列舉火災報警系統有關的一些優化設計,并對其成本做一些簡要分析。
一、項目案例
項目概況:浙江某地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其中地下室面積為4.8萬平方,地下室層高3.8m,保護的地面面積>80㎡,原地下室局部火災報警設計平面如下圖所示 :
二、優化依據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6.2.2,感煙火災探測器和A1、A2、B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表6.2.2確定;C、D、E、F、G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根據生產企業設計說明書確定,但不應超過下表的規定:
2、6.2.3條,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00m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
(2)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為200mm~600mm時,應按本規范附錄F、附錄G確定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和一只探測器能夠保護的梁間區域的數量
(3)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
有了以上幾條優化規范依據后,我們再對該地下室內的探測器布置情況做一下分析。
三、優化分析
各探測區域地面面積均大于80㎡時,每個探測器保護面積為60㎡,保護半徑為5.8m,原地下室西側一跨內,每柱間跨內設置4個感煙探測器,經復核結構梁圍合區域面積大小均小于18㎡,可知每個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為4個,原報警平面布置如下:
在報警平面嵌入結構梁后的平面如下圖所示:
經計算,地下室頂板梁在該區域內的梁凈高均小于600mm,滿足規范6.2.3第二款計算條件,探測器內數量可按上述條件進行優化。
四、優化建議
建議地下室該區域內的每柱跨中的4個感煙探測器調整為1個。經過與設計方溝通后,為保守起見,最終每柱跨內4個感煙探測器調整為2個,落圖修改的局部平面,如下圖所示:
五、成本分析
該地下室內,普通點型感煙探測器,材料成本價在35~40元/個,綜合單價約為60~70元/個。
經預算統計,本工程地下室報警探測系統通過本次設計優化,共節省探測器數量260個及相應的線纜橋架等附屬配件,共節省成本約50000元,同時減少后期消防維護成本。
六、總結
綜上案例,為火災報警系統設計優化的個例,限于篇幅,其它方面的優化不做過多的列舉,在火災報警系統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師往往不注重結構梁的統計計算,一味的套用結構梁后,按梁的每個區間布置探測器,這樣便造成了地下探測器數量成倍的增加,給業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消防設計案全固然重要,但是過多的設計冗余勢必會造成資源浪費及后期維護保養帶來不便。
推薦閱讀
工程壹家?品牌庫 | 工程壹家?企業庫 |
知識庫 | 人脈庫 |
“工程壹家”給工程同行提供一個技術交流、信息分享、合作共贏的專業平臺
工程壹家:讓天下沒有難找的工程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投稿及合作咨詢(微信):gcyj20160310
點閱讀原文查詢最新工程品牌和資源庫、微信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