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福建
鄭州市
中國河南省下轄地級市、省會城市
鄭州市,簡稱“鄭”,河南省轄地級市、省會,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為特大城市,地處河南省中北部,黃河中、下游分界處,全市總面積7567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鄭州市轄6個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截至2024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1308.6萬人。
鄭州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中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對外開放門戶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設“設計河南”先行區,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之都” 。鄭州市地形總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地跨黃河、淮河兩大流域。
鄭州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大古都的積年為355年(不含夏代),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截至2021年末,鄭州市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8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個。是全國公、鐵、航、信兼具的交通樞紐,已形成由鐵路、公路、航空3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 截至2024年12月,鄭州市有2座航站樓、2條跑道、162條航線、6個火車站、2條鐵路干線、6條高鐵線、13條地鐵線路、11條高速公路、37條BRT線路。
2024年,鄭州市地區生產總值14532.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
鄭州南站作為鄭州市鐵路樞紐綜合提升工程的核心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站場規模達8臺19線,2025年全面開工。該項目位于鄭州市管城區,原小李莊貨運站原址,是鄭州鐵路樞紐“四主多輔”戰略布局的關鍵組成部分,建成后將顯著優化區域交通網絡并帶動經濟發展。
鄭州南站的前身是始建于1917年的小李莊火車站,這座曾以貨運為主的三等站,如今迎來史詩級升級。新建的鄭州南站位于鄭州市管城區南曹街道,距鄭州站、鄭州東站、航空港站分別僅13公里、12公里和25公里,占據樞紐“黃金三角”核心區位。
項目概況
投資與規模
鄭州南站總占地面積7535畝,總投資約300億元,站場規模為8臺19線,是鄭州四大鐵路樞紐中唯一以普速鐵路為主、高鐵城際為輔的樞紐站。其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隴海外繞線、改建鄭州站至五里堡客整所等配套工程,并需跨越11條河流、5條高鐵及4條地鐵線,施工難度極大。
地理位置與功能定位
鄭州南站距離鄭州站約13公里、鄭州東站約12公里、鄭州航空港站約25公里,處于鐵路樞紐黃金地帶。建成后將銜接8個方向的鐵路干線,承擔原鄭州站的普速列車功能,緩解鄭州站及鄭州東站的客流壓力,同時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形成0.5平方公里核心區及30平方公里產業園區。
作為鄭州四大鐵路樞紐中唯一以普速鐵路為主、高鐵城際為輔的站點,其8臺19線的規模將有效緩解鄭州站超負荷運轉壓力,未來鄭鞏洛城際、鄭新城際等線路也將在此交匯。項目總占地7535畝,需跨越11條河流、5條高鐵、14條鐵路專線、4條地鐵線及351條市政道路。
工程進展
前期準備:2024年12月,鄭州南站大機生產樓封頂,標志著配套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2025年1月,河南省發改委將其列為省級重點建設項目;4月,鄭州市政府明確啟動全線征遷及先開工程。
當前狀態:截至2025年5月,7個施工標段已進場,完成可研、初設批復及用地勘測,施工場地交付完畢,全面進入建設階段,預計2029年建成投用。
其中主跨工程采用航空級夾膠玻璃與雙承重箱鋼梁結構,單跨承重達200噸,相當于40頭非洲象的重量。施工團隊創新采用“拼積木式”整體吊裝技術,將90噸重的鋼結構基座精準安裝至百米高空,創下國內鐵路樞紐建設新紀錄。
經濟與社會影響
交通優化
通過“四主多輔”布局(鄭州站、鄭州東站、鄭州航空港站、鄭州南站),鄭州鐵路樞紐將實現分工明確:鄭州站聚焦高鐵,鄭州南站承接普速,鄭州東站及航空港站強化高鐵城際功能,提升全國鐵路網銜接效率。
站城融合
鄭州南站周邊規劃30平方公里產業園區,涵蓋物流、制造、商貿等產業,預計創造12萬個就業崗位,吸引5萬居民入住。配套建設地鐵4號線、12號線等5條軌道交通,以及空鐵聯運中心,實現10分鐘直達新鄭機場。
生態與民生
項目同步推進500萬平方米生態廊道建設,修復潮河、十七里河等水系,并規劃10所中小學、2所醫院及變電站等公共服務設施。
據悉,鄭州南站的300億元投資中,238.34億元用于站體及配套工程,包括新建8臺19線站房、機務折返段及客整所;同步建設隴海外繞線、京廣鐵路三四線及大關莊聯絡線;打造40億元級城市通廊、高架車道及智慧市政設施,建設工期4年。這一超級工程將激活30平方公里樞紐產業園區。根據規劃,3.3平方公里核心區將建成300萬平方米商辦綜合體與180萬平方米住宅,引入地鐵4號線、12號線等5條軌道交通,形成“智能制造+時尚產業+醫養融合+生態宜居”的四區聯動格局。
從藍圖到現實,鄭州南站歷經關鍵節點:2018年,鐵總批復樞紐總圖規劃,明確“四主多輔”布局;2023年,大機檢修基地拆遷還建工程啟動;2024年,大機生產樓封頂,完成用地勘測;2025年,7個標段施工單位全面進場,開啟四年建設倒計時。
面對“上跨下穿”的復雜工況,工程團隊將采用BIM+GIS數字孿生技術,對11條河流穿越段進行三維模擬,并通過12輪專家論證確保抗震抗風性能。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預留了與鄭州北編組站搬遷工程的銜接條件,未來將形成“北貨南客”的樞紐新格局。
鄭州南站建成后,將徹底打通管南片區“鐵路割裂”困境,聯動金岱科創城、濱河國際新城形成南部增長極。同時,強化鄭州在“京津冀-粵港澳主軸”與“大陸橋走廊”的雙節點地位。
挑戰與展望
盡管工程規模宏大,但需協調復雜施工環境(如密集居民區、多條鐵路與地鐵交叉)及工期壓力。未來,鄭州南站將推動南部區域從傳統物流向智能制造轉型,助力鄭州“南拓”戰略,鞏固其全國鐵路樞紐地位。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