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四川
2025年5月21日,據PRAVDA網站報道,俄羅斯國防技術的應用讓新德里在近期與伊斯蘭堡的軍事對峙中占據了明顯優勢。
隨著印度針對4月22日克什米爾恐怖襲擊所發起的“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暫時擱置,現在是時候回顧一下發生的事情了。自不列顛之戰和朝鮮戰爭以來,這是首次有實力相近的兩國空軍展開空戰。這也是兩個核國家之間的首次公開沖突。
雙方都從俄烏沖突中汲取了教訓。顯然,越境飛行的飛機將面臨強大的敵方防空系統。因此,所有打擊行動都必須使用遠程、防區外精確武器進行,且要在不造成過多平民附帶損害的情況下準確命中目標。此外,擁有更先進防空系統的一方將能夠對敵方造成重大打擊,并阻止敵方發動襲擊。
印度空軍(IAF)的戰略、戰術以及裝備庫存,長期以來都是針對與印度有過三次全面戰爭和多次短期沖突的西部鄰國而設計的。
巴基斯坦意識到自己經濟規模較小,軍事力量也相對較弱,因此建立了一支具有更強防御姿態的空軍。近年來,印度也不得不為應對可能來自周邊其他國家的威脅做好準備。
印巴雙方都聲稱在首輪交鋒中擊落了對方的飛機,但由于沒有飛機越境,任何殘骸都會落在本國領土上,證據可能被掩蓋,而確認結果則需要時間。盡管如此,印度對巴基斯坦全境的恐怖分子和軍事目標發動的打擊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巴基斯坦的防御系統未能攔截或挫敗這些打擊。
此次沖突中,涉及多個國家的武器平臺和彈藥參與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法國和土耳其等。大多數分析師已開始比較和分析主要武器系統的性能。
制造商及其所在國家對此也頗感興趣。部分報道帶有政治商業考量下的傾向性偏見,是敘事構建的一部分。這些企業集團的股價在股市上日復一日地出現大幅波動。
跨境空襲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使用24枚防區外武器對巴基斯坦境內的九個恐怖分子目標發動了空襲。
此次空襲代號為“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是印度對4月22日由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在帕哈勒加姆(Pahalgam)發動的恐怖襲擊的回應,該襲擊導致26名平民游客(多為印度教徒)喪生。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但巴基斯坦予以否認。
導彈擊中了穆罕默德軍和虔誠軍等激進組織的營地和基礎設施,并未針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或民用設施。印度最初的空襲持續了23分鐘,據報道是由“陣風”戰斗機使用“風暴陰影”(SCALP)巡航導彈和“布拉莫斯”(BrahMos)巡航導彈以及印度陸軍與以色列聯合研制的“天空騎士”(SkyStriker)巡飛彈實施的。印度向印度和國際媒體展示了空襲成功的照片證據。
此次空襲后,雙方在控制線(LoC)沿線發生了槍戰和邊境沖突升級。巴基斯坦也發動了代號為“布尼揚-烏爾-馬蘇斯”(Operation Bunyan-un-Marsoos)的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襲擊,針對軍事和民用目標,包括從克什米爾到古吉拉特邦的機場。
印度憑借其綜合防空系統和反無人機系統挫敗了這些襲擊。被稱為“蘇達爾尚·查克拉”(Sudarshan Chakra)的S-400導彈系統在印度首次投入實戰使用。
印度國產的“阿卡什”(Akash)防空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巴基斯坦的襲擊造成的損失微不足道,平民傷亡極少。與此同時,印度空軍實施了防空壓制/摧毀(SEAD/DEAD)行動,摧毀了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包括拉合爾的HQ-9防空系統。
5月10日,為回應巴基斯坦對印度軍事目標的襲擊,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全境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目標包括機場、防空系統、武器和后勤儲存點等多種軍事目標。
位于伊斯蘭堡旁的查克拉拉努爾汗軍事機場和巴基斯坦陸軍位于拉瓦爾品第的總部也遭到襲擊。其他被擊中的機場包括薩果達(Sargoda)、拉菲基(Rafiqi)、拉希姆亞爾汗(Rahim Yar Khan),以及位于帕斯魯爾(Pasrur)、馬利爾(Malir)、楚尼安(Chunian)、蘇庫爾(Sukkur)的雷達和儲存設施,以及錫亞爾科特(Sialkot)航空基地。
印度還對巴控克什米爾的斯卡杜(Skardu)和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以及巴基斯坦的博拉里(Bholari)空軍基地造成了廣泛破壞。在針對印度軍事目標的報復性襲擊中,巴基斯坦聲稱摧毀了位于比亞斯(Beas)和納格羅塔(Nagrota)的“布拉莫斯”導彈儲存設施,并摧毀了位于阿達姆普爾(Adampur)和布吉(Bhuj)的兩套S-400系統。但國際媒體承認,所有此類說法均為虛假。
停火后不久,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了阿達姆普爾空軍基地,并在以S-400發射車為背景的情況下向人員發表講話。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也進行了類似的訪問,前往布吉。
印度軍隊在此次行動中使用的幾個系統受到了廣泛贊譽。其中包括S-400防空系統、印度國產的“阿卡什”防空系統、由印度主要國防機構——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的4D(無人機、探測、威懾、摧毀)反無人機系統,以及“布拉莫斯”反艦導彈。法國“風暴陰影”導彈也被證明極其精確且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S-400導彈系統
S-400是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由NPO阿爾馬茲公司研發的一款移動式地對空導彈(SAM)系統,作為S-300導彈系列的升級版。S-400于2007年加入俄羅斯武裝部隊。該系統的后續型號是即將推出的S-500。
圖: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紀念二戰中戰勝納粹德國78周年的勝利日閱兵式上,一套俄羅斯S-400“凱旋”(Triumph)防空導彈系統駛過紅場。
S-400系統配備了四部雷達和四組導彈,覆蓋不同射程,形成一個垂直的防御區域。其最大目標探測距離為600公里(約372英里),可對最遠400公里(約248英里)的目標進行攔截。印度于2018年訂購了五套S-400電池組,包括備用導彈,總價值達54.3億美元。
所有子單元均通過數據鏈連接,并由一個具備充足冗余度的中央指揮與控制系統進行控制。該系統具備分層防御能力,并能與其他印度防空系統集成。一套系統可控制72部發射器,最多可搭載384枚導彈。所有導彈均配備定向爆炸戰斗部,提高了完全摧毀空中目標的概率。
該系統旨在摧毀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也可用于攻擊地面目標。它可攔截速度高達每小時17000公里(約每小時10563英里)或14馬赫的目標。在具備視線條件的情況下,它可在約40公里(24英里)的距離內攔截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
S-400系統的反彈道導彈(ABM)能力接近(現已失效的)《反彈道導彈條約》所允許的最大限度。整套系統可同時攔截36個目標。
該系統的地面機動速度在公路上接近每小時60公里(約每小時37英里),在越野條件下為每小時25公里(約每小時15.5英里)。在行駛過程中,該系統可在接到命令后5分鐘內投入作戰并發射導彈。否則,系統響應時間僅為10秒。主要大修間隔時間為10000小時。使用壽命至少為20年。
圖:位于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地區加吉耶沃(Gadzhiyevo)的俄羅斯北方艦隊基地內的S-400“凱旋”(Triumph)防空導彈系統。
在俄羅斯,該系統于2007年在莫斯科周邊投入使用。據報道,俄羅斯已在敘利亞部署了S-400。該系統在烏克蘭持續沖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據信已擊落多架飛機。與此同時,據報道,烏克蘭已使用西方武器,主要是美國制造的ATACMS導彈,攻擊地面上的S-400單位。
白俄羅斯擁有數量不詳的S-400單位。其向土耳其交付了四套系統,包括36個發射單元和192枚或更多導彈。阿爾及利亞也是該系統的運營商之一。其他國家,如伊朗、埃及、伊拉克、塞爾維亞,也表示了興趣。
韓國正在NPO阿爾馬茲公司的協助下,開發基于S-400導彈技術的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KM-SAM。
在印度訂購的五套系統中,已有三套抵達印度,盡管面臨美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CAATSA)的威脅,印度仍接收了這些設備。剩余兩套預計將于2025年或2026年晚些時候交付。
最近與巴基斯坦的沖突揭示了印度兩套S-400系統的大致位置,分別位于旁遮普邦和古吉拉特邦。根據公開資料,第三套位于東部某地。這些系統已在印度各種軍事演習中進行了測試。
“布拉莫斯”(BrahMos)導彈
“布拉莫斯”是一種遠程超音速沖壓發動機巡航導彈,可從陸地、潛艇、艦船和戰斗機上發射。它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與俄羅斯聯邦機械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Mashinostroyeniya)的合資企業——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BrahMos Aerospace)共同研發的。
圖:在印度第74個共和國日閱兵慶祝活動中,印度陸軍展示的“布拉莫斯”導彈陳列于“職責之路”(Kartavya Path)。
該導彈以俄羅斯P-800“縞瑪瑙”(Oniks)導彈為基礎研發。“布拉莫斯”這一名稱是由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與俄羅斯莫斯科河(Moskva)兩條河流的名字組合而成的。印度在該合資企業中持有50.5%的股份。導彈約75%的部件在印度制造,并計劃將這一比例提升至85%。
大量陸基、艦載和空射型“布拉莫斯”導彈已列裝印度武裝部隊并投入使用。2016年,印度成為《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成員國后,印度與俄羅斯逐步將導彈射程提升至800公里(497英里)。印度海軍最新接收的導彈即為這一類型。
這款巡航導彈具備反艦和對地攻擊能力,自2007年6月起投入使用。另一使用方為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其單價約為350萬美元,增程型導彈的價格約為485萬美元。
目前,眾多未來型變體導彈正在研發中。如尺寸更小的“布拉莫斯-NG”(BrahMos-NG)導彈,甚至可由輕型戰斗機(LCA)等更多類型的飛機攜帶。
這款固體燃料導彈可攜帶一枚200至300公斤的核彈頭或常規半穿甲彈頭。其最大作戰射程可達900公里(560英里)。出口型導彈的射程目前限制在290公里(180英里)以內。目前,導彈速度為3馬赫。未來變體導彈將具備高超音速能力(5馬赫以上)。
圖:2021年10月8日,在印度加濟阿巴德(Ghaziabad)的欣登空軍基地(Hindon Air Force station)舉行的第89屆空軍日閱兵式上,印度空軍(IAF)的蘇-30MKI戰斗機掛載了“布拉莫斯”導彈。
該導彈精度極高,圓概率誤差(CEP)小于一米。“布拉莫斯”是印度速度最快的巡航導彈。
2001年6月12日,“布拉莫斯”導彈在昌迪普爾(Chandipur)綜合試驗場(ITR)以垂直發射方式進行了首次試射。2010年9月的“布拉莫斯”導彈測試創造了世界紀錄,成為首款以大角度俯沖模式進行超音速測試的巡航導彈。2018年3月,“布拉莫斯”導彈首次搭載印度制導頭進行了測試,并于2019年9月測試了印度自主研發的推進系統、彈體和電源系統。
2020年9月30日,印度成功試射了一枚增程型“布拉莫斯”導彈,射程約350公里(217英里),速度高達2.8馬赫。2013年3月20日,潛射型“布拉莫斯”導彈首次從水下浮筒上成功試射。
“布拉莫斯-A”(BrahMos-A)是導彈的改進型空射變體,尺寸和重量均有所減小(2.55噸)。從蘇-30 MKI戰斗機上發射時,其射程為500公里(310英里),且每架飛機只能攜帶一枚“布拉莫斯”導彈。已有50架印度空軍蘇-30MKI戰斗機經過改裝,可攜帶“布拉莫斯-A”導彈。
甚至“布拉莫斯”Block III型對地攻擊變體導彈也已投入使用。印度還計劃研發射程超過1500公里(932英里)的導彈。更先進的“布拉莫斯-NG”(下一代)導彈正在研發中,預計將于2025年底前準備就緒。“布拉莫斯-II”將是一款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此外,印度還計劃研發無人作戰飛行器(UCAV)變體導彈。
印度三軍已大量部署“布拉莫斯”導彈。近期,印度又訂購了增程型導彈。菲律賓也已訂購了大量該型導彈,并于2024年開始交付。俄羅斯也有購買該導彈的計劃。巴西對該系統表示了興趣。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已簽署相關協議。
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研究報告】國外重大安保活動面臨無人機威脅形式及應對舉措研究
【研究報告】全球無人機攻防作戰案例研究——無人機蜂群攻防作戰篇
【研究報告】以色列尖端反無人機解決方案演習測試與技術發展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2025年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無人機反制裝備分析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2024年度烏軍一線部隊反無系統交付情況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2024年度俄軍一線部隊反無系統交付情況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全球領先Drone Shield系列反無人機系統研究分析報告
【數據報告】2024年度無人機反制行業招投標數據報告【研究報告】美國防部“復制者”(Replicator)低成本無人計劃分析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從美軍發布的反無人機系統需求透視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低空經濟形勢下機場無人機安全威脅及應對措施研究報告
【譯文報告】從俄烏沖突透視北約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
【研究報告】(美軍視角下)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戰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英國無人機系統與反無人機系統能力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Shahed-136自殺式無人機襲擊典型案例及作戰運用分析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全球軍用無人機系統能力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外軍巡飛彈系統典型作戰案例分析及作戰運用研究報告
【歡迎】感謝您關注、閱讀與分享【無人機反制】。本訂閱號專注全球反無人機招投標信息及技術分享,提供無人機防御整體解決方案。
【致謝】“無人機反制”以綜述、動態的形式進行分析報道,文章素材源于國內外權威網站、約稿合作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和致意。
【約稿】為增強無人機反制的前瞻性、精準性,不斷提高文章質量,面向全網約稿。
【關注】點擊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也可查找公眾號“無人機反制”。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后,可第一時間獲取每日最新資訊。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