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天津
? ? ? 近日,CPECC西南分公司牽頭制定的國內首個天然氣余壓發電行業標準——《天然氣余壓發電設計規范》通過石油工程建設專業標準化委員會設計分標委審查,擬于今年正式發布。該標準將填補行業空白,讓天然氣壓力能回收利用從此“有章可循”,助力我國天然氣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 ? ??《天然氣余壓發電設計規范》作為國內首個天然氣余壓發電行業標準,由西南分公司聯合西南油氣田、塔里木油田、國家管網科學技術研究院、西氣東輸分公司等單位,經過兩年的調研總結、消化分析、專題研討、立項申報、標準審查,最終完成了規范編制。內容涉及工藝設計、機組選型、設備與管道、電氣、儀表與自動控制等。經過2天的審查,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規范總結提煉了已建天然氣余壓發電項目設計經驗,消化分析了油氣田企業在運余壓發電裝置生產數據,并汲取融合了主流裝備制造商最新成果,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填補了行業空白,讓天然氣壓力能回收走向“標準化應用”。
先行先試,奠定行業規范根基
? ? ? 2021年,西南分公司針對油氣田提質增效要求,開展探索天然氣壓力能回收利用,但由于設計標準缺失,余壓發電面臨工藝設計參數不完整、防火間距不明確、設備安全要求不清晰等諸多挑戰。西南分公司攜手西南油氣田公司開展天然氣廠(站)余壓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在秋林16集氣總站于2022年建成了自主研發的J-T閥余壓發電裝置,這是國內首套濕氣余壓發電裝置,也是規范編制的“技術試驗田”。?場景拓展,覆蓋天然氣全產業鏈
? ? ??天然氣壓力能貫穿采氣井口、天然氣凈化、長輸及城鎮燃氣門站、儲氣庫等天然氣生產輸配全產業鏈。西南分公司總結秋林16集氣總站余壓發電項目經驗后,并持續進行了運用場景探索和工藝優化研究,創新提出了前加熱+膨脹工藝、膨脹+后復熱工藝、前加熱+膨脹+后復熱+膨脹工藝3種典型工藝路線,通過優化核心技術,形成井口余壓發電、脫水裝置耦合余壓發電、儲氣庫余壓發電、輸氣站(門站)余壓發電4種典型技術。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