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及信息公開要求,經審議,我局擬對以下項目作出審批意見,現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聯系電話:
(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
(略)
郵編:678600聯系電話:
(略)
項目名稱:
(略)
瑞麗口岸連接線工程
建設地點:
(略)
云南省德宏州
(略)
建設單位:
(略)
(略)交通運輸局
環評文件類型
環境影響報告表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略)
項目概況
(略))。
項目主要環境影響
一、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影響分析
(1)建筑拆除濕法作業用水自然蒸發不外排。
(2)由于挖深不大,不涉及基坑涌水,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廢水主要有含泥沙廢水。
(略)基施工過程中將開挖土石方,施工現場堆放建筑材料等,若遇到雨天,裸露、松散的地表上層及粉末狀建筑材料等在雨水沖刷下很容易形成地表徑流,產生含泥沙廢水。該廢水攜帶有大量泥沙,若進入附近水體,將會對水體造成污染,甚至嚴重影響水體水質。環評要求本工程施工材料堆場應設置在遠離水體的地帶,建材堆場嚴禁臨河設置,并且采取防止徑流沖刷和風吹起塵的措施;結合施工實際情況在施工場地修建臨時廢水收集渠道與沉淀池,產生的施工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和灑水抑塵,施工廢水不外排。
(略)施工時使用的機械設備較多,環評要求停工期間對施工設備進行遮蓋,避免雨淋,施工設備保養維修委托周邊社會維修保養單位:
(略)
(3)生活污水,項目施工人員均不在
(略)食宿;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期間施工人員入廁、清潔等用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為COD、NH3-N、BOD5、SS等;施工人員入廁依托周邊村寨、單位:
(略)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不設施工營地,無施工人員食堂油煙廢氣,使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瀝青,現場不設混凝土拌合站和瀝青拌合站,僅鋪設時產生少量的瀝青煙氣和苯并(a)芘煙氣。
(略)施工過程中,大氣環境影響主要表現在:①部分建筑拆除、路基施工中由于挖方、填方、推土、搬運泥土和石灰、砂石等材料的裝卸、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揚塵;②運送施工材料、設施的車輛以及內燃機等施工機械在運行項目在施工期產生時排出的氣體污染物將對空氣造成影響;③道路鋪設產生輕微的瀝青煙氣和苯并(a)芘煙氣。
(1)施工揚塵
的揚塵按起塵的原因可分為風力起塵和動力起塵,其中風力起塵主要是由于施工中開挖及裸露的
(略)表層浮塵因天氣干燥及大風,產生風塵揚塵;而動力起塵,主要是在砂石料的裝卸中,由于外力而產生的塵粒再懸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裝卸車輛造成的揚塵最為嚴重。建筑拆除、轉載運輸過程會產生揚塵,環評要求在建筑拆除前進行灑水降塵、濕法拆除作業,轉載灑水降塵、運輸設置篷布遮蓋密閉遮蓋,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拆除揚塵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
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需從外運輸大量的建筑材料,產生的廢棄施工材料也須及時清運,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對環境有一定影響。
(略)線為
(略)周邊村寨的村道,
(略)沿線的有一定的影響,
(略)揚塵污染較為嚴重。
(略)研究所對施工現場車輛揚塵監測結果:下風向150m處揚塵瞬時濃度達3.49mg/m3,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略))二級標準中1小時平均值的2.9倍。
(略)面清潔程度,不同行駛速度情況下的揚塵量。由此可見,
(略)揚塵量與車型、車速、車流量、風速、道路表面積塵、塵土濕度等有關。
(略)面清潔程度條件下,車速越快,揚塵量越大;而在同樣車速情況下,路面越臟,則揚塵量越大。
(略)面的清潔、濕度是減少汽車揚塵的有效手段。
施工期揚塵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場和裸露場地的風力揚塵。
(略)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點表層土壤需人工開挖、堆放,在氣候干燥又有風的情況下,會產生揚塵,減少露天堆放和保證一定的含水率及減少裸露地面是減少風力起塵的有效手段。
(2)作業機械廢氣及運輸車輛尾氣
施工機械廢氣和汽車運輸時所排放的尾氣,
(略)線兩側局部范圍產生一定影響;它們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THC。由于施工機械多為大型機械,單車排放系數較大,但施工機械數量少且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對較輕,影響時間是短期的,范圍是局部的。
(略)、定期進行設備維護等措施將影響降至最低。根據《江西萍鄉經濟技術
(略)(
(略))
(略)工程建設項目》類比同類型工程施工期環境監測結果,在距離現場50m處CO和NO2小時平均濃度分別為0.2mg/m3和0.117mg/m3;日平均濃度分別為0.13mg/m3和0.0558mg/m3。由于排放量不大,故不會對當地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3)路面攤鋪產生的瀝青煙氣
項目施工購買商品瀝青混凝土,不另行設置瀝青混凝土攪拌站,將不會產生瀝青混凝土攪拌煙氣、粉塵,因此只在瀝青攤鋪過程中會產生瀝青煙霧的揮發,瀝青煙霧中含有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根據《江西萍鄉經濟技術
(略)(
(略))
(略)工程建設項目》類比同類型工程估算施工期的污染源強;瀝青煙中污染物中包含THC、粉塵和苯并〔a〕芘等有害物質。在瀝青攤鋪施工點下風向50m外苯并〔a〕芘濃度低于0.00001mg/m3,酚在下風向60m左右≤0.01mg/m3,THC濃度在60m左右≤0.16mg/m3。
3、噪聲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輻射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是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攤鋪機等施工機械。單機施工機械作業時的噪聲,晝間最大在距源50m以外可符合標準要求,夜間最大在280m以外可符合標準要求;多種施工機械同時作業時的噪聲,晝間在距源70m以外可符合標準要求,夜間在400m以外可符合標準要求。項目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項目提出的噪聲防治措施,將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施工機械噪
(略)域聲環境的影響。施工期噪聲影響為短時影響,隨施工結束而結束;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1)建筑垃圾可進行分類處理,分別撿出具有回收價值的廢鋼筋、廢木材、廢塑料、廢包裝材料等,送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無回收價值的由施工方負責清運至當地建設部門指定的地點:
(略)
(2)項目在施工初期需要對部分地表進行處理,其成分主要為雜草、碎石等;清理的廢物全部由施工期單位:
(略)
(3)項目沿線挖方土壤含水率高,由于周邊地下水位高所致,所有挖方均為非利用方。挖方部分由周邊村民清運回田,
(略),剩余無法利用部分清運至
(略)住建部門指定位置處置,嚴禁隨意丟棄。
(略)不設專門的取土場,所需土石方均從外界土石方單位:
(略)
(4)項目分段,分施工隊進行項目施工,施工人員均不在
(略)食宿;
(略)清運處置。
(5)施工設備保養維修委托周邊社會維修保養單位:
(略)
5、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項目
(略),
(略)全長3376.232米,擬用地總規模15.381公頃(230.6035畝),均為永久占地,本工程的建設不會導致直接影響土地利用結構發生重大改變。
永久占地改變了原有土地的利用功能,變為交通運輸用地,對土地利用方式:
(略)
通過
(略)的占地類型可以看出,
(略)的永久占用,將使
(略)內被占用的土地利用性質、功能發生改變,將使構成
(略)原有土地利
(略)用地。這種改變雖然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但是在符合
(略)域用地規劃的前提下進行,道路占地不會對
(略)的土地利用格局造成顯著影響。
(2)對植被影響分析
項目占地范圍內植被與
(略)周邊植被類型相似,在項目
(略)域,受影響的陸生植物包括自然草本植物,以雜草、竹棚、低矮灌木叢為主;灌木層主要種類見耳草(HedyotisauriculariaL.)、皺葉狗尾草(Setariaplicata(Lam.)T.Cooke)、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setosaTrin.)、飛機草(ChromolaeneodorataL.)、含羞草(MimosapudicaLinn.)、鬼針草(BidenspilosaL.)等。草本植物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Cav.)Trin.exSteud)、紫莖澤蘭(Ageratinaadenophora(Spreng.)
(略)&H.Rob.)、人工竹棚(Bambusoideae)、粽葉蘆(Thysanolaenalatifolia(Roxb.exHornem.)Honda)等;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土豆、蔬菜、芭蕉等農作物;在項目
(略)內
(略)域特有植物分布、沒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植物的分布、也不存在珍稀瀕危植物種類。所以,項目在地表植被清除過程中不會導致植物物種滅絕或消失,僅為少量植物種群數量的減少。
沿線的植被由于施工后期的人工恢復,生態將得到逐步改善。運營后,項目
(略)的植被和生態將會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兩側種植綠化帶時,盡量選擇能吸收這些尾氣污染的植物種,形成隔離帶,既防噪美化,又能凈化空氣。
綜上,項目施工所引起的間接影響是暫時的,當項目建設完成,將形成新的植物立地條件,部分植物種類將得到人工干預恢復及自然演替恢復,
(略)趨于穩定后,
(略)的植被和植物狀況將得到改善。
(3)對動物影響分析
①施工對哺乳類動物的影響
(略)的哺乳類多為小型哺乳類,施工活動的干擾,可能會導致常見物種(如田鼠(Microtinae;voles)黃胸鼠Rattusflavipectus、社鼠Rattusniviventer等德
(略)常見哺乳動物)的數量暫時減少。
(略)原有
(略)綠地、灌草叢、農田等生境,是小型哺乳類活動較多的地方,施工階段,會壓
(略)這些小型哺乳動物的的活動空間,降低種群數量與出現頻率。施工期間對哺乳類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動物覓食地所在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對施工過程中清表擾動、土方開挖、施工人員以及施工機械的干擾等,使
(略)環境發生改變,受影響的主要是適生于灌叢、草叢的小型哺乳類,將遷移至附近受干擾
(略)域。在
(略)及
(略)域附近上述哺乳類棲息適宜度降低,種類和數量將相應減少。由于項目工期較短,工程建成后,隨著綠地植被的恢復,環境好轉,人為干擾減少,許多外遷的哺乳類會陸續回到原來的棲息地。
綜上所述,項目施工對動物種類多樣性和種群數量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對動物生存及種群數量、種類影響很小,更不會導致動物多樣性降低。
②施工對兩棲類動物的影響分析
(略)域內的兩棲類主要為華西蟾蜍Bufoandrewsi、滇蛙Ranapleu、小角蟾Megophrysminor、田蛙(Ranaarvalis)等德
(略)常見兩棲類動物,兩棲爬行動物遷徙能力較弱、對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略)域兩棲爬行動物主要棲息于灌草叢、坑塘、河流中,受工程影響的主要是棲息于上述環境中的常見物種,如華西蟾蜍、滇蛙等。兩棲動物對地表濕地環境的依賴性大,施工期對兩棲類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工程施工對地表的擾動、工程施工機械、施工人員進入導致兩棲類物種數量的減少,由于項目施工工期較短,對兩棲類的影響是短暫的,總體而言,施工期間雖然會使
(略)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有所減少,但對
(略)兩棲動物的種群數量的影響有限。
③施工對爬行類動物的影響
(略)域的爬行類主要有白唇竹葉青Trimeresurusalbolabris、棕背樹蜥Calotesemma、斑蜓蜥Sphenomorphusmaculatum、水蛇(NatrixannularisHallowell)、王錦蛇(Elaphecarinata)等德
(略)常見爬行類動物,施工期間對爬行類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活動產生噪聲、工程擾動原有的地表環境,對喜歡安靜或害怕人群類的爬行動物會形成驚嚇導致其離開原有的活動范圍,會暫時降低
(略)內爬行類出現的次數,施工結束后其影響逐漸消除。由于項目施工工期較短,因此,本工程施工對
(略)爬行動物的種群數量的影響有限。
④施工對鳥類的影響
由于
(略)大部分
(略)區,少部分涉及河流、農田及林灌叢,且
(略)受人為活動影響強烈,區域鳥類主要為適應人類活動影響的物種,主要有樹麻雀Passermontanus、山斑鳩Streptopeliaorientalis、普通秧雞(Rallusindicus)、家燕(Hirundorustica)等德
(略)常見鳥類,廣泛分布于
(略)各種生境中,施工期對鳥類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人為活動的增加以及地表開挖、施工機械噪音均會驚嚇、干擾鳥類。鳥類能憑借自身的飛翔能力離開施工
(略)域,尋找適宜的
(略)域,只要施工過程沒有影響到鳥類集中的棲息或繁殖地,就不會影響河岸沿線鳥類種群及其長期生存繁衍的環境。??
(略)域無國家級和云南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布,也無珍稀瀕危動物分布,調查未發現
(略)特有種類分布。
總體來看,
(略)域生境
(略)、人工綠地、農田等生境為主,項目施工期較短,項目施工期間,人為活動、施工噪聲等會驚嚇干擾鳥類的活動,鳥類會暫時避繞到
(略)外活動,整體上項目對鳥類影響較小。
(4)對水生生態影響分析
項目工程涉及河道魚類主要有羅非魚(Oreochromismossambicus)、泥鰍魚(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等德
(略)、總長82.16米,涵洞9道,下部構造為柱式臺、樁基礎,工程涉水工程較少,建設期間不對原河道進行截流,采用局部圍堰導流措施,因此,工程施工對魚類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結束后影響將減小,隨后逐漸恢復。
項目涉及河道沒有發現國家和云南省級重點保護魚類,也無珍稀瀕危魚類,無洄游性魚類,無局限
(略)域的特有魚類,區域內沒有發現集中的“魚類三場”即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的分布。本次環評提出加強施工人員教育管理,禁止在河道內對魚類進行捕撈、電魚等行為。在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的前提下,項目施工對魚類的影響可接受。
(5)對農業生態的影響分析
從總體上看,項目建設占地對
(略)農業結構影響甚微;但是由于被占用的農用地屬永久占地,這些土地將喪失所有的農業產出功能。因此,項目建設會對當地農業經濟造成直接的損失。對于直接被占用土地的農戶,建設單位:
(略)
(6)水土流失
(略)基、道路建設等永久占地對土地格局變化的影響,建設過程中施工開挖造成地表擾動,破壞了原來的地貌和地表植被,導致開挖面土壤侵蝕加劇,開挖土方的堆放在徑流的沖刷作用下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等。
(略)面進行硬化,道路兩邊將進行一定的綠化。建設方已委托專業機構對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具體的方案編制、設計及流失防治,施工期在加強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及采取一定措施后,其造成的環境影響較小。
(7)景觀影響
項目施工期間視覺景觀效果較差,會
(略)景觀造成一定影響;場地清理、施工材料運輸、土石運輸、場內施工設備等均對敏感受體造成中等負面影響;項目施工過程中將有較大規模的挖方和填方工程,會存在裸露地表,在雨期可產生水土流失,也將
(略)景觀造成負面影響。項目擬在施工期對施工范圍進行圍擋,減小
(略)景觀的影響。
二、運營期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
(略)面徑流,在汽車保養狀況不良、發生故障、出現事故等時,
(略)面。在遇降雨后,上述污染物經雨水沖刷后流入雨水渠。路面徑流污染物濃度取決于多種因素,如交通強度、降雨強度、灰塵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時間等。因此,
(略)面徑流污染物濃度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由于其影響因素變化性大、隨機性強、偶然性高,很難得出一般規律。在降雨量已知的情況下,
(略)面徑流的20min,雨水徑流中的懸浮物和油類物質濃度較高,SS和石油類含量可達158.5~231.4mg/L、19.74~22.30mg/L;20min后,其濃度隨降雨歷時的延長下降較快,pH值相對較穩定。降雨歷時40min后,路面基本被沖刷干凈,污染物含量較低。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運營期廢氣污染源主要為汽車排放的含NOX等尾氣,
(略)揚塵。
(1)機動車尾氣
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物的過程十分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系數的確定是十分困難和復雜的。行駛車輛排放源按連續污染線源計算,
(略)線。各預測年CO、NOX
(略)運營年限的增加,交通流量逐漸增大,污染源強也逐漸增大,對沿線環境空氣的污染也隨之增強,
(略)沿線兩側的敏感點的影響逐步擴大。
(略)揮發和排氣筒的排放,而大部分THC和幾乎全部的NO2及CO都來源于排氣管。NO2產生于有過量空氣(O2和N2)的高溫高壓氣缸內。
(2)道路揚塵
(略)面,使路面積塵揚起,會產生二次揚塵污染。在運送散裝含塵物料時,由于散落、風吹等原因,也會使物料產生揚塵污染。
(略)面覆蓋的塵土量及粒徑大小、路面的干燥程度、車輛的行駛速度及風速。
(略)面,揚塵量較小,而且隨著沿線綠化措施逐步發揮作用,車輛行駛引起的揚塵污染將進一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
(略)揚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小。
3、噪聲環境影響分析
(略)面行駛的機動車。路面行使的機動車產生的噪聲主要來源于發動機噪聲、排氣噪聲、車體震動噪聲、
(略)噪聲、傳動機械噪聲等,另外車輛行駛中引起的氣流湍動、
(略)、
(略)面的摩擦等也會產生噪聲;
(略)面平整度狀況變化亦使快速行駛的汽車產生整車噪聲。
(略),道路兩側根據《
(略)聲環境
(略)劃(
(略))》規定的1類和2類聲
(略)。根據現場調查,瑞麗口岸連接線工程兩側涉及聲環境
(略)中的4a類區、2類區、1類區。
根據項目噪聲預測結果,瑞麗口岸連接線工程近期(2027年)、中期(2033年)、遠期(2041年)1
(略)紅線48m;近期(2027年)、中期(2033年)、遠期(2041年)2
(略)紅線48m近期(2027年)2
(略)紅線137m。環評建議:道路紅線兩側未達到1類區和2類區標
(略)(略)、學校、
(略)等對噪聲敏感的建筑物。
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產生于來往車輛乘坐人員及行人丟棄的少量生活垃圾,
(略)面散落會
(略)容和景觀,嚴重時會污染空氣、傳播疾病和產生次生污染。
(略)沿線的日常保潔工作,
(略)一側設置分類垃圾箱,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處置。
5、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運營期對生態的不利影響主要為隨著交通環境改變、道路兩側規劃開發活動的加深導致項目周邊土地利用格局的改變,隨之帶來的生態格局變化。項目位于
(略),用地范圍內植被種類較少,生物多樣性較差,且生態環境主要受人為控制,自我調控能力較差。本項目投入運營后,
(略)綠化,建成喬、灌、
(略),同時考慮對大氣污染物吸附性較強和降噪效果顯著的物種,以提高環境的自然凈化能力,對基建施工和交通破壞的綠地,應盡快恢復綠化,以保護周圍良好的生態環境狀況。
本項目工程永久占地15.381公頃(230.6035畝),占地類型主要為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占地范圍不侵占永久基本農田,工程建
(略)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農用地將轉變為交通運輸用地。通過
(略)的占地類型可以看出,
(略)的永久占用,將使
(略)內被占用的土地利用性質、功能發生改變,將使構成
(略)原有土地利
(略)用地。這種改變雖然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但是在符合
(略)域用地規劃的前提下進行,道路占地不會對
(略)的土地利用格局造成顯著影響;項目永久占
(略)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的改
(略)域土地利用格局影響不大。
項目用地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原生植被僅少量分布,主要為熱性稀樹灌草叢中的飛機草群系,草叢種類主要為飛機草、芒草、狗牙根、鬼針草、狗尾草等常見植物,植物種類較為單一,
(略)綠化工程建設完成后,沿線植被將有所改善。
(略)產生不可逆的變化,不會改變當地植被物種,對植被影響小。同時,由于所
(略)正在進行開發,加之人類
(略)域活動時間一直較長的緣故,
(略)域內已無野生動物存在,
(略)域內常出沒的動物主要是貓、狗、鼠類等人類伴生動物,
(略)線,對其影響不大;項目建成
(略)域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小,項目所造成的生態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6、社會影響分析
瑞麗口岸連接線工程是貫穿
(略)西
(略)的一條交通南北主軸線,項目連接
(略)東西向主要干道,屬于口岸配套基礎設施,建成后將口岸進出口貨運集散交通流疏導
(略)西側,有利于提升口岸通行條件和集散效率;本項目的建設是積極踐行“固邊、強邊、興邊富民”的重要舉措,助力瑞麗沿邊產業園建設,發揮瑞麗口岸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紐帶”;有利于破解姐告口岸
(略)單一進出通道的現實瓶頸的現實問題,破解現狀貨運通道對姐
(略)沿線居民產生揚塵、噪聲等環境污染問題,提升營商和居住環境;促進姐告口岸商務
(略)、
(略)城區、環山工
(略)等功能組團優勢互補、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助推姐告、
(略)快速跨越式發展。
7、環境風險影響分析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69-2018)技術要求,通過風險調查、環境風險潛勢初判、風險識別、環境風險分析、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要求等開展環境風險評價,為工程設計和環境管理提供資料和依據,以達到降低危險,減少危害的目的。
(略)工程建設,項目本身不存在《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69-2018)中列明的危險物質,且《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略))適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生產、使用、儲存(包括使用管線運輸)的建設項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故(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的事故)的環境風險評價,
(略)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進行相關的要求和規定。
(略),道路沿線主要為
(略)、河流、耕地為主;除了特殊情況下,有小概率的運輸燃料油、液化氣、化學物品、農藥等危險品;道路上行駛的運輸危險化學品發生事故時,可能發生爆炸、燃燒、逸漏或泄漏,會對當地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具體如下:
①
(略)進入附近水體。若泄漏污染物為可降解的非持久性污染物,則其泄漏只會對排污口附近及其下游一定范圍內的水域水質造成短時間的沖擊,但長期累積性風險污染影響是可控和有限的。若泄漏污染物為持久性污染物,則進入水體中的危險化學品除了可能對排污口及其下游一定范圍內的水域水質造成瞬時沖擊外,還會持久存在于水環境中,破壞水生環境。
②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化學危險品泄漏,可能通過化學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等污染途徑污染土壤。
③項目周邊水域為瑞麗江支流團結大溝、南底河、南管河、朵牛河,因此,
(略)運營過程中危險品運輸車輛產生泄漏或交通事故引發的危險品泄漏到水中。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途徑:發生危化品車輛運輸事故時,若不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泄漏的危險品會流入地表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④發生交通事故導致火災事故會對周邊居民房屋、人員、財產造成破壞,產生的煙氣還會污染大氣環境。
項目預防及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對策和措施
1、施工期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
(1)建筑拆除濕法作業,用水自然蒸發不外排。
(2)道路施工廢水、初期雨水根據實際情況在施工場地修建臨時廢水收集渠道與沉淀池,產生的施工廢水、初期雨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和灑水抑塵,施工廢水不外排。
(3)工程施工材料堆場應設置在遠離水體的地帶,建材堆場嚴禁臨河設置,并且采取防止徑流沖刷和風吹起塵的措施;停工期間對施工設備進行遮蓋,避免雨淋,施工設備保養維修委托周邊社會維修保養單位:
(略)
(4)嚴禁建筑垃圾、地表清理固廢、土石方、生活垃圾、施工固廢等進入周邊水體、河道、農灌溝渠;避免對地表水體造成污染。
(5)項目分段,分施工隊進行項目施工,施工人員均不在
(略)食宿;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期間施工人員入廁、清潔等用水;項目施工人員入廁依托周邊村寨、單位:
(略)
2、施工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揚塵
①施工單位:
(略)
②施工單位:
(略)
③施工單位:
(略)
④建設工程施工現場設置統一車輛出入口和車輛沖洗設施,
(略)行駛,車輛清洗處配套設置排水、泥漿沉淀設施。
⑤施工單位:
(略)
⑥裝載多塵物料時,對物料適當加濕或用帆布覆蓋,并經常清洗運輸車輛。
(略)面及時覆蓋,并采取灑水等措施防治揚塵污染。
⑦拆裝、轉載作業必須濕法作業,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密閉運輸,嚴禁隨意露天堆放和焚燒;運輸車間減速慢行,控制載重量,嚴禁超載運輸。
(2)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燃油排放的尾氣
優選施工設備,定期對施工設備進行維修保養,避免故障運輸,嚴禁采用落后和淘汰的施工設備;道路施工機械相對分散,尾氣排放源強不大,表現為間歇性排放特征,且是流動無組織排放,其影響隨施工的結束而消失。通過加強管理和落實環保防治措施,可有效減少施工機械的大氣污染。
(3)路面攤鋪產生的瀝青煙氣
因瀝青攤鋪時間很短,廢氣揮發量較小,不會對附近敏感點產生明顯影響。隨著項目的完工,鋪裝結束后瀝青煙氣對環境的影響即消失。因瀝青煙氣本身危害較大,因此除了要做到瀝青在專業廠家生產,成品運至施工現場攤鋪以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使用油布覆蓋瀝青,避免成品運輸過程中發生散逸和泄漏;
②施工布置中盡量集中鋪設,減小瀝青廢氣影響范圍;
③盡可能縮短作業時間,減小瀝青廢氣影響時間;
④瀝青作業人員佩戴口罩或防護面具。
3、施工期噪聲環境保護措施
(1)為減輕施工噪聲對敏感
(略)域聲環境的影響,施工單位:
(略)
(2)應針對噪聲敏感點現狀分布情況,合理布局施工場地,盡量使高噪聲的機械設備遠離敏感點,避免多臺高噪音的機械設備在同一工場和同一時間使用;對可固定的機械設備如空壓機、發電機等應入棚操作;
(3)
(略)兩側設置連續、密閉的圍擋;施工運輸車輛,尤其是大型運輸車輛,
(略)線和時間。施工過程中嚴格管理,將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施工機械噪
(略)域聲環境的影響。
(4)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噪聲設備,并加強對設備的維修保養,避免由于設備非正常工作而產生高噪聲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禁止在12時至14時、22時至次日6時進行施工作業,采取選用低噪聲設備、文明施工等措施,盡量避免擾民情況發生。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施工點,除采取有效措施外,施工單位:
(略)
(5)加強施工現場的科學管理,做好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大力倡導文明施工的自覺性,盡量降低人為因素造成施工噪聲的加重。如輕拿輕放施工器械和施工材料,運輸車輛進入現場應減速、并減少鳴笛等。
(6)
(略),建材及渣土運輸經過
(略)時盡量減速,禁止鳴笛,減小建筑材料及渣土運輸對沿線敏感目標的影響。
4、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
①拆除及施工產生建筑垃圾量進行分類處理,分別撿出具有回收價值的廢鋼筋、廢木材、廢塑料、廢包裝材料等,送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無回收價值的由施工方負責清運至當地建設部門指定的地點:
(略)
②施工清理的廢物部分用于項目回填,
(略),由環衛部門清運處置,嚴禁隨意堆放和私自焚燒。
③項目施工期土石方開挖總方量約1.3萬m3,填方量15.24m3,需要對外借方15.24m3;項目沿線挖方土含水率高,所有挖方均為非利用方,挖方1.34萬m3,結合實際部分由周邊村民清運回田利用,
(略),剩余部分清運至
(略)住建局指定位置,嚴禁隨意丟棄。不設專門的取土場,所需土石方均從外界土石方單位:
(略)
④
(略)清運處置。
⑤施工設備保養維修委托周邊社會維修保養單位:
(略)
5、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進行精密設計,盡量少占用土地,減少施工工期和施工范圍,以減輕施工對周圍自然植被、地形地貌等環境的影響。加強施工管理和環境宣傳,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教育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及培訓,增強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
(2)嚴格按設計施工,禁止超計劃占用周邊農田和破壞周邊農作物;施工結束后必須對臨時占地進行恢復;嚴格施工期煙火管理,防止鄉村火災的發生;加強征地規劃范圍內的土地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規劃布局,嚴禁計劃外占地,嚴禁不合理堆放。
(3)禁止將施工場地布置在
(略)范圍外,不得隨意破壞遷改河道,加強對施工人員自然保護教育,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監管;嚴禁施工人員捕魚、電魚、毒魚、炸魚,違法者要給予處罰并追究其法律責任;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減少圍堰填筑對河水的擾動,加強對施工期廢水、垃圾的處理,嚴禁施工廢水、施工固廢等排入河流;
6、
(略)交通管理措施
(1)工程建筑施工單位:
(略)
(2)工程建筑施工單位:
(略)
二、運營期對策和措施
1、營運期水環境保護措施
(1)
(略)面日常維護管理,
(略)面衛生清潔工作;定期檢查排水設施是否正常運營。
(2)禁止漏油、
(略),
(略)上,造成沿線地表水體污染和安全事故隱患;裝載煤、石灰、水泥等容易起塵散落物料時,
(略),防止物料散落隨徑流污水影響水質。
(3)加強運行交通管理,控制車速,減少因交通事故發生而引起水域污染。在暗埋段出入口兩側醒目位置設置限速、禁止超車等警示標志,提醒過往駕乘人員加強交通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2、運營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1)
(略)兩旁可綠化部分進行綠化,綠化既可以凈化吸收機動車尾氣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塵,又可以美化環境,
(略)容。
(2)加強交通管理,規定車速范圍,保持車流暢通,減少事故發生。
(略)車輛的達標管理制度,
(略)。
(3)
(略)面定期進行灑水、清掃、維護,防止固體廢物隨風飛揚造成大氣污染,
(略)面揚塵對環境的影響。
3、運營期噪聲防治措施
(1)
(略)交通管理,限制車況差、超載的車輛進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聲污染源強。
(2)
(略)養護工作,
(略)面的平整度,
(略)況不佳造成車輛顛簸而引起交通噪聲增大。
(3)嚴格落實項目景觀綠化工程建設,
(略)兩側的綠化養護工作,可以有效通過綠化降噪降低交通噪聲污染的影響。
(4)公路建設運營將不可避免影響
(略)域聲環境質量,
(略)兩側
(略)域內聲環境功能。
(略)兩側聲環境
(略)的達標距離情況,以該距離作為建設控制距離,在控制距離內不宜規劃新建學校、醫院和居民點等聲環境敏感建筑。
(5)對于確需在控制距離內新建敏感建筑時,建筑設計單位:
(略)
(6)常見的工程降噪措施包括搬遷、綠化、通風隔聲窗、聲屏障、
(略)面等。具體措施詳見噪聲環境影響評價專項章節。
4、運營期固廢防治措施
(1)
(略)的司乘人員進行環保教育,樹立宣傳標語,
(略)上亂丟飲料袋、易拉罐等垃圾,
(略)的清潔衛生。
(2)
(略)段到責任人的方式:
(略)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道路運營管理部門必須強化綠化苗木的管理和養護,
(略)綠化長效發揮固土護坡、減少水土流失、凈化空氣、隔聲降噪、美化景觀等環保功能。
(2)配備專業技術員定期對綠化苗木進行澆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蟲害防治,檢查苗木生長狀況,對枯死苗木、草皮進行更換補種。
(3)通過定向營造以喬木、灌木為主體的多結構層次植物群落,預防和減緩苗木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略)綠化養護成本。
(4)進行綠化時,宜采用本土物種,不得引入外來物種,不得使用國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農藥等。
(5)建設單位:
(略)
6、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1)道路沿線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設施標志,避免違規、違章運輸。
(2)
(略)的管理、維護與維修,路面有缺損、顛簸不平、大坑凹和設施損壞時,應及時維修,
(略)設施、標志、標牌完好有效。
(3)
(略)交通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交通管理部門應通過限速等手段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嚴禁
(略)行駛;在洪水過后,
(略),發現問題或隱患要及時處理。
(4)當發生事故時,道路管理人員必須立即采取事故應急措施,盡量減少事故的蔓延,同時通知消防、環境保護、公安、衛生等社會救援機構實施社會救援。發生火災時,滅火人員要視具體情況斟酌采取正確的措施,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5)
(略)管理部門和消防、環保、
(略)事故應急指揮機構指揮、領導和組織應急防治隊伍,負責重大事故隱患的檢查及應急計劃的制定。
(6)積極對事故現場進行應急監測、污染源調查;污染源控制、污染消除;人員離,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劃定受
(略)域,確定污染
(略),采取必要管制措施;清除現場廢物,降低危害。事故現場所產生的消防廢水、泄漏的物品等應進行收集,消防廢水應進行處理達標后才能
(略)(略),危險化學品等進行回收使用,不得排入水體。
(7)事故報告制度,一旦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應向可能受影響
(略)進行事故通報,通報內容包括:危險化學品名稱:
(略)
(8)道路危險品運輸應嚴格遵守《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0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的相關要求,且建設單位:
(略)
公眾參與情況
/
擬審批意見
擬審批意見
擬同意審批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孟娟 |
 |
【聯系電話】 |
19720413970 |
【客服微信】 |
197204139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