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浙江
2025 年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
《交通運輸工程監理案例分析》考前押題
案例一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里程 86km。建設單位通過施工監理招標,將施工監理工作委托給某監理單位。監理合同簽訂后,監理單位立即著手組建項目監理機構。監理單位根據該公路工程特點設置了二級監理機構,即總監理工程師辦公室(簡稱“總監辦”)和駐地監理工程師辦公室(簡稱“駐地辦”)。總監辦配備 1 名總監理工程師和若干名監理員。駐地辦配備 1 名駐地監理工程師和若干名專業監理工程師。
總監辦和駐地辦的主要職責如下:
總監辦的主要職責有:(1)主持召開監理交底會;(2)審批施工組織設計;(3)簽發支付證書;(4)簽發合同工程開工令、單位或合同工程的暫停令和復工令;(5)審核變更單價和總額以及延期和費用索賠;(6)組織編寫監理竣工文件及監理工作報告。
駐地辦的主要職責有:(1)主持編制監理計劃;(2)主持召開第一次工地會議;(3)審批總體進度計劃、重要工程材料及混合料配合比;(4)審批分項工程開工申請,簽發分項和分部工程暫停令和復工令;(5)日常巡視、旁站、抽檢,并做好記錄;(6)核算工程量清單,負責對已完工程進行計量;(7)組織分項、分部工程中間驗收和質量評定,簽發中間交工證書;(8)審查交工驗收申請,評定工程質量;(9)組織編制監理月報。
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簽訂的監理合同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監理合同協議書及附件;(2)中標通知書;(3)公路工程專用合同條款;(4)通用合同條款;(5)其他合同文件。
【問題】
1.監理單位設置二級監理機構是否合理?為什么?
2.總監辦和駐地辦配備的監理人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請說明理由。
3.指出本題所述的二級監理機構中總監辦和駐地辦的職責有何不妥之處?
4.本工程監理合同的組成是否完備?如不完備,還缺少哪幾種文件?
5.若監理合同簽訂后,監理單位發現監理合同協議書、合同專用條款、合同通用條款對某一問題的規定不一致,應以哪一個文件的規定為準?
案例二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甲施工單位承建,乙監理單位實施監理,該路基工程路基長度31km,一級公路路基工程(重交通),包括路堤填筑、路塹開挖、半填半挖路基施工、路基支擋與防護砌筑等工作內容。其中,K2+300~K2+672 為半填半挖路基,其典型橫斷面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現澆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高度 2.8~4.1m,該地段土質為碎石土。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單位向監理單位提交的施工方案部分內容如下:
(1)半填半挖路段的開挖,必須待半填斷面的原地面處理好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開挖半挖斷面。對挖方中非適用材料必須廢棄,嚴禁填在半填斷面內。
(2)原地面橫坡為 1:5~1:2.5 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方部分應按設計要求開挖臺階,臺階高度不小于 1m,寬度不大于 1m,內傾坡度 4%,以防出現縱向開裂。
(3)挖方部分按要求對路面下 80cm 范圍的原狀土進行超挖回填處理,確保壓實度達到 95%,以減少路基差異變形。
(4)填筑時,必須從低處往高處分層攤鋪碾壓,特別要注意填、挖交界處的拼接,碾壓要做到密實無拼痕。
事件二:擋土墻施工內容包括:A-基坑質檢;B-基坑開挖;C-基礎施工;D-墻身砌筑;E-墻背回填;F-伸縮縫與沉降縫施工。
在擋土墻墻背回填過程中,2024 年 3 月 20 日 15 點 30 分發生坍塌事故。事故現場的項目經理立即撥打 110 與 120 急救電話,并展開救援,16 點 45 分項目經理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發生了 9 人傷勢可能較重、4 人傷勢可能較輕的擋土墻坍塌生產安全事故,同時匯報了現場救援的基本情況;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于 17 點 05 分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如實進行了報告。事故調查報告組最終確認事故造成 10 人重傷,3 人輕傷,直接損失 380 萬元。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寫出圖中構造物①的名稱。圖中已標出的各組成部位中,監理單應要求施工單位首先應施工哪個部位?
2.事件一種,逐條判斷事件一中的施工方案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寫出正確施工方案。
3.該路段擋土墻施工是否需要搭設模板支架,針對模板支架的專項施工是否需要組織專家論證?若要搭設模板支架,該模板支架是否單獨計量?
4.事件二中,寫出擋土墻施工工序(示例:C→D→E)。
5.事件二中,寫出生產安全事故等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項目經理對該坍塌事故是否涉嫌遲報與謊報?
案例三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設單位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甲施工單位和乙監理單位,該工程位于丘陵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方路網發達,交通運輸較為便利。設計速度 100Km/h,雙向四車道,主線長 15Km。起訖樁號為 K15+000~K30+000。行車道寬度為 3.75m。主要工程內容有:水穩底基層、水穩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及路面排水等。路面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施工監理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路面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編的專項施工方案中,施工安全保證措施包括技術措施,監測監控等,專項方案實施前,監理單位要求施工單位項目部按照要求進行了方案交底。同時,施工單位現場管理人員向 A 進行了安全技術交底。其由雙方和 B 共同簽字確認。
事件二:路面各層施工時,施工單位項目部配置以下主要機械設備:水穩拌合站,瀝青混合料拌合站、纖維投料機、運輸車,裝載機、攤鋪機,壓路機,水泥漿灑布車,振動夯實機,智能瀝青灑布車等。K17+100~K17+500 段基層在養生過程,具體要求如下:
(1)灑水養護高溫期間,上、下午各進行一次灑水;
(2)鋪設濕砂養護,砂墊層厚度為 50~70mm;
(3)基層養護期時間不少于 14d;
(4)養護期間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
事件三:面層施工中,施工單位技術方案中的部分做法如下:
(1)中面層施工前,施工單位完成了成品改性瀝青的招標工作,擇優選擇了一家實力特強的供應商,施工單位要求供貨單位供貨時需提供有關改性劑與基質瀝青的兩份技術資料;
(2)中面層施工采用兩臺攤鋪機梯隊作業,當日攤鋪作業結束后,采用斜縫設置橫向接縫;
(3)上面層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材料配合比設計中瀝青用量較高,在正式開始上面層施工前,施工單位選取了 200m 路段作為試驗段,采用輪胎壓路機進行碾壓施工。
【問題】
1.事件一中,請寫出由 A,B 的名稱。
2.事件二中,請補充施工單位路面各層施工時還需要的機械設備。
3.事件二中,逐條判斷養護要求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改正。
4.事件三中,(1)中兩份技術資料的名稱,逐條判斷(2),(3)的做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寫出正確做法。
案例四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第 7 合同段為隧道工程,建設單位與某監理單位簽訂了監理合同,該隧道工程為一分離式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山嶺隧道工程,其起訖樁號為 K19+720~K21+450,全長 1730m。隧道兩端洞口 100m 范圍內為偏壓淺埋段,其圍巖級別為 V 級。隧道洞口開挖斷面寬度為 13.5m,左右洞口中心線間距為 50m,隧道左右洞地質情況相同。隧道最大埋深為 80m,隧道縱斷面示意圖如圖 3 所示,該隧道設計支護結構為復合式襯砌(即初期支護+混凝土二次襯砌)。
開工前,有關單位根據圍巖特性對該隧道各段圍巖的級別進行了核實,并計算了各級圍巖段占全隧長的百分比。實施監理過程中發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進行了安全質量檢查,發現施工單位存在如下錯誤做法:
(1)初期支護施工過程中,噴射混凝土采用干噴工藝;
(2)對于隧道底部超挖部分采用洞渣回填;
(3)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 75%,允許車輛通行;
(4)二次襯砌距Ⅳ級圍巖掌子面的距離為 100m。
事件二:施工單位在初期支護、防排水施工完成,待為圍巖變形基本穩定后進行了二次襯砌的施工。
【問題】
1.按長度劃分該隧道是哪一類隧道,是否屬于小凈距隧道?說明理由。
2.寫出圖中 BQ 的中文名稱,判斷 K20+230~K20+970 段、K20+970~K21+350 段圍巖級別。
3.事件一中,逐條修改安全質量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錯誤做法。
4.事件二中,施工單位能夠施工二次襯砌的條件為哪些?
案例五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第 8 合同段,某橋上部為 3×25m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為圓柱式墩,樁基礎。橋面寬度為 8.5m,橋面縱坡 3.5%,雙向橫坡 1.5%,橋梁高度 24m。地基土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雜填土、砂巖。施工單位橋梁施工方案報監理機構審核批準,在監理實施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決定采用盤扣式支架搭設滿堂支架澆筑連續箱梁,支架搭設高度 24m,寬度 9m,按規定設置縱、橫、平面斜桿,并于腳手架進行連接增加支架的穩定性。經支架設計驗算確定了布置間距并委托第三方驗算,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完成后,經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報總監理工程師簽字蓋章后即組織施工。
事件二:項目經理部按照專項施工方案完成地基處理、支架搭設、模板安裝、鋼筋和預應力管道安裝。模板支架搭設完成后,施工單位進行預壓,經監理工程師現場對模板、鋼筋和預應力管道檢查驗收后澆筑箱梁底板和腹板混凝土。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澆筑具體要求如下:
(1)若箱梁體不能一次澆筑完成,需要分兩次澆筑,第一次和第二次澆筑的時間應間隔至少 12h。
(2)澆筑混凝土時縱向由高處向低處澆筑,橫向對稱澆筑。
(3)在混凝土的強度未達到圖紙規定值之前,不得拆除支架。
事件四:本橋箱梁為 C40 混凝土,低松弛鋼絞線,夾片式錨具。施工單位在張拉壓漿過程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預應力張拉程序為:0→(持荷 5min 錨固);
(2)在水泥漿中加入鋁粉膨脹劑;
(3)壓漿自高處向低處進行。
(4)壓漿時,每一工作班組留取不少于 3 組尺寸為 40mm×40mm×160mm 的試件,同條件養護 28d,進行質量評定相關工作。
【問題】
1.事件一中,支架工程是否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實施前還應完善哪些手續?請簡述監理機構對此專項施工方案主要審查要點都有哪些?
2.事件二中,澆筑混凝土之前遺漏了哪些驗收程序和工序?
3.事件二中,寫出支架預壓的目的都有哪些?
4.事件三中,逐條判斷混凝土澆筑技術措施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改正。
5.事件四中,逐條判斷施工單位的做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寫出正確做法。
案例五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第 8 合同段,某橋上部為 3×25m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為圓柱式墩,樁基礎。橋面寬度為 8.5m,橋面縱坡 3.5%,雙向橫坡 1.5%,橋梁高度 24m。地基土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雜填土、砂巖。施工單位橋梁施工方案報監理機構審核批準,在監理實施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部決定采用盤扣式支架搭設滿堂支架澆筑連續箱梁,支架搭設高度 24m,寬度 9m,按規定設置縱、橫、平面斜桿,并于腳手架進行連接增加支架的穩定性。經支架設計驗算確定了布置間距并委托第三方驗算,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完成后,經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報總監理工程師簽字蓋章后即組織施工。
事件二:項目經理部按照專項施工方案完成地基處理、支架搭設、模板安裝、鋼筋和預應力管道安裝。模板支架搭設完成后,施工單位進行預壓,經監理工程師現場對模板、鋼筋和預應力管道檢查驗收后澆筑箱梁底板和腹板混凝土。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澆筑具體要求如下:
(1)若箱梁體不能一次澆筑完成,需要分兩次澆筑,第一次和第二次澆筑的時間應間隔至少 12h。
(2)澆筑混凝土時縱向由高處向低處澆筑,橫向對稱澆筑。
(3)在混凝土的強度未達到圖紙規定值之前,不得拆除支架。
事件四:本橋箱梁為 C40 混凝土,低松弛鋼絞線,夾片式錨具。施工單位在張拉壓漿過程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預應力張拉程序為:0→(持荷 5min 錨固);
(2)在水泥漿中加入鋁粉膨脹劑;
(3)壓漿自高處向低處進行。
(4)壓漿時,每一工作班組留取不少于 3 組尺寸為
40mm×40mm×160mm 的試件,同條件養護 28d,進行質量評定相關工作。
【問題】
1.事件一中,支架工程是否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實施前還應完善哪些手續?請簡述監理機構對此專項施工方案主要審查要點都有哪些?
2.事件二中,澆筑混凝土之前遺漏了哪些驗收程序和工序?
3.事件二中,寫出支架預壓的目的都有哪些?
4.事件三中,逐條判斷混凝土澆筑技術措施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改正。
5.事件四中,逐條判斷施工單位的做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寫出正確做法。
案例六
【背景資料】
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簽訂了施工合同,經項目監理機構批準的施工總進度計劃如下圖所示(時間單位:月),各項工作均按最早開始時間安排且勻速施工。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 1:工作 A 為基礎工程,施工中發現未探明的地下障礙物,處理障礙物導致工作A 暫停施工 0.5 個月,施工單位機械閑置損失 12 萬元,施工單位向項目監理機構提出工程延期和費用補償申請。
事件 2:由于建設單位訂購的工程設備未能按照合同約定時間進場,使工作 J 推遲 2個月開始,造成施工人員窩工損失 6 萬元,施工單位向項目監理機構提出索賠,要求工期延期 2 個月,補償費用 6 萬元。
事件 3:事件 2 發生后,建設單位要求工程仍按原計劃工期完工。為此,施工單位決定采取趕工措施,經確認,相關工作趕工費率及可縮短時間見下表。
【問題】
1.指出圖中所示施工總進度計劃的關鍵線路及工作 E、M 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
2.針對事件 1,項目監理機構應批準工程延期和費用補償各為多少?說明理由。
3.針對事件 2,項目監理機構應批準工程延期和費用補償各為多少?說明理由。
4.針對事件 3,為使趕工費用最少,應選哪幾項工作進行壓縮?說明理由。需要增加趕工費多少萬元?
參考答案及解析
【案例一·參考答案】
1.監理單位設置二級監理機構不合理。因為根據現行《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規定,高速公路開工里程在 100km 以下的,宜設置一級監理機構,即總監辦。
2.總監辦配備的監理人員不合理。
理由:總監辦應配備 1 名總監理工程師和若干名專業監理工程師及監理員、試驗員等。
3.所列總監辦的各項職責是正確的。
所列駐地辦職責中的(1)(2)(3)(8)(9)不妥,這些職責應是總監辦的職責。
4.本工程監理合同的組成不完備,還缺少以下幾種文件:(1)投標函;(2)項目專用合同條款;(3)委托人要求;(4)監理服務費用清單;(5)監理人有關人員、試驗檢測設備投入的承諾。
5.按監理合同文件的優先次序,監理合同協議書排在最前面,因此,應以合同協議書的規定為準。
【案例二·參考答案】
1.①為土工格柵。首先應施工截水溝。
2.(1)正確。
(2)錯誤,正確方案:施工方案臺階高度應不大于規范值。
(3)錯誤,正確方案:壓實度應達到 96%。
(4)正確。
3.需要設置模板支架,模板支架專項施工方案不需要組織專家論證。理由:模板支架的高度在 2.8~4.1m,未超過 8m,故不需要組織專家論證。
模板支架不需要單獨計量。
理由:現澆混凝土擋土墻的內容包括了模板制作、安裝、拆除。
4.正確排序:B→A→C→D→F→E。
5.屬于較大安全事故。
項目經理存在對該坍塌事故遲報,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案例三·參考答案】
1.A—現場作業人員;B—專職安全管理人員。
2.機械設備:平地機、石屑撒布車、清除車、灑水車。
3.(1)錯誤。改正:灑水養護高溫期間,上、下午各進行兩次灑水。
(2)錯誤。改正:鋪設濕砂養護,砂墊層厚度為 70~100mm。
(3)錯誤。改正:基層養護期時間為不少于 7d。
(4)錯誤。改正:養護期間應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和小型通勤車輛以外,嚴禁其他車輛通行。
4.改性劑型號、基質瀝青質量檢驗報告(瀝青樣品)
(2)正確。
(3)錯誤。改正: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施工。
【案例四·參考答案】
1.該隧道按長度分屬于長隧道。
該隧道屬于小凈距隧道。
解析:小凈距隧道是指隧道間的中間巖墻厚度小于分離式獨立雙洞的最小凈距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V 級圍巖最小凈距應≥3.5B(開挖斷面寬度)。標準厚度是 13.5×3.5=47.25m。實際中間巖墻厚度是 50-13.5=36.5m,36.5m<47.25m。符合小凈距隧道標準。
2.BQ 為巖體基本質量指標;K20+230~K20+970 段為Ⅲ級,K20+970~K21+350 段為Ⅳ級,Ⅳ級占總長百分比:[(380+410)÷1730]×100%≈45.7%。
3.①初期支護,應采用濕噴法。
②超挖部分應采用與襯砌同強度混凝土澆筑。
③仰拱和底板強度達到 100%,允許車輛通行。
④二次襯砌距Ⅳ級圍巖子面的距離不大于 90m。
4.二次襯砌工序的開工,應具備以下條件:
(1)二次襯砌前應鋪設完成防水層;
(2)各測試項目所顯示的位移率明顯減緩,并已經基本穩定;
(3)已產生的各項位移已達到預計位移量的 80%~90%;
(4)周邊位移速率小于 0.1~0.2mm/d,拱頂下沉速率小于 0.07~0.15mm/d。
【案例五·參考答案】
1.(1)支架工程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理由:支架搭設高度 24m,超過 8m,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工程。
(2)補充的手續: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根據專家意見修訂專項施工方案。
(3)主要審查要點:①完整性;②程序性;③符合性;④針對性。
2.(1)對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或加固驗收;
(2)設置預拱度,支架搭設完成后應進行驗收,并進行預壓;
(3)對其平面位置、頂部高程、節點連接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驗收。
3.(1)驗證支架的安全性。
(2)消除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3)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
(4)獲取彈性變形參數作為支架支立的依據。
4.(1)不正確。改正:若箱梁體不能一次澆筑完成,需要分兩次澆筑,第一次和第二次澆筑的時間應間隔至少 24h。
(2)不正確。改正:澆筑混凝土時縱向由低處向高處澆筑,橫向對稱澆筑。
(3)正確。
5.(1)不正確。改正:0→初應力→(持荷 5min 錨固)
(2)不正確。改正:宜采用鈣礬石系或復合型膨脹劑,不得使用鋁粉膨脹劑。
(3)不正確。改正:壓漿自低處向高處進行。
(4)不正確。改正:壓漿時,每一工作班組留取不少于 3 組尺寸為 40mm×40mm×160mm 的試件,標準養護 28d,進行質量評定相關工作。
【案例六·參考答案】
1.(1)關鍵線路有兩條,分別為 B→D→I→K→L→N→Q 和 B→D→G→J→L→N→Q。
(2)E 的總時差為 2 個月,自由時差為 2 個月。M 的總時差為 4 個月,自由時差為 2個月。
2.施工中發現文物和地下障礙物時,建設單位應承擔自此發生的費用,順延延誤的工期。但是由于 A 工作有 2 個月的總時差,所以 A 停工 0.5 個月不影響總工期,所以工程延期為 0 個月,可以索賠施工單位機械閑置損失 12 萬元。
3.由于工程設備是由建設單位采購,建設單位應承擔由此發生的費用損失,順延延誤的工期。J 工作是關鍵工作,所以應批準工程延期 2 個月,費用補償 6 萬元。
4.(1)L、N、Q 為關鍵工作,由于 N 工作的趕工費率最低,故第 1 次調整應縮短關鍵工作 N 的持續時間 1.5 個月,增加趕工費 1.5×10=15 萬元,壓縮總工期 1.5 個月。
(2)調整后 L、N、Q 仍然為關鍵工作,在可壓縮的關鍵工作中,由于 L 工作的趕工費率最低,故第 2 次調整應縮短關鍵工作 L 的持續時間 0.5 個月,增加趕工費 0.5×20=10萬元,壓縮總工期 0.5 個月。
(3)經過以上兩次調整,已達到縮短總工期 2 個月的目的,增加趕工費為:15+10=25萬元。
團體標準預告
4
?5月上新
歡迎更多的行業伙伴參與以上標準編制工作,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共同制定原創性、高質量的團體標準。
團體標準可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體系,參與團標編制工作,或共同提出團標的立項申請。團體標準作用如下。
我們的服務
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團體標準發布等
一站式服務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