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天津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日前,2024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天津大學環境學院王燦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工業大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西原環保(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北華清創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恩納社環保有限公司申報的項目“城鎮污水處理廠復雜惡臭氣體高效收集與治理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一、主要研究內容及發現點、發明點或創新點
該項目集國內產學研用優勢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惡臭氣體處理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歷經15年,在臭氣釋放機理與計量收集、復雜臭氣高效治理和除臭工藝穩定運行等方面取得突破,填補了行業空白,整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體包括:
1、首次揭示了惡臭物質的釋放機理,建立了完整的城市污水系統惡臭物質排放因子和釋放模型,突破了污水逸散臭氣難以準確計量的世界難題;提出了超大跨度低凈空束流技術,實現了臭氣100%收集率,能耗下降>50%,解決了大跨度低凈空設施的氣體收集問題。
2、首次發現了高溫條件下嗜熱菌除臭新機制并實現了工程應用,開發了基于細胞代謝物激發的低溫生物強化方法和酸脅迫抗逆技術及其系列裝備,實現了對復雜臭氣的高效去除(>99.9%),攻克了對高溫、寒區、酸化等復雜臭氣的治理難題。
3、首次提出了“基于微生物通訊系統調控生物膜特性”的新思路,有效解決了實際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生物膜過量積累導致填料層堵塞的問題,顯著提升了生物除臭工藝的長期運行穩定性(由1年提升至2-3年)。

二、成果轉化情況
天津市東郊污水處理廠位于天津南淀郊野公園內,該項目污水處理規模 60 萬m3/d,再生水處理規模 10 萬 m3/d,該項目采用半地下式布置方式,是目前亞洲處理規模領先的半地下污水處理工程,是天津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和重點工程。除臭部分工藝采用全過程收集+生物除臭濾池+部分光解除臭,工程總投資 36.9 億元,其中除臭濾池采用了本團隊的復雜惡臭氣體高效治理技術。主要加蓋除臭單體有粗細格柵及沉砂池、初沉池、生物池等。惡臭處理工程現已正常運行,有效削減了惡臭氣體的排放。

三、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等
1、項目首次開展了大型污水廠除臭工程實踐,臭氣治理規模超2億m3/h,居全球之首,并實現技術成果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在國內外500余項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2021-2023三年新增收入42.8億,創造利潤超6.76億元,環境社會效益顯著。
2、項目形成核心知識產權集群,獲得國家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53項(發明專利21項),在環境領域TOP期刊發表論文49篇,編制標準6項; 成果入選《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和“一帶一路”技術儲備庫。
3、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獎、中國和天津市專利優秀獎、國際水協會首創水星獎等獎項,引領了全球大型污水處理設施惡臭氣體高標準治理工作。

圖文來源:王燦轉載:VB控制,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會指南︱第14屆雨洪管理與水環境治理研討會(5月15-17日,南昌)
會議時間:2025年5月15日—17日(15日報到,16日全天和17日上午會場交流,17日下午實地參觀)會議地點:南昌市·嘉萊特精典國際酒店(南昌市西湖區八一大道2號)會議形式:主旨報告交流+熱點討論+產品展示+現場參觀參觀項目: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魚目山體育公園
歡迎各方代表參會交流,現場參會可獲得2025年度繼續教育學時證明。
聯系人:劉貴春電??話:13752144199E-mail:liugc0728@126.com
參會回執表下載:
參會回執表格-雨洪與水環境會議.docx
邀請函-第14屆雨洪管理與水環境治理研討會-中國給水排水.pdf
支持機構:南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綜合服務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人居環境研究院上海城市雨洪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
支持單位:北京雨人潤科生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慧水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靈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西中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工程學院濟南浦華會展服務有限公司亞洲環保媒體平臺
會議總體安排

主題報告時間安排




5月17日下午 13:30—16:30
參觀項目: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魚目山體育公園

參觀項目
項目一: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
01項目概況紅谷灘污水處理廠位于南昌市紅谷灘區瀛上河東側、豐和北大道與皇姑南路交叉口西北側,規劃總規模為40萬m3/d,服務范圍包括昌北城的紅角洲片區、紅谷灘片區、鳳凰洲片區、南昌經濟開發區和長堎片區等五大片區。總服務面積約106.98km2,總服務人口107萬。

紅谷灘污水廠服務范圍
污水廠一期處理規模為20萬m3/d,于2008年投入運行。隨著紅谷灘片區的不斷發展,2019年啟動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擴建規模為20萬m3/d,擴建工程用地面積為110161m2,用地指標為0.55m2/(m3·d),總投資約7億元。
02設計進出水水質擴建工程設計進水水質根據紅谷灘污水處理廠一期2014年—2018年的實測進水水質數據綜合確定;設計出水水質根據環評按國家一級A標準執行。

03處理工藝擴建工程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活性污泥法A/A/O工藝,尾水自排或電排至烏沙河;污泥處理工藝采用疊螺式濃縮脫水機+高壓隔膜壓濾機進行濃縮脫水,脫水后的污泥含固率≥60%,外運至新昌電廠摻燒。

污水廠工藝流程圖
04項目亮點(1)總平面布置緊湊合理,節約占地擴建工程在總平面布置方面,充分遵循了廠區功能分區明確、構筑物布置緊湊的原則,工藝處理流程力求簡短、順暢,通過集約化布局與先進工藝設計,實現了用地的高效利用,用地指標遠低于同等規模的污水廠。

紅谷灘污水廠擴建工程鳥瞰圖
(2)節能設備、智能化運行、生物土壤除臭助力成為綠色標桿污水廠污水廠采用的水泵、風機等均為變頻的高效、節能產品,并在生化池等面積較大的建筑物上安裝光伏能源設備,為污水廠提供電力支持。
擴建工程通過增加聯動自控與智能加藥系統,實現自動間歇式曝氣、精準投藥,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擴建工程平均噸水耗電量為0.24kW·h/m3,平均PAC藥耗量為393kg/萬m3。
擴建工程采用了生物土壤濾池作為廠區除臭工藝,并結合廠區綠化整體布置,使擴建工程廠區綠化率達到30%以上,彰顯了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
2024年,紅谷灘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上榜全國首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是江西省唯一入選的污水處理廠。

智能加藥系統
(3)尾水回用擴建工程執行國家一級A標準,尾水可滿足雜用水各種用途的水質要求,故擴建工程在接觸消毒池末端設置了回用水泵,尾水用于消防取水、園林綠化澆灑、環衛保潔、魚目山體育公園及烏沙河生態補水,最大程度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項目二:魚目山體育公園紅谷灘區魚目山體育公園項目是為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理念的南昌樣板項目,公園整體定位為:“觀山、游湖、賞鳥、運動”,打造集生態涵養、戶外游憩、文化體驗功能于一體的海綿型生態公園。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設面積約280畝,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為1170畝。

工程范圍和總體布局
01
工程措施
點、面、內多源治理,實現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Ⅳ類,打造內湖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南昌樣板。(1)清淤理岸:對湖底污泥清於疏浚,對沿岸菜地清理復綠,結合景觀打造生態岸線;(2)海綿凈化:把區域雨水引入海綿設施,減少初期雨水污染負荷,實現聯合減排。

海綿系統技術路線圖
02
項目亮點
(1)因地制宜、因山就勢建設海綿設施以盡量少的土方量整理原有地形,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植被及自然風貌,結合景觀地形處理,將地表雨水匯聚收集至雨水花園、濕塘中,設置海綿設施的同時豐富了場地的景觀空間,突出自然生態的特質,增加了游覽趣味。
(2)再生水的凈化紅谷灘污水處理廠產出的再生水經泵站提升后,用于濕塘生態補水,最終流至孔目湖,形成水循環體系。濕塘通過維持常年淺水位設計,既保障了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又提升了公園景觀的親水性與休閑功能,為市民營造了集生態、娛樂于一體的公共空間。
濕塘內構建多層次水生植物群落(如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通過生物吸附與降解作用,進一步削減再生水中的污染負荷,提升出水水質。結合場地條件,濕塘設計補水流量為1000m3/d。

再生水利用流程
(3)魚目山流域治理過程中的作用皇姑路現狀雨水直接排入烏沙河,匯水面積約57.1公頃。本工程通過管網改造將雨水導引至濕塘,實現“滯蓄-凈化-緩排”一體化管控。
滯蓄削峰:延緩雨水匯集速度,降低徑流峰值;初期凈化:利用濕塘植物與基質層過濾初期雨水污染物;聯合減排:提升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效能。
03
實施后的效果

一期效果圖

二期效果圖
會議主題相關論文推薦


會議費和住宿
會議費:1800元/人(匯款請備注“雨水會議費”)。
學生(憑學生證)參會免費、食宿自理。
收款單位:《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開戶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賬號: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住宿:單間和標間均為370元/間夜(含早),費用自理。住宿請務必提前、自行預訂,訂房聯系人:韓經理,電話:18270835039。
乘車路線:南昌昌北國際機場:距離酒店約30公里,打車約50分鐘;也可乘坐機場公交1號線,票價15元/位,共7站,“老福山”站下車,停靠站為酒店正門口。南昌西站:距離酒店約20公里,打車約40分鐘;也可乘坐地鐵2號線,“南昌西”站上車(開往辛家庵方向),途徑15站至“永叔路口”站4號出口,直行400米即可到達酒店;亦可乘坐高鐵巴士1號線(開往火車站方向),途經10站至“老福山”站下車,步行1分鐘到達酒店。南昌火車站:距離酒店約1公里,打車約5分鐘。南昌東站:距離酒店約18公里,打車約25分鐘。南昌南站:距離酒店約20公里,打車約40分鐘。
參會回執表下載:
參會回執表格-雨洪與水環境會議.docx
邀請函-第14屆雨洪管理與水環境治理研討會-中國給水排水.pdf

微信號:CNWW1985

投稿咨詢:022-27835707
廣告咨詢:022-27835639
發行咨詢:022-27835520
官方網站:www.cnww1985.com
聯系郵箱:cnwater@vip.163.com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