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遼寧
導語
在國家“雙碳”目標與循環經濟政策的推動下,固危廢資源化利用成為環保領域的重要課題。近日,上海歌靈與上海某知名上市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污泥焚燒灰渣制備工業微晶耐磨板材”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通過創新工藝將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焚燒灰(危廢)與渣(一般固廢)轉化為高性能工業微晶板材,不僅破解了固危廢處置難題,更實現了資源的高值化循環利用,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背景:污泥處置難題催生技術革命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上海每年產生的生活污泥總量已超過200萬噸,焚燒后產生的灰渣因其成分復雜、處理成本高昂,長期面臨“無處安放”的困境。其中,焚燒灰因含有重金屬被列為危廢(HW18),需特殊處置;焚燒渣雖為一般固廢,但傳統填埋方式占用土地資源且存在環境風險。如何安全、高效地實現灰渣資源化利用,成為城市生態治理的緊迫需求。
此次合作項目直擊行業痛點,提出“以廢治廢”的創新路徑:將灰渣轉化為工業微晶板材,反哺污水處理廠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廢物—材料—應用”的閉環鏈條,助力“無廢城市”目標落地。
技術突破:從危廢到高性能材料的蛻變
項目依托上海歌靈在固廢資源化領域十余年的技術積淀,結合合作方在工程化應用端的經驗,設計了一條完整的工藝路線。
原料分級處理:針對灰(危廢)與渣(一般固廢)的不同特性,團隊開發了差異化預處理技術。灰渣經分選、磁選去除金屬雜質后,通過研磨與成分調控,將灰中的重金屬元素穩定固化于玻璃基質中,確保后續產品環境安全性;渣則通過添加晶核劑調整硅鋁比,提升原料可熔性。
微晶玻璃配方優化:基于前期玻璃化工藝研究,團隊創新采用“梯度熔融-可控晶化”技術,精確調控晶相種類與分布。通過引入增強相,產品耐磨性較傳統微晶玻璃顯著提升,可耐受污水處理廠中砂石、化學藥劑的長期沖刷。
成型工藝升級:采用壓延成型與數控加工技術,實現板材厚度與尺寸的靈活定制。經第三方檢測,產品抗彎強度、耐鹽酸腐蝕率指標,完全符合《JC/T 2097-2011 工業用微晶板材》標準。
應用場景:打造綠色基礎設施閉環
項目成果將率先應用于合作方旗下的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覆蓋三大核心場景:
1. 耐磨輸送管道:替代傳統鑄鐵或聚乙烯管道,解決酸堿環境下易腐蝕、易磨損的痛點。微晶板材管道內壁光滑度高,可減少物料輸送阻力,降低能耗15%以上。
2. 耐腐蝕儲槽:用于存儲硫酸亞鐵、次氯酸鈉等強腐蝕性藥劑,使用壽命較玻璃鋼材質延長3倍。
3. 高強度車間地坪:在藥劑配制車間等區域鋪設微晶板材地坪,其優異的抗壓強度,可承載重型設備作業,避免地面開裂引發的安全隱患。
“這些板材從灰渣中誕生,最終回歸污水處理系統服役,真正實現‘取之于廠、用之于廠’的零碳循環。”上海歌靈技術總監在項目簽約會上表示。
合作模式:產學研協同創新典范
此次合作匯聚雙方優勢資源,形成“研發—中試—應用”的全鏈條協同機制。
技術研發端:上海歌靈負責配方設計、工藝開發與實驗室驗證,其自主研發的“危廢玻璃化穩定化技術”已獲國家專利,可將重金屬浸出毒性降低至國家標準限值的1/10以下。
工程化端:合作方依托其萬噸級固廢處理生產線,承擔中試放大與場景適配,計劃投入配套資金建設專用熔融爐與晶化窯,預計2026年正式啟動首條示范線搭建。
結語
從“環保負擔”到“城市礦產”,上海歌靈與合作伙伴通過技術創新,讓污泥灰渣煥發新生。這一項目不僅為固危廢資源化開辟了新賽道,更展現了環保產業從“成本消耗”向“價值創造”轉型的巨大潛力。在綠色發展的浪潮下,這項技術或將引領更多城市踏上“無廢”之路,書寫生態與經濟的共贏篇章。
◆?【現場直擊】2025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及工業污泥協同處置戰略合作論壇、專題展-群俠風采錄
◆??國家力推!全固廢免燒膠凝技術入選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2025上海固廢論壇重磅亮相!
◆?年污泥產生量為14.816704萬噸,100%處置!寧夏銀川市2023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公示
◆?污泥低成本、智能高效高干度快速脫水系統,固廢污泥深度脫水裝備與服務提供商--廣東省金凱地過濾設備有限公司
◆?危廢焚燒聯合污泥制陶粒系統在固廢資源化中的應用
◆?達到《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要求的污泥可用作農用肥料,山西省臨汾市中心城區排水及污水處理專項規劃(2023-2035年)
◆?含油污泥脫水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進展
◆?舉報污泥偷排,懸賞一千萬!
◆?【項目】總投資8.9億元,日處置污泥4500噸,山東省禹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熱電聯產項目
◆?涉及工業及城鎮污水排放,生態環境部發文,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無廢城市|上海污泥處理難題怎么有效解決的?
◆?新政!推進污泥處理節能降碳,鼓勵干化焚燒聯用,積極采用好氧發酵、厭氧消化等工藝,積極推廣污泥土地利用,推動污泥焚燒灰渣建材化利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