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滄州日報特刊】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所屬地區:河北 - 滄州 發布日期:2025-05-11

發布地址: 河北




以實干實績書寫“滄州答卷”


渤海潮涌,萬象更新。

五月的滄州,繁花似錦,生機盎然。

2023年5月11日,***總書記視察河北、來到滄州。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滄州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懷與鼓舞,化作前行動力;信念與信心,照亮新的征程。兩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在獅城大地描繪出一幅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精彩畫卷。

黃驊港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步伐不斷加快。劉國昌 攝牢記囑托凝聚全市上下奮進合力

“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黃驊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要加強港口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

……

殷殷囑托,字字千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從市委常委會會議,到市委全會;從機關團體,到城鎮鄉村;從企業車間,到學校課堂……兩年來,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持續深入抓好***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落實,確保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確保各項要求在獅城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全市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總書記殷切囑托轉化為強大動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發揮滄州毗鄰京津、沿海臨港等優勢,奮力譜寫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瓣瓣同心

譜寫協同發展精彩篇章

風起京津冀,潮涌渤海灣。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城市,滄州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自覺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今年5月8日,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關鍵性節點工程——郭莊跨朔黃鐵路特大橋,以“毫米級精度”實現成功轉體、精準對接,為石衡滄港城際鐵路建設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以“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為抓手,榮烏高速滄州段改擴建工程山東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車,邯港高速一期、雄商和津濰高鐵加快建設……滄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

交通協同,是我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產業協同、創新協同、教育協同、醫療協同……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同樣讓人振奮。

——產業協同向更深層次推進。兩年來,滄州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全市共簽約京津項目131個、總投資556億元,引進落地央企二三級子公司46家。承接項目疏解轉移,促成了一個個產業集群在滄州形成,為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創新協同向更高水平邁進。借力優勢創新資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創新要素加速融合,成為賦能滄州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目前,我市與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臺35個,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500余項;2024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175億元,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31%,推動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公共服務協同向更多領域融合。協同發展,出發點在民生,落腳點也在民生。如今,滄州與京津高水平醫院建立醫聯體21個;44家醫療機構納入京津冀檢驗結果互認范圍;多所學校與京津名校“牽手”;借助毗鄰京津地緣優勢及自身資源稟賦,吸引越來越多的京津老人到滄州養老……一系列對接京津的成果,增進了人民福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更多協同發展的紅利。

向海圖強激活高質量發展強力引擎

能源安全,是“國之大者”。

沿海臨港,是滄州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優勢。

位于渤海灣穹頂處的黃驊港,既是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又是滄州“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強力引擎。

聚焦“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目標,滄州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推動黃驊港規劃建設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多功能”大港建設基礎不斷夯實。優化完善港口功能和布局,是加快推進黃驊港規劃建設的重要基礎。我市進一步發揮優勢、深挖潛能,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港口能力建設,今年謀劃實施了總投資775億元的30個港口及配套項目,港口能級不斷提升。

——“綜合性”大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我市加快原油儲備基地建設,推動國家煤炭儲備基地獲批開工,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集拼業務,鞏固黃驊港至美日韓等集裝箱航線……

——“現代化”大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我市聚焦理順“地主港”模式,整合岸線、錨地、航道等資源,實現港口運營分類施策、規范管理,“5G智慧港口創新應用”入選國家能源領域5G應用典型案例;國內首套散貨港口智能生產操作系統在黃驊港煤炭港區實現應用,首個煤炭碼頭零碳試點項目在煤炭港區正式啟動……

港口雄開萬里流。如今的黃驊港,正一手挽起廣袤腹地,一手連起海上絲路,劈波逐浪、揚帆遠航。

破堿生金

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鹽堿地特色農業,是滄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潛力所在。

把“鹽堿灘”變為“米糧川”。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深耕鹽堿地的滄州“新農人”,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科技和智慧“澆灌”土壤,堅持向鹽堿地要產量、要效益,探索出一條鹽堿地綜合利用的新路徑,在貧瘠的鹽堿地上創造“豐收奇跡”。

旱堿麥長勢喜人。殷 實 攝

——科技賦能,在鹽堿地上種出豐收田。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旱堿麥特色產業創新基地等“國字號”科研平臺在滄掛牌運行,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創建的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研究院(滄州)、綠色食品(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創新發展全國技術中心開始運行,為旱堿麥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推廣技術,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為了讓好種子、好技術落地生根,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不斷健全完善旱堿麥技術推廣體系,壯大專業人才隊伍,為鹽堿地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專業保障。

——精深加工,不斷延伸鹽堿地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我市將提升鹽堿地綜合效益作為落腳點,支持龍頭加工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提升產業附加值。目前,全市市級以上旱堿麥加工龍頭企業達到15家,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

未來的滄州鹽堿地上,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苦干實干

奏響奮進新征程的時代強音

兩年來,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前行,以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的責任與擔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黃驊港規劃建設、鹽堿地綜合利用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這些成績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關心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結果。

兩年實踐,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會到***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蘊含著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

兩年實踐,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會到苦干實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論。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苦干實干抓落實,我們就能不斷積蓄爭先競進之勢、跨越突破之勢、善作善成之勢,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勇挑大梁。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面對新征程新使命,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走在前列的擔當作為,交出更加優異的“滄州答卷”。

有付出,有收獲,今天的滄州,生機勃勃;

有信心,有干勁,明天的滄州,未來可期。

協同發展譜新篇

——我市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綜述



滄州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

初夏時節,獅城大地處處綠意蔥蔥、生機盎然。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總書記視察河北,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楫前行,切實把重大戰略機遇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兩年來,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取得新成效。全市共簽約京津項目131個、總投資556億元;引進落地央企二三級子公司46家;

兩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提速發力。榮烏高速滄州段改擴建工程(山東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車,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設;

兩年來,“協同紅利”加速釋放。滄州與京津高水平醫院建立醫聯體21個,44家醫療機構納入京津冀檢驗結果互認范圍;累計吸引2.36萬京津及周邊省份老年人來滄養老;

……

融入大戰略,釋放新活力。滄州這座加速崛起的沿海城市,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步履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堅定。

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加速集聚結出累累碩果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滄州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城市,兩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發展第一要務,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開辟新賽道、拓展新領域,加速創新要素聚集,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4月30日,在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北京金城泰爾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車間內,新一批硝呋太爾原料藥順利下線。“滄州分公司總投資約3.6億元,新廠區面積比北京廠區擴大了幾倍,原料藥品種也發展為現在的十幾種。”滄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通過創新實施“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模式,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吸引了眾多醫藥企業入駐,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的產業鏈條。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吸引國內外62家知名醫藥企業的82個項目入駐,其中,北京企業37家、天津企業9家。

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是我市加快全面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全市共簽約京津項目131個、總投資556億元。

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過程中,我市不僅注重量的積累,更致力于質的提升,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對接,加快打造更多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不斷創新“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目前,我市與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臺35個,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500余項;2024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175億元,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31%,達到74億元。

同時,我市充分發揮產業區位優勢,圍繞已有央企合作項目,不斷升級合作層次,拓寬合作領域,鼓勵駐滄央企根據項目自身發展,在滄州設立業務公司。兩年來,我市共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46家。

交通互聯互通,“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

4月22日,經過施工人員夜以繼日地緊張作業,位于滄縣姚官屯鎮的石衡滄港城際鐵路跨京滬鐵路轉體橋轉體完成,為城際鐵路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項目是京津冀城市群“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滄州至省會石家莊列車旅程將由目前的兩個半小時縮短到一個小時,從石家莊到黃驊港用時將縮短至一個半小時。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設,三地發展空間上的“一體化”正逐步演變成為時間上的“同城化”。

石黃和京滬高速互通

目前,我市已成為全國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京滬高鐵和京滬、京九、邯黃、朔黃、黃萬、滄港(騁宇)等鐵路,京滬、京臺、黃石、保滄、榮烏(津汕)、大廣等高速公路以及四通八達的國省道干線,構筑起滄州的陸路交通骨架。伴隨著交通路網越織越密,我市著眼更高層次謀求交通“主動脈”再次擴張。邯港高速一期加快建設,榮烏高速滄州段改擴建工程(山東方向)、曲港高速一期建成通車;石衡滄港城際鐵路建設提速,津濰高鐵、雄商高鐵(滄州段)全線施工,“軌道上的京津冀”不斷提速。

陸上交通網絡不斷完善,我市海上大通道的建設步伐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黃驊港建設日新月異。中歐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開通黃驊港美西集裝箱航線,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國北方地區至美國西海岸最快海運通道,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拓展到20條;打通雄安新區至黃驊港“公海”聯運通道,黃驊港朝著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的目標奮楫前行。

東出西聯、南北貫通、陸海空統籌、區域協同,滄州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京津冀綜合交通大動脈,滄州發展的道路也越走越順、越行越寬。

共建共享,“同城化”幸福感穩步提升

日前,“協和耆英進滄州”大型義診活動在滄州市中心醫院舉行。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8位知名專家齊聚滄州,為獅城百姓提供免費診療服務。

患者王娟說:“真沒想到這次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專家的熱情服務,不僅認真研究了我的病情,還幫忙聯系了后續的遠程會診,我心里踏實多了!”

隨著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獅城百姓享受到京津冀醫療保障協同發展釋放的“健康紅利”。截至目前,滄州醫療機構與京津高水平醫療機構組建京津冀醫聯體21個,44家醫療機構納入京津冀檢驗結果互認范圍,32家醫療機構與京津277家醫療機構實現50項影像檢查資料互認共享。

民生之基,教育為本。教育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市持續深化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華北工業學校、獻縣職教中心、黃驊市職教中心與天津市中山志成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天津市交通學校等深化聯合辦學、聯合培養,借助京津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滄州航空職業學院與中國民航大學簽訂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在招生宣傳、師資培訓、實習實訓和就業等方面同中國民航大學共享資源;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滄州師范學院與北京高校聯合開展大運河體系研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途徑;滄州師范學院、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吸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名師來滄建立博士工作站。

養老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領域。泊頭福星園等3家機構被確定為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試點單位,累計吸引2.36萬京津及周邊省份老年人來滄養老。

京津冀協同發展還為三地群眾打造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游圈。隨著“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坐擁雙“世界遺產”的滄州,文旅融合發展的態勢也越來越令人振奮。今年“五一”假期,來滄游客數量為404.9萬人次、同比增長21.34%,其中京津游客為124.22萬人次,占比達到30.68%。


龍頭舞動向深藍


——我市扎實推動黃驊港規劃建設紀實



美麗的黃驊港煤炭港區

立夏時節的黃驊港,海風呼嘯,大潮涌動,激蕩著加速發展的澎湃動力。

聚焦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的目標定位,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扎實推動黃驊港規劃建設:《黃驊港綜合港區規劃修訂方案》獲部省聯合批復;黃驊港煤炭港區五期、30萬噸原油碼頭、滾裝碼頭一期等重點碼頭項目開工建設;“雄安聯動創新區物流產業基地”掛牌,“區港通”模式實現實體通關,黃驊港公共保稅倉庫投入運營;開通黃驊港美西集裝箱航線,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拓展到20條;黃驊港貨物吞吐量連續五年突破3億噸,其中2024年完成煤炭下水量21435.5萬噸,連續六年位居“北煤南運”港口首位……

擴能升級?提升港口競爭力

5月10日清晨,渤海灣畔的晨霧還未散盡,總投資65億元的黃驊港30萬噸原油碼頭建設現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10余臺固化樁機正以分鐘為單位精準下沉,將特種固化劑注入淤泥層,褐色泥漿在高壓作用下翻涌成漩渦,逐漸凝結成支撐碼頭陸域護岸根基的“地下磐石”。

這是黃驊港首個30萬噸級的專業化原油深水泊位。隨著工程推進,黃驊港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的征程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2023年5月,***總書記視察河北、來到滄州,深入黃驊港煤炭港區碼頭,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發展和黃驊港生產經營、發展規劃等情況,強調“要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滄州推進黃驊港規劃建設,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全市上下干字當頭、擔當作為,加快推動黃驊港擴能升級。黃驊港集裝箱碼頭

聚焦打造“多功能”大港,設立港口發展建設子基金,今年謀劃實施總投資775億元的30個重點港口及配套項目,其中,加快推進煤炭港區五期、30萬噸級原油碼頭、滾裝碼頭一期等項目建設,確保年內綜合港區多用途碼頭、集裝箱碼頭一期開工,2個通用泊位主體完工,液體化工碼頭交工驗收,進一步拓展港口“全貨類”運輸功能。

聚焦打造“綜合性”大港,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原油儲備基地建設,推動國家煤炭儲備基地獲批開工;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集拼業務,鞏固黃驊港至美日韓等集裝箱航線,實現中歐、中亞國際班列常態化運營,推動綜保區申報取得實質進展;加速朔州、孝義等內陸港布局建設,年內完成20個內陸港布局。

聚焦打造“現代化”大港,理順“地主港”模式,整合岸線、錨地、航道等資源,實現港口運營分類施策、規范管理;國內首套散貨港口智能生產操作系統在黃驊港煤炭港區實現應用,首個煤炭碼頭零碳試點項目在煤炭港區正式啟動,黃驊港成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業的干散貨港口、全國首家作業現場全面無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5G智慧港口創新應用”入選國家能源領域5G應用典型案例。

當下,俯瞰黃驊港,71.98公里海岸線上,由北到南依次分布著煤炭、礦石、散貨等47個生產性泊位,每天都有60多萬噸的煤在這里中轉,由3條進出港鐵路大通道、縱橫交織公路網,快捷高效皮帶管廊、液化管廊共同組成的集疏運體系日漸完善。

一幅以“大物流”繪制的港通天下“大寫意”,正徐徐鋪展。貨暢其流,物達八方,黃驊港正加速崛起于渤海之濱。

向新求質?壯大臨港產業鏈

沿海臨港是滄州的最大優勢,也是發展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4月20日,坐落在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京津冀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正式開園,總投資52億元的8個戰略新興產業項目集中簽約落地,項目覆蓋光刻膠及配套試劑、電子級特種氣體、硅碳負極材料等關鍵領域,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突破226億元。同時,園區創新采用“邊建設邊招商”模式,后續還將招引總投資63億元的25個優質項目進駐,加速形成電子化學品全產業鏈生態。

作為沿海經濟的核心板塊,臨港經開區已培育石油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此次電子化學品項目的集中落戶,不僅填補高端化工材料領域空白,更通過“產學研”協同模式,為傳統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樣板。

日前,在位于南大港產業園區的河北凱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四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現場,隨著總重341噸的催化蒸餾塔等設備陸續安裝到位,項目輪廓初顯。

“作為滄州市綠色化工產業的重點企業,我們瞄準綠色化工、精細化工方向,積極謀求轉型發展,于2024年4月建設了總投資102億元的碳四新材料一體化項目。”河北凱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全利說,該項目是省重點建設項目,投產后的產品主要應用于高品質油品提質。

大項目紛至沓來,是我市深入推進沿海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今年以來,依托黃驊港,我市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全力打造河北沿海經濟重要增長極,一方面做好管道裝備、綠色化工等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文章;一方面瞄準前沿領域,重點培育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加速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把“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圍繞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著力解決“布局散、鏈條短”問題,積極謀劃推進中國中化新材料、山立科技、博翔石墨等重點項目,聚隆化工40萬噸PVC、慧源化工等一批項目投入運營,綠色化工產業朝著結構優化、布局合理、鏈條完整、高附加值方向跨越;加快鼎泰原料藥基地、八億時空醫藥中間體、上海迪賽諾原料藥及中間體等項目建設,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獲批省級綠色原料基地;北方跨境電商物流基地全面啟動,目前共有海天祥泰等6家跨境電商物流企業注冊,其中3家已經入駐。渤海新區黃驊市全年計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0個、新開工項目200個以上,同時全力打造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批批重點項目的落地,進一步壯大了沿海特色產業集群,撐起了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開放聯動?打造沿海經濟帶

“黃驊港—石家莊國際陸港—莫斯科”中歐國際班列

5月5日,一列裝載72個標準集裝箱的中歐班列從邯黃鐵路渤海東站Ⅲ場駛出,向8300公里外的莫斯科進發。

自2024年5月首列班列駛向莫斯科以來,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黃驊港—莫斯科”“黃驊港—阿拉木圖”兩條干線相繼貫通,開行班列頻次從每月1列提升至如今的每月8列。這條連接“一帶一路”的陸海新通道,正加速融入全球物流版圖。今年以來,黃驊港中歐班列共開行29列,裝載標準集裝箱890個,總貨重9469.637噸,總貨值21341.805萬元。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才能交流合作,取長補短;開放,才能千帆競發,逐浪前行。如今,開放合作,共贏共享,已成為對外彰顯“開放滄州”的重要標志。

兩年來,我市充分發揮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優勢,聚焦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接央企、大型國企,京津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上海港、寧波港等先進港口,進一步強化合作,開展精準招商。與此同時,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世界物流護照計劃在滄州順利實施,加大綜合保稅區申報力度,提升港口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增強黃驊港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推進與京津全面對接、全面合作,充分發揮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示范效應,深化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推動燕趙綠色化工實驗室實現實質性運轉,支持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等平臺開展研發中試,引導更多資源、技術和資本投向創新領域;

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將港口口岸申報、訂艙、查驗、檢驗檢疫等功能前置,貫通“雄安—黃驊港”集裝箱聯運通道,為臨港產業鏈條的延伸提供有力支撐……

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滄州,這艘發展的巨輪,正以全新姿態,劈波逐浪,揚帆遠航。


鹽堿地變身“米糧川”

——全市鹽堿地綜合利用結出累累碩果


5月的旱堿麥田,已滿目青翠,分外惹眼。“瞧這苗子長得多旺,看樣子今年又是個豐收年。”望著鹽堿地里長勢良好的旱堿麥,渤海新區黃驊市舊城鎮后仙莊村種植戶楊東進高興地說。

兩年前,***總書記視察河北、來到滄州,走進眼前的這片麥田。“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滄州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兩年來,滄州聚焦建設“全國領先的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區”這一發展定位,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全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黃驊旱堿麥”入選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并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滄州旱堿麥”獲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累計19個旱堿麥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曾經的“不毛之地”變身“希望之田”,推動滄州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培育良種,筑牢豐收基礎

記者日前在滄州市農林科學院的人工氣候室看到,一個個栽培盆中的麥子即將迎來收獲。“小麥已進入乳熟期,長勢很好。”滄州市農林科學院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副所長王偉偉說,這批小麥由“滄麥6005”品種與其他耐鹽性優秀的麥種雜交而來,希望能培育出更加優質的旱堿麥品種。

“一年能繁育4代,相當于大田里的4個年頭,育種效率大幅提升。”王偉偉說,用于培育良種的人工氣候室,是一間可移動式集裝箱房屋,溫度、濕度等影響小麥生長的環境參數均可調,能夠模擬任何時段的室外農田環境,研究人員只需適當干預,便可加速小麥生長。

“千粒重接近45克,品質相當好。”王偉偉帶記者來到河北省旱堿麥重點實驗室,對一把麥粒進行檢測。他說,這個實驗可以解析麥種,及時發現耐鹽堿的差異基因,讓育種少走彎路。目前,經過人工氣候室的加速培養和河北省旱堿麥重點實驗室的嚴格篩選,“滄麥”系列麥種已有10多個品種投入市場。

良種培育,離不開科技賦能。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旱堿麥特色產業創新基地、國家旱堿麥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等“國字號”科研平臺在滄州掛牌運行;滄州市農林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農業試驗站、中捷產業園區及相關企業共同組建滄州市旱堿麥育種體系,共享人才、資源、研發平臺,合力攻克種源關鍵技術……科技的助力,為全面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全市已優選育成“冀麥32”“捷麥19”“捷麥20”“滄麥6002”“滄麥6003”等一批旱堿麥品種,新審定“滄麥18”“泊麥20”“吳旱015”三個旱堿麥新品種,建立旱堿麥繁育基地6.15萬畝,年繁種能力達到1.8萬噸。一大批適宜鹽堿地種植的良種,不但在滄州廣泛應用,還被推廣到天津、山東等地。

精耕細作,優化生長環境

在位于海興縣的中國科學院鹽堿地資源高效利用試驗基地,3月底播種的油葵長勢喜人。“等到秋天,這里滿是白棉花、紫秋葵,特別美。”基地負責人郭凱說,此番美景,得益于微咸水澆灌技術。

“滄州瀕臨渤海,淡水資源缺乏,但富含淺層地下咸水,我們探索使用鹽堿區的地下咸水來淡化鹽堿地。”郭凱說,在中輕度鹽堿地,采用微咸水代替淡水進行灌溉,既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還能有效節約淡水資源。

治理土壤鹽堿化,關鍵是壓鹽。圍繞改善鹽堿地土壤環境,我市與中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校深入合作,探索出水肥鹽優化調控、覆膜穴播、秸稈深埋還田隔鹽、暗管排鹽等一系列鹽堿地改造先進技術,實現糧食增產20%以上。同時,大力開展引調水工程,通過新改建堤壩、節制閘,疏通河道提升引蓄水能力,引調農業灌溉用水2.21億立方米;推動總投資15.57億元的16個鹽堿地水利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10.7億元;對運東7縣(市)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優化布局,因地制宜新建和提升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22萬畝,鹽堿耕地高標準農田占比達到61%。

隨著治理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土壤環境的改善,滄州鹽堿地特色農業呈現出多元化種植的良好局面。除了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梨、苜蓿、高粱、茴香、蜜桃等農作物也在鹽堿地里開花結果,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籌碼”。

推廣技術,實現“標準化”種植

近日,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潘秀芬來到渤海新區黃驊市舊城鎮白莊村,對農戶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農技指導。“有了專業人員的指導,我們種麥子更從容、更有安全感了。”白莊村種植戶紛紛表示。

再好的種子、再新的技術,農民會用才能發揮價值。當前,我市旱堿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村不斷增加,為了讓廣大農民學會“怎么種”,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健全完善旱堿麥技術推廣體系,壯大專業人才隊伍,技術推廣人員已達1349人,實現種植村“每村都有一名技術員”。

在渤海新區黃驊市舊城鎮的納茉農場,紫花苜蓿即將迎來收割期。“在鹽堿地種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鹽含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種完苜蓿以后,再輪作種植旱堿麥,可以減少肥料用量、提高產量,實現增產增效。”農場負責人劉德成說,納茉農場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自2023年開始,農場便嘗試苜蓿、旱堿麥、夏玉米輪作,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立足于突出“試點引領”作用,我市制發了《滄州市建立完善鹽堿地輪作休耕模式的指導意見》,確定了“苜蓿—旱堿麥—玉米輪作”等10套主推輪作休耕模式和10項技術指導規程。同時,持續開展省級6試點、市級8樣板示范建設,推廣旱堿麥標準化繁育、苜蓿—旱堿麥輪作等經驗。

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是旱堿麥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此,我市繪制了旱堿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路徑圖,確定了35項主推技術規程,并落實到20個百畝攻關田、9個千畝示范方、9個萬畝高產片;發布實施了《黃驊旱堿麥生產技術規程》等6項省級地方標準,以及《滄州旱堿麥》《高粱旱堿地雜交制種技術規程》等16項市級地方標準;開展“十百千”專項活動,培訓190場、8786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0余份,培養鄉土專家31名。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持續為鹽堿地綜合利用增動力、添活力。

延伸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

位于南皮縣的河北五格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旱堿麥為基本原料,打造了以全谷物均衡膳食纖維為賣點的面粉、面條、饅頭等產品,暢銷北京、天津等多地。

“隨著全谷物飲食理念深入人心,把麥胚、麥麩等副產物利用起來,幫助相關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逐步成為我們研發的方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研究院(滄州)副院長劉貞貞說,研究院現已建成旱堿麥加工與制品創新研發中心、果蔬食品制造與營養健康研發中心等多個研發中心,聚焦旱堿麥、冬棗、堿地梨、苜蓿、中藥材等特色資源,開展鹽堿地特色農產品獨特品質挖掘和精深加工技術研究。

鹽堿地特色農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瞄準精深加工領域,我市成立滄州市農產品加工技術協會,組建7支科研團隊,開發精深加工產品20余款。同時,支持加工龍頭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并結合直播帶貨等多元化、現代化的銷售手段,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價值。

隨著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的推進,滄州鹽堿地特色農業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了進一步強化品牌效應,我市印發了《滄州市鹽堿地特色產品品牌打造實施方案》,圍繞旱堿麥、蔬菜、水果等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強化品牌打造推廣;成立了品牌運營公司和品牌管理協會,舉辦了滄州市鹽堿地產品品牌Logo和宣傳語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深入推進農產品品牌、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三位一體”品牌體系建設,提升鹽堿地特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來源:滄州日報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镇安县| 博湖县| 甘谷县| 井冈山市| 石家庄市| 封开县| 乡城县| 惠来县| 揭东县| 大丰市| 黔西| 志丹县| 安国市| 宁陕县| 牙克石市| 繁峙县| 潮安县| 新营市| 清新县| 呼和浩特市| 西乌珠穆沁旗| 景东| 增城市| 苗栗市| 灵宝市| 南部县| 兴和县| 金寨县| 临桂县| 禹城市| 雅安市| 广丰县| 百色市| 金寨县| 海安县| 昔阳县| 洪洞县| 时尚| 嘉黎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