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陜西
4月29日4時1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遠征二號上面級,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73次飛行。
?3.?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5星?4月27日23時54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隨后將天鏈二號05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鏈二號05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中繼衛星的第五顆衛星,距離天鏈二號04星發射僅間隔1個月。中繼衛星可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能夠大幅提高各類航天器的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實現天地數據實時傳輸。
天鏈二號05星在軌成功運行,將有力提升我國天基測控的自主可控性、安全性和可靠性。2019年至今,我國陸續完成天鏈二號01~05五顆衛星發射任務。
?4.?力箭二號火箭成功進行滿載起豎試驗,計劃今年首飛發射輕舟飛船?中科宇航力箭二號液體運載火箭滿載起豎試驗取得成功,火箭精準落位發射臺,標志著發射支持系統順利完成滿載調試,相關設計指標得到驗證。據了解,目前,力箭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已進入工程研制階段的大型地面試驗驗證后期,將于今年9月首飛,發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輕舟貨運飛船的初樣試飛船,后續將成為我國大規模星座組網和空間站低成本貨運的主力火箭。
?5.?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北京時間2025年4月24日17時17分,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6.?我國首件重型運載火箭十米級直徑不銹鋼貯箱樣機研制成功?4月29日,火箭院首件重型運載火箭十米級直徑不銹鋼貯箱樣機研制成功,系當前我國在研直徑最大貯箱。該貯箱樣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火箭院在超大直徑不銹鋼貯箱研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重型運載火箭大直徑不銹鋼結構迭代研制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不銹鋼材料在面向重復使用、低成本、快速制造的大直徑低溫推進劑貯箱上有重要應用前景。據介紹,重型運載火箭型號隊伍自論證確定貯箱采用不銹鋼材料以來,同時在材料、設計、制造、考核方面進行攻關,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模式持續推進不銹鋼貯箱研制。
?7.?中科空天數智產業園落地?梨,投資6億打造中部空天信息產業標桿?4月24日,湖南中科空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南恒凱置業有限公司在長沙縣?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中科空天數智產業園”項目。據悉,中科空天數智產業園規劃用地47畝,總建筑面積約6.78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達6億元人民幣,將構建一個集技術研發、智能制造、產業孵化于一體的千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集群生態體系,致力于成為中部地區空天信息產業的標桿。
?8.?香港首次通過低軌衛星互聯網成功驗證網聯自動駕駛系統?銀河航天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智慧出行團隊在香港首次應用低軌衛星互聯網成功驗證了網聯自動駕駛系統。此次聯合測試,是衛星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開發的關鍵一步。本次試驗中,應科院研發團隊將銀河航天的衛星移動終端安裝在自動駕駛汽車上,通過低軌衛星連接到應科院研發的自動駕駛云端管理平臺。應科院智慧出行負責人蘇棟哲表示,本次地空網聯自動駕駛測試意義重大,是香港第一個網聯自動駕駛和低軌衛星通信融合的測試,有助于未來香港網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廣泛部署及應用。
?9.?中馬簽署合作意向書,計劃建設馬來西亞國際航天港?馬來西亞彭亨州經濟發展局、馬來西亞Lestari太空私人有限公司和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簽署了一份意向書,計劃在馬來西亞東海岸合作建設一個國際航天港。該項目選址位于北緯3-4度,臨近赤道,具有顯著的地理優勢,可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提高火箭發射效率。根據意向書,雙方將重點探索海上發射能力,以加速赤道發射服務的實現,預計未來3到5年內完成。馬來西亞代表團計劃于5月訪問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開展可行性研究和規劃。
?10.?Apex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加速衛星生產?據Space News網站4月29日消息,衛星制造商Apex宣布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由Point72 Ventures領投,8VC聯合領投,Andreessen Horowitz、Washington Harbour Partners和StepStone Group等參與。此輪融資將用于加快Apex衛星總線的生產,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并儲備更多組件和完全組裝的衛星總線。Apex首席執行官Ian Cinnamon表示,公司將繼續專注于快速交付、透明定價和高質量,以滿足包括美國太空軍在內的客戶需求。該公司計劃利用這筆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交付速度,并進一步拓展國家安全應用市場。
?11.?Spire Global完成2.41億美元海事業務出售?4月25日,衛星運營商Spire Global宣布以2.41億美元將其商業海事跟蹤業務出售給比利時分析提供商Kpler,結束了此前因交易停滯引發的法律糾紛。Spire用出售所得償還了約1億美元的未償債務,剩余資金將用于其天氣、航空和射頻地理定位數據業務以及托管有效載荷服務的增長計劃。該交易不包括Spire的100多顆衛星及相關基礎設施,但包含非美國政府客戶合同,以及12個月內的750萬美元過渡服務和數據付款。此前,Spire因Kpler未按時完成收購而提起法律訴訟,最終在4月底前完成交易并撤訴。
?12.?Okapi獲1300萬歐元融資,拓展太空交通管理業務?4月24日,德國太空交通管理初創公司Okapi:Orbits宣布在種子輪融資中籌集了1300萬歐元(約合1475萬美元)。該公司計劃利用這筆資金擴大產品組合、發展國際團隊并增強其專有數據集。
此輪融資由歐洲早期風險投資公司VenTech領投,Matterwave Ventures和Amadeus Apex Technology Fund等參與。Okapi:Orbits自2020年發布首款太空交通管理產品以來,已為7000多顆衛星提供服務,客戶遍布歐洲、美國和亞洲。該公司還于3月推出了一種用于優化發射前任務和驗證法規合規性的工具。
?13.?為應對關稅風險,美銥星公司終端集成中心從美轉移到歐洲?美國銥星公司(Iridium)稱,公司主要衛星通信設備在泰國生產,若美國對泰國加征10%關稅,將導致每年成本增加300萬美元,若暫緩實施的36%關稅生效,每年成本或增至700萬美元,為此公司正擴建去年在歐洲設立的物流中心,將非美產部件直接運往歐洲進行設備集成。目前銥星公司僅25%運往美國部件需承擔關稅,公司決定自行消化短期成本以維持市場競爭優勢。咨詢公司Summit Ridge Group指出,全球衛星行業受關稅和潛在報復性關稅影響,面臨供應鏈重構,依賴高關稅區域制造設備的企業(如手機直連衛星D2D領域)不得不尋求替代供應商。
?14.?耗資5億歷時10年,全球首顆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SAR)遙感衛星——Biomass衛星發射?4月29日09:15(UTC時間),一顆承載著全球森林碳監測希望的衛星將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升空。它是歐空局(ESA)傾力打造、歷時十年研發、投入5億美元預算的全球首顆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SAR)遙感衛星——Biomass衛星。作為ESA地球探索者計劃中的重要一環,Biomass的使命遠不止于拍攝地球表面,而是要為全球森林碳儲量帶來前所未有的系統性、動態化、可驗證的數據。?15.?Atlas 5成功發射首顆運行中的Kuiper計劃衛星?據Space News網站4月28日消息,聯合發射聯盟(ULA)的Atlas 5火箭成功發射了亞馬遜Project Kuiper計劃的第一組運行衛星。此次發射的27顆衛星被送入近地軌道,標志著Kuiper計劃從原型階段邁向全面部署的重要一步。
此次發射原定于4月9日進行,但由于天氣原因和東部靶場的機密活動被推遲。Kuiper計劃旨在部署3232顆衛星以提供全球寬帶服務,但目前的部署進度比計劃晚了約一年。根據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要求,亞馬遜需在2026年7月前將一半的衛星送入軌道,并在三年內完成整個星座的部署。
ULA計劃今年進行多次Kuiper衛星發射,包括Atlas和Vulcan火箭。Vulcan火箭預計最早將于今年年中開始發射Kuiper衛星。
?16.?柯伊伯星座首批發射:亞馬遜豪賭百億挑戰星鏈霸權?美東時間2025年4月28日晚7:01(北京時間4月29日早7:01),聯合發射聯盟(ULA)一枚Atlas V 551火箭從佛州卡角41號發射臺升空。隨后成功將亞馬遜Kuiper計劃首批27顆運營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標志著亞馬遜斥資百億美元打造3,236顆柯伊伯低軌衛星星座的首次部署,該項目旨在提供高速寬帶服務,與SpaceX的星鏈及其他新興競爭者展開激烈角逐。
?17.?Katalyst Space收購Atomos,加速太空服務與軌道轉移能力?4月24日,Katalyst Space Technologies宣布收購Atomos Space,整合兩家專注于太空服務和軌道轉移飛行器的初創公司。Atomos開發的Quark軌道轉移飛行器(OTV)旨在將有效載荷運送到軌道目的地。此次收購將結合雙方技術,開發能夠交會和對接的航天器,用于壽命延長、航天器升級和空間領域感知。
Atomos于2024年3月完成其Quark-LITE飛行器的首次演示任務,驗證了軌道轉移、對接和太空加油等功能。Katalyst計劃利用這些經驗開發下一代平臺,專注于地球靜止軌道任務。收購完成后,Atomos的聯合創始人Vanessa Clark將加入Katalyst,雙方將繼續運營位于科羅拉多州的制造和測試設施。
?18.?美國太空軍采用商業技術改革監視衛星計劃?據Space News網站4月29日消息,美國太空軍最高采購官員斯蒂芬·珀迪少將簽署了一項新的采購計劃,決定用商業開發的系統取代現有的地球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計劃(GSSAP)星座。GSSAP衛星目前在近地球同步軌道運行,負責監視該區域的其他衛星,包括導彈預警和通信衛星等關鍵航天器。此次改革旨在擴大供應商多樣性,利用私營部門的能力,并為國家安全太空市場的新參與者鋪平道路。
?19.?T-Mobile下調星鏈衛星信息服務價格,該服務將于7月開始?T-Mobile宣布將其商業衛星信息服務“T-Satellite”的價格下調至每月10美元,并計劃于7月正式推出該服務。T-Mobile首席執行官Mike Sievert表示,該服務將向AT&T和Verizon客戶開放,高級計劃Experience Beyond和Go5G Next的用戶可免費使用。此前,T-Mobile曾計劃收取15美元的費用,其他運營商客戶則需支付20美元。T-Mobile通過eSIM技術向非T-Mobile客戶提供衛星消息服務。自2022年以來,T-Mobile與SpaceX合作開發該服務,目前SpaceX已發射566顆特殊配置的Starlink衛星以支持這一功能。Sievert表示,T-Satellite服務已吸引數十萬活躍用戶,并將成為T-Mobile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的重要戰略部分。
?20.?Amazon Project Kuiper攜手L3Harris,航天通信技術助力軍事應用?據Space News網站4月29日消息,亞馬遜的衛星互聯網項目Kuiper宣布與國防承包商L3Harris Technologies合作,開發符合軍事和公共安全標準的衛星有效載荷。Kuiper計劃部署超過3200顆近地軌道(LEO)衛星,盡管目前僅發射了前27顆,但雙方已開始合作以滿足軍事通信需求。
合作重點包括開發加密通信技術,確保數據主權和安全,并使戰場士兵能夠通過手持設備訪問關鍵情報。此外,亞馬遜的AWS云基礎設施將為衛星網絡提供高級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L3Harris還在為美國空軍開發混合終端,以實現傳統軍用衛星和商業網絡的冗余連接。
?21.?FCC啟動衛星頻譜共享規則審查,推動太空通信現代化?據Space News網站4月28日消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一致投票決定審查其衛星頻譜共享規則,更新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PFD)限制。這一舉措旨在解決地球同步軌道(GSO)傳統運營商與非GSO(NGSO)新興運營商之間的權力斗爭。
FCC主席布倫丹·卡爾表示,現有功率限制阻礙了衛星寬帶的發展,而技術進步已使高效的頻譜使用和共享成為可能。SpaceX等NGSO運營商認為放寬EPFD規則對釋放Ka和Ku波段服務潛力至關重要,但GSO參與者警告稱,這可能損害關鍵服務并扼殺行業創新。
此外,FCC還在推進其他太空相關現代化舉措,包括開放更多衛星C波段頻譜、批準更高功率水平以改善衛星服務等。
?22.?Slingshot Aerospace推出主權太空跟蹤系統,助力國際客戶建立獨立太空監控能力?
據Space News網站4月29日消息,Slingshot Aerospace宣布推出主權空間物體跟蹤(Sovereign Space Object Tracking)服務,旨在幫助各國建立獨立的太空監控能力。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索爾姆斯表示,隨著太空擁堵和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各國需要獨立監測和分析太空物體的能力,而不再依賴于其他國家或美國軍方的太空物體目錄。
Slingshot總部位于科羅拉多州,同時在英國開展業務,主要與美國政府合作。此次推出的新服務將幫助其他國家提高太空可見性,支持其太空資產的安全與可持續性。該公司還計劃與各國合作構建傳感器網絡,提供太空凝視陣列、全球傳感器網絡接入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持。
?23.?銀河航天與PCCW Global簽署協議,深入合作探索全球低軌衛星服務?4月29日,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與香港電訊旗下國際電訊服務供應商PCCW Global在香港舉辦的“低軌衛星互聯網與未來通信發展論壇”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領域展開更深層次合作。據介紹,PCCW Global與銀河航天去年9月簽訂諒解備忘錄,探索提供低軌衛星服務的合作。此次協議的簽署,PCCW Global將發揮自身廣泛網絡覆蓋以及基礎設施的優勢,結合銀河航天的尖端科技,進一步拓展低軌衛星服務。銀河航天與PCCW Global近日已成功利用低軌衛星技術完成內容傳輸及通信等測試,展示廣泛的應用場景。
?24.?Astrotech贏得7750萬美元合同,提升范登堡基地衛星處理能力?4月25日,美國太空軍授予Astrotech太空運營公司一份價值7750萬美元的合同,以提升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的衛星處理能力。該合同為期三年,旨在緩解衛星處理設施的瓶頸,支持日益增長的軍事和商業發射需求。
Astrotech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子公司,主要提供有效載荷存儲和衛星處理服務。其范登堡業務目前占地約4萬平方英尺,而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設施則擁有11萬平方英尺的加工空間。太空軍官員指出,衛星處理設施的不足已成為發射速度的限制因素,尤其是在SpaceX拼車任務日益普及的背景下。
?25.?Rivada將Outernet服務擴展至33個國家,贏得超160億美元全球業務?4月29日,Rivada Space Networks宣布其Outernet星座服務已獲得33個國家的市場準入,涵蓋各大洲,包括比利時、捷克共和國、瑞典和哥斯達黎加。該公司還簽署了價值超過160億美元的Outernet連接通信服務協議,初步測試計劃于2026年進行。
Outernet是一個由600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全球通信平臺,提供高度安全的光網狀網絡。Rivada計劃通過該平臺支持全球數字開發和安全,滿足企業和政府對彈性、安全通信的需求。
?26.?美國聯邦航空局商業航天辦公室負責人凱爾文·科爾曼離職?據Space News網站4月28日消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負責商業太空運輸的副局長凱爾文·科爾曼(Kelvin Coleman)宣布離職,成為該機構第二輪延遲辭職計劃的參與者之一。該計劃允許參與者辭職,但繼續獲得報酬直到財政年度結束。
科爾曼自2022年以來一直領導FAA的商業太空運輸辦公室(AST),期間商業發射活動數量大幅增長,從2017年的23次增加到2024年的157次。這一增長給辦公室帶來了壓力,FAA通過尋求額外資源和簡化許可流程來應對。
?27.?Axiom Space任命Tejpaul Bhatia為新任首席執行官?4月25日,商業太空基礎設施開發商Axiom Space宣布任命Tejpaul Bhatia為新任首席執行官,接替聯合創始人Kam Ghaffarian。Bhatia自2021年以來擔任公司首席營收官,期間幫助公司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合同,包括監督私人宇航員任務。Ghaffarian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長。
Bhatia此前曾在谷歌參與云計算業務,并創立并領導多家初創公司。Axiom Space目前正開發私人空間站,并與NASA合作開發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的宇航服,同時也在推進空間數據中心計劃。
?28.?L3Harris HBTSS衛星測試成功,為Golden Dome計劃奠定基礎?4月25日,美國導彈防御局(MDA)證實,L3Harris Technologies開發的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HBTSS)衛星原型在測試中達到了性能目標,而競爭對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建造的衛星未能滿足要求。
HBTSS是Golden Dome計劃的基礎技術,旨在加強美國對高超音速導彈等先進空中威脅的防御。L3Harris的HBTSS衛星能夠提供“火控質量”跟蹤數據,支持實時、高保真的導彈攔截。該公司已準備好投入生產,并計劃通過40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
?29.?法國初創公司開發太空防御系統,保護衛星并清理軌道碎片?據Space News網站4月29日消息,由前導彈工程師創立的法國初創公司Dark宣布正在開發一種空射航天器,用于攔截、捕獲和處置軌道上的物體,包括廢棄衛星和潛在威脅。該公司由歐洲國防承包商MBDA和泰雷茲的資深人士于2022年創立,已獲得約11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并擴展到40名員工。
Dark的旗艦產品Interceptor計劃于2027年進行首次試飛,將從改裝的商用飛機上投放,使用機器人模塊抓取目標物體,并將其安全送入南太平洋的“衛星墓地”。該公司已與法國航天局和國防創新局簽訂合同,以展示其技術。
?30.?無限宇航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北京無限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此輪融資由九合創投領投,英諾天使基金跟投,所籌資金將用于公司太空巴士產品研發,加速中國在軌服務商業化進程。無限宇航(InfinAstro)致力于加速中國商業航天在軌服務的商業化進程,公司自主研發的太空巴士系列在軌服務飛行器,可提供200km~36000km軌道高度間的空間運輸服務,解決當前衛星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具備星座智慧部署能力,實現衛星異軌多星拼車發射,使衛星部署更加經濟、快速與準確。?31.?商業航天公司星移聯信完成數億元融資 構建6G時代“天地一體化”業務體系?國內專注衛星通信載荷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商業航天公司星移聯信連續完成Pre-A+輪、A輪融資。其中,Pre-A+輪由老股東梅花創投、元航資本持續追加投資;A輪投資機構包括梁溪科創產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魯信創投管理保定電谷基金、梅花創投等機構。所融資金將重點投向衛星通信載荷研發制造、低軌衛星組網等核心業務,加速建構天地一體化業務體系。迄今,星移聯信已完成五輪融資,并開啟新一輪融資計劃,進一步推動技術研發、產品批產和衛星數據應用。
?32.?航天宏圖:“女媧星座”將成為我國太空遙感空間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4月23日,在2025年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康健表示,航天宏圖前瞻布局“女媧星座”,對標SpaceX打造衛星研制、運營、數據處理、終端場景應用和服務的空天信息產業新生態。女媧星座建成后將成為我國在太空中遙感空間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女媧星座是以雷達遙感能力為核心的大型混合式遙感星座,建設目標是全球商業雷達遙感第一星座。女媧星座具備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物聯網、導航增強、載荷托管等能力。
?33.?我國成功發射試驗二十七號衛星01星~06星?北京時間2025年4月19日6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七號衛星01星~06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70次飛行。
?34.?打造商業航天產業新高地,清申科技總部基地落地臨港集團園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清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申科技”)與臨港集團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清申科技將在臨港集團旗下國際創新協同區建設總部基地,圍繞“智慧天網創新工程”設計、建設、運維、新一代通信應用等方面,建設星座研發中心、衛星地面站、測運控中心、平行環境總測實驗室等,打造成全國領先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天基互聯網示范項目。?35.?發射支持系統升級!提升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使用安全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車綜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過程中,發射車各項指標優異,順利通過考核,具備參加后續飛行任務條件。
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在裝備發射車后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無論是衛星發射、太空探測還是科學研究,都能提供強大的支持。首先,實現了自動化起豎,運載火箭將在短時間內可靠起豎到發射狀態,射前流程更短,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其次,實現了高機動性轉場,運載火箭將具備快速轉場能力,能夠靈活適應多樣化任務需求;同時,實現了精準溫度控制,運載火箭將始終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為衛星提供優越的搭載環境。
?36.?智連安全星座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北京中關村智連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申報的熠目星座(一期)建設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作為全球首個聚焦早期森林草原火災預警的紅外遙感衛星星座,該項目將發射24顆高分辨率、大幅寬紅外衛星,構建覆蓋全球的森林草原火災動態監測網,標志著智連安全在商業航天遙感與防災減災融合領域邁出里程碑式一步,也為全球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提供了創新性解決方案。
?37.?航天宏圖聯合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共建“農業遙感星座”?4月23日,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在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共同啟動“神農一號至四號”農業遙感衛星組網建設計劃。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標志著我國農業遙感技術應用正式邁入規模化、智能化新階段,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38.?地衛二與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武漢大學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方簽約,聯合研發建設泰國遙感衛星星座?4月22日,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代表團來杭訪問,并與西湖區云棲小鎮企業地衛二空間技術(杭州)有限公司、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地衛二自2023年升空首顆“浙產”人工智能衛星以來,發展形勢良好。去年,企業成功研制并交付“阿曼星”,實現浙江民企航天衛星首次“出海”。此次簽約,三方將發揮優勢,在聯合研發建設泰國遙感衛星星座等領域開展合作。
?39.?俄科研人員正在為中國衛星研發高科技激光切割系統?俄科學家計劃研發一種高科技光繪機,即一種使用激光在光學表面“雕刻”微觀結構的設備。該光繪機主要優點是其可大幅減輕光學元件重量,這對克重必爭的航天器來說極為重要。報道稱,這項研發工作受中國某一航天光學領域科研機構的委托開展。項目由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科學儀器科學設計與技術研究所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工藝研究所與自動化和電測量研究所合作實施。?40.?非洲航天局正式成立?4月20日,非洲航天局(AfSA)在埃及開羅舉行儀式,宣告正式成立。非洲航天局肩負著協調和推動非洲55個國家航天發展的任務,致力于通過航天科技促進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科研合作與外空和平探索。本次會上,歐空局與非洲航天局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對地觀測能力建設方面加強合作,擴大針對非洲航天專業人員的聯合培訓計劃。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代表官員宣布將于6月在巴黎與非洲航天局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雙方衛星研發和培訓項目合作。?41.?賽峰集團在科羅拉多州開設新的衛星推進中心?4月16日,賽峰集團在科羅拉多州帕克市開設了一個新的制造和工程中心,專注于衛星推進技術的創新。科羅拉多州州長賈里德·波利斯對賽峰的到來表示歡迎,強調該州蓬勃發展的太空產業以及這一投資在推動航空航天創新、促進合作與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作用。這座面積為2.8萬平方英尺的設施將每年為美國國防部和商業客戶生產EPS?X00電動推進系統,相關產品將于2026年開始從帕克工廠發貨。?42.?Northwood籌集3000萬美元建立地面站網絡?總部位于舊金山的航天科技企業Northwood Space近日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lpine Space Ventures與Andreessen Horowitz聯合領投,Also Capital、Founders Fund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
根據4月22日發布的戰略規劃,Northwood計劃于2026年底前在全球六大洲建立地面基站網絡,通過分布式架構為衛星運營商提供冗余保障、應急響應和全覆蓋服務。公司發言人表示,該網絡將滿足現代航天任務對通信容量和可靠性的雙重需求。
?43.?美國得克薩斯州航天委員會向五家企業撥款逾2600萬美元,加速航天產業布局?美國得克薩斯州航天委員會近日宣布,向宙斯盾航空航天公司、ICON科技公司、Interlune公司、KULR技術集團、金星航空航天公司五家科技公司提供總額超26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旨在進一步推動該州航天產業生態發展。此次撥款是繼2025年1月向四家經濟發展機構、2月向五家公司提供資助后,該委員會本年度第三次大規模資金分配。
?44.?韓國成功發射第4顆軍事偵察衛星?據韓聯社網站4月22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使用“獵鷹”-9火箭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為韓國發射第4顆軍事偵察衛星,并將其送入既定軌道。該衛星作為韓“425 計劃”項目的一部分,旨在提升韓軍對朝鮮的監測探測能力。韓國“425 項目”計劃發射5顆軍事偵察衛星,此前一、二、三號衛星已分別發射,其中一號衛星已執行任務,二、三號衛星在籌備實戰部署。?45.?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完成第二次太空衛星對接實驗?據百曉防務消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成功完成第二次太空對接實驗(SpaDeX),實現了“追逐者”號(SDX01)和“目標”號(SDX02)2顆衛星的對接。SpaDeX任務旨在開發和演示航天器交會、對接和分離技術,為未來的月球任務、樣本返回和空間站建設提供支持。此次實驗標志著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進行此類實驗的國家。未來兩周內,ISRO還將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包括演示對接航天器之間的電力傳輸。
?46.?SpaceX成功發射龍飛船貨運任務,空間站物資儲備策略調整引關注?美國東部時間4月21日凌晨4時15分,SpaceX從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執行貨運補給任務,搭載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點火升空。此次代號為SpX-32的貨運任務向國際空間站(ISS)運送了3021公斤物資,其中生活補給品占比顯著增加,科學實驗載荷則大幅縮減。
據NASA披露,本次貨運飛船攜帶的生活物資達1468公斤,較2024年3月SpX-30任務的545公斤與2024年11月SpX-31任務的961公斤均明顯增加。
?47.?歐洲商業公司首個返回式航天器發射?4月22日,德國Atmos空間貨運公司的鳳凰1號再入艙隨 SpaceX 獵鷹9號火箭拼車任務 “花車 3 號” 發射升空,這是歐洲商業公司首個返回式航天任務。鳳凰1號計劃繞地球飛行一圈后從大西洋濺落,旨在測試充氣式隔熱罩等關鍵技術,驗證將物資安全運回地球的能力。Atmos 公司成立于2021年,其鳳凰號是可回收的在軌研究平臺,能攜帶100公斤物資進入近地軌道并返回。此次發射的鳳凰1號不會被回收,后續的鳳凰2號將配備推進系統以支持受控再入。
?48.?全球首顆P波段雷達衛星已移至發射臺?歐空局Biomass衛星已封裝在Vega-C火箭整流罩內,計劃4月29日發射。這是全球首顆 P 波段雷達衛星,重1250kg,運行于約666km太陽同步軌道,傾角98°,重訪周期3天。其搭載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中心頻率435MHz,帶寬 6MHz,方位向分辨率8m,距離向分辨率25m,幅寬約50km,天線直徑12m。任務周期5.5年,分層析成像階段(18個月)和干涉成像階段(約4年),將生成全球唯一三維森林圖,填補森林碳儲量與變化數據空白。此外,該衛星還可測量冰川運動、探測古河道等。
?49.?波蘭Creotech公司獲得5900萬美元本國政府遙感衛星星座建設合同?4月17日消息,受波蘭發展和技術部委托,歐空局授予波蘭Creotech設備公司(Creotech Instruments)價值5900萬美元的“國家土地分析感知任務”(CAMILA)對地觀測衛星星座建設合同。波蘭政府望通過實施該星座項目豐富本國自主衛星資源,推動波蘭航天企業深入融入歐洲小衛星制造業。?50.?科學應用國際公司贏得美國航天局5500萬美元的衛星網絡集成合同?美國國防部4月22日宣布,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AIC)獲得太空發展局(SDA)價值5500萬美元的五年期合同,將主導擴散作戰人員空間架構(PWSA)第三期項目的系統工程與集成工作。該低地球軌道衛星星座旨在提升美軍對導彈威脅的探測與響應能力。
根據合同條款,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雷斯頓的SAIC需確保第三期航天器在運輸層、跟蹤層及托管層的兼容性,并將其整合至PWSA地面系統。SDA此前在衛星測試與運行中面臨技術協調挑戰后,首次引入獨立項目集成商角色以強化系統整體性。
?51.?美國DARPA發布LASSO計劃,重點加強月球態勢感知和原位資源利用能力?據空間動力瞭望消息,美國DARPA發布LASSO計劃,旨在開發月球軌道自主航天器導航、空間推進、遙感技術,使航天器能在地月空間高效運行,重點是繞月軌道操作,提升空間態勢感知能力,為月球原位資源利用(ISRU)建立經過驗證的資源儲備模型。LASSO計劃的第一階段先聚焦概念設計,然后再側重詳細的子系統、衛星和任務規劃設計。第二階段將著手建造航天器,并為發射和在軌運行做準備。
?52.?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與美國作戰司令部合作對聯合區域邊緣節點系統開作戰測試,加速衛星情報傳輸速度?
據defensenews網站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與美國作戰司令部合作,對聯合區域邊緣節點(J - REN ~ Joint Regional Edge Node)系統的早期版本展開作戰測試,旨在加快將基于衛星的情報傳輸到戰場的速度。J - REN系統是NGA現有信息技術“傳輸鏈路”的現代化升級,可更快速響應指揮官對遙感圖像和情報分析的緊急訪問需求。NGA發言人稱,J-REN 將情報收集任務申請時間從過去的一小時大幅縮短至五分鐘。
?53.?文昌國際航天城組建10億元航天產業基金,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4月14日,從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獲悉,文昌正籌劃建設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打破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短板瓶頸,快速實現產業技術與標準的迭代突破,推動大規模生產與商業化進程。據了解,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在組建10億元的航天產業基金,并聯合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組建首支創投基金。目前,商業航天產業基金集群也在策劃籌備中。今年文昌將建設國際衛星數據交易服務平臺,開發更多應用場景。?54.?成都發布商業航天三年行動計劃,目標2027年產業規模達500億元?4月15日,成都召開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暨商業航天創新發展大會,發布了《成都市商業航天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計劃提出,到2027年,成都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要達到500億元,并培育7家鏈主企業,打造70個創新應用場景。
?55.?中國太空旅游或在未來5至10年“起飛”,商業航天產業鏈加速發展?據央視報道,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十五五”商業航天發展思路與路徑》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正處于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報告指出,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全面建設和衛星數據消費市場的興起,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加速改變生活。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致分為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型期,目前處于快速健康成長階段,企業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逐步成為共識。
?56.?我國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于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4月15日,在“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于遠距離逆行軌道(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DRO-A/B兩顆衛星與DRO-L衛星建立星間測量通信鏈路,為地月空間開發利用和科學探索奠定基礎。此次成果包括:國際上首次實現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顯著降低地月空間進入成本;首次驗證117萬千米K頻段星間/星地微波測量通信鏈路,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首次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降低航天器運行成本。
?57.?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七號4月11日00時4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七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信技術驗證。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69次飛行。?58.?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船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近日擇機發射?2025年4月16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組合體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垂直轉運,正式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轉運工作耗時約兩個多小時,船箭組合體順利抵達發射塔架。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后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計劃搭載三名航天員進入太空,發射任務預計于近日擇機實施。
?59.?藍箭航天“朱雀三號”火箭著陸腿展開性能測試完成,計劃2025年實現3次飛行及一級回收?藍箭航天“朱雀三號”火箭著陸腿展開性能測試試驗已完成。藍箭航天計劃在2025年進行“朱雀三號”的3次飛行,并實現一級回收。
此次試驗依托中建技術中心的大型反力墻反力地板試驗系統,該系統具備25.5米高的反力墻與3800平方米的反力地板,構成了立體加載空間,可容納火箭級間段、空間站艙段、著陸腿等超大型結構。系統配備32套不同規格的靜態作動器和6套高頻動態作動器,可滿足2000噸級火箭靜力試驗需求及多類型回收緩沖器動態加載需求。?60.?力箭二號全箭管路振動試驗成功,4月底轉入總裝階段?力箭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全箭管路振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驗證了管路設計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此次試驗涵蓋一二級尾艙的氧輸送、氧增壓、氧回流、燃輸送和煤油泄出管路五大關鍵系統,通過模擬火箭飛行中的復雜力學環境,確保了管路在超額載荷下的結構和氣密性良好。力箭二號將于4月底轉入全箭總裝階段,計劃于今年9月首飛,執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輕舟貨運飛船的初樣試飛船發射任務。?61.?“池州一號”計劃年底升空 系“平天星座”首顆衛星?4月15日,“平天星座”項目在池州正式啟動,“平天星座”首顆衛星“池州一號”也計劃在今年年底用“池州造”火箭發射升空。北京星移聯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媛媛介紹,平天星座將分為三個階段在低軌部署不低于60顆的異構化衛星,以通信和算力載荷為主要功能載荷,配置不同類型的遙感載荷,為用戶提供即時的多源數據融合的高效解決方案,并提供星間星地的數據傳輸能力。“星座”還能打通星與星、星座與星座間的數據接口,真正實現業務融合能力,為天基算力提供高效節點信息共享通道。星移聯信公司計劃在2025年年底用池州造“智神星一號”火箭發射“池州一號”衛星,并實現部分功能業務落地;同時,還計劃于2026年上半年再發射3顆衛星。據悉,安徽池州造“智神星一號”火箭計劃在2025年8月份左右實現首飛。
?6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動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完成升級上線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固體動力 AI(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完成 DeepSeek 融合升級,平臺功能和性能全面提升并正式上線運行。據介紹,在本次升級中,固體動力 AI 大模型應用平臺通過深度集成 DeepSeek 大模型,不僅迭代優化了上下文理解能力、數學公式格式化輸出、深度思考等功能,還大幅提升了模型的計算效率、響應速度及復雜場景下的處理能力,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資源利用模式。?63.?雄安商業衛星智造公司登記成立,注冊資本1億天眼查App顯示,雄安商業衛星智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李波,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微小衛星科研試驗、微小衛星測運控服務、建設工程施工、建設工程設計、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非居住房地產租賃等,由雄安高新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全資持股。?64.?美國Astranis與中國臺灣簽訂1.15億美元協議,用于交付臺灣首顆專用通信衛星?2025年4月14日,中國臺灣中華電信宣布與美國Astranis衛星公司合作,引進其第三代MicroGEO衛星,以強化中國臺灣地區的衛星通信能力。該衛星預計于2025年底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最快2026年投入使用。此次合作是Astranis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商業交易,價值1.15億美元。?65.?智星空間與馬來西亞DBSPACE簽署星座系統建設與運營合作協議?4月16日,SmartSatellite與DBSPACE公司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卓越技術中心(CENTEXS)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東南亞地區衛星星座系統的建設與運營。東南亞是“數字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此次合作標志著中馬兩國在航天科技領域的深度協同,雙方期待通過本次合作,將中國成熟的航天技術和衛星批量化生產能力與本地化應用場景結合,為區域用戶打造“太空新基建”,為本地政府、企業與公眾創造更安全、高效的空天信息數據服務價值鏈。
?66.?美國白宮擬削減NASA 2026財年20%預算?4月14日,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發布了2026財年預算草案,計劃將NASA整體預算削減20%,從2025年的250億美元降至200億美元。其中,科學領域預算將削減近50%,從73億美元降至39億美元。具體削減方案包括:天體物理學預算從15億美元削減67%至5億美元;地球科學預算削減超50%至略高于10億美元;太陽物理學預算削減近50%至4.5億美元;行星科學預算削減30%至19億美元。
?67.?美國太空軍采用分層任務保障標準,為商業發射提供商降低準入門檻?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正在調整其對發射任務風險的評估方式,通過采用分層任務保障標準,為新興商業發射提供商創造更多機會。根據國家安全太空發射(NSSL)第3階段采購戰略,太空軍引入了分層任務保障方法,根據任務的風險狀況和有效載荷的重要性調整監督級別。這種方法為中型火箭公司提供了參與低質量NSSL任務的機會,這些公司此前因嚴格的政府監督要求而難以進入市場。?68.?美天軍啟動“軌道監察”計劃,加強與商業航天企業情報共享?美天軍航天司令部前門辦公室(Front Door)宣布正式啟動“軌道監察”(Orbital Watch)信息共享平臺,向900余家無論是否持有政府合同或安全許可注冊的商業航天企業發布首份非機密威脅信息簡報。該平臺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NI)、美國國防部航天政策辦公室(OSD/SP)、美天軍情報辦公室及航天司令部“商業集成單元”(CIC)聯合開發,定期提供航天活動風險評估簡報,初期為每季度一次,后續會加快更新頻率。
?69.?L3哈里斯技術公司衛星制造工廠4月16日正式啟用?美國L3哈里斯技術公司投資1.25億美元建設的印第安納州衛星制造工廠和組裝中心將于4月16日正式啟用。該工廠總使用面積接近10000平方米,采用無紙化、自動化生產系統,可大幅提升衛星研發、生產、組裝、測試的現代化水平,并提高衛星產能。
?70.?波音公司完成量子通信衛星地面雙胞胎系統建設,計劃2026年發射Q4S衛星?4月16日,波音公司宣布已成功建造用于太空量子網絡技術驗證任務的地面雙胞胎系統,為計劃于2026年發射的Q4S小型衛星奠定關鍵基礎。波音與加州HRL實驗室合作,完成了有效載荷子組件的軟件驗證,該組件將作為太空設備的“地面鏡像”。此次任務旨在通過量子糾纏交換技術,實現地面與軌道設備間無需物理傳輸的信息通信。
?71.?意大利推進主權低軌安全通信衛星星座建設進度?4月14日消息,意大利航天局(ASI)負責的國家主權安全通信衛星星座獲批進入可行性研究第二階段,將在9月前與意大利商業和工業部門協同研究是否能夠在5年內完成該星座100顆衛星部署。
這是意大利政府實施的第二項大型衛星星座計劃,作為歐盟IRIS2主權星座的替代方案,旨在強化本國航天主權同時發展本國航天產業。IRIS2歐洲安全通信星座由歐盟于2024年啟動,預算111億美元,計劃部署290余顆多軌道衛星,2031年開始提供寬帶通信服務。然而,其高昂成本、技術復雜性和交付周期爭議促使意大利探索替代路徑。此外,意大利政府正在推進IRIDE遙感衛星星座。該星座擬耗資13億美元,由60顆光學、雷達、全色、高光譜、多光譜、紅外遙感衛星構成,計劃2026年全面運行。
?72.?美火箭實驗室HASTE亞軌道火箭入選英美軍方百億美元高超音速技術驗證項目?4月14日,美國火箭實驗室公司(Rocket Lab)宣布入選美空軍價值460億美元、合同期至2031年的“企業級靈活采購合同”(EWAAC)項目和英國防部價值約13億美元“高超聲速技術與能力發展框架”項目(HTCDF),HASTE火箭為兩國軍方提供高超音速技術測試服務。?73.?直覺機器公司宣布2027年發射IM-4月球著陸器,攜手SpaceX推進月球商業化戰略?據space網站消息,總部位于休斯敦的直覺機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近日宣布,已選定SpaceX公司,計劃于2027年使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其第四艘月球著陸器IM-4,并搭載兩顆中繼衛星,用于支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通信網絡。
?74.?Vast商業空間站Haven-1再獲三個有效載荷客戶,2026年發射計劃穩步推進?美國商業空間站開發商Vast宣布,其計劃于2026年5月發射的Haven-1空間站已新增三個有效載荷客戶:日本載人航天系統公司(JAMSS)、法國星際實驗室(Interstellar Lab)和盧森堡的Exobiosphere。
這些公司加入Redwire和Yuri,成為Haven-1的有效載荷合作伙伴。JAMSS將提供用于微重力研究的多用途有效載荷設施;星際實驗室將攜帶名為Eden 1.0的先進生命科學研究設施,用于植物生長等實驗;Exobiosphere將進行制藥和醫療保健相關的生物技術實驗。Vast首席執行官Max Haot表示,這些合作體現了全球對微重力環境作為研究平臺和創新催化劑的認可。Haven-1可容納10個中甲板儲物柜用于研究有效載荷,其中大部分已售出或被保留供機組人員使用。Haot在第40屆太空研討會上表示,目前最多再出售一兩個儲物柜。隨著發射日期臨近,有效載荷合作伙伴的興趣持續增長,他們被Haven-1的能力以及在國際空間站以外進行研究的選擇所吸引。
?75.?SpaceX強攻全球寬帶市場:免費Starlink設備席卷海外?
SpaceX近期推出免費Starlink衛星天線設備策略,要求用戶承諾12個月訂閱,月費99至120美元。該策略已在意大利、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實施,旨在應對亞馬遜柯伊伯計劃等競爭對手,加速在傳統網絡薄弱地區的普及。目前,Starlink已發射超8200顆衛星,服務120多個市場的500多萬用戶。免費設備策略不僅吸引用戶,還為進入低收入但潛力巨大的市場做準備。這一舉措對網絡匱乏地區的消費者是福音,但12個月合約可能帶來壓力,服務質量不佳可能導致用戶流失。競爭對手可能需推出類似優惠或降價,傳統衛星運營商和地面網絡運營商也面臨壓力,市場可能迎來價格戰。此外,Starlink的擴張還帶來頻譜分配和環境影響等監管挑戰。盡管如此,SpaceX憑借其發射能力和垂直整合優勢,試圖通過大規模擴張鞏固市場地位,但其可持續性仍是關鍵問題。
?76.?丹麥戈姆航天公司集成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衛星自動化避障能力?丹麥小衛星制造商戈姆航天公司(GomSpace)宣布將葡萄牙新星航天公司(Neuraspace)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間交通管理工具(STM)深度集成至其“全自動衛星操作平臺”(HOOP)中。這一集成旨在實現衛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動化,為在軌衛星提供實時自動交會警報和避碰建議,顯著提升衛星的自動化避障能力并降低碰撞風險。?77.?國際通信衛星公司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完成衛星延壽任務,IS-901使用壽命延長5年?據satellitetoday網站消息,國際通信衛星公司(Intelsat)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成功完成了國際通信衛星901號(IS-901)的聯合延壽任務,使其使用壽命延長5年。此次任務使Intelsat成為首個完成衛星延壽任務的運營商。?78.?休斯和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合作擴大歐洲高速低地球軌道衛星連接?休斯網絡系統公司(Hughes Network Systems Ltd)宣布推出低地球軌道(LEO)衛星服務,與歐洲通信衛星公司(Eutelsat)合作,使用OneWeb高速、低延遲的LEO衛星寬帶服務,結合休斯的地面設備、安裝和網絡管理,為歐洲企業提供增強的連接服務。
?79.?NASA與Roscosmos延長座位交換協議至2027年?
美國宇航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已將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座位交換協議延長至2027年,該協議將包括更長的聯盟號任務。4月3日,NASA宣布宇航員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已被任命為計劃于11月發射至國際空間站的聯盟MS-28飛船,與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庫德-斯維爾奇科夫(Sergey Kud-Sverchkov)和謝爾蓋·米卡耶夫(Sergei Mikaev)一起。
?80.?Minotaur IV火箭成功發射NROL-174任務,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部署多顆間諜衛星?
4月16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Minotaur IV固體燃料火箭成功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發射了多個機密載荷,標志著該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的首次發射,距上次發射已超過十年。此次任務代號為NROL-174,于東部時間下午3:33從范登堡的8號太空發射復合體(SLC-8)發射。NRO確認發射成功,但未透露載荷細節。
?81.?美國太空發展局局長Derek Tournear結束調查后重返崗位?
美國太空發展局(SDA)局長德里克·圖爾尼爾(Derek Tournear)在完成三個月的行政休假后,將于4月17日重返崗位。圖爾尼爾于1月16日因涉及4.24億美元的衛星采購協議的程序違規調查而被免職。此次調查源于Viasat公司的投標抗議,該公司質疑合同授予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圖爾尼爾的復職得到了國會的支持,特別是參議員Kevin Cramer的倡導。SDA負責開發和部署擴散作戰人員空間架構(PWSA),這是一個近地軌道衛星網絡,旨在支持軍事行動。
?82.?德國火箭工廠RFA更換CEO,計劃年底前發射RFA ONE火箭?
4月11日,德國奧格斯堡火箭工廠(Rocket Factory Augsburg,RFA)宣布更換首席執行官,由航天專家Indulis Kalnins接替自2021年10月起任職的Stefan Tweraser。
此次人事變動正值RFA為RFA ONE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進行關鍵準備階段。新任CEO Kalnins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曾擔任OHB Cosmos發射服務公司的董事總經理。RFA監事會主席Jean-Jacques Dordain表示,Kalnins博士將帶領團隊集中突破關鍵技術,實現進入發射服務市場的首要目標。
4月14日,藍色起源公司成功完成NS-31任務,將六名女性乘客送入亞軌道。這是該公司首次全女性任務,也是自1963年第一位女性進入太空以來的首次全女性太空飛行。乘客包括流行歌手凱蒂·佩里、電視節目主持人蓋爾·金等。
?84.?巴哈馬政府暫停“獵鷹9號”火箭在該國著陸許可?巴哈馬政府15日宣布,即日起暫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該國的著陸回收許可,直至完成發射后全面調查。巴哈馬總理辦公室通訊主任拉特雷·拉明通過社交媒體明確表示,在環境評估審查結束前不會簽發新許可。據公開記錄顯示,SpaceX今年2月首次在巴哈馬實現"獵鷹9號"火箭著陸回收,并獲準在2025年底前進行最多19次同類著陸。該許可原定需通過分階段監管審查后逐步實施。值得注意的是,SpaceX今年3月"星艦"重型火箭在得州試射時發生空中爆炸,部分殘骸墜入巴哈馬海域。該國環境部門經檢測確認,相關殘骸未攜帶毒性物質,對海洋生態影響有限。但官方強調,此次暫停決定與"星艦"事故無直接關聯。?85.?北航黨委副書記楊立軍調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4月9日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楊立軍已經調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立軍曾任北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等職,2023年9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公開資料顯示,楊立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70年6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楊立軍1992年獲北航航空發動機專業學士學位,1995年獲北航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碩士學位,2004年獲北航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任俄羅斯波羅的海技術大學訪問學者,2000年至2001年任俄羅斯莫斯科航空學院訪問學者。?86.?圓滿成功!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噴水降噪系統開展聯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設計建造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二級噴水降噪系統在海南文昌調試取得成功。全系統流量達到33噸/秒(12萬噸/小時),各項參數符合驗收指標,標志著發射場基礎設施建設邁向新高度。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預計可支撐年度10次以上發射任務。這一成果不僅有力提升了該所在航天發射場自主研發、建設噴水降噪系統的綜合能力,也為我國同類航天發射臺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工程實踐經驗。?87.?衛星網絡國內協調管理新規5月1日起施行?《衛星網絡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將于5月1日起施行,旨在進一步激發航天企業活力,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衛星網絡國內協調是指在國際電聯《無線電規則》框架下,我國衛星網絡之間、衛星網絡與地面無線電臺(站)之間的頻率協調。
?88.?超低軌道衛星技術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 “雙超星座”項目完成關鍵技術驗證?由賽思倍斯與天津泰達投資控股聯合發起的“天津超低軌道超高分辨率星座項目”完成關鍵技術驗證,標志著超低軌衛星技術產業化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雙超星座”項目已于今年2月通過專家論證評審,項目首期投資20億元,計劃于2027年前完成8顆衛星發射組網工作。根據規劃,該項目遠期將部署共計48顆衛星,構建具備全球覆蓋能力的超高分辨率遙感觀測體系。目前,該項目已成功申請國際電信聯盟(ITU)軌道頻段資源審批,為后續星座部署提供了重要保障。
?89.?中國航天等在海南成立航天衛星超級工廠公司?航天衛星超級工廠(海南)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董廣紅,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微小衛星生產制造、微小衛星科研試驗、檢驗檢測服務、集成電路設計、電子專用設備銷售、電子產品銷售等,由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商業衛星有限公司共同持股。?90.?廈門天衛科技將在印尼建衛星制造廠?4月8日,廈門天衛科技有限公司與印尼PT ANDYRANA AGUNG NUSA公司在廈門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雙方將在衛星遙感數據應用、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開拓金磚及“金磚+”市場。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天衛星座項目”“衛星工廠項目”“遙感衛星數據應用項目”展開深度合作,依托天衛科技已成功發射的4顆遙感衛星及全產業鏈技術優勢,構建覆蓋印尼及周邊區域的衛星網絡,為通信、農業監測及災害預警提供高精度數據支撐。雙方將在印尼建立衛星制造工廠,推動技術轉移和本地化生產,增強印尼航天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助力其衛星遙感生態體系建設。
?91.?國內衛星制造城市+1!湖南株洲首顆本土制造衛星下線?4月10日上午,湖南賽德雷特衛星智能制造工廠的首顆衛星星睿十一號在株洲正式下線。據悉,星睿十一號衛星是株洲市首顆本土制造的遙感衛星,在賽德雷特衛星智能制造工廠完成總裝、集成、測試(AIT),生產下線后將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劃5月升空入軌。星睿十一號遙感衛星以0.5m分辨率全色多光譜相機為主載荷,具有星下點推掃、側擺推掃以及視頻成像模式,在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應用價值。該衛星將與其他在軌星座形成 “光學+雷達”遙感協同網絡,衛星數據將深度融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 等城市治理場景。
?92.?力箭二號捆綁聯合靜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力箭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圓滿完成捆綁聯合靜力試驗,成功攻克捆綁火箭地面模擬驗證技術難關。作為我國首個實施“最大內壓+最大過載”雙極限工況驗證的CBC構型火箭,此次試驗填補了我國捆綁火箭地面試驗驗證的技術空白。
?93.?民企奮進自貿港:“探路者”探路航天產業合作?正于海南文昌舉行的第十一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期間,“探路者”與文昌方面簽署框架協議,將在文昌建設航天探路全域旅游戰略合作項目。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探路者”)戶外CEO陳旭表示,期待與文昌的企業、科研機構攜手,在航天技術轉化、商業航天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展開深度協作,共同探索“航天+科技+產業”的創新模式。當前,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已經成型起勢。文昌緊抓商業航天發展窗口期,發揮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發揮海南自貿港區位和開放政策優勢,以“箭-星-場-用”一體化發展為主線,聚力培育壯大“三鏈”產業集群;挖掘航天保障、航天旅游、航天研學等“航天+”產業,構建海南自貿港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94.?機器人技術賦能航天智能制造?為深入推進系統重構和能力重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29廠結合五院“空間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發展與應用(CAST+AI·R)專項行動”工作安排,立足智能制造技術落地應用,強化自主創新與融合發展,制定了“點、線、面”頂層規劃方案,鞏固機器人智能制造應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隨著我國航天器朝大型化、復雜化方向發展,產品加工尺寸超大、超出現有設備行程的難題日益凸顯。針對這種情況,529廠突破了移動機器人原位加工技術,創新采用“啄木鳥”式制造模式,實現“小設備加工大產品”的目標。該廠以實際應用場景需求為導向,針對衛星制造中“多品種、小批量”的實際情況,結合衛星規模化生產與高可靠性要求,建立了29個適應不同類型產品的柔性生產單元/生產線。該廠不斷推動科研生產系統升級,支撐科研生產管控數智轉型,實現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95.?航天科技八院149廠數字化賦能火箭框環一次成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149廠基于三維數字化掃描測量技術,開展運載火箭貯箱框環拉彎成形三維數字化測量技術研究,實現框環產品快速拉彎成形,產品成形效率提高70%以上。研制期間,149廠針對框環產品拉彎回彈控制、校形工作相關要求,聚焦三維數字化掃描測量技術,開展框環一次拉彎成形工藝研究,有效提升框環類零件的拉彎成形效率和成形精度,優化數字化制造生產流程,實現了框環一次拉彎精確成形,提升了產品的整體加工效率以及可靠性,確保零件高質量生產交付,保障型號研制質量和任務周期。?96.?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29廠推動機器人技術賦能航天智能制造?隨著我國航天器朝大型化、復雜化方向發展,產品加工尺寸超大、超出現有設備行程的難題日益凸顯。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29廠突破了移動機器人原位加工技術,創新采用“啄木鳥”式制造模式,實現“小設備加工大產品”的目標。529廠突破了大范圍全局定位與局部精細化配準、機器人高精度高剛度設計與標定等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向移動平臺+多構型機械臂+多功能末端執行器”系列化移動機器人裝備,覆蓋了銑削、檢測、打磨、焊接等任務需求,形成了面向大型航天器結構的柔性制造系統。通過“設備動代替產品動”的方式,529廠解決了一批型號產品由于現有設備行程不足導致無法加工的“卡脖子”問題。?97.?空客公司將設計、建造ESA ExoMars火星探測器著陸器?歐洲航天局(ESA,法國巴黎)和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TAS,法國戛納)——泰雷茲(67%)和萊昂納多(33%)的合資企業)已選擇空中客車公司(法國圖盧茲)為 ExoMars 著陸器建造關鍵系統,該系統將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漫游車安全地放置在火星表面。在穿過火星大氣層和降落傘輔助制動階段進入和下降后,空中客車公司提供的著陸平臺將確保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并支持將火星車部署到火星表面。?98.?美公司開發衛星“指紋”技術?美國太空數據分析公司Slingshot Aerospace近日獲得美空軍創新工廠項目小企業創新研究第二階段合同,將開發基于光曲線與人工智能的衛星“指紋”技術。該項目側重于光度指紋識別,即利用光曲線(衛星隨時間變化的亮度測量值)為每個太空物體創建獨特身份標識的方法。該項技術能幫助作戰人員識別衛星異常機動、追蹤新發射的衛星,并破解對手衛星的偽裝行為。美國太空司令部是該項技術的重要客戶。?99.?星鏈獲批在巴西增加7500顆運營衛星?巴西國家電信局(ANATEL)當地時間4月8日宣布批準增加7500顆新的星鏈衛星在該國運營。星鏈目前在巴西的運營權于2022年被授予,涵蓋4408顆衛星。
?100.?“聯盟MS-27”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4月8日13時47分,搭載“聯盟MS-27”載人飛船的“聯盟-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雷日科夫、阿列克謝·祖布里茨基和美國宇航員喬尼·金(Jonny Kim)搭乘該飛船共同前往國際空間站。預計考察團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任務總時長將為245天。本次發射是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聯盟-2.1a”火箭獲得“勝利火箭”稱號,箭身噴涂周年象征圖標。
?101.?美國137億美元國安發射合同授予SpaceX、ULA和藍色起源?美國太空軍于周五晚間收盤后宣布了一項備受期待的國家安全任務發射合同。該合同將價值137億美元的任務分配給藍色起源、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聯合發射聯盟(ULA)。這份合同被稱為"國家安全太空發射"(NSSL)第三階段計劃的"通道2"。這是一份固定價格、不定期交付合同,將從2025財年起分批次向發射供應商分配任務,為期五年。
?102.?SpaceX的星艦超級火箭,正式列入NASA未來發射的名單?NASA在周一(3月31日)宣布,已授予SpaceX一份發射服務合同,將這枚巨型火箭加入這家私人公司的名單中,該名單中已經包括可重復使用的獵鷹9號(Falcon 9)和獵鷹重型(Falcon Heavy)。該協議被稱為NASA發射服務II(NASA Launch Services II,NLS II)合同,允許SpaceX在星艦火箭上進行NASA的發射任務。NASA使用NLS II合同來確保廣泛任務的商業發射服務,包括地球軌道衛星、行星探測器等。“這些高優先級、低和中等風險容忍的任務擁有完整的NASA技術監督和任務保證,從而實現最高的發射成功概率,”該機構在聲明中表示。SpaceX的星艦飛行器,高達12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設計為完全可重復使用。自2023年以來,SpaceX已進行了八次星艦試飛,但尚未成功進入地球軌道或使用航天器部署有效載荷。SpaceX從位于德克薩斯州南部博卡奇卡海灘附近的星基地(Starbase)設施發射這種巨大的不銹鋼火箭。
?103. 美國太空軍將推出國際合作戰略?在2月底和3月初,航空航天公司(Aerospace Corp.)和Spire Global相繼宣布了類似的突破:展示了立方體衛星之間的星際光學連接。這兩個組織的新聞稿強調了工程師們花費數年時間開發、小型化和測試關鍵組件后取得的成就。
104.?太空軍宣布“軌道觀察”計劃,與商業部門共享情報?
美國太空軍的采購部門宣布了一項新的情報共享計劃,旨在警告商業衛星運營商其軌道資產可能受到的威脅。太空系統司令部表示,這項名為“軌道監視”(Orbital Watch)的新計劃將向通過該司令部的“前門”(Front Door)門戶注冊的900多家航天公司分發非機密威脅數據,無論它們是否持有政府合同或安全許可。該計劃將逐步部署,從測試階段的季度威脅信息分發開始。長期目標是建立一個安全的“商業門戶”,支持政府和商業運營商之間的雙向威脅信息共享。
?105.?波音子公司Millennium Space擴大生產以滿足國防需求?波音子公司Millennium Space Systems的衛星制造能力幾乎翻了一番,正在努力交付積壓的國防合同。該公司的目標是將產量從每月1到2顆衛星增加到6到12顆,這對于一個歷來以有條不紊、小批量工作而聞名的行業來說是一個飛躍。Millennium Space 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埃爾塞貢多,擁有約1,000名員工,并正在將其生產空間從22,000平方英尺擴大到近42,000平方英尺。
?106.?Redwire和ispace US將合作開展登月任務?Redwire和ispace US已同意在未來的月球任務上進行合作,以尋求利用兩家公司認為公司和政府日益增長的興趣。兩家公司在4月8日召開太空研討會,同意共同執行月球任務,例如通過 NASA 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執行的任務。總部位于東京的ispace的美國子公司ispace US目前正在為Draper實驗室開發其 APEX 1.0月球著陸器,該著陸器將于2026年前往月球背面執行CLPS任務。Redwire民用和國際航天總裁Mike Gold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的著陸器將利用Redwire技術,例如攝像頭和可部署系統,以及與科羅拉多州 ispace 位于同一地點的Redwire組裝、集成和測試設施。?107.?Astroscale U.S.將在 2026 年任務中為兩艘太空軍飛船加油?Astroscale U.S.將為位于地球靜止軌道的兩艘美國太空軍航天器加油,執行計劃于 2026 年發射的任務。Astroscale U.S.在4月8日的太空研討會上,其Astroscale U.S.加油機飛船(也稱為 APS-R)將向兩艘太空軍飛船輸送肼,并使用Orbit Fab在執行任務中開發的推進劑庫自行加油。
“這項任務很重要,因為它證明了一些基本的事情:在軌物流不再是理論上的。他們正在運作,“Astroscale U.S.執行副總裁克萊爾·馬丁 (Clare Martin) 在關于該任務的簡報會上說。?108.?GITAI成立美國國防子公司以尋求政府合同?太空機器人專家GITAI于4月8日宣布,該公司已在其加利福尼亞州托倫斯市總部成立了一家專注于國防的子公司,以尋求在美國政府合同中擔任主承包商角色。在2023年將總部從日本搬遷后,該公司已經在GITAI USA 的領導下完全在該國設計和制造機械臂、衛星和漫游車,并已獲得DARPA等政府機構的合同。除了以國防為重點的計劃外,GITAI還致力于開發機器人維修技術,用于商業企業的在軌維護和組裝。該公司還參與了月球探測,最近完成了為日本擬議的載人月球車設計的機械臂的概念研究。
?109.?月球著陸器運營商表示,NASA 以外的需求不斷增長?通過政府支持的月球任務,公司正在為未來的飛行尋找客戶。國際航天機構、大學、公司和拼車客戶貢獻了大約10%的資金,幫助 Intuitive Machines于3月6日通過其第二個著陸器到達月球。另外90%來自 NASA 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 (CLPS) 計劃。?110.?GomSpace和Neuraspace合作推進衛星防撞?丹麥小型衛星制造商GomSpace于4月8日宣布計劃將葡萄牙Neuraspace的太空交通管理 (STM) 工具集成到其衛星作平臺中,以幫助避免在日益擁擠的軌道上發生碰撞。該合作伙伴關系將Neuraspace的人工智能驅動衛星跟蹤功能與GomSpace的 Hands-Off Operations Platform (HOOP) 相結合,旨在實現從發射前準備到退役的航天器管理任務的自動化。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合成孔徑雷達 (SAR) 衛星制造商Umbra已被委托開發下一代傳感器衛星,旨在增強美國及其在印太盟國的海上和公海搜索能力。該公司被選中根據一項稱為戰略資金增加 (STRATFI) 的公私協議開發這些衛星,該協議的價值可能高達6000萬美元,等待最終合同和共同投資承諾。
?112.?為了制造新的氣象衛星儀器,L3Harris選擇自動化制造?L3Harris Technologies正準備在印第安納州韋恩堡一個占地9,290平方米的新工廠中實現氣象衛星儀器的開發、生產和測試的現代化。3Harris 為NOAA 的地球靜止業務環境衛星 R 系列和配套的地面基礎設施構建了高級基線成像儀。它還為NOAA 的聯合極地衛星系統建造了交叉軌道紅外測深儀。
?113.?Aitech 推出用于 AI 應用的微型衛星 IQSat?Aitech Systems是一家以軍事和航空航天電子而聞名的加利福尼亞公司,該公司透露了用于人工智能應用的微型衛星的計劃。IQSats星座可以探測太空碎片、觀察地面活動或監測電子信號。IQSat 集成了Intuidex Watchman for Space,這是一個具有 AI 和機器學習算法的分析平臺,用于地面情報、監視和偵察或太空域感知。
?114.?LeoLabs推出用于太空監視的移動雷達?LeoLabs是一家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專門從事太空物體跟蹤的公司,它推出了一種移動監視雷達系統,旨在加強對近地軌道 (LEO) 的監控,尤其是在五角大樓加強對中國太空活動的審查的情況下。4月7日推出的新系統被稱為“Scout”,是該公司已建立的固定站點雷達基礎設施的便攜式版本。LeoLabs 首席執行官 Tony Frazier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Scout 可以用集裝箱大小的卡車運輸,因此可以迅速重新定位到新興的熱點地區。?115.?FCC 在推動適應性法規的過程中更新衛星功率限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航天部門新任負責人4月7日表示,該機構正在準備更新已有數十年歷史的衛星功率限制,以更廣泛地努力實現法規的現代化和簡化。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的太空研討會上,FCC航天局局長Jay Schwarz指出,最近發布了一份公告,要求審查Ka和Ku波段衛星頻率不斷變化的規則。FCC已初步安排在4月28日的下一次公開會議上進行投票,以審查 NGSO 和 GSO 運營商如何共享頻譜。
?116.?Viasat將Telesat Lightspeed LEO連接添加到多軌道混合中?地球同步運營商Viasat已簽署合同,使用Telesat 計劃于明年開始部署的近地軌道星座,以幫助對抗來自SpaceX在 LEO的衛星的競爭。總部位于加拿大的Telesat在4月7日的新聞稿中將這份多年合同描述為“實質性的”,但兩家公司拒絕提供財務細節。到目前為止,該運營商已披露Lightspeed的6億加元(4.19億美元)的積壓收入,其中大部分來自加拿大聯邦政府的承諾。然而,Telesat首席執行官丹·戈德堡 (Dan Goldberg)最近表示,今年對Lightspeed的承諾很可能會超過11億加元,該公司在2024年底的地球同步業務中記錄了這一數字。
?117.?Axiom Space將在開普勒衛星上發射軌道數據中心?Axiom Space將在Kepler Communications衛星上飛行兩個數據中心,作為其開發天基云計算服務的下一步工作,該服務將利用其在商業空間站上的工作。Axiom于4 月7日宣布,它將在衛星上飛行其兩個軌道數據中心(ODC)節點,這些衛星是開普勒正在開發的光學數據中繼衛星網絡的一部分,將在今年年底前發射到近地軌道。這些節點將能夠與開普勒網絡中的其他衛星以及使用符合太空發展署制定標準的光學終端的任何其他航天器進行通信。
?118.?Olsen在佛羅里達州設立新辦事處 ,瞄準美國太空熱潮?英國零部件制造商Olsen Actuators and Drives于4月7日宣布,計劃在卡納維拉爾角開設辦事處,以滿足美國航天工業不斷增長的需求。該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擴大其在太空領域的影響力,專門研究將能量轉化為運動的機電致動器,可用于衛星部署和推力控制等應用。創始人Piers Olsen表示,該分公司明年開業后最初將用作銷售辦事處,但可能會擴展到包括原型組裝和最終制造。該公司目前供應用于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ESI Motion堅固耐用的電機控制系統的組件,并為NASA去年發射的浮游生物、氣溶膠、云、海洋生態系統(PACE)衛星提供支持。
?119.?導彈防御局為“金穹頂”項目向商業公司敞開大門?五角大樓正在超越傳統的國防承包商,解決其提議的“金穹頂”(Golden Dome)導彈防御系統最雄心勃勃的組成部分之一:天基攔截器,可以摧毀飛行中的敵方導彈。導彈防御局(MDA)和美國太空軍宣布計劃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辦一次會議,專門鼓勵傳統國防工業以外的商業公司參與。“強烈鼓勵非傳統國防承包商參加,因為 MDA 對支持 SBI 計劃的創新和顛覆性能力和方法非常感興趣。”
?120.?SpinLaunch宣布寬帶衛星星座計劃?SpinLaunch公司以非常規發射系統而聞名,該公司正在推出開發寬帶衛星星座的計劃。該公司于4月3日宣布,它與小型衛星制造商Kongsberg NanoAvionics簽署了一份價值1.225億歐元(1.36億美元)的合同,為一個名為Meridian Space的星座生產280顆衛星。該交易包括NanoAvionics的母公司Kongsberg Defence and Aerospace對SpinLaunch的1200萬美元投資。SpinLaunch多年來一直公開致力于開發一種發射系統,該系統將使用離心機將運載火箭加速到高超音速,從而有效地取代傳統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121.?Voyager Technologies將收購LEOcloud?Voyager Technologies于4月3日宣布計劃收購LEOcloud,這是一家專注于太空云計算的初創公司。在管理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的太空科學促進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n Space)的支持下,LEOcloud正準備在國際空間站上安裝其 Space Edge 微型數據中心。在 ISS 上進行測試是為近地軌道建立云基礎設施的先驅。Voyager會將LEOcloud 的Space Edge平臺集成到其“產品組合中,以增強人工智能驅動的分析、衛星通信和實時數據處理的能力”。
?12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本8億?3月31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邵文峰,注冊資本8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自有資金投資的資產管理服務、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園區管理服務、工程管理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123.?永州港發集團簽約多個科技項目,總投資達4.5億元?在3月30日舉行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永州專場)上,永州市港發集團與開普勒衛星科技等5家科技企業達成合作,總簽約金額4.5億元。其中,開普勒衛星科技將重點開展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及軟硬件系統研發。?124.?鶴壁集中簽約SAR衛星及高分辨率光學衛星總裝等48個重點項目,發布規模10億元天使創投基金?4月2日上午,鶴壁市重點產業招商集中簽約活動在鶴壁迎賓花園舉行。SAR衛星及高分辨率光學衛星總裝、鎂基固態儲氫制氫儲能一體化、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48個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涉及商業航天、生物制造、半導體及工業軟件、功能性新材料、電子電器、鎂基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活動上發布了鶴壁市鶴淇天使創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資金10億元,重點支持符合鶴壁市“3+3”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的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
?125.?全國首個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發布?3月31日,由北京金融監管局聯合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辦共同指導,北京地區17家財險機構、2家再保險機構和1家保險中介機構共同組建的全國首個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組織——“北京商業航天保險共保體”,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正式發布。該創新保險組織采用"直保+再保"雙層架構,通過動態準入機制和項目首席保險人制度,為商業航天全產業鏈提供風險保障,重點支持北京"南箭北星"產業布局。
?126.?時空智能企業「宏圖創展」實控人或變更為沈陽市國資委3月31日,華鵬飛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博韓偉業與沈陽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股權收購協議》,擬將所持遼寧宏圖創展測繪勘察有限公司38.31%股權轉讓給沈陽數字公司,同時宏圖創展總經理韓國超轉讓12.69%股權,交易總價19977.93萬元。此次交易完成后,沈陽數字公司將持有宏圖創展51%股權,宏圖創展實控人將變更為沈陽市國資委。?127.?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3月30日00時05分,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后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六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8.?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4星,我國中繼衛星系統再升級?3月26日23時55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天鏈二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中繼衛星,主要用于為空間站、載人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65次飛行,標志著我國天基測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129.?中國商業航天突破"會呼吸"飛船技術,主動防熱效率超SpaceX?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穿越者(interstellOr)近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仿生主動防熱系統地面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在1600℃極端高溫測試中,該系統通過數萬微孔噴射冷氣形成保護氣膜,實現58%的冷卻效率,超越SpaceX星艦同類技術驗證數據(50%),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載人飛船可復用防熱技術的國家。
?130.?我國成功發射天平三號A星02星,長征六號火箭突破低溫發射考驗?2025年4月3日10時1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平三號A星02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將主要用于地面雷達標校、空間環境探測等科學試驗,為大氣空間測量和軌道預報提供數據支持。
?131.?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2號工位——12萬噸/小時噴水降噪系統聯調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2號工位二級噴水降噪系統近日調試成功,全系統流量達33噸/秒,可降低燃氣流溫度80%以上。該系統采用遠程自動控制技術,30秒內可噴射700余噸水形成保護屏障,將有效保障后續年度10次以上的高密度發射任務。
?132.?中科環保與星際榮耀達成合作,開創生物燃料航天應用先例?中科環保控股公司綿陽中科與星際榮耀26日簽署合作協議,將餐廚垃圾與污泥處理制備的生物天然氣應用于液氧甲烷火箭燃料,成為國內首個生物質燃料系統化運用于航天動力的案例。該合作標志著"環保+航天"跨界模式正式落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與航天技術綠色升級。?133.?時空道宇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星地融合技術驗證及應用落地?時空道宇與中國聯通在杭州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衛星通信技術突破、車聯網創新應用、全球化業務協同、數智化轉型賦能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在智能制造、通信技術等領域的核心優勢,攜手攻克智能網聯、衛星通信等關鍵技術,讓全球用戶享受便捷、可靠的衛星連接。?134.?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長征火箭完成第567次飛行?2025年4月1日12時整,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該衛星將重點驗證手機直連衛星、天地網絡融合等前沿通信技術,為我國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奠定基礎。?135.?西班牙政府向Sateliot投資1380萬歐元,以增強其衛星星座并加強歐洲技術主權?西班牙低軌衛星物聯網公司Sateliot近日獲得西班牙技術轉型協會(SETT)1380萬歐元政府投資,推動其7000萬歐元B輪融資進入最后階段。該公司計劃部署由100余顆衛星組成的星座,為國防、物流等關鍵領域提供無盲區實時連接。目前Sateliot已籌集5880萬歐元,新資金將用于完善其5G標準低軌星座網絡。歐洲投資銀行(EIB)同期提供3000萬歐元風險債務,系該機構首次涉足太空領域債務融資。首席執行官Jaume Sanpera表示,此舉印證了歐洲對自主衛星通信系統的戰略需求。
?136.?MDA Space收購SatixFy以星座衛星產能?加拿大航天企業MDA Space公司4月1日宣布,將以2.69億美元全現金收購以色列衛星芯片制造商SatixFy,以強化其星座衛星的垂直整合生產能力。此次收購包括1.93億美元股權交易(每股2.10美元,溢價75%)及7600萬美元債務清償。
SatixFy作為MDA核心芯片供應商,擁有60余項衛星通信專利,其軟件定義載荷技術將助力MDA實現日產兩顆衛星的目標。該交易已獲雙方董事會批準,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但SatixFy仍保留45天尋求更高報價的權利。MDA近年轉型為星座主承包商,先后獲得Telesat近200顆衛星及Globalstar 50余顆衛星訂單,其"極光"軟件定義平臺正成為全球NGSO星座建設的關鍵支撐。?137.?美太空軍授予Gravitics公司價值6000萬美元合同,將研發“軌道航母”提升戰術響應能力?據SpaceNews網站3月27日消息,美太空軍授予Gravitics公司一份價值600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開發類似航空母艦概念的“軌道航母”。“軌道航母”旨在作為天基發射臺,支持在軌道預置多個“可機動航天器”,以快速響應在軌威脅。按照計劃,“軌道航母”計劃容積60立方米,設計可發射質量5000-10000千克的航天器,預計于2026年進行演示,將為太空軍提供充足空間存儲和部署太空資產。
?138.?美投資機構注資Turion Space,強化太空態勢感知能力?Washington Harbour Partners宣布戰略投資加州太空初創企業Turion Space,該公司專注空間態勢感知及軌道碎片管理技術開發。Turion近期剛獲得美國太空軍3260萬美元合同,將研制三顆具備衛星間近距離觀測能力的航天器。此次投資將助力其擴大在導彈預警、碰撞規避等關鍵領域的技術優勢,完善美國天基安防體系。
?139.?Slingshot Aerospace獲美軍合同,研發衛星"指紋識別"技術?太空數據分析公司Slingshot Aerospace近日獲得美國空軍AFWERX計劃SBIR第二階段合同,將開發基于光度數據的衛星AI識別系統。該技術通過分析14,500個太空物體的光變曲線創建獨特"指紋",可識別衛星異常機動和隱蔽行為,每日處理超450萬次觀測數據。項目將整合其Agatha AI系統,提升美軍太空司令部對在軌目標的監控能力。
?140.?英國空客獲1.94億美元合同,為歐空局研制ExoMars火星著陸器?3月28日,英國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AirbusDefence and Space)宣布獲得歐空局價值1.94億美元合同,為ExoMars火星探測任務研制著陸器。該火星著陸器計劃于2028年從美國發射,2030年在火星實現軟著陸并部署“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漫游車。
?141.?美國太空軍啟動衛星在軌補加技術驗證項目?
美國太空軍宣布將開展"Tetra-5"(2026年)和"Tetra-6"(2027年)兩項衛星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評估Astroscale、諾斯羅普?格魯曼及Orbit Fab三家企業的商業化技術方案。該項目旨在驗證太空后勤服務的經濟性與可靠性,原4450萬美元的單一試驗現拆分為兩個獨立任務,重點考察商業公司在無政府補貼情況下的可持續運營能力。
?142.?德國初創商業航天公司Isar“光譜”火箭首發失敗?德國航天初創企業Isar Aerospace自主研發的"光譜"運載火箭于當地時間3月30日在挪威安多亞航天港首飛失敗。火箭于中歐時間12:30點火升空,但18秒后矢量控制系統出現異常擺動,28秒時一級9臺Aquila發動機全部熄火,最終墜毀爆炸。
?143.?NASA和波音公司將開始測試“星際客機”?據“路透社”3月27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正在推進波音公司CST-100“星際客機”(Starliner)載人飛行的認證工作,目標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實現。此前該飛船的首次國際空間站任務因系統故障而受挫,導致任務期被迫延長。?144.?Astroscale獲空客百套對接板訂單,推動在軌服務商業化?英國太空碎片清除企業Astroscale UK宣布獲得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100余套第二代對接板訂單,標志著該技術在商業航天領域首次大規模應用。這種通用型對接板可適配各類衛星平臺,支持機器人抓取、磁吸附等多種在軌服務方式,為衛星維修及報廢拆除提供標準化接口解決方案。
該產品基于ELSA-d和ADRAS-J任務驗證技術,通過輻射、振動等嚴苛測試,具備15年以上在軌壽命。Astroscale UK總經理Nick Shave表示,此次合作彰顯行業對可持續太空運營的承諾。業內推測,這批對接板可能用于空客為OneWeb星座建造的100顆衛星。?145.?SES與SpeQtral聯手推進全球量子安全通信網絡建設?國際衛星運營商SES與新加坡量子通信企業SpeQtral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合作開發可互操作的光學地面站(OGS),構建連接亞歐的衛星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首個示范站點擬設于新加坡,未來可與當地光纖QKD網絡集成,為商業客戶提供跨洲際量子安全通信服務。
此次合作將整合雙方技術優勢:SES主導的歐盟EAGLE-1衛星QKD項目與SpeQtral研發的SpeQtre/SpeQtral-1量子衛星形成互補。通過標準化地面接口,該項目旨在降低量子通信部署成本,解決現有光纖QKD網絡的地域限制問題。新加坡OSTIn機構表示,此舉將強化該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全球樞紐地位。
?146.?馬斯克的星鏈服務獲準在越南試運行?越南政府近日正式批準SpaceX使用低軌衛星技術開展為期5年的電信服務試點,成為東南亞最新開放衛星互聯網市場的國家。根據決定文件,SpaceX可在越南全境提供固定及移動衛星服務,包括海上航空聯網,但需遵守用戶數不超過60萬、數據本地存儲等安全條款。?147.?美太空軍獲4000萬美元追加撥款,購買商業遙感服務?美國國會近日通過2025財年撥款法案,為太空軍追加1.74億美元商業航天預算,重點用于采購商業衛星偵察服務(4000萬美元)和建設軍商混合衛星系統(1.34億美元)。太空軍商業航天辦公室通過"前門"平臺對接800余家供應商,嚴格篩查中俄供應鏈風險,加速商業技術軍事化應用。該部隊預算已從2019年成立時的4000萬美元增至2025年287億美元,商業采購占比達15%。2025年3月30日,德國Isar Aerospace 公司的“光譜”(Spectrum)液氧丙烷火箭在挪威進行首次軌道級發射。火箭起飛不久后姿態失控并墜地發生爆炸。這次名為“Going Full Spectrum”的首飛任務原定于 3 月 24 日進行,但由于不利天氣被多次推遲,最終在30日從安多亞航天港的專用發射臺發射。盡管火箭成功升空,但約 18 s后,其矢量控制系統出現過度修正。約 10 s鐘后,一級發動機關閉,火箭開始墜落爆炸,直播畫面被切斷。
?149.?藍色起源全女性太空航班啟航 凱蒂·佩里等六位杰出女性共赴太空?藍色起源公司宣布,其"新謝潑德"亞軌道飛行器將于4月14日執行NS-31任務,搭載包括流行巨星凱蒂·佩里、越南裔民權活動家阿曼達·阮等6位女性開展太空之旅。這將是該公司第11次載人飛行,乘客將在11分鐘航程中體驗4分鐘失重,俯瞰地球景觀。此次全女性航班創造了商業航天新紀錄,任務徽章特別設計六種符號彰顯乘員個人成就。
?150.?法國Anywaves宣布在美建廠,拓展衛星天線市場?法國衛星天線制造商Anywaves近日宣布,計劃在美國建設5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專注于衛星天線及射頻有效載荷的研發與制造,預計2026年正式投產。此舉旨在深化其在美國航天市場的布局,該公司已為Maxar、空客防務等國際客戶提供產品并實現盈利。
?151.?SpaceX完成全球首次極軌載人飛行,龍飛船創三項航天紀錄?北京時間4月1日12時18分,SpaceX獵鷹9號火箭搭載"三手"龍飛船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執行歷史性的FRAM2極軌載人任務。由中美挪德四國宇航員組成的乘組將在為期72小時的飛行中創造人類航天新里程碑。?152.?NASA將SpaceX“星艦”飛船納入發射任務備選運載工具中?據SpaceNews網站3月31日消息,NASA將SpaceX“星艦”飛船納入其“發射服務”-2(NLS II)合同,與“獵鷹”-9和“重型獵鷹”火箭共同為NASA提供發射服務。NLS II合同用于為眾多科學和探索任務獲取發射服務。NASA根據風險水平將運載工具分為三類,并將“星艦”飛船歸為第一類“高風險”工具,使用僅限于成本低、風險容忍度較高的D類任務。近期,“星艦”在NASA的主要用途將是用于載人登陸系統(HLS)計劃,開發月球著陸器版本的飛船。
?153.?美太空軍著手推進在軌加油技術研究工作,將陸續發射實驗衛星開展在軌加油系列測試?據SpaceNews網站3月31日消息,美太空軍著手籌備Tetra-5和Tetra-6在軌加油任務的部署與測試工作,旨在推進衛星在軌加油技術發展。按照計劃,Tetra-5任務將于2026年發射,主要測試Orbit Fab和Astroscale公司的加油系統套件;Tetra-6任務于2027年發射,主要測試諾格魯公司被動加油模塊。美太空軍表示,系列測試旨在評估新興太空在軌物流行業的可行性,為推動美軍建立可持續商業在軌加油體系提供支持。
?154.?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獲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準,將可在支線航班上提供“星鏈”網絡服務?據usatoday.網站4月1日消息,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獲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準,將可在支線航班上提供“星鏈”網絡服務。聯合航空公司將在E-175客機上裝備“星鏈”通信終端,并擬于5月完成首次商業飛行任務。同時,該公司計劃在年內將“星鏈”終端安裝在全部300架飛機上。
?155.?亞馬遜"柯伊伯計劃"首批衛星4月10日升空?亞馬遜計劃于2025年4月10日發射其"柯伊伯計劃"首批重要互聯網衛星組。本次任務將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宇宙神5號"火箭執行,發射地點定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
?156.?加拿大空間技術公司為星座項目以2.6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公司?4月1日,加拿大空間技術公司(MDA Space)宣布將以2.6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衛星芯片制造商SatixFy公司,以通過垂直整合強化星座供應鏈,確保公司實現每天制造2顆軟件定義衛星的目標。此次收購包括1.93億美元的股權交易(每股2.10美元,較3月31日股價溢價75%)及清償SatixFy公司的7600萬美元債務。該交易還需監管機購的批準,預計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157.?歐洲啟動農業數字孿生項目,助力非洲氣候適應性耕作?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獲歐空局合同,將開發整合衛星數據與作物模型的農業數字孿生系統"SaveCrops4EU"。該項目計劃2026年前交付工具,通過融合哨兵衛星觀測數據與地面測量,為比利時施肥管理、德國作物壓力監測等四大應用場景提供決策支持。該系統基于該公司2023年洪水預測數字孿生技術積累,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未來功能擴展。
?158.?美天軍選定火箭實驗室與斯托克航天加入國家安全發射計劃?美國太空軍近日宣布火箭實驗室(Neutron火箭)和斯托克航天(Nova火箭)正式入選國家安全太空發射(NSSL)第三階段"第1通道"供應商名單,兩家公司各獲500萬美元初始合同。根據要求,兩家企業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中型火箭首飛,以競標2025-2029財年總值56億美元的至少30次發射任務。
?159.?加拿大Telesat加速光速星座部署應對星鏈競爭?3月27日,加拿大通信衛星公司(Telesat)宣布,受地緣政治壓力及SpaceX公司星鏈競爭沖擊,將加快光速低軌寬帶衛星星座部署。該星座計劃部署198顆衛星,由加拿大空間技術公司(MDA)負責研制,美國SpaceX公司提供發射任務,自2026年年中起在一年內通過14次發射完成組網。光速星座項目總預算35億美元,加拿大聯邦及魁北克省政府注資17.74億美元覆蓋過半成本。
?160.?全球首次!我國在白天完成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激光測距技術試驗,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進行的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標志著我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地月空間衛星進行激光測距相當于萬米外瞄準一根頭發絲,并實施精密跟蹤與信號捕獲,白天受太陽光影響,微弱的衛星回波信號容易被淹沒在強烈的背景噪聲中,難以被準確識別和提取。以往,這項試驗只能在光干擾較少的夜間進行。此次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地月空間衛星激光測距試驗的順利實施,有效拓展了該技術的觀測窗口,將有力支撐國際月球科研站等深空探測重大工程任務論證與實施。“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于2024年3月與鵲橋二號一同發射升空,其核心任務是驗證未來地月通導綜合星座系統建設中的通信導航新技術。目前,“天都一號”試驗星已在軌完成了多項新技術的試驗。來源:泰伯網、國際火箭發射、空天動力瞭望、我們的太空、新京報、藍色空天、Space News、三體引力波、衛星通信觀察、太空與網絡、光明網、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創投之家、星移聯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市國資委網站、星際榮耀航天科技集團、杭州日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ColoradoBiz、航天長城、航小宇、defensenews、百曉防務、韓聯社、全球技術地圖、成都日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央視網、央視新聞、space網站、satellitetoday網站、千龍網、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海西晨報、中科宇航、中國新聞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ompositesWorld、國防科技要聞、神飛航天科技、民用衛星、IT之家、觀風聞、航天界、科技日報、usatoday、路透社▌聲明:空天界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最近微信平臺推薦機制調整了,沒有標星的朋友們可能會錯過空天界的推送或是看不到封面,歡迎新老朋友給【空天界】點個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