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河南
書中自有黃金屋
河南工程學院
讀書分享會
在草木蔓發的四月,校學生會聯合校團委各學生組織,以及機械工程學院、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紡織工程學院、化工與印染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學生會舉行讀書分享會。閱讀恰似春風拂面,讓思想在紙頁沙沙聲中蘇醒,讓書意蘊滿心懷。
時間:4月11日
地點:西校區
三號實驗樓A209
年輕的時候認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知道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楊絳
時間:4月29日
地點:桐柏校區
110會議室
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于我們。
——叔本華
精選分享
01
狼王遺夢
理學院石舒睿同學分享了自己初讀《狼王遺夢》的感悟。這部作品表面是一個充滿野性與熱血的動物傳奇,實則是一部寫盡動物世界百態的生命之書。
書中的主角紫嵐,是一只被命運反復捉弄卻又永不言敗的母狼。她將自己未竟的狼王夢想寄托在孩子們身上:給予黑仔特殊照顧卻導致其過早暴露于危險而喪命;因急切培養藍魂兒使其落入獵人陷阱;苦心孤詣幫助雙毛克服自卑,卻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作者借由動物世界中的情節,表達出對于群體生活中教育、期望與現實的思考。
02
我與地壇
校學生會李亮同學分享了史鐵生先生的心靈獨白——《我與地壇》。他表示,在人生迷茫期邂逅這本書時,地壇里那片荒蕪的園子如同一把鑰匙,悄然打開了他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當你覺得日子黯淡無光時,就去看看太陽。”這句話貫穿全書精神內核。書中描繪的長跑者年復一年堅持卻從未獲獎,美麗的“弱智”女孩始終保持純真,這些地壇里的“眾生相”訴說著生命的多樣性與平等性。當我們不再糾結于“為什么是我”,而是思考“我能如何存在”,苦難就會轉化為照亮生命的光。
03
云邊有個小賣部
校學生會常桂旭同學分享了《云邊有個小賣部》。這部作品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有的只是平凡而真實的生活細節。書中描繪了為夢想在外拼搏與親人聚少離多的現實,但那些溫暖的瞬間總能給予人前行的力量。
外婆王鶯鶯雖然離開了劉十三,但她的愛卻永遠留在他心中,成為他繼續前行的勇氣。這部作品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永遠陪伴,但愛與溫暖會永遠留存心間。
04
鋼鐵是怎么煉成的
紡織工程學院學生會付東帥分享了紅色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認為這本書不僅塑造了一個革命者的成長史詩,更在字里行間埋藏著關于生命意義的永恒思考。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是歌頌苦難的書,而是揭示人類對抗命運時迸發的驚人美感。愿每位讀者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淬火時刻"——在實驗室攻關時,在山區支教的寒夜里,在照顧患病親人的晨曦中——讓我們像保爾那樣,把自己鍛造成既能在時代洪流中鋪就鐵軌,也能在平凡歲月里化作一盞不滅的燈。
05
《朝聞道》
校學生會李易真同學分享了劉慈欣的《朝聞道》,這部作品帶給讀者一場靈魂的灼熱洗禮。當人類在"愛因斯坦環"前叩擊宇宙終極奧秘時,排險者的警告如驚雷劈開科學狂想——真理的代價竟是生命。
劉慈欣的科幻從不止于技術狂歡:《朝聞道》中真理祭壇的銀光閃耀著文明對認知的虔誠;《三體》中羅輯從逃避者到"執劍人"的蛻變,寫盡個體在文明重負下的掙扎;《流浪地球》讓"帶著地球流浪"的執念成為跨越2500年的故土情結史詩。這些作品在冰冷的宇宙法則下,藏著對"人何以為人"的溫熱追問。
06
《三體》
化工與印染工程學院章凱同學分享了科幻巨著《三體》。作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開篇之作,講述了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從接觸、沖突到生死博弈的宏大故事。
劉慈欣用硬核的物理設定構建世界觀,卻始終關注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表現:葉文潔因時代創傷選擇背叛人類,羅輯從玩世不恭到成為執劍人的轉變。這些角色讓我們看到:科技再發達,人性的復雜仍是永恒主題。正如維德所說:"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里的"獸性",或許正是我們面對未知時應保留的生存意志與探索精神。
翻開書頁的沙沙聲,是思想破土的萌動
分享時的眼神交匯,是靈魂同頻的震顫
校學生會將與你共執這份溫柔的力量
文案|河南工程學院校學生會?
李亮
排版|河南工程學院校學生會?
李亮 朱永恒
?責編| 河南工程學院校學生會
朱永恒
統籌|李桃豐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