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天津
給水排水微信原標題:給水排水 | 綠色水廠新標桿:再生水回用+光伏發電,珠海案例給出答案
摘要:為解決珠海高新區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珠海市北區水質凈化廠二期采用全地埋形式建設,處理能力15萬m3/d,并將上部空間打造為集辦公、交通、體育、休閑等公共設施于一體的綜合利用空間。污水核心處理工藝為改良AAO生化池和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出水穩定達標。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回用于地上公共設施,供給園區工藝系統用水、雜用水、灌溉園區景觀等。項目極大地釋放了土地價值,對我國的污水處理廠綜合性開發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引用本文:周懌,王雪原,鄒洪濤. 全地埋污水處理廠與大型體育場館綜合開發設計實例[J]. 給水排水,2025,51(3):34-37,45. ZHOU ?Y, WANG ?X Y, ZOU ?H 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f Undergrou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Large Stadium[J].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25,51(3):34-37,45.
01
工程方案
珠海市北區水質凈化廠二期設計規模15萬 m3/d,Kz=1.5,設備近期安裝規模10萬 m3/d。項目采用全地下式建設方式,上部修建體育場館及辦公樓,包含一座水廠管理用房,一座企業服務中心,一座體育館(3 000 座),一座游泳館(1 500 座),一處公交首末站及健身休閑廣場,并預留一座高度為39.6 m的高新區綜合產業辦公樓的建設條件。
1.1 總體布置
項目建設所在用地平面呈較為規則的矩形,南北向長約415 m,東西向寬約183 m,用地面積71874.12 m2。功能分區主要包括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功能為架空層停車場、體育館、游泳館、企業服務中心、水廠管理用房、公交首末站及健身休閑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地下部分功能為水質凈化廠,地下工藝段包括污泥處理區、預處理區、生物處理區、沉淀池區、深度處理區等功能。在水廠管理用房范圍設置管控區,將水廠的管理與其他地面開放場所隔離,內部設置電梯可直達地下污水處理廠操作層,以便于日常維護管養及參觀學習。
1.2 污水處理廠設計
1.2.1 設計進出水水質
二期工程納污范圍與現有一期水廠基本一致,所以現狀一期水廠進水水質具有參考性,通過分析2019年至2022年實際進廠水質,得到表1進水數據及設計進水水質。
表1 進水水質分析及設計進水水質
本工程處理后的尾水用于廠區用水、地上景觀用水、城市雜用水等再生用水,其余尾水就近通過暗渠排入金鳳排洪渠下游段,最終匯入金星門水道,尾水水質標準近期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較嚴值標準,遠期執行準Ⅳ類標準。
1.2.2 工藝流程
本工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BOD5/COD=0.43,BOD5/TN=4.29,BOD5/TP=30,可生化性較好,同時本工程要求的污水處理程度很高,對BOD5、COD、SS、TN、TP、NH3-N 的去除率要求分別達到93.33%、88.57%、96%、57.14%、80.77%、90%。針對進水水質特點及出水水質要求,本工程主體工藝為改良AAO生化池-沉淀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污泥處理采用離心濃縮脫水工藝,脫水至80%后經污泥料倉周轉外運。主要構筑物包括粗格柵、提升泵站、細格柵、沉砂池、精細格柵、生化池、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紫外消毒渠。工藝流程詳見圖1。
圖1 工藝流程
1.2.3 平面設計
地下箱體平面設計根據周邊環境、進水總管方向、尾水排放位置綜合確定。進水管在水質凈化廠的西北側進廠,尾水走向廠南側金鳳渠排洪渠補水。將預處理區、污泥區、排澇調蓄池和除臭設備及主要出入口均設于西北側,可將臭氣、廢渣等對人流量較大的體育場館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整體工藝流程順暢,管道迂回少,水頭損失小,尾水回用方便順暢。污泥處理區、預處理區、生化池、二沉池、深度處理區和出水區等各處理單元功能分區明確,主要工藝流程分為3 組,近期運行2 組,單組處理規模均為5萬 m3/d,同時深度處理區分為2塊,近期僅實施磁混凝高效沉淀池,預留反硝化深床濾池土建,待遠期出水提標至地表準Ⅳ類再配套設備,污水處理廠平面布局詳見圖2。
圖2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局
1.2.4 豎向設計
為了有效解決人員疏散問題并提升景觀效果,將整體建筑抬高至二層,首層設置為架空層,二層則形成一個天然的公共平臺,提供寬敞而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間。整體豎向可分為3層,分別為上部功能開發層、污水處理廠操作層(負一層)、池體和管廊層(負二層)。體育場館建筑高度為24 m,首層層高6 m,設置了架空停車場、機電設備間、水廠變配電房以及通風口、疏散口。水廠操作層(負一層)層高6.35 m,池體和管廊層(負二層)層高9.15 m。
1.2.5 主要工藝單體及設計參數
(1)預處理車間。預處理車間包含粗格柵,提升泵房,細格柵,曝氣沉砂池及精細格柵。設3套20 mm鋼絲繩式格柵除污機;6臺潛污泵(4用2備),單臺Q=2100 m3/h,H=8.0 m,N=75 kW;5 mm內進流網板細格柵4臺;4套橋式吸砂機;2 mm內進流網板精細格柵6臺。
(2)生化池。設置3組,單組尺寸L×B×H=126 m×41 m×8.85 m,設計污泥齡10.28 d,設計停留時間為0.5(預缺氧)+1.1(厭氧)+2.5(缺氧)+4.9(好氧)+1.2(缺氧)+2.0(好氧)=12.2(h),有效水深7.8 m,氣水比5.5∶1,污泥回流比100%,混合液回流比300%。
(3)二沉池。采用周進周出矩形沉淀池,共3組,每組分4格,單組尺寸L×B×H=60 m×10.25 m×6.9 m,最大表面負荷qmax=1.35 m3/(m2·h)。
(4)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設置三組,單組尺寸L×B×H=18 m×18 m×8.85 m,表面負荷q=11.23 m3/(m2·h),污泥回流比為3.8%。
(5)反硝化濾池。設置9組,單組尺寸L×B×H=27.55 m×5.4 m×8.05 m,最大流量時,平均濾速7.01 m/h,強制濾速7.89 m/h。
(6)紫外消毒間。設3條渠道,單條渠道尺寸L×B×H=8.55 m×1.60 m×1.60 m,紫外線穿透率≥65%,有效紫外劑量≥24 mJ/cm2。另輔以次氯酸鈉消毒,接觸時間30 min。
(7)出水及回用水泵房。尾水提升泵4用1備,單臺參數為Q=2350 m3/h,H=19.0 m,N=185 kW。設置外壓式超濾一體化裝置,處理水量Q=100 m3/h,配套總功率N=36.8 kW,H=37 m,用于本工程地上建筑的沖廁、綠化用水。
(8)污泥處理車間。設置2座撇水池進行預濃縮,每座V=360 m3,分別配一套中心傳動濃縮機,單臺D=6 m,N=0.55 kW,另設計3臺濃縮脫水離心機,單臺參數Q=75 m3/h,N=75+22 (kW)。
02
設計難點及解決方案
2.1 消防疏散設計
本工程的消防疏散設計是難點,體育場館屬于人員密集場所,地下水廠屬于封閉空間,若不進行合理規劃,整個場所的疏散會顯得非常混亂擁擠。消防疏散設計主要包括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為污水處理廠,雖然《城鎮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技術規程》(T/CECS 729)關于防火分區面積劃分的規定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寬松,但考慮到本工程的復雜性,仍按較為嚴格的后者設計,即參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地下戊類廠房處理,每個防火分區面積控制在1000 m2以下,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火面積控制在2000 m2以下,共設置了21個防火分區,疏散口和通風口都需要相應的數量;地上均為多層公共建筑(辦公樓、體育館、游泳館、公交站臺用房),其中體育館、游泳館為1幢4層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過24 m,首層為架空車庫和設備用房,二至四層為體育館、游泳館,屬于人員密集場所,設計考慮在架空層頂部+6.00 m標高處設置了消防平臺,消防車可到達室外連廊平臺進行消防救援,可視為安全區域,將二層體育館與游泳館之間設置室外連廊相連。首層架空層承擔著整個項目地下建筑消防疏散需求,+6.00 m標高室外連廊平臺解決體育場館疏散的需求。
2.2 結構耦合設計
不同于地上建設公園的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本工程地上建筑功能復雜,處理多元功能垂直疊加的結構是一項巨大挑戰。只有將地下水處理構筑物與地上建筑的柱網布置妥善結合,才能做到技術可行且經濟節約。污水處理廠預處理區、生化池、二沉池部分充分考慮地上建筑功能需求,采用8.1、8.4m的柱距,從而保證地上空間的利用效率;而深度處理部分工藝布置要求高,采用6.0~10.7m的柱距,地上的建筑功能布置充分考慮水廠工藝的柱距要求,僅在極少數確實無法對應的位置再做局部結構轉換。
2.3 污水處理廠除臭設計
本項目周邊環境敏感,地面為公共服務設施建筑,綜合工程投資、用地面積、處理效果、建設運行成本等因素后,本工程推薦采用全過程除臭為基礎、生物濾池法(一段生物滴濾+二段生物過濾)+活性炭(可超越))為保障的除臭工藝。通過全過程除臭源頭減量,降低臭氣濃度,加上生物除臭工藝強化,進一步提高廠區的臭氣處理控制標準,可同時滿足國標一級標準及廣東省標準《城鎮地下污水處理設施通風與臭氣處理技術標準》(DBJT15-202-2020)。除臭塔設置于水廠管理用房內部,設計尺寸3.85 m×2.5 m,與建筑融為一體,既方便了水廠的維護管理,又可隱于地上復雜的建筑之中。
03
主要經濟指標
3.1 概算投資
工程概算總投資為152536.8萬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費用130895.5萬元,地上建筑工程費用約3億元,地下水廠部分工程費用約10億元,總建筑面積149339.14 m2,經濟指標8 765元/m2。
3.2 年耗電量
本工程污水處理系統年耗電量約2028.57萬 kW·h,污泥處理系統298.44萬kW·h,除臭系統304.41萬 kW·h,通風系統228.90萬 kW·h,照明系統68.30萬 kW·h,綜合處理每噸水的耗電量為292.86 kW·h。
04
設計亮點
(1)體育場館與地下污水處理廠合建設計,建設理念在國內市政污水處理行業較超前。設計整體把控,協調地上和地下的支撐結構,使之相互對應,從而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體育館和游泳館分別對應地下兩套柱網體系,兩館之間的公共通廊作為過渡空間,巧妙地化解了地下結構對地上建筑的影響,完美實現了結構設計兼容性、經濟性及規整性的三位一體。
(2)項目采用全地下式建設方式,處理構筑物及設備全部置于地下箱體內,各構筑物之間共壁合建,總體布局集約。地面、地下空間利用多元化,最終實現了城市與市政的協同、生態與生活的協同共生。將整體建筑抬高至二層,并在首層規劃了架空停車場,減少了地下挖掘深度,同時可以有效遮蔽地下水廠地面部分的管井與疏散樓梯,提升美觀性。作為空間土地復合利用、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的典型項目,設計在滿足地下水廠需求的情況下,充分考慮了城市發展和社區需求,釋放了土地面積63875.82 m2。
(3)不同于傳統的水質凈化廠,本工程采取了多項措施建設綠色低碳水廠:①水質凈化廠處理后的再生水可回用于地上公共設施,地上建筑的沖廁、綠化澆灌、停車場、道路及廣場的沖洗水均由水質凈化廠尾水經超濾處理后供給,最高日用水量186.2 m3/d,最大時用水量為22.5 m3/h,最大化利用了再生水資源。②在建筑物屋頂設置了約8000 m2光伏系統,光伏電站直流側總裝機容量為1436.4 kWp,交流側裝機容量為1110 kW,共布置2 394塊600 Wp單晶硅光伏組件,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光伏能源。③在生化池設置了9套精準曝氣系統,鼓風機電耗可節約15%,節省電費約0.02 元/m3,有效降低了水廠運行成本。
05
結 語
作為15萬m3/d的大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地上空間建設體育館、游泳館等建筑,同時解決了污水處理缺口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的問題,是一次創新嘗試,極大地釋放了土地價值,對我國的污水處理廠綜合性開發建設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
微信對原文有修改。原文標題:全地埋污水處理廠與大型體育場館綜合開發設計實例;作者:周懌、王雪原、鄒洪濤;作者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刊登在《給水排水》2025年第3期。
?延伸閱讀?
《廣東省合集》
《廣東省深圳市合集》
《廣東省廣州市合集》
《廣東省佛山市合集》
《廣東省東莞市合集》
《廣東省惠州市合集》
《廣東省珠海市合集》
《廣東省江門市合集》
《廣東省茂名市合集》
《廣東省中山市合集》
《廣東省湛江市合集》
《廣東省汕頭市合集》
《廣東省肇慶市合集》
《廣東省揭陽市合集》
《廣東省清遠市合集》
《廣東省韶關市合集》
《廣東省陽江市合集》
《廣東省汕尾市合集》
《廣東省梅州市合集》
《廣東省潮州市合集》
《廣東省河源市合集》
《廣東省云浮市合集》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