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2024年度績效自評報告
根據工作要求,對海南省《
(略)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績效自評。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轉移支付概況
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2021]1283號)、《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關于開展全省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工作的通知》(瓊自然資函[2021]1992號)有關要求,2021年12月,
(略)獲得2024年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資金810萬元。
(二)整體績效目標情況
1.項目總體績效目標:
(1)1號礦山:
(略)224.4m,種植植物隔離帶231.25m,設置安全警示牌6塊。
(2)2號礦山:①清理危巖100m2,危巖清排量約100m3,坡面清理2115m2;②在邊坡坡面采用類壤土噴播+植生條恢復坡面綠化,噴播面積2115m2,植生條體積約28.61m3,并對坡面工程進行12個月的養護;③
(略)1448.96m,種植植物隔離帶1525.93m,設置安全警示牌10塊。
(3)3號礦山:
(略)1100.85m,種植植物隔離帶1174.23m,設置安全警示牌10塊。
(4)4號礦山:
(略)275m,種植植物隔離帶273m,并對種植的綠籬進行12個月的養護,設置安全警示牌6塊。
(5)5號礦山:①清理廢石礦渣1613.33m3;②平整場地面積3249.79m2;③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3249.79m2,種樹馬占相思樹363株;④
(略)174.8m,種植植物隔離帶181.47m,設置安全警示牌3塊。
(6)6號礦山:①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2256.12m2,種樹馬占相思樹251株;②種植爬藤坡腳線長度132.4m,種植爬藤265株;③播撒草種面積794.4m2;④
(略)194.92m,種植植物隔離帶199.36m,設置安全警示牌3塊。
(7)7號礦山:①回填土面積910.27m2,回填土方455.14m3;②平整場地面積1352.77m2;
③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1352.77m2,種植馬占相思樹150株;④
(略)278.77m,種植植物隔離帶285.16m,設置安全警示牌4塊。
(8)8號礦山:①回填土面積3253.1m2,回填土方5367.62m3;②平整場地面積3253.1m2;
③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4564.39m2,種植馬占相思樹507株;④
(略)200.86m,種植植物隔離帶206.55m,設置安全警示牌4塊。
(9)9號礦山:①坡面清理1155m2;②類壤土噴播+植生條恢復坡面綠化,噴播面積1155m2;③場地清理:清理廢石礦渣4212.06m3,平整場地1263.62m2;④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10541.15m2,種植馬占相思樹1171株;⑤
(略)259.2m,種植植物隔離帶263.58m,設置安全警示牌4塊。
(10)11號礦山:①種植馬占相思樹面積3859.71m2,種植馬占相思樹772株;②設置安全警示牌5塊。
(11)13、14號礦山:①危巖清理面積2306.73m2;②采坑邊坡布設魚鱗坑面積2483.12m2,共布設127個魚鱗坑,種植灌木129株,藤本植物251株;③
(略)挖坑植樹復綠,種植面積216.63m2,種植馬占相思樹44棵;④
(略)682.93m,種植植物隔離帶693.70m,設置安全警示牌5塊。⑤平整場地推土方量5906.5m3;⑥種植馬占相思樹場地面積9844.30m2,種植馬占相思樹1968株。
(12)15號礦山:①邊坡坡面采用類壤土噴播恢復坡面綠化,坡面清理6329.71m2,噴播面積6329.71m2;②
(略)垃圾清理,清理垃圾2989.56m3,平整場地3736.95m2;③
(略)挖坑植樹,種植馬占相思樹場地面積6851.57m2,種植馬占相思樹762株;④
(略)568.28m,種植植物隔離帶575.55m,設置安全警示牌5塊。
(13)16號礦山:①邊坡坡面采用類壤土噴播恢復坡面綠化,坡面清理4673.83m2,噴播面積4673.83m2,并對坡面工程進行12個月的養護;②
(略)垃圾清理,清理垃圾364.86m3;③種植馬占相思樹場地面積2747.35m2,種植馬占相思樹306株;④
(略)361.6m,種植植物隔離帶364.6m,設置安全警示牌5塊。
(14)17號礦山:①清理建筑垃圾150.82m3;②
(略)241.09m,種植植物隔離帶433.96m,設置安全警示牌16塊。
2.績效指標設定情況
2.1產出指標
(略)數量指標
完成礦山修復數量:17個;
完成礦山修復面積:22.94ha;
完成類壤土基質噴播邊坡面積:14273.54m2;
恢復林地面積:5.01ha;
完成魚鱗坑復綠面積:2483.12m2;
(略)質量指標
工程質量合格率:100%;
植被存活率:100%;
(略)成本指標:
項目建設成本:不高于
(略)同類
2.2效益指標:
(略)生態效益指標:
修復后增加林地面積:5.01ha;
(略)社會效益指標:
居民生態保護意識增加:一般/較好/很好;
(略)經濟效益指標:
對當地居民經濟提升:一般/較好/很好;
(略)可持續影響指標:
植被后續管養時間≥1年
工程后續管護時間≥1年
2.3滿意度指標:
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
項目
(略)域公眾對象滿意度:≥80%
(三)區域績效目標情況
2024年度績效目標完成各子項目中礦山修復主體工程施工,施工完成率100%,并進入后期工程、植被養護階段。
二、績效情況分析
(一)資金情況分析
資金投入:本項目投入資金945.00萬元,其中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資金810.00萬元,地方資金135.00萬元。
資金執行:截止2024年底,已撥付省級資金575.91萬元,省級資金撥付率71.1%。
(二)資金管理情況分析
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專人管理,資金封閉運行。任何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擠占。撥付項目款時必須依據完成的工作量,并要取得工程管理負責人和監理單位:
(略)
嚴格按照項目建設資金使用與管理規定,在資金使用監管、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方面,實施規范化、制度化使用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三)總體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該項目于2024年12月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完成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工作,完成礦山修復面積22.94公頃,完成類壤土基質噴播邊坡面積14273.54平方米,已完成恢復林地面積5.01公頃,已完成魚鱗坑復綠面積:2483.12平方米。通過實施
(略)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對
(略)歷史遺留礦山進行恢復治理工程,最大程度地修復礦山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所引起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消除礦山地質災害隱患,保護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恢
(略)植被,減輕水土流失,改
(略)地形地貌景觀,恢復土地資源和植被,改善礦山地質環境狀況。
(四)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產出指標
1.數量指標
完成礦山修復數量:17個,已完成;
完成礦山修復面積:22.94ha,已完成;
完成類壤土基質噴播邊坡面積:14273.54m2,已完成;
恢復林地面積:5.01ha,已完成;
完成魚鱗坑復綠面積:2483.12m2,已完成;
2.質量指標
工程質量合格率:100%,已完成;
植被存活率:100%,已完成;
3.成本指標:
項目建設成本:不高于
(略)同類,已完成;
效益指標
1.經濟效益指標
礦山通過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后,可有效增加林地面積至少50093.04m2(合折約75.10畝),達到林業用地要求,土地產出效益較高,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項目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穩定,形成當地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局面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經濟效益明顯。
2.社會效益指標
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使得地質災害隱患消除,礦山景致得以改觀,特別是對地質災害隱患的消除,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作對于改
(略)及周邊地質環境狀況,提
(略)地質環境質量,使礦山建設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社會效益明顯。
3.生態效益指標
通過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可有效增加林地面積至少50093.04m2(合折約75.10畝),礦區水土流失、植被破壞能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生態環境得以逐步恢復,地質災害隱患消除,同時極大的改
(略)生態景觀,
(略)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奠定基礎,礦區生態環境效益明顯。
三、發現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主要問題:高陡巖石裸露邊坡、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及植被破壞等。
改進措施:用類壤土基質噴播+植生條、鑿魚鱗坑覆土植樹、播撒草種、種植爬藤等方式:
(略)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略)(略)站公開。
五、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無。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七、附件
海南省
(略)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績效目標自評表。
(略)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5年4月27日
海南省
(略)17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績效目標自評表.xlsx
分享到:微信:
(略)
X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孫榮華 |
 |
【聯系電話】 |
18601025068 |
【客服微信】 |
186010250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