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紫禁城作為明清皇家宮闕,庋藏著無數稀世玲瓏珍寶。這些御用之物,風格迥異,或雍容華貴,盡顯皇家威儀;或素樸雅致,暗合文人風骨;更有成套佳作,彼此呼應,相得益彰。
春去花開依舊美,五月天地清歡暢。中國嘉德2025年春拍盛宴即將開啟,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再次隆重呈獻“玲瓏”專場拍賣。是次拍賣匯集52件御瓷珍玩,除精致玲瓏的御窯作品之外,特甄選13件精巧絕倫的宮廷珍玩,涵蓋掐絲琺瑯、金器、雕漆及各式文房雅器,橫跨明清兩代,完美展現皇家工匠超卓詣藝,以及皇家之獨特審美。今日揭開其神秘面紗,呈現于諸位眼前,邀您共賞中國古代宮廷玲瓏藝術的精妙絕倫。
Lot 1049
清乾隆 掐絲琺瑯饕餮紋貫耳瓶
H: 13.2 cm
“乾隆年制”雙方框四字楷書鑄刻款
來源:北京拍賣會,2010年6月4日,lot4334
參閱: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 掐絲琺瑯獸面紋貫耳扁瓶”,編號:故00119468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金屬胎琺瑯器》,李久芳主編,2002年,圖版115
香港拍賣會,2019年4月3日,lot3517
此件掐絲琺瑯饕餮紋貫耳瓶呈敦厚雄沉之態,鑄胎,體量小巧,銅胎厚重,造型仿自青銅器“周貫耳壺”之形制,收錄于宮廷著錄的《西清古鑒》卷二十圖錄中。整器平口束頸,溜肩圓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以貫耳為飾,造型于沉渾雅正之中流露雍容富貴之氣,體現皇家宮廷威儀。通體以透天藍松石色為主色,瓶腹中間主體以明朝獨有的透亮羌黃和瑪瑙黑為仿古饕餮紋作主色,面部施以各種在乾隆時期極為罕見的車渠白、透藕荷紫、寶石藍、宣德紅、翡翠綠及檸檬黃作配色,獸面巨大而夸張布滿器壁,裝飾性很強,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獸面周圍滿飾纏枝花卉紋,枝葉纏繞翻卷,藤蔓交織纏繞;口沿下飾蕉葉紋,頸部以貫耳為界作鎏金弦紋帶,間著纏枝蓮紋裝飾;足脛飾回紋,均以上列的白、紫、黑、黃、藍、紅作為花紋配色。整體色澤安排古樸、莊重又不失華麗氣派。
《西清古鑒》卷二十
除此之外,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器底款識、鎏金以及瓶身胎骨,工藝極為標準,可作為乾隆斷代標準器。器底內鑄刻雙方框陽文“乾隆年制”楷書雙行款??v觀乾隆一朝,凡落此鑄刻楷書款的掐絲琺瑯比雙框款和落千字文款的更是少見,級別更高,非同凡響??诓?、頸部及底局部鎏金厚實,金水檸黃靚麗,附著力極佳。
此件掐絲琺瑯饕餮紋貫耳瓶更是乾隆皇帝特別下旨制造的。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三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琺瑯作:
二十三日接得員外郎栢永吉押帖一件內開,本月初六日總管李裕傳旨樂安和著做掐絲法瑯陳設一件先呈樣。欽此。
於本月初八日將畫得掐絲法瑯周貫耳壺紙樣一張交總管李裕呈覽,奉旨:照樣準做。欽此。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琺瑯作:
二十九日員外郎、四德、五德來說太監厄勒里交:青銅鎏金雙喜耳瓶一件,紫檀木座,系寧壽宮,傳旨:按瓶大小做掐絲法瑯陳設一件得時換擺將換下小瓶入百什件。欽此。
樂安和舊址圖紙
故宮博物院藏品
綜上所述,《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明確記載:乾隆三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特意下旨,由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前后兩次分別制作了一件掐絲琺瑯饕餮紋貫耳瓶。乾隆三十五年制作,專供“樂安和”建筑內的陳設用器。乾隆四十三年制作的則當時陳設于寧壽宮。檢閱公私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一例“清乾隆 掐絲琺瑯獸面紋貫耳扁瓶”,編號:故00119468,二者器型、尺寸、紋飾及款識極為相似,可茲比較。
那么有意思之處就是上拍的這件和故宮清宮舊藏的這件哪一件是陳設于“樂安和”或“寧壽宮”的呢?綜合此器細致的掐絲,工整精致的工藝,渾厚鎏金,造型、紋飾靈感源自古青銅禮器等方面,可以推測本品更為傾向于乾隆三十五年制作,專供 “樂安和”建筑內的陳設用器。而且“樂安和”也是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園時,為自己建的寢宮,更映襯出此瓶的尊貴,為乾隆盛世內府瑰寶,極具收藏價值。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清宮為滿足乾隆帝的特殊需求只做了這兩件。
故宮博物院藏品
香港拍賣會,2019年4月3日,lot3517
另有兩例,“清乾隆 掐絲琺瑯獸面紋尊”二者與本品器型不同外,紋飾、尺寸等相近,應屬同類器,詳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金屬胎琺瑯器》,李久芳主編,2002年,圖版115。除館藏之外,放山居主人Alfred Morrison舊藏一例“清乾隆 掐絲琺瑯獸面紋尊”,與本品異曲同工之妙,曾售于香港2019年4月3日拍賣會,編號3517,以HKD 4,495,000成交,可作參考。
Lot 1054
清 金纍絲鳳冠佩飾
L: 12 cm ?H: 13 cm?
來源:山中商會舊藏
著錄:《山中商會藏中國故宮的藝術珍寶》(Oriental Art Treasures from the Chinese Imperial Palace),美國藝廊,紐約,1917年1月26-27日,編號52-56(其一)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清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編號:故00059793
故宮博物院藏:“清 金累絲鳳冠”,編號:故00012174
故宮博物院藏:“清 冬朝冠”,編號:故00059671
故宮博物院藏:“清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編號:故00012190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作,設于北京紫禁城中,得帝王直接管轄督造,所創制器物,精美絕倫,尊貴非凡,為中國藝術史之至寶。此件金纍絲鳳冠佩飾即為其中重要之例。整器造型形象生動,主題突出,輪廓清晰,巧取金鳳之形。使用黃金制成,運用的工藝只要飾花絲鑲嵌工藝,即用雙股的花絲掐制、堆砌成鳳凰表面的翎羽花紋,再累起鑲嵌的凹槽,鑲嵌東珠,金燦輝煌,工藝精湛純熟。
鳳鳥俯首翹尾,雙翅微展,雙腳收攏,俯臥于祥云之上。尖喙,圓眼,其胸前、腹下、背身,翎毛纖細;頭頸、雙翼、尾巴,羽翅則或直或曲,迭迭重重,游絲纖毫,層次分明,盡展英姿。鳳鳥嵌飾大小東珠24顆,其中頭頂1、下頜1、背1、翅2、尾19顆,粒粒碩大渾圓飽滿,珍貴異常。通身滿飾紋飾,金色純粹而炫麗,流露出皇家的富貴之氣;鑲嵌東珠裝飾,與金累絲的器表搭配相得彰宜,光照之下熠熠生輝,閃耀出奪目的光彩。鳳為百鳥之王,王者之氣十足,此冠飾金累絲富麗堂皇,貴氣逼人,整器觀之,金碧輝煌,級別很高,惟皇后或皇太后朝冠可享用,極為珍貴。
故宮博物院藏“清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編號:故00059793
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與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裝飾所用的珠寶更多。夏朝冠的形制和裝飾與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絲鳳變成金鑲樺皮鳳。由此可知,此件金累絲鳳冠飾為皇太后和皇后東朝冠上的佩飾。
《山中商會藏中國故宮的藝術珍寶》,編號 52-56(其一)
此冠飾原為山中商會舊藏;1994年贈與緬因州波特蘭美術館(館藏編號1994.39.3);后由紐約蘇富比釋出,并被藏家收藏至今,傳承有序、真實可靠。
故宮博物院藏“清 金累絲鳳冠”
編號:故00012174
故宮博物院藏“清 冬朝冠”
編號:故00059671
故宮博物院藏“清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編號:故00012190
金累絲鳳冠飾是市場中難得一見之珍品。檢閱海內外公私諸藏,查其同類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五件,其一,“清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編號:故00059793;其二,“清 金累絲鳳冠”,編號:故00012174;其三,“清 冬朝冠”,編號:故00059671;其四,“清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編號:故00012190。此鳳冠飾與故宮所藏四件冠飾類似,屬同類物品,均為清代皇后、皇太后所戴用,可茲比較。
Lot 1053
清乾隆 剔紅纏枝蓮托梵文酥油燈
H: 15.5 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參閱:
《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漆器全集6清》,福建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181,圖212
IM ZEICHEN DES DRACHEN VON DER SCHONHEIT CHINESISCHER LACKE ,HIRMER,NO.86
此件剔紅酥油燈,撇口斂腹,高圈足,足底端外撇,系仿照西藏寺廟中銅酥油燈造型而制。杯內鑲鎏銀膽,外壁滿施菱花錦地紋和連續回紋,腹部紋飾共有六層,每層均以弦紋分隔,故層次清晰而不致紛亂。腹壁主題紋樣飾纏枝蓮紋,間剔刻梵文六字真言。足柄飾向下依次飾如意云頭紋、仰俯蓮紋、太平花紋及垂幔連珠紋等。高足內沿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剔刻填金款。此對高足杯紋飾繁縟,髹漆厚重,漆色純正,作工精細,富麗堂皇,盡顯乾隆朝的華美風尚,非能工巧匠不能為。
剔紅梵文酥油燈為清乾隆宮廷造辦處漆器之名品,查閱公私收藏,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與本品造型、紋飾、落款一致,仿佛出自一人之手;又見一近例,見IM ZEICHEN DES DRACHEN VON DER SCHONHEIT CHINESISCHER LACKE ,HIRMER,NO.86。再有,中國嘉德2019年6月2日拍賣會曾售出一例“清乾隆 剔紅纏枝蓮托梵文高足杯”,編號2716,成交價RMB 828,000,與本品如出一轍,以茲比較。
故宮博物院藏品
清代乾隆帝一生十分虔誠信奉密宗,故御窯廠燒制了諸多佛前供器,此式高足杯即為一例,乃佛龕前常年供奉之長明燈,以酥油作燃料,其創燒于清代乾隆,后朝繼之,遂成官窯定式。兩岸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然漆器品種較為稀有。
Lot 1050
明 紫檀百寶嵌花卉紋蓋盒
L: 7.8 cm?
來源:上海私人舊藏
此盒以上等紫檀木制作而成,皮殼致密油亮如漆,器表包漿均潤,木紋理絲絲可見,形制小巧端正,規整秀麗,呈長方體,榫卯結構,圓角相接,盒蓋淺凸平頂,邊緣相交處起燈草線,內設企口,可與盒身口緣緊密蓋合。盒身口緣內收,薄唇內斂,深腹,外壁腹下折收至底,下承內凹淺圈足。近口緣處起皮條線,嵌銀絲飾連綿不斷卷草紋,較常見回紋繁復、精細、工整,為晚明仿古制器經常可見的‘錯金銀’裝飾技法。
蓋面以螺鈿、瑪瑙、青金石、大漆等各種名貴材料鑲嵌山茶花圖,兩株山茶花橫斜而出,茶花碩大,爍爍盛放,枝葉舒卷,嬌艷欲滴,更間以大小不同的花蕾,葉茂枝繁,風姿各異。盒底以螺鈿等名貴材料鑲嵌一虬勁梅樹,枝干挺秀,枝干橫亙。枝頭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綻瓣盛開,輕盈潔白,各有姿態。疏密有致,構思巧妙,極盡工巧。盒身則光素無紋,以簡單無華襯蓋面百寶嵌之華美,沉著大方,相得益彰。整體畫面嫻雅靜適,體現出高超的工藝技巧,為難得的文房佳器。
此盒鑲嵌山茶梅花圖案,各色寶石共置一器,致使紫檀蓋盒更顯華麗雅致之態。梅花與山茶花是中國詩人畫家鐘愛的題材。這兩種植物都不畏嚴寒,有堅忍不拔的特性。梅花每年于春寒料峭時盛開,細蕊繁英,開滿光禿無葉的枝頭,淡淡清香預兆新春伊始,萬物復蘇。山茶花,枝葉四季常青,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可傲然盛開,不驕不躁,彰顯它獨特的魅力。兩種植物都因而成為不屈欺辱、不畏強權的象征,被歷代詩人、畫家吟詠題贊不已。
此盒端正古雅,規整秀麗,素為難求,其鑲工美輪美奐,風格絕似出自明代雕刻大師周柱之手。周柱,即周翥,明嘉靖年間江蘇人,生卒不詳,以其百寶嵌聞名。周柱之鑲嵌工藝極為繁復,層迭錯落,營造三維視效,又綴以金、銀等貴重金屬,屢創層次豐富之佳品。后人之作,縱清代盛世所出,論嵌料繁細亦鮮有出其右者,遵奉其獨步工藝門派為“周制”。
Lot 1082
清乾隆 王妃制蕉石圖竹筆筒
H: 13.5 cm
“王玘制”款,“席珍”方印
來源:北京拍賣會,2010年6月5日,lot4613
筆筒截取細密堅實的天然竹段所制,琥珀色澤,寶光瑩潤??诘紫嗳?,形體端莊雋雅,細巧制作,器表包漿晶潤,可見竹質紋理絲絲密密。器身圓潤,沿邊處理精到,壁面較厚,下具三矮足。筒壁一面以陷地淺刻法刻劃蕉石圖,山石錯落有致,三株芭蕉和繁茂花草生于山石之間,蕉葉闊大舒展,葉脈刻畫寫意,芭蕉果實掛在枝頭,生機盎然,富有園林小景的別致趣味。紋飾經營有度,富有層次感,筆意嫻熟,加強了表現力,構圖疏朗得當,極見功力,給人以水墨小品畫的清幽之境。竹石芭蕉紋裝飾始見于元代瓷器上,明清時期流行,其后成為瓷器傳統裝飾紋樣延用,竹刻作品少見。
另一面以刀代筆,陰刻行楷句:“檻外蕉心卷葉。掛空星斗滿,情天熱。許并玉香脂滑。何況翡翠屏深,鴛鴦枕愜。恰如花際醉蝶。休逐夢泥雪。還想到、別來低低說。對向愿,甚時了,相就錦帳偎云,珠簾倚月?!蹦佟巴醌^制”款,并署“席珍”方印,刻字清雋潔凈,刀法細膩圓順,頗具文人意趣,清雅秀美,觀之則給人予綺麗的幻境。
王玘,字席珍,號春江,嘉定(今屬上海市)人。謂韶孫,存素子。豐貌修髯,年七十余,行不用杖。善刻竹,工刻花卉,尤善折枝蘭,清微淡遠,雖一花片葉,對之時竟覺體芬芳。清時,王玘繼承了祖輩傳下來的吳氏薄地陽文法的淺浮雕手法,在竹刻界相當有聲譽,曾著錄于《竹人錄》。
Lot 1081?
清乾隆 竹根雕和合二仙擺件
L: 8 cm?
帶紫檀原配底座
竹根雕和合二仙,一高一低坐于山石之間,相視咧嘴歡笑,寒山倚石席地而坐,左手握靈芝置于肩上,右手依捧盒;拾得手握兩竿蓮莖,將荷葉、荷花負于山石之上;二仙神態惟妙惟肖,喜氣洋洋,惹人喜愛。整體雕刻工藝精細,人物情態刻畫精準到位,五官塑造亦極為寫實,將寒山拾得融洽場景表現的淋漓盡致,為清乾隆時期宮廷竹根雕刻的精品。
同類竹雕作品可參考一近例,曾為Gerard Hawthorn 伉儷收藏,后售于香港拍賣會2012年11月28日拍賣會,編號2387,以HKD 740,000成交,可茲比較。再有,拍品與香港藝術館1978年展出的封始岐刻圓雕伏虎羅漢、1982年出版的圓雕羅漢風格類似(參見《中國竹刻藝術》,上冊,頁107,彩圖37,頁390、391,圖128;下冊,頁282、283,圖93),均屬嘉定竹人所制人物圓雕,尺寸精巧,神態生動傳神,為乾隆時期難得的宮廷竹根雕藝術小品。
Lot 1052
清嘉慶 吳榮光“荷屋寶玩”款壽山石巧雕山水圖小方洗?
L: 12 cm?
“荷屋寶玩”四字篆書款
原配底座
來源:日本私人舊藏
參閱:《文玩萃珍》(Arts from the Scholar's Studio),香港東方陶瓷學會,1986年出版,編號180
此件小方洗以整塊壽山石掏挖裁切而制,質地細膩,光潤瑩亮,色呈乳黃,自然拙樸,形制古拙,方正厚重,平底,下承四足,挺拔俊美,式樣簡潔素雅。內壁光素無紋,打磨精細,外壁四面采用淺浮雕、線刻等工藝,巧妙利用石色琢刻山水圖,山石聳立之間,松樹蔥翠濃郁,山泉湍湍而流,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之處,亭臺樓閣掩映,高士人物行走其間,意蘊生動。洗底中央刻“荷屋寶玩”四字二行篆書方章款。底置銅鎏金嵌木如意云頭紋器座。
《文玩萃珍》編號180。
方洗底部的“荷屋寶玩”款中的“荷屋”明確此為嘉慶時期的金石、書畫鑒藏大家吳榮光的字號。查其同類器,見一近例,“十九世紀上半葉 石雕山水高士圖方形水丞·荷屋寶玩銘”,出版于《文玩萃珍》(Arts from the Scholar's Studio),香港東方陶瓷學會,1986年出版,編號180。尺寸較小,但二者器型、材質、工藝等風格相似。除了《文玩萃珍》出版這件方洗,本品應為目前市場上唯一所見,且可以流通的吳榮光銘的方洗,極為珍貴。
吳榮光(1773-1843),字伯榮,一字殿垣,號荷屋、可庵,晚號石云山人,別署拜經老人,廣東南海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由編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后坐事降為福建布政使。善于金石、書畫鑒藏,且工書善畫,精于詩詞。著有《歷代名人年譜》、《筠清館金石錄》、《筠清館帖》、《辛丑銷夏記》、《帖鏡》、《石云山人文集》、《綠枷楠館錄》、《吾學錄》等。
本拍品四面通景拓片
整器雕工細膩,氣勢磅礴,布局殊妙,琢制有序,于寸天厘地間,萬象具焉,令人纏綿其間。刀法狂放不羈,亦不失于紊亂無章,線條峭拔爽勁,亦不流于粗濫之弊,所雕山水紋飾幾臻入靈塵化境,為齋閣主人對內心桃花源的一種絕世憧憬。此洗用料獨特,造型別致,俏色巧雕,構圖考究,是一件難得的案頭文房佳器。
Lot 1051
清嘉慶 吳榮光“荷屋寶玩”款端石巧雕采荷圖硯
L: 15.6 cm?
“荷屋寶玩”四字篆書刻款
來源: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此硯以老坑佳石所制,石質溫潤細膩,色微紫,磨之無聲,儲水不耗,發墨而不損毫。呈長方圓角形,硯堂開闊,與硯池斜通,留闊邊,光素無紋飾,滿堂青花,點綴以火捺及冰紋,鋒芒顯露,下發墨流利,誠如陸游所言:端溪之穴,毓此美質,既堅而貞,為潤而澤,澀不拒筆,滑不留墨,實為端硯中難得上品。
翻看硯背,藝匠巧妙依其天然紋理與色澤雕琢表現了一幅仕女泛舟采蓮圖,樹蔭下一位纖柔仕女半臥于木舟之上,游弋于繁茂的蓮葉之間,仕女儀態端莊雍容,優雅大方,正在欣賞手中采集的一柄蓮花,神情怡然;畫面四周,碧水蕩漾,蓮荷出水,蓮葉脈脈,蓮花映日綻放,清艷動人,畫面優美恬靜,不禁令人向往神游,也被其高妙的藝術美感所感動。硯側巧思,鈐“荷屋寶玩”印章款,氣韻不凡。此硯配嵌玉紫檀木盒,以上等紫檀制成,蓋頂嵌一白玉,玉質溫潤,浮雕云蝠紋樣,整器木紋優美,包漿圓潤,古樸別致。
“荷屋”即清嘉慶吳榮光的字號,明確此為嘉慶時期的吳榮光所銘硯臺。
Lot 1083
清 陳鳴遠款段泥桃
L: 4.4 cm
“橙齋”方章款,“庚子夏鳴遠制”款
參閱:《砂本無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頁57-58
此件清代的紫砂桃形器為半剖核桃型,設計別出心裁;桃身以段泥為主體,在桃核處又飾以紅泥鋪飾,桃身處灑灑紅,筋脈清晰,起伏舒展自如,更顯桃實鮮活逼真,狀如實物,栩栩如生;半桃鐫刻題銘:“庚子夏鳴遠制”,并鈐“橙齋”方章款。信手把玩,但覺古人制器之巧思,亦嘆鳴遠摶砂功力之深厚。
《陽羨名陶錄·家溯》載:“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余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常至海鹽館張氏之涉園,桐鄉則汪柯庭家,海寧則陳氏、曹氏、馬氏,多有其手作,而與楊中允晚研交尤厚?!睆倪@件半桃的題銘和鈐印款可以推斷出,此件精巧之作是陳鳴遠于庚子年夏月為藏書家吳之振所制。
同類陳鳴遠制段泥半桃,可參考一近例,出版于《砂本無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頁57-58。后售于杭州2015年7月4日拍賣會,編號1060,以RMB 690,000成交。此件紫砂半桃,器身雖小,但卻有小中見大之感。通過這件仿生半桃的制作可窺見清代紫砂工藝的鼎盛時期,仿生技藝更是達到了“與真無二”的程度。
吳之振(1640-1717),清藏書家、詩人。字孟舉,號橙齋,因家有名園“黃葉村莊”,遂自號“黃葉村農”。石門(今浙江嘉興)人??滴鯐r貢生,官內閣中書。藏書富于一時,多秘本。
陳鳴遠(1622-1735),宜興人,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勛。
Lot 1080
清早期 御制枷楠香雕荷塘清趣圖杯
L: 7 cm
此杯取上等枷楠香,杯內嵌銀里,工藝考究。通體暗紅油亮,光澤溫潤,采用玉雕的工藝手法,隨形雕琢荷塘清趣之景。整體呈卷曲的荷葉形狀,外壁結合陰刻與浮雕,蓮莖或數扎依偎,或獨立水中,小荷葉或翻卷、或舒展、或低垂,蓮花則綻放盛開,偶有數個花骨含苞點綴其間,將蓮花荷葉曼妙之態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杯體大荷葉紋路基礎上又浮雕蓮花、蘆葦、螃蟹,青蛙、鷺鷥等點綴,一派生機勃勃的荷塘景象。畫面布局詳略得當,意境深邃悠遠,寓意吉祥,而技法雕琢精湛絕倫,和構思交相輝映。物象的層次、穿插安排,藏露顯隱、繁而不亂。靜靜欣賞,花葉迎風挹露,飄搖多姿,層迭交錯,上下掩映,一派荷塘秀色盡在眼前。
荷塘清趣是古代藝術品中常見題材,一來體現清雅小趣,二可心得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古。本品器形小巧,深腹弧壁,精致可人。刀工精湛,花葉等細處皆一絲不茍,精致入微。且伽楠香材料珍稀,如此掏料,難得一見,當視為珍中之珍,非宮廷造作不能為之,為清早期宮廷御制之物。
Lot 1079
明 蜜蠟雕玉蘭花形洗?
L: 11.4 cm?
帶原配底座
此玉蘭花式洗為文房賞具,蜜蠟材質,色澤紅醇,包漿古穆,質細光潔。以整塊大料雕琢成玉蘭花式洗,內膛深挖,洗身雕作玉蘭枝葉托舉花苞之形態,造型如玉蘭之初綻,花瓣向外翻卷,嬌美靈動,生機盎然;底置原配骨質鏤雕花枝紋器座,盤曲于底部而成底托,平添輕靈意象,襯托玉蘭之仙姿玉骨。整體枝蔓交錯,蒼勁有力,造型新穎優美,磨刻圓潤光滑,蜜蠟的天然紋理清晰畢現。風格簡潔而雕工細膩精湛,于清麗中顯出富貴典雅之韻致。
此洗取材之紅種蜜蠟,以其質地脂潤,柔美趁手,蘊含靈性,色多金紅,喜氣逼人,又有鎮定安神之功,最宜把玩,為世人所鐘愛。其所含棗紅色系黃色蜜蠟外皮長時間自然氧化所致。經歷年歲,因得人氣呵護,色愈深沉。
明代以玉蘭花為瓷器紋飾較為常見,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代德化窯白釉刻玉蘭紋尊,刻工細膩而流暢。另有幾件與此洗造型類似的明代牙角雕玉蘭花杯時有見到,可作參考。此洗取材較大,置于案頭,實為文房佳器,配有原配骨座,更顯敦厚平穩,陳設效果絕佳。
Lot 1078
明 銅辟邪硯滴
L: 14.3 cm Wt: 647.5 g
此件神獸匍匐伸首狀,腹中空,用以儲水,背有圓柱狀孔,孔口高于體表,以防水外溢。神獸造型夸張奇特,張口露齒,如意鼻高隆,巨目高眉,雙耳向后卷曲,頭頂生犄角,緊貼腦后,脊背兩側為濃密的毛發;四爪壯碩厚實,爬伏于地,絞絲尾左右分叉,四肢處用短小密集的陰刻線表現毛發,身披飛翼。造型粗獷中尤顯精美,形象生動,將瑞獸威武勇猛和矯健敏捷之姿體現的淋漓盡致。包漿潤澤古雅,品相保存極佳。這種帶翼的神獸一般稱之為辟邪,廣泛應用于絲綢、漆器、銅器等的裝飾,其流行與神仙思想及“辟御妖邪”的信念有關,更有學者認為匍匐狀翼獸應為《后漢書》中記載之“天祿蝦蟆”,東漢彭城王劉恭墓出土的銅鎏金鑲嵌異獸硯盒亦屬此類。
硯滴是用來盛水以配合研墨的文房用具。使用時,先用水注從硯滴中吸水,點滴到硯臺面上,然后才可研墨。獸形硯滴最早以銅為胎,從歷史及出土文物觀察,硯滴不晚于漢代出現。神獸硯滴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屢屢見于歷代文獻記載,尊古崇古,多有仿前代造作之風,見陶、瓷、玉、銅等多種材質。本品造型古雅端莊,通體銅色氧化,更顯古拙之感,厚重美觀。入手沉墜,且大小適宜,亦可作鎮紙,是一件難得的案頭至寶。
Lot 1077
明 沖耳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腹徑D: 15 cm Wt: 1461 g
沖天耳爐,又稱朝天耳爐,是仿自宋代官窯瓷器的款式,頗有上古禮器之遺韻,后世也作為供奉用爐,在眾多爐形中是較為經典的款式。此爐爐型寬扁而勢高,口沿圓潤,短束頸,垂鼓腹。雙沖耳較薄,勢外傾。耳洞半圓,非清代明顯的高城門孔狀,乃由明及清過渡時期特征。圓底緩平,出三短乳足,倒三角形形,勢外撇,沉穩大氣,線條優雅,張弛有度。此爐由于世代玩爐者數百年間的添碳培灰、巾圍帕裹、把玩摩挲,外壁黑漆古色,包漿深沉、厚潤,完整統一,真如冒襄之語“如處子嬰兒之肌膚,必得十二煉,方可鑄出此高器也”。爐底中央淺開方框,內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布局疏朗有致,結體方正、飽滿,既有法度,又不做作,字面、字口皆精修。爐壁上薄下厚,重量集中在下半部,體量雖不大,卻異常壓手,可見銅質精煉。置于案頭,熠熠生輝。
關于此類爐的屬性,應從皇帝的別號“天子”講起。天子之職在于敬順天意、愛護百姓,朝天耳爐,顧名思義有崇敬上天之意,取其“敬天法祖”之意,因此朝天耳爐往往擺放在最重要的議政廳——乾清宮內,御書房中也有擺設,更被用來分賜諸王,足見皇帝對此類爐的重視。一直以來,也受到歷朝歷代各王室、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的喜愛。無論是書房清玩,還是廟堂清供,皆相得益彰??v觀此爐,造型、皮色、刻款、銅質等各方面特征,皆彰顯著明代特征,實乃宣爐中之極品,極具收藏價值。
中國嘉德聯系方式(滑動查閱)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
客戶咨詢:(86-10)8592 8288-3
結算服務:(86-10)8592 8288-4
媒體合作:(86-10)8592 8288-5
運輸咨詢:(86-10)8592 8288-9
網拍咨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轉分機9
官方網站:www.cguardian.com
聯系郵箱: mail@cguardian.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咨詢:( 852 ) 2815 2269
聯系郵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聯系地址:香港金鐘道89號力寶中心一座5樓
各地區辦事處聯絡
上海
電話:( 86-21 ) 5466 0508
郵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廣州
電話:( 86-20 ) 3808 8589
郵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電話:( 86-25 ) 8670 2356
郵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電話:( 86-571 ) 8535 9925
郵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廈門
電話:(86-592) 566 9168
郵箱:xmoffice@cguardian.com
——
臺灣
電話:( 886 ) 2 2757 6228
郵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電話:( 81-3 ) 6206 6682
郵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國
電話:(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郵箱:usoffice@cguardian.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