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局擬對以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現將擬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4月24日-2025年4月29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
(略)
聯系電話:
(略)
電子郵箱:
(略)
(略)
項目
名稱:
(略)
建設
地點:
(略)
建設
單位:
(略)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項目
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
與情況
備注
1
(略)三氟化學品配套技改項目
(略)現
(略)內
(略)
(略)
項目已取得山東省建設項目備案證明,項目代碼為
(略)-
(略)。項目備案主要內容:項目依托現有4000噸/年三氟乙酸項目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原項目上新增4000噸/年三氟乙酸生產裝置;
(略)、
(略)、
(略)進行技術改造。新增反應釜、循環蒸餾塔、三氟乙酰氯精餾塔等設備,利舊硫酰氯水解釜等設備。本次新增裝置與現有裝置毗鄰,形成一套裝置。除新增一套冷凍機組外,其它輔助工程依托原有。技改完成后,新增4000噸/年三氟乙酸或5198噸/年三氟乙酰氯(每生產1噸三氟乙酰氯減少0.81噸三氟乙酸)、13863噸/年31%鹽酸、8790噸/年70%硫酸。
(一)項目廢水包括三氟乙酸裝置尾氣吸收堿洗廢水、循環冷卻排污水、脫鹽水站反滲透濃水、地面沖洗水、生活污水等。
尾氣吸收堿洗廢水經MVR系統脫鹽處理,MVR
(略)補水;循環冷卻排污水
(略)(略)、
(略)補水;脫鹽水站反
(略)補水。地面沖洗水進
(略)污水站生化處理工段,生活污水經廠內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
(略)污水處理廠處理。項目外排廢水水質同時滿足《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含2024年修改單)表1、《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表1及區域污水出廠進水水質要求,
(略)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后排入支脈河。
(二)項目三氟乙酸
(略)(略)HCl吸收尾氣、負壓蒸餾不凝氣、三氟乙酸灌裝廢氣、硫酰氯灌裝廢氣、鹽酸儲罐呼吸廢氣、三氟乙酸儲罐呼吸廢氣、三氧化硫儲罐呼吸廢氣,
(略)兩級堿洗+兩級活性炭吸附處理后通過三氟乙酸裝置28m高排氣筒(DA045)排放。項目依托的R113a儲罐呼吸廢氣引入現有R113a
(略),經-15℃冷凝+兩級活性炭吸附處理后通過R113a
(略)33m高排氣筒(DA019)排放。HCl排放濃度須滿足《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含2024年修改單)表5標準要求;硫酸霧排放濃度須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略))表2二級標準要求;VOCs排放濃度須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第6部分:有機化工行業》(DB37/2801.6-2018)表1其他行業有機廢氣排放口Ⅱ時段標準要求。
項目無組織廢氣主要為三氟乙酸裝置無組織揮發廢氣,主要污染物包括HCl、硫酸霧、VOCs等。HCl廠界濃度須滿足從嚴執行的《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表5標準,硫酸霧廠界濃度須滿足從嚴執行的《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略))表8標準,VOCs廠界濃度須滿足《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第6部分:有機化工行業》(DB37/2801.6-2018)表3標準。
(三)固體廢棄物實施分類管理和妥善處理處置工作。按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分類收集、妥善安全處置固體廢物。項目固廢主要為廢催化劑、回收塔塔釜殘液、廢活性炭、廢包裝材料、MVR廢鹽、廢礦物油、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清運,其他為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
(略)
(四)合理布局,優先選用低噪聲先進設備,優化高噪聲設備布局,采取有效減振、消音、隔聲等措施,確保運營期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略))中的3類標準。
(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原則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防滲設施的日常維護,對出現損害的防滲設施應及時修復和加固,確保防滲設施牢固安全。加強隱蔽工程泄漏檢測,一旦發現泄漏,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建立完善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制度。根據重點污染
(略)平面布置、地下水流向,合理設置土壤和地下水監測點位,嚴格落實土壤和地下水監測計劃。一旦出現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和應急措施,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利環境影響。
(六)規范完
(略)的三級防控體系,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受
(略)域內人員應急疏散方案,落實應急防范與減緩措施,有效防范環境風險。配備足夠的應急隊伍、設備和物資,在非事故狀態下不得占用,并定期進行維修保養;制定環境應急監測方案。加強環境風險管理,對風險評價實行動態管理,保證事故發生時立即進入應急狀態,確保環境安全。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應急培訓和演練,
(略),確保環境風險可防可控。建立項
(略)域的環境風險監控預警體系,
(略)建立風險應急聯動機制,切實加強事故應急處理和防范能力。
(七)該項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應控制在該項目許可的總量控制指標之內,并嚴格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等相關要求,做好排污許可證的申請工作,落實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制度。
(八)應當對施工期、運營期的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一起開展安全風險辨識管理。不得采用國家、地方淘汰的設備、產品和工藝,須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
(略)
企業已自行開展公眾參與。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