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山東
一、前言
人防工程以其作戰作用被沿用到今日,為了保證其作用的正常發揮,要采取后澆帶的施工方法,本文將對施工技術進行介紹。二、后澆帶在人防工程中的應用簡介
人防工程大多具有防核輻射、防化學輻射以及紫外線輻射等功能,為了實現人防工程的這些功能,它要求在建筑過程中各種設施不留有縫隙。并且有關設計規范規定,在防護單元內不宜設置沉降縫、伸縮縫。由于后澆帶能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從而將兩個結構連接為一個整體,通過這一個整體共同作用且不會產生變形,因此在防空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設計對于后澆帶的處理要將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在內,如建筑工程結構受力、工程地的施工條件與施工環境以及建筑物的結構類型等,選用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最適合最經濟的一種施工方式,以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獲得更多收益。在后澆帶的應用中要考慮很多因素,例如,后澆帶的預留縫寬主要考慮結構墻厚、板厚。理論上后澆帶寬度只需1cm已足夠保證溫度收縮變形,但考慮施工方便,并避免應力集中,具體寬度應根據后澆帶設置位置及混凝土厚度決定。對厚度超過1000mm的,可根據后澆帶處的接槎形式鋼筋搭接、施工難易程度等靈活掌握,當施工較困難時,后澆帶縫寬可適當增加。建議預留的寬度要考慮滿足鋼筋錯開搭接要求,可允許大于1000m。若板的厚度較大,不僅僅要考慮厚度還應考慮接縫處接縫類型的選用以及鋼筋搭接和受力等因素,應靈活掌握,如遇到施工困難難以實現應適當放寬要求。三、人防工程中后澆帶的設計與施工要點
1、后澆帶設計應注意的問題(1)設置位置。人防工程后澆帶的設計應當遵循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原則,這是因為混凝土存在普遍的開裂情況,而通過后澆帶的設置能夠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出去,再膨脹混凝土進行填縫處理后,能夠與殘余的應力的相抗衡,這樣便可以預防混凝土裂縫的產生。通常情況下,后澆帶設置在結構內力較小的部位上,或是設置在框架梁、板三分之一的位置處,也可設置在裙房與主樓連接的位置上,這樣既不影響施工,又可以發揮出后澆帶應有的作用。后澆帶還可以選擇在受力影響較小的位置處通過,這樣可以避免鋼筋在同一受力位置上形成搭接。若是后澆帶的設置僅僅是為了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可將其設置為臨時后澆帶,保留時間不少于60天,若是為了調整不均勻沉降,后澆帶應當在主體結構穩定后再進行澆注。(2)間距與寬度。人防工程中后澆帶的設計間距必須合理,通常可設置為30~40m,帶寬與墻板的實際厚度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后澆帶的寬度應為800~1000mm,即墻實際厚度小于200mm,寬度取800mm,若是墻板厚度大于200mm時,則寬度不應超過1000mm;地下底板后澆帶的寬度可取1000mm,當底板厚度大于1500mm,后澆帶寬度應當取1200mm。按照相關理論,后澆帶的溫度縫和收縮縫僅僅需要10mm便可以確保溫度收縮變形的需要。通常為了便于施工,并防止集中應力的發生,后澆縫的寬度一般應小于800mm。(3)設計形式。可按照墻板實際厚度對后澆帶斷面形式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厚度小于300mm墻板可以直接做成直縫,大于300mm小于600mm的墻板,可做成對稱坡口型,而大于600mm應做成多邊凹形。(4)在考慮防滲要求時,應當在后澆帶接縫位置處設置止水帶,并在其外部設置防水層。(5)在人防地下工程中口部防護設施范圍內不應當設置后澆帶,這是因為入口處是整個工程最為重要的部位,并且該位置是與室外連接而成的,也是防護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其結構受力復雜,應力也比較集中。對于該部位的設計有著專項要求:布局應當合理,并且要有密閉防毒設計、進排風口設計等等。基于以上要求,若是在這一位置處設置后澆帶,難免會對工程結構的整體性造成影響,從而使結構的受力情況遭到破壞,其功能有可能被削弱。因此,這一位置不可設置后澆帶,只需要設置沉降縫即可。四、結束語
總之,后澆帶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施工質量,就要對施工技術進行規范。只有充分發揮出后澆帶的作用,才能確保人防工程的整體性能和質量。END
最后,小編懇請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沒有經常點“贊”或“在看”的,會逐漸收不到推送!如果您還想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請將“人防界”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后點擊一下頁面下端的“在看”和“點贊”,拜托了!2、人防車位案例分析
先別走
加小編好友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