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北京
選自《電影文學》2025年第2期
文?/徐開玉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電影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 ? ? ? ? ? ? ? ? ? ? ? ? ? ? ? 主持人語
影游融合新高度:《黑神話:悟空》的敘事與文化、工業與美學
陳旭光
? ? ? [摘要]“影游融合”作為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是推動傳統文化再生與文化產業拓展的重要力量。《黑神話:悟空》的商業成功和文化出圈正是這一現象在數字媒介中的實踐。游戲通過“虛幻引擎5”、掃描與手工還原,以及杜比音效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宗教建筑、陜北說書、傳統民樂,以及佛教和道教等中國傳統文化深度內化在現代游戲媒介中。同時,通過對中國神話故事的改寫,重塑了英雄人物的形象與精神內核,為傳統神話注入了現代化的敘事風格與文化意義,為玩家打造了一場兼具數字美學景觀與文化底蘊的沉浸式游戲體驗。游戲成功構建了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IP,通過與電影、音樂、文旅資源等多領域的跨界聯動,展示了影游融合在文化產業拓展中的巨大潛力。
[關鍵詞]影游融合;《黑神話:悟空》;文化再生;產業拓展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課題“人工智能時代電影理論創新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4AC008)階段性成果。
隨著游戲引擎技術的快速發展,游戲受眾對游戲畫面、敘事深度和文化意涵等需求的不斷提升,游戲“電影化”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產業現象和產業趨勢。作為“影游融合”的一體兩面,“游戲電影化”與“電影游戲化”共同構建了現代數字娛樂產業中相互借鑒與深度融合的雙向互動模式。
羅伯特·艾倫·布魯克(Robert Alan Brookey)將電影和電子游戲產業的融合理解為一種在“媒體協同效應”(a form of media synergy)背景下的互動,這種互動、融合是通過將電影內容轉化為電子游戲內容,以及電影與游戲在技術、產業策略等方面的相互支持來實現的。[1]布魯克從宏觀角度探討了電影與游戲在產業、政策等層面的融合,然而,他較少關注電影與游戲在微觀層面的深層互動。陳旭光等學者指出“影游融合”是“電影與游戲這兩種媒介在發展過程中,在思維、敘事、風格、內容、產業、技術等方面的互相融合”[2]。“影游融合”并非單向維度的簡單疊加,而是涵蓋多個層面的深度互動,作為“影游融合類游戲”的代表作,《黑神話:悟空》以其創新的敘事、技術與文化表達,實現了電影與游戲的深度融合,展現出影游融合在未來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黑神話:悟空》是中國首款以《西游記》原著為藍本改編的3A級動作角色扮演游戲。游戲于2024年8月20日正式發售,據游戲市場調研機構VG Insights提供的游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10日,《黑神話:悟空》在Steam上的銷量已達到2240萬份,游戲收入已超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3]除了商業上的成就,游戲在業界獲得的認可同樣令人矚目。11月22日凌晨,在英國舉行的2024年“金搖桿”(Golden Joystick?Awards)頒獎典禮上,《黑神話:悟空》榮獲“終極年度游戲”“最佳視覺效果”兩項大獎。除此之外,《黑神話:悟空》在中外公共輿論空間,尤其是游戲界相關領域,形成了深入挖掘、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再次在海內外掀起一股“西游考古”的熱潮。這種熱潮不僅體現在對游戲情節、人物塑造及敘事手法的深入解讀上,也激發了人們對《西游記》原著及其文化意蘊的重新審視和挖掘。
除了在文化領域引發廣泛討論,游戲對硬件性能的高要求也進一步帶動了相關市場的熱度。作為一款對畫質要求極高的游戲,《黑神話:悟空》需要頂尖的顯示設備來呈現其震撼的視覺效果。據洛圖科技最新發布的《中國大陸顯示器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終端產品價格的普遍下調,以及《黑神話:悟空》等高質量游戲的帶動,電競顯示器的市場規模迎來漲幅遠高于上半年的顯著增長,在整體顯示器線上市場的銷量占有率攀升至63%,再度刷新單季紀錄的新高?!?/span>[4]這一現象不僅展現了高質量游戲對硬件市場的強大拉動效應,也深刻反映了文化與科技、內容與媒介之間日益緊密的互促關系。
《黑神話:悟空》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市場實踐,更是一場文化與技術深度融合的探索。它不僅重新激活了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也為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范例,引領著“影游融合”發展的新方向。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以及“游戲科學”對藝術審美的極致追求。2020年8月20日,“游戲科學”發布了首支視頻,迅速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部分觀眾質疑游戲中日本元素過多,認為其文化風格偏離了中式審美。
事實上,當時游戲的虛幻引擎庫里沒有中式素材,亞洲元素只有日本素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游戲科學”組建了一支掃描團隊,足跡遍布中國幾十處名勝古跡,借助無人機測繪進行實景掃描,致力于記錄與還原古建筑等文物的風貌以及各具特色的自然地貌。
對于一些有客觀條件限制未能掃描到的歷史遺跡,“游戲科學”團隊選擇用手工還原,以最大限度保留其細節。游戲美術負責人楊奇在采訪中提到,鐵佛寺中有明代二十四諸天造像,風格獨特,雕刻精美。但是由于這些造像被放置在狹小的民宅中,掃描條件不理想,無法獲得清晰的三維數據,團隊最終只能依賴拍攝的照片,手工雕刻出造像的細節。這個過程對技藝要求極高,不僅需要極其精準的細節再現,還要在有限的視覺資料下,最大限度地還原這些藝術作品的歷史韻味和文化內涵。
游戲體驗的真實性和沉浸感是決定游戲可玩性的關鍵因素,也是游戲制作中的難點與重點之一。“不能跟你的日常經驗不符,你得不斷地模擬物理世界,而模擬物理世界很耗性能,所以這里最難的方式就是那你怎么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我用不多的計算,我也能讓它接近合理。”[5]為了達到超精細、真實的效果,《黑神話:悟空》基于最新的“虛幻引擎5”(Unreal Engine5)制作,其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是Nanite和Lumen,“Nanite能夠直接處理擁有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多邊形的模型,實現對幾何細節的超高精度渲染,使得游戲中的場景和角色擁有了逼真的細節。如游戲中的古老建筑紋理、悟空身上的毛發,都展現出驚人的真實感。Lumen技術則為游戲帶來了動態的全局光照效果,無論是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還是火把照亮黑暗的洞穴,光線的變化都顯得自然而真實?!盵6]同時,游戲也支持NVIDIA全景光線追蹤和最新DLSS3技術,通過先進的AI計算和實時光線追蹤,使光影效果更加逼真、細膩。從金屬表面的高精度反射到復雜場景中的動態光照,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表現。此外,DLSS3的“幀生成技術”顯著提升了游戲的流暢度,即使在高分辨率和高畫質設定下,依然能保持穩定的幀率,為玩家創造了兼具視覺震撼與流暢操作的沉浸式游戲體驗。
除了肉眼可見的場景、角色做到了超高、超清和超真實呈現,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游戲團隊也秉持著匠人精神,用心打造。例如在《序章》中出現的巨靈神,模型巨大,十分考驗雕刻的精細度。為了強調巨靈神的神靈特性,游戲制作團隊特意讓他的肌膚質感偏向神像的石塑效果。為此,在正常皮膚紋理的基礎上,疊加了石料的剝落和裂紋感,再結合寫實的皮膚褶皺和肌肉結構,營造出一種既脫離現實又讓人信服的神靈形象。在裝備上,重點突出每一個甲片的捶打感,在凹縫和凸起部位的粗糙程度上做了區別,尤其是在象頭上,強化了因常年使用所造成的磨損痕跡和臟跡,這些參考全部模擬自現實的甲胄,做到有跡可循。[7]
不僅如此,游戲團隊在道具設計上同樣不遺余力,注重呈現精致的細節。例如繡花針道具,上面鑲嵌著類似景泰藍的微小色塊。為了呈現這些色塊的色彩質感,游戲團隊精確調整了顏色之間細微的冷暖色差。根據制作者的介紹,即使用最高清的顯卡,也未必能夠清晰地呈現出繡花針上每一個細節。此種細節,在游戲中比比皆是。
游戲不僅在視覺細節上精益求精,其音樂與音效設計同樣融入了最先進的技術,展現出極高的制作水準。游戲運用空間音頻和杜比全景聲的技術,使聲音既具備傳統立體聲的特性,又能呈現出杜比音效的立體感。游戲中光是打擊感的音效設計就有超過20種不同的細節處理,讓玩家能夠更真實地體驗戰斗中的沖擊感。除此之外,游戲還通過音樂喚起玩家深層的文化記憶——在大漠風沙中,我們可以聽到無頭靈吉演繹的陜北說書,充滿地域色彩和歷史感。琵琶以其獨特的肅殺音色,為戰斗場景增添了冷冽的氛圍,而大鼓則在關鍵的節奏點上震撼地敲響,進一步渲染緊張的情緒,推動戰斗的節奏感,讓玩家仿佛置身于一場真實的對決之中。
《黑神話:悟空》作為國內首款成功的3A游戲大作,不僅在技術上進行了卓越的探索與實踐,為中國游戲產業開辟了新的可能,也為行業積累了寶貴的數字資產。游戲通過高度精細的技術呈現,不僅讓場景栩栩如生,還創造出充滿文化韻味與真實感的數字美學景觀,為玩家帶來了一場融合視聽與文化的沉浸式體驗。通過對古建筑、壁畫、書卷、詩詞等元素的數字化還原,傳統文化在虛擬世界中得以復蘇,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這些數字資源的積累不僅僅服務于游戲本身,更為中國的游戲產業提供了構建本土游戲引擎庫的基石。依托這些涵蓋中國古建筑與文化元素的虛擬數據庫,未來的游戲開發可以更高效地獲取素材支持。此外,這些技術與資源還為傳統文化的再現、保護與傳播提供了全新的數字化路徑,拓展了文化傳承在數字時代的可能性。
《黑神話:悟空》不僅推動了文化傳承與技術融合的實踐,還揭示了電子游戲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功能與社會意義,“電子游戲及其文化是未來社會的測試版,電子游戲文化幫助我們直觀地看到當代社會中代理權的本體論和社會政治學闡述,電子游戲的基本要素預示著社會正在逐步成為一個以技術為媒介的體驗集合體,它連接著不同的現實、情境和文化,而電子游戲玩家的身份則是當代社會身份建構的縮影?!?/span>[8]《黑神話:悟空》構建的虛擬世界連接起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東方哲學與全球玩家,在不同的現實、情境和文化中搭建起一個共享的數字化平臺。而玩家的角色體驗則是這種文化交互的核心,充分體現了當代社會中身份認同的復雜性與動態性?!逗谏裨?悟空》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技術的盛宴,更是一種社會文化實驗,為未來社會中技術與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樣本。
二、從“神話”到“黑神話”:中國神話故事的改寫與人物內核重塑
作為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西游記》深深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想象的重要載體。在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語境中,通過長期的民間想象與文人加工,《西游記》成為具有廣泛認同感和深厚文化意蘊的神話體系。
《黑神話:悟空》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神話故事,同時也描繪了極具現實意義的人間圖景。通過游戲的表現手段,人物、環境、動作、表演,嘗試讓觀眾相信這個陌生又有點熟悉的神話世界”[9]。這里的“熟悉”指大眾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西游記》,而“陌生”則源于傳統神話經由現代游戲媒介重新建構后,帶給玩家的全新視聽感受、身體體驗與情感認知。這種陌生化效應在游戲所營造的“黑暗”氛圍中得到強化,而對孫悟空這一角色的創新性重塑,則賦予了經典神話更深層次的時代意義,既保持了文化記憶的延續性,又開辟了當代語境中對經典文本的多元解讀路徑。
這里提到的“黑暗”氣息,指代一種由電影《大話西游》開創并在后續改編作品中延續的后現代意義解構與敘事風格?!逗谏裨?悟空》的制作人馮驥作為主策劃,曾帶領同一團隊開發了另一款西游主題的游戲《斗戰神》,這款游戲改編自今何在的小說《悟空傳》,也深受《大話西游》的影響。有學者指出,“《大話西游》在網絡空間的‘經典化’并非偶然,意味著網絡新媒介建構的游戲化空間疊加后現代語境的審美新變。深受其影響的網絡小說《悟空傳》則以更加叛逆的姿態,將《大話西游》中浮現的秩序陰影轉化為一種冷酷的權力想象,從而徹底反轉了《西游記》的意義體系,構建出總體上的‘黑神話’氛圍”[10]?!逗谏裨?悟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斗戰神》的影響,《斗戰神》以其創新的戰斗系統,個性化的暗黑風格給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該游戲停留在白骨夫人的篇章,資深玩家不無遺憾地感慨道:“白骨之后,再無西游。”而《黑神話:悟空》預告片中的“白骨之后,重走西游”似乎也是一次對過往的接續與致敬。
除卻風格的暗黑美學、世界觀設定的先鋒性與敘事策略的解構性之外,孫悟空形象的科技感塑造與內核的深度重塑亦構成了“黑神話”敘事構建中的關鍵維度。從《西游記》原著衍生出的孫悟空形象,在不同媒介的語境中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質。已在連環畫、戲曲、音樂劇、動畫片、電視劇以及電影等傳統藝術形式和新媒介中被反復演繹和再現。同樣,在游戲領域,這一經典角色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從以兒童游戲拍洋畫、“小浣熊”《西游記》卡等為代表的物理介質,到《西游降魔錄》《西游釋厄傳》等街機游戲,再到風靡一時的《夢幻西游》《大話西游》等為代表的網游和手游等數字媒介,孫悟空始終作為核心角色貫穿其中,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娛樂的重要紐帶。
《黑神話:悟空》中,玩家扮演的“天命人”角色形象是以孫悟空為原型進行設計的,其外形展現了一般形態下孫悟空的經典面貌。從毛臉雷公嘴的獨特外貌到凌厲的眼神,再到手持金箍棒的標志性姿態,充分還原了這一經典角色的神韻與氣質。而孫悟空的角色設計則有不同的階段,包括防御性更強的石猿形態和戰斗力更強的大圣殘軀等,游戲采用高精度動作捕捉技術,通過1∶1記錄真實演員的形體姿態和微表情等細節,讓游戲中的虛擬形象更加擬真和生動。在技能設計上,游戲保留了玩家耳熟能詳的孫悟空經典技能,如“吹毛”“定身法”和“立棍”,這些標志性的戰斗方式極大程度地還原了孫悟空的經典風格。除此之外,游戲中的每一幀動作都經過多次反復打磨,從行走時的傾斜角度到跳躍時的爆發力,都盡可能模擬真實的人物動態效果。通過細致入微的表現力和技能設計,賦予玩家強烈的代入感與情感連接。
除了外形和動作上的先鋒性與科技感,孫悟空的“內核”也從神話故事中“挑戰權威—歸化順服”的傳統敘事,轉向“歸化順服—反思—消解權威”的后現代敘事。這一轉變不僅體現了敘事結構的復雜性,也展現了一種從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覺醒意識和內在成長路徑,賦予了角色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其精神內核重塑不僅回應了當代社會語境的現實需求,也反映了經典神話角色在時代變遷中的動態適應性。正如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所言,“神話證明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服從于個體、種族和時代的困擾與需求?!盵11]
《黑神話:悟空》通過游戲媒介賦予了經典神話全新的表現形式,以深刻的文化洞察力探索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之間的張力。游戲中對孫悟空形象及內核的重塑,既是對經典文化的致敬,也是對其在現代社會中重新適應與表達的大膽嘗試。這種創新的媒介表達不僅滿足了現代觀眾的文化期待,也使玩家在熟悉的故事背景中體驗到新的情感共鳴與文化理解。
三、文化IP在影游融合中的產業化拓展與文旅賦能
? ? ?通過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黑神話:悟空》成功構建了一個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具備跨媒介潛力的IP,為孫悟空形象在影游融合中的重塑與擴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伴隨著全球數字文娛產業的迅速發展,如何在多種媒介中實現高效的IP拓展和運營,成為推動文化品牌發展的關鍵。
? ? ?在這一背景下,《黑神話:悟空》展現了其跨媒介延展的可能性。當前,關于《黑神話:悟空》改編電影的討論日益升溫,“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正-反-合’,游戲要反推電影,加速“影游融合”了,這是孫悟空IP再一次跨媒介轉換的重要契機。而跨媒介、系列化運作也將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推手?!?/span>[12]陳旭光認為:“可以借用漫改、電視劇和網劇等形式??傊?一切可能的多媒介、跨媒介改編都可以實施‘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由于《黑神話:悟空》有著類似傳統章回體小說的情節結構,有足夠長的時間跨度和足夠廣的地域跨度,拍成劇集可能更加從容。我們的影視文化產業就是應該運用中國文化中像‘三國’‘西游’‘封神’這樣的大IP,不斷拓展‘中國神話宇宙’,建構龐大的‘媒介帝國’?!逗谏裨?悟空》這次運用孫悟空大IP,以游戲為本,融合電影,‘六年磨一劍’,很成功。在筆者看來,只有對這些具有獨特中國文化內涵的大IP不斷進行跨媒介轉換,才能使我國的文化產業葆有內在的生命力,進而使中國文化葆有強勁的生命力,綿延不絕?!?/span>[13]
? ? ?在“影游融合”領域,動畫電影與游戲之間的深度融合尤為值得關注。動畫電影正在逐漸成為承載青年“游戲文化”的核心媒介,動畫不僅在敘事上能為游戲文化注入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還能夠憑借其可塑性將游戲所呈現的虛擬世界延伸至更廣闊的文化空間。未來,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游戲引擎技術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動畫電影與游戲的融合無疑將會更緊密,成為引領數字文化創新與推動文化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除了影視拓展,《黑神話:悟空》在音樂領域的跨界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授權商品市場反響熱烈,游戲科學與杭州守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實體收藏版禮盒迅速售罄,《黑神話:悟空》與瑞幸聯名的“黑神話騰云美式”及其周邊產品(包括杯套、紙袋和限量3D海報)同樣受到市場熱烈追捧,彰顯了“黑神話”IP在消費市場中的強大吸引力。官方渠道推出的聯名衣物和郵品等授權商品,進一步豐富了“黑神話”IP的生態系統,深化了品牌影響力。
影游融合不僅帶動了IP生態的多元拓展,也激活了傳統文化與地方文旅資源的聯系,形成了跨媒介、跨地域的文化傳播新模式。作為游戲的主要取景地,山西因《黑神話:悟空》的熱度而備受關注。山西省在游戲中的取景地包括大同的懸空寺、忻州五臺山的佛光寺、晉城的玉皇廟和鐵佛寺、臨汾的隰縣小西天(千佛庵)、運城的永樂宮等地。山西文旅相關部門順勢推出“跟著悟空游山西”等系列短視頻,借勢游戲熱度,進一步擴大山西文化的傳播力和吸引力。其他省份的文旅部門也紛紛響應,展示各自的取景地。四川通過安岳石刻等文化古跡突顯其深厚的歷史遺存;安徽則以天柱山、宿松白崖寨等標志性景觀為亮點,爭取將這波熱度轉化為實際的文化旅游效益。各地借助這一契機積極開展文旅推廣,利用數字平臺將流量轉化為區域文化品牌的活力資源,擴展文旅產業的收益。
影游融合的跨界創新使這些文化IP的內容不再局限于屏幕或虛擬世界,而是延展至線下的多重場景,如主題公園、博物館展覽、沉浸式演出等。保利演藝與《黑神話:悟空》合作推出的“隨樂西行且聽天命”主題音樂會,不僅拓展了該IP在音樂領域的表現形式,也在全國巡演中展示了其帶動文旅產業的潛力,音樂會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重慶的巡演取得了圓滿成功,二輪巡演也在太原、南京、哈爾濱、武漢等地持續進行,為各地文旅產業帶來了新的客流與活力。
《黑神話:悟空》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再現,更是文化再生與跨界創新的深度實踐。在影游融合的驅動下,該IP打破媒介邊界,激活地方文旅資源,將傳統文化深植于現代科技中,展示了中國文化IP在多重場景中的適應力與生命力。這種影游、文旅聯動的模式,拓展了文化產業的價值,為中國文化產業提供了新范式,重構了文化體驗的邊界,為全球觀眾構建了一個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窗口。
結語
《黑神話:悟空》的商業成功與文化“出圈”,不僅是游戲作為新興文藝形式的碩果,更是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的重要體現。游戲帶來的熱度進一步激發了業界、學界及大眾對“影游融合”及影游融合類游戲的持續關注與期待。《黑神話:悟空》充分證明,中國觀眾對能夠引發文化共鳴、滿足想象力消費和沉浸式體驗的影游融合類作品依然懷有強烈需求。影游融合的未來,不僅承載著文化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也肩負著激發文化共鳴、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在技術與藝術的共振中,拓展文化表達的新邊界,正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共同追求。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場關于文化與想象,敘事與表述的探索,正在邁向更加廣闊深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美〕Robert Alan Brookey.Hollywood Gamers:Digital Convergence in the Film and Video Game Industries[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10:21-23.
[2]陳旭光,李典峰.技術美學、藝術形態與“游生代”思維—論影游融合與想象力消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02):109-117.
[3]數據來源:VG Insights.Black Myth:Wukong—Steam Stats[EB/OL].(2024-12-10).https://vginsights.com/game/black-myth-wukong.
[4]半導體顯示供應鏈.季報|Q3中國電競顯示器線上銷量大漲58%;電競在顯示器市場的滲透率創下新高[EB/OL].(2024-11-09)[2024-11-24].https://mp.weixin.qq.com/s/iBi2TeBvnLCNtxRDeSZngg.
[5]騰訊視頻《楊聲》.張揚對話《黑神話:悟空》馮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EB/OL].(2024-08-15)[2024-12-24].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bo9alfh/m4100ozich6.html?ptag=share_11_11&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wxf.
[6]張璇,史林靜,王豐.財經聚焦|從《黑神話:悟空》爆火透視文化產業新亮點[EB/OL].(2024-08-29)[2024-10-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725197926364589&wfr=spider&for=pc.
[7]七點GAME.圖形科學×楊奇|果然成就《黑神話:悟空》的就是一群偏執狂[EB/OL].(2024-10-30)[2024-11-15].https://b23.tv/b0wnyQn.
[8]〔西〕Daniel Muriel,〔英〕Garry Crawford.Video Games as Cul-ture:Considering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Video Games in Contemporary?Society[M].London:Routledge,2018:12.
[9]金搖桿2024最佳視覺設計:黑神話悟空,游戲科學美術負責人楊奇中文致詞![EB/OL].(2024-11-22)[2024-11-25].ht-tps://b23.tv/2zTOJ4r.
[10]高翔.從《黑神話:悟空》看古典神話的當代轉化[N].文藝報,2024-10-25(005).
[11]〔美〕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M].黃玨蘋,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356.
[12]陳旭光.論影游融合視域下的《黑神話:悟空》現象[J].文化藝術研究,2024(05):19-24,112.
[13]同[12].
關于我們 ?| 中心簡介
關注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
獲得更多學術信息
投稿請聯系:yanran@pku.edu.cn
封面及插圖來源:《電影文學》雜志公眾號
本期執行編輯:盧玥
責任編輯:晏然、周紅
統籌:陳旭光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