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另类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影视,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全部選擇
反選
反選將當前選中的變為不選,未選的全部變為選中。
華北
華東
華中
華南
東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確定
招標專區
項目專區
數據市場
營銷分析
增值服務
企業服務

《黑神話:悟空》研究專題|邵將:從“言-象-意”理論看《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之道

所屬地區:陜西 - 漢中 發布日期:2025-03-22

發布地址: 北京


選自《電影文學》2025年第2期


“影游融合”視域下的傳統文化再生與產業拓展——以《黑神話:悟空》為例


文?/邵將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副教授


? ? ? ? ? ? ? ? ? ? ? ? ? ? ? ? 主持人語

影游融合新高度:《黑神話:悟空》的敘事與文化、工業與美學

陳旭光


在當下“互聯網加”與人工智能化高新技術發展態勢急劇加速的新媒介背景下,電影與游戲互相融合的“影游融合”新業態成為當下媒介融合與影視游戲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表現為創作思維、工業美學、產業與文化的諸多新變。“影游融合”不僅生成影像新語言、新思維和新美學,也以巨大的產業潛能成為“大電影”或“大游戲”產業。2024年度3A游戲《黑神話 悟空》的橫空出世絕非偶然,它是近年中國影游融合發展趨于成熟的必然結果。其世界性的成功使之超越了游戲,而成為一個融合多種經典藝術與新媒介藝術,超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跨越游戲、文學、網絡、電影、文旅等媒介或產業的重要文化現象,擔當完成“文化出海”,中國文化“走出去”,“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等使命。筆者曾與2018年立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課題“影視劇與游戲融合發展及審美趨勢研究”。經課題組20余位成員歷時四年的努力已告完成,推出了5卷本的“影游融合研究叢書”。也許可以說,《黑神話 悟空》的巨大成功一定程度證明了課題的學術價值,或者說,課題研究與《黑神話 悟空》多年來理論與實踐并行應和,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推動中國影游融合產業的發展。基于《黑神話悟空》產業、美學和文化生產的巨大成功,筆者組織了課題組部分青年學者“接著講”,全面、深度剖析《黑神話悟空》,以期為中國影游融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才智。陳旭光、宋辛燁《影游融合視域下的跨媒介敘事》認為游戲突破自身固有邊界,呈現出鮮明的影游融合式敘事特點,通過技術賦能、視覺呈現以及經典IP形象的重塑,更加貼合互動性和沉浸感的需求,實現了敘事結構的復雜建構與多元化拓展與文化的“現代轉化”。李雨諫 、李璧彤《批判性話語分析視角下的《黑神話:悟空》》選取輿論場三個熱點話題為對象,采用批判性話語研究方法,分析游戲文本中“小農思想”的數字化轉譯、虛擬形象的情感代理、玩家的情感珍視與參與游戲敘事等,分析游戲的媒介形式潛能,彰顯游戲在社會體系中潛在的變革性力量。邵將《從“言-象-意”理論看《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之道》以中國傳統文論“言-象-意”為理論基石對其藝術成功之路展開審美探究。如在“意”的精神內蘊與韻外之旨層面,借由交互性敘事和即時反饋機制巧妙嵌入“儒釋道”的中華傳統哲學精神內核以及立意的現代性闡釋,有效影響并塑造著玩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徐開玉《“影游融合”視域下的傳統文化再生與產業拓展》分析游戲通過“虛幻引擎5”、掃描與手工還原以及杜比音效等技術,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內化在現代游戲媒介,通過對中國神話故事的改寫,為傳統神話注入現代化的敘事風格與文化意義,為玩家打造了一場兼具數字美學景觀與文化底蘊的沉浸式游戲體驗。跨界聯動則展示了文化產業潛力。李典峰 王宏宇《從抽象模擬到“數字孿生”》聚焦于虛幻5引擎帶來的一系列技術變革,探討從抽象模擬到“數字孿生”的發展趨勢。技術提升了游戲體驗與視覺表現力,讓玩家在超真實環境中沉浸式體驗角色扮演,重新定義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趙潤暉、 耿游子民《時間綜合、鏡像關系與差異重復》認為游戲內蘊的敘事空間呈現出一類虛實交織與多維度時間的游戲體驗。游戲影像在外部指認一種延續與非線性的時間觀念,并展現出時間的三類綜合,時間綜合的并置與虛實共生的邊界狀態成其為一種復合的鏡像關系,在永恒的差異與重復游玩體驗中不斷流動。《黑神話:悟空》是影游融合的一個高峰,一個我們時代多年未見的文化奇跡,也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它有可能推動包括電影、文學、劇集、游戲、動漫等在內的文化產業的整體性、整合性發展。一時代有一時代的主流性、主導性的藝術和媒介,我們雖不能說影游融合就是或一定是主導性的藝術和媒介,但傳統銀幕影院電影的衰退和“大電影”的擴容,游戲和影游融合影響力的持續發展是不爭的事實。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未雨綢繆,以期決勝于未來。




從“言-象-意”理論看《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之道


[摘要]以中國傳統文論“言-象-意”為理論基石對《黑神話:悟空》的藝術成功之路展開深入細致的審美探究。在“言”的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層面,游戲對物質要素進行游戲化編碼與IP轉換,催生玩家的原初熱情、期待視野和情感共鳴;在“象”的視聽藝術風格方面,游戲呈現具有中華文化審美意蘊的數字集群,通過影游融合的敘事方式完成意境生成,讓用戶自行體悟“象”外之意;在“意”的精神內蘊與韻外之旨層面,借由交互性敘事和即時反饋機制嵌入中華傳統精神以及“黑神話”立意,影響并塑造玩家的文化價值觀念。[關鍵詞]《黑神話:悟空》;“言-象-意”理論;民俗文化元素;數字意境;現代性理念

[基金項目]2024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項目編號:24YTC020);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M202411417015)階段性成果。


《周易》中最早提出了“象”的概念,有物象、卦象等多種含義,是理解和闡釋《周易》的重要元素,為后來“言-象-意”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魏晉時期的王弼對“言-象-意”關系進行了深入系統的闡述,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言生于象,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言-象-意”的闡釋系統不僅在理論思維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在審美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體現出中國美學的獨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視聽藝術中,這一理論體系強調通過“言”(敘事題材和影像符號)、“象”(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和“意”(情感與精神的傳達)三個層次來構建電影的審美層次。《黑神話:悟空》作為一款以經典名著《西游記》為背景的國產游戲,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敘事方式正是“言-象-意”理論在現代數字影像中的具體體現。游戲通過將傳統神話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玩家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沉浸式體驗,這種體驗不僅僅是對傳統故事的再現,更是對其中深層文化意涵的重新詮釋和創新表達。本文通過運用“言-象-意”的理論框架深入解讀《黑神話:悟空》的創新道路,旨在為研究數字時代影游融合與“想象力消費”生產以及理解游戲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提供新的剖析視角和理論工具。


一、“言”:傳統物質符號與古典文藝遺存的游戲化編碼



“言象意”體系中的“言”是指語言、文字和符號系統,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言”是構成“象”的基礎,通過語言可以認識和理解“象”;同時,“言”也承載著特定言說者的意圖——它不僅僅是客觀的語言符號,亦帶有主體性的內容。在文學批評和藝術創作中,“言”作為基礎物質符號,可以通過敘事題材和影像符號來建立作品的可識別性并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因此,《黑神話:悟空》中對“言”的重視使得游戲能夠通過中華傳統的物質和精神符號在玩家心中形成觀念印象,進而傳達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中華傳統物質文化符號詮釋古典審美意趣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符號凝結了過去與現在的價值觀和行為共識,促成了集體文化記憶的形成。優質的藝術作品往往通過創造性重現具有古典韻味的物質符號元素而烙上中華美學印記,有助于增強受眾的文化認同感并喚起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不同歷史階段各具特色的衣食住行等中華傳統物質文化符號元素在《黑神話:悟空》中的表現是隨處可見的,它潛在地傳遞著不同時代的傳統文化特征和審美風尚,并最終凸顯出一種獨特且濃郁的古典審美意趣。

第一,中華傳統的服飾、佩飾、妝容等文化符號在游戲中絕非雜亂無章的堆砌,而是深度嵌入游戲的敘事脈絡、場景架構、音效編排之中,彼此交融,共同勾勒出一個盈溢中式古韻的虛擬世界,潛移默化地向玩家訴說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風韻。

首先,在服飾設計層面,游戲展現出對傳統服飾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精妙復刻能力。主角孫悟空身著的藕絲步云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等都忠實還原經典,凸顯文化溯源的精準性;配角服飾同樣各有考究,如刀狼教頭廣智的單肩寬袍、束發與麻繩玉帶搭配顯露出古代文人的儒雅格調以及佛教文化的浸潤痕跡,又如蜘蛛精姐妹的襦裙披帛、上衣下裳則參照唐代女子服飾形制重現出彼時服飾的飄逸、華麗特質。尤為關鍵的是制作團隊在保留服飾傳統裁剪工藝、經典紋飾的基礎上審慎引入現代材質與色彩搭配方案,這種微調契合當下用戶的審美偏好并促使古代服飾在現代數字語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其次,佩飾的設計與運用凸顯游戲對傳統文化細節把控的精到之處。八戒的文玩手串依循佛教文化與古人生活習性,蘊含寧靜致遠、修身養性的精神意涵;以如意金箍棒為靈感、將神話故事中的標志性元素具象化并融入現代珠寶設計工藝打造的各類佩飾,紋理精致、質地細膩,兼具裝飾性與文化傳播價值,精準展現出傳統工藝美術的精湛技藝與審美標準,也為玩家近距離領略中華佩飾文化打開一扇窗。

再次,妝容設計成為游戲融合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風尚的典型范例。如蜘蛛精四妹獨特的額前印記、烏黑嘴唇及淚痕妝容汲取古代神話形象塑造手法與傳統戲曲妝容,并融入現代時尚審美理念,塑造出別具一格的神秘、妖冶形象。又如部分狐貍面妝造型呈現的唐代斜紅、點唇與花鈿樣式如實還原唐代女性妝容風貌,折射出盛唐時社會的開放程度與審美觀念的變遷。

第二,《黑神話:悟空》將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食材、藥膳等元素融入其中,為玩家呈現了一幅東方膳食地圖。游戲中頗為引人注目的一道地方特色美食是“漢中熱面皮”——它以米漿為料,配豆芽等配菜制成,色澤鮮亮、口感軟糯香辣,屬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無頭靈吉菩薩“心急吃不著熱面皮”之語不僅讓漢中市民親切,也引發全球玩家對中國傳統美食的濃厚興趣。再如游戲中的老山參、靈芝、猴頭菌、龍膽草、地涌金蓮等珍貴藥材以及蓮子、嫩藕等常見酒食有意識地引入,不僅豐富了游戲世界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內涵,也讓玩家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領略中華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游戲之外,《黑神話:悟空》團隊與中華老字號稻香村跨界合作推出了限量版“猴頭月餅”和新穎多樣的各類“妖怪月餅”,堪稱一部由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的“西游人物月餅圖譜”,通過諸如“一口下去咬到了悟空的腦花”“這月餅可以拿來‘下酒’”等國內外網友的“神評論”不難看出,這次跨界聯動在增強傳統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方面取得了良好實效。

第三,游戲通過精準提煉真實的中國古建筑元素并將其數字化融入一個既有歷史沉淀又有藝術美感的虛擬世界中,力圖讓玩家在互動游玩中探索中式建筑的厚重紋理。游戲制作團隊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如山西佛光寺、崇福寺、懸空寺,天津獨樂寺,浙江靈隱寺、時思寺,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陜西藍田水陸庵等至少36處佛寺古剎來構建數字建筑資料庫,百年古廟里磚石的斑駁紋理、木雕的細膩工藝以及壁畫的神秘色彩在高分辨率的游戲畫面中具象重合,全方位地復現東方建筑美學之精髓。此外,青磚黛瓦、馬頭墻、天井庭院的徽派建筑元素以及蘇州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精巧布局與造園意境也被巧妙融入游戲場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虛實相生的東方美學。

除了高度復刻之外,《黑神話:悟空》也通過雜糅多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來體現現代中式建筑美學理念。例如,游戲中頗具特色的觀音禪院以遼代寺院之一的天津薊州獨樂寺和山西省的佛光寺、崇福寺為原型,在高層木結構設計上承繼唐代建筑雄渾大氣的風格特征,裝飾層面融入古代建筑精致細膩的工藝手法,整體布局則兼顧金朝建筑簡潔穩重的特質,可謂融合三朝建筑遺韻于一體,留存深厚歷史沉淀的同時亦契合著當下傳統與現代相交相融的審美趨勢。

(二)中國傳統文藝遺存凸顯東方美學韻味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技藝遺存、古典文學敘事技法及其精神蘊含如同可遺傳的“敘事基因”一樣潛存于《黑神話:悟空》中,并通過多樣化的交疊、組合與重構煥發出全新的藝術光彩。

第一,游戲從古典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母題中發掘并自覺融合了多種敘事技法。一方面,游戲充分借鑒原著小說《西游記》章回體結構,巧妙模擬其開場詩、收場詩的設置,使游戲的敘事層次分明、富有節奏感。游戲共設計六回,每回開頭有詩歌引入,結尾有精良的過場動畫,中間則是玩家體驗的“故事黑盒”。游戲借詩詞勾勒奇幻情境、營造氛圍感,喚起玩家對古典文學審美范式的文化記憶,章節銜接處懸念叢生,遵循敘事動力的生成機制,激發玩家持續的探索欲。同時,游戲也借鑒《紅樓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敘事技巧,勾勒出龐大繁雜且多元嵌套的故事體系。此外,游戲中的“影神圖”故事系統通過簡短的傳記小說勾勒出眾生百態,增加了游戲的額外審美對象。這些故事之間的交叉與敘事沖突進一步突出了事件真相的復雜性和多面性,也為玩家提供了多角度思考空間和解讀維度。

另一方面,游戲中包含了“復活”“尋找”“變形”“隱身”“化身”等諸多常見的神話母題原型,以“復活”母題為例,游戲設定孫悟空西天取經成功后被天庭鎮壓死亡,其六個“靈根”被不同妖王所占有,“天命人”需戰勝各路妖王收集“靈根”以復活悟空,這核心情節線索也與傳統神話中的靈魂不死觀念相呼應,增強了故事的奇幻色彩和吸引力。同時,游戲借非線性敘事打破神話常規線性流程,玩家仿若置身“根莖式”文本迷宮,契合后現代語境下受眾對文本開放性、多元性的訴求。需要說明的是,游戲部分情節在套用神話原型時也打破了“仙者純善、妖者盡惡”的正邪二元對立固有認知,通過反轉情節促使玩家摒棄簡單刻板的善惡評判標準而去反思人性、道德與權力的復雜糾葛。

第二,《黑神話:悟空》按照自身的游戲邏輯將武術、音樂、美術、壁畫、舞蹈等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加以繼承和改造并巧妙化用于游戲劇情和動作設計中。

首先,游戲中的戰斗動作大量借鑒了中國傳統武術招式。主角“天命人”所使用的金箍棒法中劈、挑、掃、戳等多種動作形態和發力方式都與真實的武術動作相似,例如輕攻擊的第一段從右往左橫掃,第二段從左下往右上斜挑等,其攻擊節奏和連貫性體現了武術套路的特點;又如游戲還設計了如棍反等技巧展現出中華武術中的攻防智慧。在戰斗方面,游戲強調玩家將物理攻擊與法術攻擊相結合,如使用定身術將敵人定住后再進行攻擊的戰斗方式,體現了中國傳統武術中“以巧破力”“剛柔并濟”的理念。同時,玩家在戰斗中還可以通過積攢棍勢等級來釋放更強大的連招,這類似于武術中通過運氣、蓄力等方式來增強攻擊威力的技巧,使玩家在反復格斗動作中體驗到中華傳統武術的恒久魅力。

其次,游戲通過對中國傳統樂器和民間音樂元素的創新改造,極大豐富了游戲的音樂層次,為玩家營造了熟悉卻又新鮮的濃郁中式音樂氛圍。如游戲在第二回“風起黃昏”中,陜西方言和秦腔音樂搭配構建的“中國Rap”以質樸自然、通俗易懂的唱詞和激昂粗獷,渾厚蒼涼的唱腔成為串聯碎片化劇情,烘托情節氛圍的“敘事膠水”,為游戲增添了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感染力,而且這種以“講古論今”見長的陜北說唱藝術尤為注重節奏和韻律的把握,承擔起填補游戲世界觀“縫隙”的重任,玩家在戰斗中的操作和攻擊節奏與說唱音樂的節奏相契合,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一種韻律感和節奏感,宛如在進行一場富有音樂性的戰斗表演。此外,游戲主題曲《稱王稱圣任縱橫》以“la-mi”“sol-re”兩個五度音程構建核心動機,彰顯中國傳統音樂地位與“和”之審美,其節奏激昂呈進行曲風格,且嗩吶音色適時閃現,為樂曲增添豪邁氣勢與民族風;游戲中背景音樂是對1986年電視劇《西游記》中經典曲目的改編之作,如輔以京劇打擊樂和編鐘音色二次創作的《云宮迅音》運用弦樂組和銅管組在低音區演奏,展現了猴王橫空出世的恢宏氣勢;而加入童聲與男中音二重唱、速度放慢近一倍的《敢問路在何方》則演繹出了“黑神話”的悲情基調。

再次,游戲在數字化呈現中國傳統美術工藝方面展現出精湛的藝術造詣。游戲制作團隊充分借鑒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留白”和“渲染”技法并運用高級渲染技術和材質模擬來呈現高質量的流動和滲透效果,使得云霧繚繞、山巒疊嶂的場景呈現出一種朦朧而深遠的藝術美感。此外,游戲中多個角色形象在體態、神情以及服飾細節等方面與傳統彩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部分游戲場景設計也融入了山西隰縣小西天等多地的壁畫等藝術元素。再者,游戲通過大量采用紅金相間的配色、龍鳳呈祥的圖案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象征意義的色彩符號,組合以豐富游戲視覺效果并潛在傳遞審美價值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黑神話:悟空》的爆火還帶動了一系列周邊非遺產品的開發,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制作的悟空面塑作品、非遺傳承人施君君創作的剪紙作品、彩塑京劇臉譜傳承人林泓魁創作的西游京劇臉譜等佳作,為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與可能。

二、“象”:數字技術與影游融合敘事構建的中華視聽美學風格

學者張法指出,“象”強調物從客觀之物到哲學之卦中之物(卦象)和文學之審美之物(言象)的轉換,這一轉換是由虛的關聯而來。[2]這表明“象”作為“言”和“意”的中間環節,兼有具體物象呈現和抽象意義表達的雙重性,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而且這種結合在中國古典美學中與“意象”“意境”等核心概念密切相關。意境論強調虛實結合的藝術形象,即通過具體的“象”來引發觀眾對超越其本身的“境”的想象和感悟。在電影藝術中,“象”主要體現在視聽語言、敘事手段、技術層面和傳播媒介層面,利用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鏡頭語言來傳達中華美學精神的“象外之意”。[3]《黑神話:悟空》通過影游融合的敘事手法集體無意識般地將“知、情、意、行”相統一的數字審美恰適滲入其中,不僅豐富了游戲互動的表現力,也有效提升了作品浪漫獨特的中式美學氣質。

(一)前沿數智科技賦能形神兼備的數字意象營造

“意象”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核心范疇,也是體現藝術創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借助多元數智技術賦能,《黑神話:悟空》有效提取數字文化意象來呈現連續、重復、綿延且帶有中華傳統美學符號的數字意象集群,不僅注重“動”“靜”結合,亦追求“視”“聽”兼備,也為作品形成特定的美學風格夯實了根基。

在視覺意象營造方面,《黑神話:悟空》采用了多種前沿技術來提取具有象征性的動態和靜態意象。游戲基于虛幻引擎5開發,利用其強大的圖形渲染能力實現了更精細的紋理、更真實的光照效果以及更龐大的場景構建。同時,游戲搭載的NVIDIA深度學習超級采樣技術DLSS3.5為提取象征性動態意象增色不少,這項技術利用AI提高游戲性能并保持圖像質量和動作響應速度,還能利用Tensor Core AI處理器加速圖形渲染提高幀率并生成美觀、清晰的圖像,如游戲中的水面反射與焦散效果、雪地疾行時留下的腳印以及林中穿梭時陽光透過樹葉形成的丁達爾效應等,都是通過這種全景光線追蹤技術實現的,從而極大增強了游戲中動態意象的氛圍感和真實感。在角色設計上,高精度模型構建技術為角色奠定了扎實的視覺基礎。如通過GPU的加速能力和專業3D建模軟件使得主角“天命人”的毛發、皮膚紋理、肌肉線條等細節在高度運動中都能保持高度的真實感與流暢性。在動畫制作中,動作捕捉技術和關鍵幀動畫技術相結合也是提取象征性意象的關鍵。如通過動捕演員演繹《西游記》中經典技能和各種動作,動畫師在關鍵幀上調整優化等環節,可以讓角色動作既符合傳統武術與戲曲的韻味又具有現代游戲的流暢和自然。

在聽覺意象營造方面,《黑神話:悟空》通過精心的音樂制作和音效設計,提取并展現了具有象征性和典范性的聽覺美學符號。游戲的音樂制作人丁培峰帶領團隊將古箏、古琴、二胡、笛子、三弦、大鼓、嗩吶、鐘、簫等中國傳統樂器與全球多種現代電子音樂元素兼收并蓄地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場既富有東方神韻又極具先鋒時尚感的聽覺盛宴,如《往生咒》中西藏喉音演唱、銅鑼敲擊伴以獨特的電子鼓點節奏,營造出神秘且緊張的宗教儀式意象集群;《黃風起兮》將三弦說書與琵琶、古箏、塤等傳統樂器和弦樂、銅管等現代元素相融合,勾勒出黃風嶺神秘而緊張的聽覺意象群。同時,游戲利用創新科技的SXFI聲晰飛技術將聲音進一步處理,渲染出虛擬多聲道與環繞聲的全息音效以優化玩家聽覺體驗。如在“黑風山”場景中,玩家未移動時便能聽到近處小動物奔跑踩著落葉的沙沙聲、遠處隱約的細碎蟬鳴以及林間松濤竹浪起伏的風聲,這些環境音效與植被茂盛的游戲場景完美融合,讓人難分真假;“花果山”場景則通過環繞聲的全息音效營造活潑且富有生機的聽覺意象,彰顯出山林的靈秀。同時,自適應音頻系統會依據玩家的游戲狀態和劇情節奏動態調整音樂和音效的參數,如戰斗時鼓點節奏強烈,探索解密時音樂則趨于舒緩,為玩家構建了全方位的沉浸式西游世界聽覺意象集群。

(二)影游融合敘事實現意與境渾的數字意境生成

在意象營造的基礎上,《黑神話:悟空》通過山水畫式構圖、音畫結合、二維/三維動畫植入等視聽敘事手段以及多周目設置、打坐蒲團、箱庭式設計、影神圖鑒系統、具身敘事等重沉浸、互動的游戲化敘事,豐富了敘事層次并創造出鮮活且具有時代生命力的中式數字意境,彰顯出“一元兩極氣韻生動”的中華美學精神。同時,游戲所構建的這種數字審美新境也可以生發出“雄渾壯美”“敦和平遠”“悲情凄美”“清新明麗”“沉郁頓挫”“婉約細膩”“沖和淡泊”“含蓄朦朧”等中華傳統審美大風格,其可以超越不同時空與文化語境之間的壁壘,進而引發游戲玩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中關于意境美的共通感知。


在《黑神話:悟空》的“風起黃昏”章節中便出色地運用了影游融合敘事展現中國式數字審美意境。首先出現的開場三維動畫中,“黃風嶺,八百里,曾是關外富饒地。一朝鼠患憑空起,烏煙瘴氣渺人跡”——伴隨著無頭靈吉菩薩激揚粗獷的曲調和三弦彈奏演繹的陜北說書,肆虐的風沙、古老的遺跡、錯落的怪石等逼真的畫面和流暢的動態效果鋪展開來,將黃風嶺的神秘與奇幻展現得淋漓盡致,瞬間把玩家帶入一個充滿未知與危險的世界,為整個章節奠定了神秘而緊張的基調。畫面構圖上,黃風嶺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整體布局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中對山水構圖的獨特理解。玩家操控“天命人”在其間穿梭,身體的動作和視角的轉換與場景緊密結合,可以具身感受到山勢的起伏和路徑的曲折。色彩運用上以昏黃、土褐為主色調營造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氛圍,符合黃風嶺惡劣的環境特點,同時,偶爾出現的一抹綠色植物和角色技能釋放時的多彩光芒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增添了畫面的生機與活力。光影效果的變換細膩而富有層次感,如黃昏時分的斜射光勾勒出物體的輪廓,營造出立體感和深度感;陽光透過沙塵形成的丁達爾效應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感和氛圍感,而玩家通過層層關卡的非線性敘事挑戰和與NPC進行角色互動,也似乎能夠感受如此細膩逼真的光色處理。結尾的二維動畫則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手繪風格和書生狐妖的寓言式敘事,為游戲增添著獨特的藝術氛圍,與三維開場動畫形成對比和互補。這部看似荒誕卻蘊含深意的中國傳統動畫,通過表現人、妖、佛之間復雜的情感與命運糾葛,可以引發玩家對善惡、因果、命運等主題的深入思考,升華了章節的意境,使其更具深度和韻味。在本回最后,玩家可以通過收集和解讀影神圖,深入了解并回味黃風嶺中妖邪的背景故事、能力特點以及它們與整個神話世界的關系,進一步拓展了游戲的敘事維度。再者,在游戲特有的箱庭式結構中,黃風嶺被設計成包含了各種隱藏路徑、秘密區域和復雜關卡的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小型世界,玩家在逐步探索揭示的過程在增加游戲趣味性的同時也強化了對黃風嶺空間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可以說,本回通過系統化展現具有中國審美特色的獨特審美意境,讓玩家深度沉浸于黃風嶺這一或“雄渾壯美”或“悲情凄美”且充滿挑戰與探索欲望的審美世界之中。通常來說,玩家在體驗一部優秀的游戲作品時往往會沉浸其中,進入一種忘我的“心流”狀態,這個時候理性的、成系統的思考是比較少的,而一旦暫時脫離沉浸感而轉入對游戲中現象和行為的思考與觀審時,審美的距離就產生了,而這種“若即若離”的審美距離往往容易引導玩家產生對意境之美的美感審思。如游戲中的打坐禪修蒲團機制,對提升玩家的意境審美體驗和游戲沉浸感有著顯著的影響。首先,打坐蒲團不僅是一種恢復生命和法力的手段,更是一種審美的靜觀體驗。在打坐過程中,玩家會暫時中斷“跑路”模式,從而有機會欣賞到游戲世界中的美景。這種設計讓玩家能夠更深入地感受江邊獨坐帶來的孤獨感,面對佛像時的靜謐感以及被殘垣斷壁圍繞時的荒涼感等美學細節,這種體驗與打怪升級截然不同,可以使玩家在靜觀中獲得心靈的自由和禪意。同時,打坐蒲團的位置通常隱藏在游戲地圖的不同角落,需要玩家仔細尋找這些隱蔽的蒲團,這無疑增加了意境之美探索的沉浸感、趣味性和挑戰性——通過在不同地點打坐,玩家可以體驗到每個章回的景色和氛圍,從而獲得獨特的意境審美體驗。此外,打坐蒲團機制還與游戲中的劇情發展和角色身份緊密相連。玩家在打坐時,畫面會慢慢從四周往遠處推移,古樂器的音色與自然的律動應和而鳴,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氛圍,這種設計在豐富游戲視聽效果的同時也加深了玩家對角色“天命人”身份的認同感,使玩家在游戲中與角色共同成長。


三、“意”:中華傳統哲學理念與現代性價值的韻外之旨

在美學層面,“意”被認為是“言象意”體系中的核心層次,也是審美的最高層次。它不僅包含“志”與“情”,還通過“象”的中介來表達出來。因此,“意”在包括被譽為“第九藝術”在內的所有的文藝作品中,常常表現為一種超越現實、進入形而上的境界。

(一)以中華傳統哲學理念為內蘊的象外之意

儒家文化強調道德修養和仁義禮智信等中國傳統美德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塑造了儒家對英雄的理解,其強調才能卓杰、行動踐行理想以及“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天命人”這一獨特概念,無疑是游戲的神來之筆。玩家操控的“天命人”角色身負孫悟空部分神通技能,形似“大圣”卻遠非天生無敵。初始的“五根”賦予基礎戰斗能力,僅是外在表象;后續收集“五蘊”、解鎖“第六根”等歷經種種磨難的過程象征著從物質到精神、從懵懂到覺醒的蛻變之旅。這契合中國人獨特的英雄觀:雖承認天命存在,但絕不屈從宿命安排。玩家憑自身努力在游戲中披荊斬棘、逆天改命,化身掌控人生的英雄。這種設定打破西方超級英雄式天賦異稟、一蹴而就的模板,融入東方堅韌不拔、循序漸進的奮斗精神和“樂感文化”的民族精神底色,能夠引發全球玩家心底的共鳴并從中獲得啟示和精神力量。此外,“和合”和“大同”蘊含儒家文化中重要價值觀念和辯證思維方式。《黑神話:悟空》進一步深挖《西游記》內核,將人、妖、神、佛各自的價值追求與存在方式細膩鋪陳以凸顯“和合”哲學。游戲世界里,妖怪并非一味作惡,有的是迫于生存、守護領地;神仙也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同樣肩負維護三界秩序的職責;凡人懷揣質樸心愿,于亂世求安穩。各方勢力在沖突與磨合中達成自洽與和諧,映照出中國傳統哲學“天、地、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強調順應自然規律,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黑神話:悟空》中巧妙滲入的道家思想為游戲增添了獨特的哲學韻味。游戲中悟空放棄佛位回歸花果山的情節,可視為對道家追求自由、超脫世俗束縛思想的一種呼應。他不愿被天庭的編制所束縛,渴望回歸自然,詮釋出道家思想對個體自由與本真的尊重。同時,游戲中一些場景和角色設計也蘊含著道家智慧。譬如游戲中的自然景觀描繪細膩逼真,山水之間蘊含著一種自然之美與和諧之道,讓玩家感受到“道法自然”的意境;又如某些妖怪角色或善或惡,體現出構成了游戲世界中一種自然的生態平衡,與道家所認為的萬物陰陽平衡、相互依存等觀念相契合。此外,玩家在戰斗中使用的“金剛之軀”“毫毛分身”“定神術”等游戲技能以及“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等戰斗策略,體現出道家哲學中超越力量對抗的智慧與境界。

禪宗哲學強調“人生無常、萬物皆空”的觀念,注重內心的覺悟與修行。游戲的劇情設定中,取經之路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上的旅程,更是一條內心的修行之路,與禪宗所倡導的通過內心的覺悟來達到解脫的思想相呼應。例如,“天命人”收集齊天大圣留下來“六根”的過程可以被視為一種對自我內心的探索與修行。每一根的獲取都伴隨著對不同欲望和煩惱的克服,象征著通過對內心的凈化與覺悟,達到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時,游戲中的一些關卡設計和劇情轉折也蘊含著禪宗的機鋒與智慧。玩家在面對看似無法逾越的困境時需要通過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和內心的平靜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出禪宗所強調的“明心見性”的修行理念。此外,游戲中不論是木結構的建筑,還是洞窟石刻,都經常出現諸如腐朽的木頭、殘破的石雕、斑駁的青苔等飽經風霜的殘破痕跡。“殘缺”源于佛教禪宗,被譽為“萬物之禪”,殘缺之美詮釋了佛教哲學與精神的本源。值得一提的是,《黑神話:悟空》游戲的存檔方式也別具一格——玩家需要在神龕前插一炷香。游戲巧妙地將這一傳統文化行為轉化為游戲的存檔機制,使其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上香不僅象征著對神靈的敬畏,也是對西行取經任務的虔誠禱告。[4]

(二)以主體現代性和文化現代性為內核的現代審美追問

1.主體現代性:個體自我實現的現代追求

主體現代性是指個體在現代社會中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個體意識的覺醒、自我認同的構建以及個體自由的追求。游戲通過對傳統故事的現代詮釋顯現出其對現代性精神的審美追問。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游戲通過設定主角“天命人”從反叛到認同再到超越的心路歷程,無疑彰顯的是對現代人在面對權威、體制和自我認知時的深刻反思。游戲中“天命人”的旅程可以被視為現代人在潛意識中對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渴望。同時,游戲通過對《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現代化重構也展現現代人在面對傳統與現代、自我與他者時的精神探索。游戲中的孫悟空不再是單一的反叛者或守護者形象,而是成為一個具有復雜且多面的現代英雄形象,其形象塑造也透視出現代人在追求個體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與沖突。悟空在金箍所喻規訓枷鎖和自由本心間的糾葛掙扎,恰似現代人在職場規范、社交準則里追求個性舒展與夢想中的徘徊與沖突,映照出身份認同迷宮里的現代人在同化趨勢與保持個性張力中找尋精神棲息點,重塑完善自我人格的曲折路徑,同時亦為現代人在復雜文化生態中錨定價值方位、調適精神狀態提供了洞察視角。

其次在敘事結構方面,游戲中的雙結局設置進一步強化了玩家對個體命運的自主選擇權。玩家的選擇不僅影響游戲的結局,也象征著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自我決定能力。同時,游戲中對天庭和佛界的批判性描繪也體現出現代人對權威的質疑和反思。這種批判性不僅源自現代性對理性、批判和變革的追求,也源自于現代人在面對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等現代性挑戰時的困惑和焦慮。此外,游戲中的“影神圖”系統和對各類妖怪的深入描繪亦體現出現代審美對次要角色和少數聲音的重視,是對傳統敘事中權力結構的挑戰與重構。如黃風大圣在游戲設定的世界中原為守護一方安寧的隱秘守護者,其盤踞之地與周遭環境及其他生靈構成微妙共生關系。玩家在探索過程中借由觸發特定任務、解密隱晦線索及與相關NPC互動,漸次拼湊出黃風大圣完整形象拼圖與背后復雜故事脈絡——他的興風作浪之舉可能是對天庭或其他外部威脅的本能抵御,或為守護自身生存空間的無奈抗爭。游戲以現代視角重審原著中的經典反派,使之從扁平角色躍升為立體鮮活的圓形人物,完成了次要人物性格層次和情感維度的雙重進階。

2.文化現代性: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與全球傳播

文化現代性是指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型和發展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黑神話:悟空》作為一部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游戲作品,其文化現代性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和全球傳播上。這種轉化不僅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簡單再現,而是在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現代技術和審美觀念的融合創造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產品。

首先,《黑神話:悟空》對《西游記》的演繹實現了突破性的深度詮釋與現代重構。游戲開發團隊以敏銳的文化洞察力擺脫了對原著情節的機械重復與刻板移植,轉而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復雜人性、命運思索、抗爭精神以及心靈探索等核心價值,并巧妙地將這些與現代玩家多元豐富的審美需求和價值期待相融合。在此過程中,游戲成功規避了文化工業常見的標準化與商品化弊端,構建起別具一格的影游融合式的敘事架構與藝術風格。游戲中的正反派角色在現代語境中被賦予了更為復雜多維的性格層次、細膩的情感世界以及跌宕起伏的命運軌跡,“取經”敘事被“尋根”故事所取代,從個體的修行歷練升華成為對人類普遍精神困境與超越追求的宏大敘事,因而也為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注入了當代活力,有力拓展了傳統文化敘事的嶄新邊界與表意維度。

其次,在文化全球化傳播的時代語境中,《黑神話:悟空》展現出文化現代性所秉持的開放包容特質。該游戲成功突破地域束縛的根源在于全球玩家對游戲所蘊含文化魅力的認同。可以說,《黑神話:悟空》擔當起中國文化全球化書寫與表達的新型媒介角色。當國際玩家操控悟空在神秘莫測的西游世界中探索冒險時,他們得以親身領略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智慧、俠義精神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哲思。這一過程有力推動了中國文化身份從本土語境向全球視野的拓展延伸,促使其從靜態的本質定義逐步邁向動態的建構生成過程。

《黑神話:悟空》成功開創了全球玩家共同分享中國文化盛宴、攜手構建多元文化認同的嶄新局面,為傳統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鑒的時代浪潮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全球文化景觀增添了一抹獨具東方神韻的絢麗色彩。



參考文獻

[1]崔朝輔.《易緯》易學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2]張法.言-象-意:中國文化與美學中的獨特話語[J].文藝理論研究,2018,38(06):6-13.

[3]溫彩云.中國傳統“言象意”美學體系在電影藝術中的構建[N].中國藝術報,2024-04-08.

[4]張亦瑄.《黑神話:悟空》現象級破圈:給世界帶來“億”點中華文化的震撼[EB/OL].中國社會科學網,(2024-11-04)[2024-12-21].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1/t20241104_5798354.shtml.

關于我們 ?| 中心簡介


關注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

獲得更多學術信息

投稿請聯系:yanran@pku.edu.cn

封面及插圖來源:《電影文學》雜志公眾號

本期執行編輯:盧玥

責任編輯:晏然、周紅

統籌:陳旭光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熱點推薦 熱門招標 熱門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揭阳市| 葫芦岛市| 察雅县| 高安市| 礼泉县| 汉源县| 尉氏县| 湘潭县| 商城县| 鹿邑县| 台北市| 六枝特区| 安溪县| 蛟河市| 阳谷县| 囊谦县| 上饶县| 合川市| 阿尔山市| 阳江市| 彭水| 故城县| 连州市| 通许县| 陆丰市| 水城县| 尼勒克县| 农安县| 唐河县| 临澧县| 丹寨县| 赫章县| 界首市| 依安县| 鞍山市| 西宁市| 罗田县| 庄浪县| 平南县|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