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重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電力系統節能降碳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依賴等方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精神,通過完善政策體系、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推行省間市內綠電交易以提升電網能力等措施,推動綠色電力發展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24年底,重慶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達1609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量的49%,新能源裝機容量年均增速達35%,發電量年均增速達37%。此外,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項目穩步推進,已投入運營13個電網側儲能項目,為全市新增電力頂峰能力140萬千瓦,網內移峰填谷能力280萬千瓦;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投運,進一步提升了清潔電能輸送能力。這些成果表明,重慶在綠色電力發展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重慶電力系統節能降碳工作既迎來發展機遇,也面臨一定挑戰。從發展形勢看,隨著清潔能源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長,綠色電力已成為能源體系的重要方向,而重慶作為工業化城市,電力需求持續攀升,綠色發展任務尤為緊迫。具體而言,重慶能源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火電仍占主導地位,新能源并網與消納受技術條件限制,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截至目前,新能源裝機達到526萬千瓦,較2020年底增長221%,但受間歇性影響,電網調節能力尚需加強;節能降碳相關技術創新能力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儲能技術和高效發電設備研發方面;市場機制不夠完善,企業參與綠色電力的積極性有待激發,以風電項目為例,其投資回報率通常在6%~8%之間,且受政策補貼影響較大,遠低于煤電項目10%~15%的穩定投資回報率水平。這些問題雖為發展中的共性挑戰,但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解決路徑,以確保綠色轉型平穩推進。
面對上述挑戰,未來重慶可從優化能源結構、加強技術創新、完善市場機制、健全管理體系和深化合作交流五個方面多措并舉,推動電力系統綠色發展走深走實。
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占比
政府部門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專項規劃,鼓勵風電、光伏項目開發,推動水電和生物質能資源利用,同時完善清潔能源并網標準,確保新能源平穩接入電網;行業單位和企業可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升級燃煤機組調峰能力以適應新能源波動性,在工業園區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探索頁巖氣發電試點以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棄風棄光現象;群眾可參與屋頂光伏項目,推廣電動汽車使用并完善社區充電設施,通過家庭和社區層面的清潔能源應用,助力電能替代,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種多層次的能源結構調整,不僅能提升清潔能源占比,還能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多可持續的電力支持。
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節能水平
政府部門可設立研發基金,支持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攻關,探索新型電池、虛擬電廠技術以及電力系統數字化管理方式的應用;行業單位和企業可聯合高校院所,開發高效發電設備,如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試點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以提升減排效果,同時推動新能源預測技術研發,提高風光發電的穩定性與可控性;群眾可關注節能產品,配合社區推廣智能用電方案,通過智能電表優化用電行為,參與節約電能的日常實踐,例如調整高峰期用電習慣以減輕電網壓力。這種技術創新的協同推進,有助于彌補當前技術短板,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
完善市場機制,激發參與動力
政府部門可深化電力市場改革,推行綠色電價政策,確保清潔能源優先上網,同時完善碳交易規則,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公平性;企業可參與市內碳交易試點,探索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機制,鼓勵高耗能行業,如冶金、化工,購買綠電以降低碳足跡,同時通過綠色認證提升市場競爭力;群眾可通過電力平臺購買綠電,享受電費優惠,增強綠色消費意識,并通過社區宣傳了解綠電對環保的貢獻。這種市場機制的優化,能有效激勵各方參與綠色電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健全管理體系,強化綠色導向
政府部門可完善節能法規,開展宣傳活動,提升公眾意識,推動節能理念深入人心,例如通過媒體普及節能減排知識;企業可引入第三方節能服務公司,定期開展能效審計,優化用能管理并降低用電成本,同時推廣節能設備和低碳工藝以提升生產效率;群眾可加入環保監督隊伍,監督企業節能減排行為,參與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通過實際行動支持綠色發展政策的落實。這種管理體系的完善,能為綠色電力提供制度保障,增強全社會的環保責任感。
深化合作交流,拓展發展空間
政府部門可與周邊省市共建區域電力交易平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探索跨區域清潔能源調度模式;企業可與國際公司合作,引進高效光伏組件、儲能系統等先進技術,參與跨區域能源項目,學習國外低碳發展經驗以提升自身能力;群眾可通過社區活動學習節能經驗,傳播綠色理念,組織節能競賽提升參與度,例如舉辦家庭節能挑戰賽以激發環保熱情。這種合作交流的深化,不僅能拓寬發展視野,還可借助外部資源加速重慶綠色電力進程。通過政府、行業和群眾的協同努力,重慶綠色電力發展將有望實現更大突破,為“雙碳”目標貢獻“重慶智慧”。
作者:史樂峰系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教授,黎振東系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為市科協、市科技局2024年度科技智庫調研課題“重慶居民用電負荷特征分析與管理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4KXKT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王婭萍
審核:劉輝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往期精彩回顧 >?>?>
分享
點贊
在看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