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湖云源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報廢重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略))中的相關規定,湖云源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報廢重建)工程項目公示如下信息: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
(略)
建設單位:
(略)
建設地點:
(略)
建設內容及規模:湖云源水電站位
(略)湖云源村境內,廠址距
(略)政府所在地30km,攔水堰壩位于湖云源電站廠房上游約1.4km處。工程主要任務為水力發電。水電站所在流域為甌江一級支流小溪流域,所在河道為小溪支流坑底源。壩址以上集水面積6.5km2,廠址以上集水面積9.96km2。工程將裝機容量由2×400kW增至2×580kW,并針對電站機電設備和部分水工建筑物進行更新改造,不新征占土地,電站總體布置不變,電站水工建筑物的結構和位置不變,主要設備仍在原來的位置。
二、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
根據調查,目前項目評價范圍內主要敏感目標分布情況見下表:
評價范圍內環境敏感點一覽
環境要素
敏感點
位置或范圍
保護目標
備注
水環境
電站下游小溪
攔水壩至下游河道坑底源出口之間長約2.6km
水質滿足II類水標準;
水量滿足生態環境用水需要,以及下游飲用水水源
(略)的用水安全
/
湖云村
電站廠房下游約450m
確保灌溉用水水量、水質
/
聲環境、環境空氣
員工宿舍
電站廠房東側10m
噪聲影響不劣于1類;
環境空氣影響不劣于二級
湖云村
電站廠房下游約450m
施工車輛進出影響
生態環境
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和施工臨時用地
減少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陸生生態
下游河道
發電廠房至下游小溪之間長約1.0km坑底源水域
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水生生態
三、主要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影響預測分析情況
根據分析,項目施工期間產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廢水、噪聲、廢氣、固廢等,運行期間產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廢水、噪聲和固廢,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影響情況如下:
項目運行期污染防治措施匯總表
時段
(略)
項目
措施
預期效果
施工期
1
廢水
1)施工廢水經隔油、
(略)面灑水、電
(略)綠化澆灌。
2)施工人員生活廢水利用污水處理設施達標處理后用于
(略)及附近綠化澆灌。
對周圍水體影響很小
2
噪聲
1)施工設備安裝采用隔振墊、消音器等輔助設施,加強施工機械的維修、管理。
2)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和配置施工機械,高噪聲機械設備布置在施工場地遠離施工臨時
(略)和附近敏感點處。
3)將空壓機等強噪聲設備安裝在工棚內,實施封閉施工、半封閉施工。
4)
(略)和時間,限速行駛、
(略)。
5)
(略)的最近距離為10m,為了使電站管理人員免受到噪聲影響,禁止強噪聲機械夜間(22:00~次日6:00)作業。
6)對施工人員配備、使用了耳塞、耳機、防聲頭盔等防噪用具進行勞動保護。
施工噪聲符合《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3
廢氣
1)對開挖、填筑產生粉塵的施工
(略)的施工人員,配戴防塵口罩。
2)為抑制揚塵,大風天禁止建筑材料裝卸作業。
3)
(略)配備灑水車,實施灑水抑塵,每天灑水2~3次。
4)多粉塵作業面及施工場地,定期灑水,易產生粉塵的施工臨時設施和臨時材料
(略)布置在遠離居民點處,臨時材料
(略)和易散失的物資采用彩條布覆蓋。
5)建筑垃圾及時利用,減少了臨時堆置時間,同時對臨時堆料場、堆土場保持一定的濕度,以減少揚塵量。
6)選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機械、車輛以及對大氣環境影響小的燃料。
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4
固廢
1)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已及時用
(略)低洼地面填筑,避免產生水土流失影響。
2)拆除的舊機電設備經公開拍賣后回收利用,產生的廢礦物油通過設置專門的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分別貯存,并已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
(略)
3)施工
(略)利用電站
(略)已有的垃圾箱,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經收集后及時清運,統一處理,
(略)。
合理處置
5
下游用水
電站擴容改造施工期間,下游生活用水不受影響,下游的灌溉用水通過攔水壩放水閘閥進行放水。
保障下游正常用水
6
人群健康
做好施工人員的衛生保健、防疫檢疫工作,做
(略)衛生管理,建立疫情報告制度。
人群安全
7
交通
(略)段設置了警示牌,并加強監督管理,嚴禁運輸車輛超載。
(略)暢通
8
生態環境
1)嚴禁施工人員采伐周邊樹木和抓捕動物。
2)夜間22:00以后和早上6:00以前禁止強噪聲機械作業。
3)加強廢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確保廢污水達標處理,盡量避免泥沙散落進入水體而對水生生物和魚類資源造成影響。
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9
水土保持
1)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暴雨頻發的季節進行擾動較大的施工活動。
2)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
(略)
大大減少了水土流失量
10
風險防范措施
1)通過設置專門的廢油收集裝置并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防止機電設備拆除產生的廢礦物油泄漏或火災事故的發生。
2)通過加強施工污廢水的處理和管理工作,防范施工廢水事故排放。
3)嚴格執行野外用火的相關報批制度;嚴禁施工人員私自野外用火;嚴格控制易燃易爆器材的使用;非雨季季節注意對
(略)周
(略)進行灑水等。
避免風險發生
運行期
1
運行管理
1)增設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和人工濕地,生活污水經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達標后用于人工濕地進一步處理利用。
2)選用優質低噪聲機組設備,采用隔振墊、消音器等輔助設施。
3)生活垃圾經現有的垃圾收集設施收集后,及時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
4)廢礦物油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
(略)
5)在攔水壩原有生態流量泄流管的閘閥后增設鋼管和閘閥,通過攔水壩生態流量泄流管向下游下泄0.014m3/s的生態流量,增設拍照裝置監測生態流量,需加強監管,確保生態流量。
污水達標排放,聲環境達標,生活垃圾合理處置,廢礦物油安全處理,確保生態流量
2
風險防范措施
1)在發電機周圍設置排油槽,排油槽末端設隔油池,將發電機產生的廢油統一收集;利用專門的油桶將廢油裝桶,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合法單位:
(略)
2)完善電站安全生產制度和設施,加強管理,制定嚴格操作規程和環境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定完整的火災事故應急措施。
避免風險
事故發生
四、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工程建設總體符合國家及地方宏觀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也符合
(略)域水電開發規劃的總體要求。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約束要求,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國家、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除工程永久占地造成的土地資源損失不可逆外,
(略)產生的不利影響可以通過植被恢復、保障下泄生態流量等措施有效緩解。
電站攔水壩釋放了規定的生態流量,保障了攔水壩下游必需的生態流量,減少了對下游河道及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本工程在有效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后,項目建設運
(略)域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滿足現行生態環境管理要求,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該項目的繼續運行符合現行生態環境管理要求。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的方式:
(略)
公眾如果需要查閱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或進一步的完整資料,可以致電建設單位:
(略)
公示期限: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30日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范圍主要為項目擬建址
(略)域內的居民、單位:
(略)
(1)公眾對于本項目所在地目前的環境質量狀況是否滿意,影響當地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和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
(2)公眾對于本項目從環保角度考慮是否認可;
(3)公眾就本項目對周圍環境影響的意見;
(4)公眾對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可通過向公示指定聯系方式:
(略)
八、聯系方式:
(略)
(1)建設單位:
(略)
建設單位:
(略)
聯系地址:
(略)
聯系人:
(略)
(2)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
(略)
評價機構:
(略)
聯系地址:
(略)
聯系人:
(略)
(3)環保部門聯系方式:
(略)
環評審批部門:
(略)生態環境局青田分局
審批窗口聯系方式:
(略)
發布單位:
(略)
發布時間:2020年7月16日
附件:
附件: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
|
上文為隱藏信息僅對會員開放,請您登錄會員賬號后查看, 如果您還不是會員,請點擊免費注冊會員
【咨詢客服】 |
朱婷婷 |
 |
【聯系電話】 |
13581708390 |
【客服微信】 |
13581708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