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高錦武與婆姨商量著列出了一個“年味十足”的購物清單:“有雞、羊、魚……年貨都備齊了,就等四個娃娃們過年回家了!”作為米脂縣高西溝村吃上“生態飯”的受益者,高錦武這些年依靠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辦起了農家樂,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在榆林,和高錦武一樣吃上“生態飯”的還有許多人,他們憑借著身邊不斷向好的生態環境,端起了“綠飯碗”,鄉村旅游、山地蘋果種植等特色產業的穩步發展更是讓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車”。
近年來,榆林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強力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林長制、河長制全面推行,綠色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榆林綠”由淺向深挺進
元旦假期前一天,石光銀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吃罷早飯不到7時,他起身推門,走進了冬日清晨的毛烏素沙地。
屋外寒風凜冽,刮在人臉上像刀割,可石光銀卻早已習慣。他裹緊衣服,與工作人員一道趕往林場。“這個時候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期,馬虎不得。我們還要儲備些農家肥,為即將到來的春耕作準備。”石光銀說。
走進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的一片樟子松苗木基地,這里大多是最近幾年復種的新苗。已退居二線的“治沙英雄”石光銀閑不下來,又開啟了“復種”新征程。
為防止當地土地二次沙化,近幾年,石光銀帶領他的治沙公司員工展開二次植樹造林和低產林改造,栽種了以樟子松為主的優質樹種100多萬株,面積已達5萬畝,價值2000多萬元。
回顧多年的治沙造林歷程,正是一棵棵茁壯成長的綠樹,使得榆林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連年攀升,陜西的綠色版圖也由此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陜西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
近年來,榆林全面加快生態治理,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五期等工程以及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榆林綠”由淺向深挺進。
據統計,2022年,榆林市共投入林草項目資金26.22億元,完成營造林及種草109.99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000萬株,建設生態廊道430公里,打造森林村莊50個、美麗鄉村50個、生態振興示范村20個。
如今,榆林人的綠色“家底”不僅更殷實,依靠這些“金山銀山”,無數當地人還在家門口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好日子。
保黃河安瀾 興綠色家園
2022年12月20日,榆林市榆溪河生態長廊北段的一片水域中出現許多野鴨。這些野鴨在水中覓食嬉戲,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榆溪河岸邊駐足觀賞。
“這幾年榆溪河水質環境更好了。”榆林市公園廣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曹璇介紹,早在2018年開展的榆溪河濕地鳥類觀測研究中,就觀測到9目18科近60種濕地鳥類,特別是在榆陽區第一次發現了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和省重點保護動物鴛鴦。
近年來,多種多樣野生動物的出現,印證了榆林在濕地保護及河流環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
這條被榆林人稱為“母親河”的榆溪河,由北向南從榆林城區中部穿過。為推進水質治理,榆林市曾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緊抓關鍵污染環節,以控源截污為主,集中治理與分散處理并舉,全力消除黑臭水體,促進榆溪河水質全面改善。
榆林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境內的黃河干流全長約389公里,全市注入黃河的支流共有17條。去年以來,榆林按照“示范先行、市縣共建、規劃引領、項目推進”工作機制,科學謀劃全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配套項目。此外,榆林因地制宜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實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和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綜合治理,新增國家水保重點建設治理面積32.81平方公里。
“我們統籌做好榆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完善體制,創新成立了省內首個市級水土保持委員會,推動形成‘綜合監管、共同保護、協作治理’的齊抓共管新格局。”榆林市水利局局長李勝元表示。
一碗越吃越香的“生態飯”
春節將至,眼看著山地蘋果價格繼續上漲,銷售量持續走高,米脂縣楊家溝村果農劉正旗滿心歡喜。
“去年雨水充沛,我種植的500畝山地蘋果,產量高且品質好,可以過個豐收年了!”劉正旗還盤算著,新的一年要打造蘋果觀賞園和采摘園,讓楊家溝山地蘋果品牌更響亮。
2022年,榆林市不斷健全完善生態價值轉換機制,因地施策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林果產業、林下經濟等,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經營性收入,推動農民群眾吃上“生態飯”。
目前,榆林已發展各類經濟林355萬畝,初步構建起紅棗、蘋果、核桃、“兩杏”等獨具特色的經濟林果產業主框架,形成紅、黃、綠各色相融的經濟林果產業新形態,建立起集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經濟林果產業新體系。去年,榆林全市林草總產值達115億元。
黃河岸邊,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的棗樹已成為村民口中的“香餑餑”。
紅棗酒甘洌飄香,在釀酒作坊里忙活的村民干勁兒十足。“一天能做幾十斤酒,一年下來能賣兩萬多元。”王寧山村村民張德龍高興地說,“村里把市場打開了,只要把好質量關,收入肯定越來越高。”
“目前,佳縣棗林面積已達82萬畝,其中盛果面積達53萬畝,有機紅棗基地30萬畝。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明顯減少,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佳縣林業局局長張志平介紹。
在榆林,治沙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正在不斷顯現,也讓廣大農民群眾在家門口端穩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現在的任務不僅是要生態,還得要富裕,要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談及發展前景,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堅定地說。
陜西省榆林市相關部門招標采購推薦:
陜西省政府采購網
榆林市醫療保障局醫保基金監管第三方服務項目(二次)招標公告
榆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寨城莊公交首末站調度室及室外工程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
山西省政府采購網
榆林審計局
榆林市招標中心
中國招標與采購網
陜西采購與招標網
中國招標與采購網文章,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angqifeng.com/about/read/id/65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