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江蘇
中國應急管理類學科專業的歷史沿革
(一)第一階段:起步階段(1949-2003)
新中國成立后,救災工作由民政部統一負責,具體工作是各級行政黨政部門的自然延伸,當時的研究和實踐主要集中災害學方面,主要是針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國家成立了國家地震局、國家氣象局等機構,以應對自然災害的威脅。同時,國家和地方也成立了各行各業的安全管理部門,以應對具體領域的安全問題。應急管理的內容是勘察災情,實施賑災和救災。在學科建設中,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共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和災害,安全科學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科體系。在起步階段,安全科學與管理的研究對應急管理學科體系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2003年,當時的防災技術高等??茖W校(現防災科技學院)設置了城市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技術專科專業,這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第一個以“應急”命名的專業。
(二)第二階段:發展階段(2003-2018)
2003年,“非典”催生了我國的現代應急管理,成為我國現代應急管理元年。中國政府在應急管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并逐漸形成了以“一案三制”為核心的應急管理體系?!耙话浮笔侵笐鳖A案,“三制”是指應急機制、應急體制和應急法制。這個體系旨在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加強了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以推動應急管理學科的發展。同時,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也開設了應急管理專業以及相關課程,
在發展階段,主要工作是豐富完善應急管理知識體系,開展綜合性、
交叉性、邊緣性學科研究,并推動學科的實踐應用。同時,應急管理學科逐漸成為學術研究和教育培訓的重要領域。
2004年河南理工大學開展了公共安全管理專業,成為了我國第一所開展應急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高校。
2005年,防災科技學院在城市應急救援輔助決策技術專業的基礎上,依托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申請設置了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并獲得教育部批準,自2006年防災科技學院升本后開始招生培養應急管理本科人才。
2009年,暨南大學獲批設立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目錄外專業 ,即應急管理本科專業,并于同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應急管理學院。
2012年,教育部取消了應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專業。2013年,河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兩個相關專業停止招生,應急管理本科人才培養只能掛靠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下開展。(三)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18-至今)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機構改革,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其中包括5個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應急管理學科的研究和應用也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學科發展主要借助于以下學科研究基礎,一是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借助礦山安全及應急的學科研究成果,突出應急技術及應用;二是公共管理學科,從公共管理的角度構建應急知識和技能體系,突出管理和治理;三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突出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學科融合。
在深化階段,應急管理學科逐漸成為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應急管理學科的發展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應急管理學科逐漸發展壯大,并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應急管理學科也經歷了從單災種應對到多災種綜合管理模式轉變,從災害應對向應急管理全過程管理轉變,從政府的一元管理向多主體共同參與轉變等發展歷程。目前,中國的應急管理學科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成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同時,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應急管理學科的應用前景也將越來越廣闊。
2018年,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在原武警警種學院的基礎上成立,其中的消防指揮和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可以視為與應急管理相關的專業。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有新專業“應急管理專業”。
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管理”學科發展趨勢
1、綜合性:應急管理學科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災害學、安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因此,應急管理學科需要綜合運用跨學科的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
2、交叉性:應急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交叉關系,如應急管理與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的交叉。這種交叉關系有助于拓展應急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和應用范圍。
3、實踐性:應急管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應用和實踐。因此,應急管理學科的研究和應用需要緊密結合實際工作情況,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國際化: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應急管理學科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國都在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合作,以共同應對全球性的安全挑戰。中國的應急管理學科也在不斷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方法,以推動自身的發展。
***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是一個綜合性的理念,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包括公共安全、災害管理、應急救援等。這個框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體系,以應對各種自然和人為的危機。在框架中,公共安全被視為一個總體的概念,它包括了各種災害和事故的管理和應對。同時,公共安全也涉及到社會穩定、公共衛生等非災害性的緊急情況。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將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緊密結合,它強調了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預防階段主要關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和預防措施的制定;準備階段側重于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練;響應階段則強調應急處置和救援;恢復階段則關注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蚣艿暮诵氖墙⒁粋€協調、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了多個層級和部門,如政府、軍隊、警察、醫療等,它們需要協同工作,互相支持。同時,框架也強調了對應急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能力提升,以及對應急預案的持續改進和完善。總的來說,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是一個綜合性的、動態的、持續發展的體系,旨在提高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和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中國應急管理研究未來
1、數字化轉型: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應急管理研究正在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打破應急管理主體間溝通不暢的壁壘,建立高效的數據搜集和分析預警平臺,分析突發事件的苗頭和發展態勢,將突發事件控制在萌芽之中,在預警監測、應急指揮、救援處置等方面,數字化技術可以提高應急管理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提升應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2、智能化升級:智能化技術正在逐步滲透到應急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智能化預警、智能化指揮、智能化救援等。通過智能化升級,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應急管理的響應速度和效率,智慧應急成為應急管理的新方向。
3、精細化治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復雜社會問題的增多,應急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精細化治理成為應急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的應急需求,提高應急管理的效能。
4、協同化發展:在應急管理中,協同化發展至關重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需要協同合作,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在協同化發展方面,一些新興技術如區塊鏈等的應用也得到了廣泛關注,提供更加透明和可靠的協作平臺,提高應急管理的協同效率。
素材引用來源:本文素材來自內容和資料來源于應急科學與工程、濟航周刊、應大晨哥、軟科排行榜、個人藏書等,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注錯誤、引文不規范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如需引用,請標注本公眾號ID,保持圖文完整,拒絕歧義刪減,侵權必究,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關注〖南渡印記〗,獲取更多安全資訊!END
點贊+在看
分享小伙伴↓↓↓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