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地址: 上海
6月24日,由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主辦的“2025上海綠色建筑國際論壇”在錦江飯店小禮堂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創新推進四好建設,賦能城市綠色發展”為主題,積極響應國家加快推進“好房子”建設要求,探討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與“四好”建設的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
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隸屬于華建集團,簡稱上海院)承擔建筑設計的3個項目獲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更新改造評定獎:其中現代建筑設計大廈北樓和百聯西郊購物中心包攬僅有的2項鉑金獎;靜安賓館榮獲金獎。上海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淼出席論壇。
姚軍以“迭代與創新——好房子綠色設計之旅”為主題發表了演講,通過上海院70余年住宅項目和技術標準實踐,詮釋“好房子”如何隨時代變遷不斷迭代,講述了如何持續運用綠色低碳的創新理念和技術推進“好房子”建設,實現民生改善與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論壇舉行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更新改造評定”項目頒獎儀式。今年協會評選出了20個優秀項目,其中鉑金獎項目2個,金獎項目13個,銀獎項目5個。中國工程院魏敦山院士、江歡成院士分別為獲得鉑金獎、金獎的項目單位頒證。蔡淼作為現代建筑設計大廈北樓項目代表上臺領獎。
鉑金獎
現代建筑設計大廈北樓
現代建筑設計大廈北樓整體修繕項目位于上海市靜安區新閘路和石門二路交叉口,為2023年上海市建筑師負責制第二批試點項目,是上海院原創設計作品,通過室內及立面改造,旨在打造集辦公、會議、展覽等功能為一體的辦公綜合體。大廈北樓于2004年竣工,總建筑面積12710平方米,地上11層,建筑高度44.9米。項目以“可持續更新”為核心策略,通過綠色低碳的方式解決建筑內外環境與時代需求的錯位問題,重塑建筑與城市空間的滲透關系,打造既有建筑可持續更新的示范樣板。
建設單位: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管單位:上海華建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一建東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高性能圍護結構優化
整體擴大窗墻比,沿街西北向主立面改造為裝配式單元幕墻,采用巖棉板外保溫,并結合立面造型設計了建筑自遮陽,降低西曬影響;東南向非主要功能房間區域采用保溫裝飾一體板。更換節能外窗,重新設計屋面保溫。
外立面改造
2. 機電系統能效及舒適度提升
利舊少部分能效較高的室外機,其余更換一級能效的多聯機。同時,增設帶全熱回收的新風系統,增設風井,新風室外機放在屋面,送風管不穿梁,提升室內舒適度。
5樓為員工食堂,對原燃氣熱水系統進行改造,考慮電氣化轉型,并結合廚房布局及管線排布,更換為直熱承壓式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以及電輔助加熱器,布置在室外露臺,降低熱水能耗。
設備平臺
3. 循環減廢設計
加建濕垃圾處理房,采用生化一體機對餐飲濕垃圾進行處理,并最終轉化為廚余垃圾有機肥料用于場地內植物養護;
屋面采用階梯式雨水凈化,對雨水進行收集、凈化、并回用。同時將雨水融入景觀設計,利用生態凈化和污水處理器相結合的方法,將雨水的徑流組織和處理過程作為屋頂景觀設計的元素,讓可持續可感知。
將原有立面石材飾面重新切割、精細組裝再利用,賦予建筑材料全新活力,實現既有建筑功能升級與綠色低碳目標。
濕垃圾處理
4. 環境健康舒適
通過盆栽、綠植墻、屋頂花園提升親自然性與心理健康,露臺創新設計增強互動與休憩體驗。樓梯間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不同的樓梯間采用了不同的彩繪主題,增加趣味性,優化動線串聯功能區,鼓勵運動,色彩分區豐富空間感受,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結合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動態調節溫濕度與空氣流動,兼顧舒適度與高效節能。
優化動線串聯功能區
5. 光儲直柔系統
對現狀屋面輻射條件進行分析評估,增加太陽能系統。根據南樓和北樓屋面不同的太陽輻射條件,南樓采用晶硅,北樓采用薄膜,發電用于北樓。局部樓層采用直流照明,直流空調,露臺設置儲能電池,采用“光伏優先-儲能平抑-谷電補充”策略,實現建筑柔性用電調節。
南、北樓屋面光伏設置
6. 智慧化運營能效提升
構建智慧運維平臺,實現大樓的高效運行與維護、能耗管理與控制,實時采集相關的能耗數據并定期進行分析比對,優化運營策略。
用能監測及展示
鉑金獎
百聯西郊購物中心
百聯西郊購物中心整體改建項目,位于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西路88號,毗鄰虹橋交通樞紐。地塊兩邊貼臨新涇港,沿河景觀資源優越,交通便利。項目占地約3.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項目改造升級采用景觀起承轉合的策略,緊緊圍繞“健康、活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核心理念,對購物中心“硬件”“綠色低碳”“數字化”等維度改造升級,將光伏、高效機房及高性能材料引入項目,在外立面上打造立體花園式景觀,融合了商業與自然的元素,致力于打造一個讓城市生活慢下來的世外桃源。
建設單位: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有限公司
設計總包: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ECE Europa Bau- und Projektmanagement G.m.b.H
施工單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1. 建筑與環境融合
本次改造延續了原有的半戶外建筑形態,并使自然元素引入每個環節,自然生態構建的陽臺空間、更加開放的入口、貫穿始終的垂直綠化,以運動、愛寵為主題的屋頂健康公園打造了一圈運動跑道,通過室外樓梯連接各層室外平臺,強化不同空間的交互體驗,使人、自然、商業的互相融合更為緊密。
不同空間的交互體驗
2. 地下公共空間
原首層的大中庭及車庫改成下沉式廣場,采用之字形樓梯占用最小的展開面,直接連通地下兩層的商業,樓梯平臺形成不同的社交空間。在下沉式廣場新增綠植和水景,對地下空間進行了綠色更新,使其與室外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下沉式廣場
3. 機房高效節能更新
采用能效更高的風冷熱泵代替原有的鍋爐系統,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并縮小機房范圍。機房更新后能耗管理平臺統計顯示本項目能耗顯著降低。
現場照片
4. 綠色可再生能源
利用商場屋頂,安裝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選用輕質柔性組件新型材料。該項目有利于建筑本體降低能耗,同時優化現有屋面造型,減少企業電費負擔的同時提升了企業環保節能的社會效益。
屋頂光伏
金獎
靜安賓館
靜安賓館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筑,位于靜安區華山路370號,臨近靜安寺。建筑原為建于1925~1934年左右的“海格公寓”,為西班牙式地域風格的近代高層公寓代表作品。現狀共十一層、總建筑面積約10520平方米。改造前為錦江集團旗下的四星級酒店-靜安賓館,本次修繕更新恢復其公寓功能并定位為高端服務式公寓酒店,歷史建筑得到保護的同時,通過活化利用更滿足當下的需求。本次綠色節能改造以保護為前提做適應性提升,打造兼具歷史韻味與可持續理念的標桿性公寓酒店。
建設單位:上海靜安賓館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內方案設計:Hirsch Bedner Associates(HBA)
室內施工圖設計:上海大境建筑事務所
景觀設計:上海或然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上海市建筑裝飾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外圍護結構提升
更新現狀頂層彩鋼板屋面,融合西班牙筒瓦元素,重新設計屋面保溫,其余平屋面和露臺均新增保溫層。保護修繕外墻肌理飾面,在既有外墻內側新增保溫砂漿。
頂部修繕后照片
在外門窗方面,根據歷史樣式定制新做復古鋁合金仿鋼門窗,采用窄邊斷熱型材、雙層中空玻璃,提升門窗節能與隔聲性能。優化現狀封陽臺外窗形式,增強室內外通透性。外窗可限位開啟,加強自然通風,降低過渡季節空調能耗。
鋼門窗及封陽臺窗修繕前后對比
2.?機電更新,提升舒適度,降低運營能耗
以保護為前提,結合高端公寓要求,全面更新機電設施,采用高效能設備。結合BIM數字化技術進行精細的機電設計,使大堂等歷史特色空間予以原貌呈現,實現兼顧空間效果和舒適節能的整體品質提升,并降低運營能耗和長期運營成本。
大堂修繕后照片
3.?安全和無障礙等提升
恢復利用歷史特色的陽臺和露臺,復核陽臺、屋面等臨空處及臨空外窗的安全防護高度,在不足處增加防護欄桿。在既有條件下盡可能滿足無障礙設計參數,設置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等,滿足酒店的公共需求。
左:陽臺內側新增護欄
右:陽臺扶手及望柱為銅質
4.?保護歷史環境,開放優質綠化
最大程度尊重歷史環境,完整保留中央草坪,保護古樹及大樹,系統梳理布局與流線,使建筑與環境更為融合。在華山路沿街通過一系列通透設計,形成更為開敞的沿街界面,海格公寓與花園均得到更好的展示和步入體驗。
左:場地總體環境和古樹名木示意
右:綠色掩映中的海格公寓
左:以主樓為焦點,聯通基地內外
右:華山路沿街商業底層局部打開,行人可欣賞內部花園和遠處的海格公寓
供稿:建筑可持續與低碳發展研究院、第一原創工作室、第一建筑設計院、城市更新設計研究院、技術發展部
撰稿:崔金小雨、張歡
編輯:張菁
審核:燕艷、譚春暉、雷剛、胡佳妮、于亮、劉勇
*聲明: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免費查看免費推送